“百病從肝治”,肝好了,五臟六腑才能協調工作
肝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醫有百病從肝治的說法,本文介紹肝臟和人體健康的各方面關系,以及保養方法。
在中醫的眼里,肝臟是一個部位,它有兩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與五臟六腑的關系
1、肝與膽的關系
肝與膽互為表里,生理關系同樣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從功能上看,膽囊也是肝臟的好幫手,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內,一旦我們開始進食,膽囊就開始收縮,于是膽汁流入腸道、幫助脂肪的消化。
2、肝與脾的關系
肝與脾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系。脾的運化有賴于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氣郁結,疏泄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濕熱,上蒸肝膽,使肝膽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可傳脾,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3、肝與腎的關系
肝與腎主要是藏血與藏精的關系。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須要依賴腎精的滋養生化,腎精又須肝血化精不斷地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癥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亦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癥。這種關系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4、肝與肺的關系
肝藏血,肺藏氣,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運行,雖有心臟主管,但須有肺主治節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約,兩臟對全身氣血的運行起著一定的作用。
養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具體看文章配圖)
大敦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兩脅。
護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后用右手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沖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沿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后滑動,20次,然后用左手按壓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后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后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兩脅法: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養肝護肝,增強肝的功能和降血壓的作用。
除了按摩穴位,給大家推薦蒲公英茶養肝,也是借鑒了《千金方》中李時珍的養肝法——本草護甘茶
配方:針對肝炎+肝病
成分:蒲公英、菊花、桑葉、決明子、丁香、荷葉、玉竹、紅棗、枸杞子
來源:《千金方》
功效分析:
1.蒲公英,《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味甘,性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凡邪郁肌表,身熱不退,不論口渴或不渴,有汗或無汗,都可應用。
2.玉竹,在《中國藥典》中玉竹素有良藥佳果之稱。功能主治為: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滑腸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
3.《藥典》:“決明子,甘,苦,微咸。歸肝、大腸經。”功能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等。
這3種藥材藥效奇佳,但同時最好搭配一些養肝護肝的其他食材,如丁香、荷葉、紅棗、枸杞子等等,提高肝細胞的再生能力,恢復正常肝臟機能,突破單一從口入手的常規療法。在保肝護肝的同時,抵抗病毒入。
我考察了較多產商的本草護甘茶,也試過了口感和效果,為大家篩選了下面這款,大家如果覺得上網找麻煩,或者不知道哪款好,可以試試我選的這款。
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持,最近我給粉絲帶來了專屬福利,點擊下方 “看一看” 就可以購買產品,同時還有買二送一和買三送二的活動,優惠多多
飲用方法:一定要用茶壺煮,茶包可煮2~3次,早起兩個小時后和晚飯兩個小時飲用,堅持喝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