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門穴,經穴名,屬手少陽三焦經,位于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具有疏風散邪,清熱消腫的功效,主治頭痛、目赤、耳痛、耳聾、耳鳴、咽喉腫痛、發熱等。
【液門穴名解】
1.液門
液,液體也,經水也。門,出入的門戶。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化為地部經水。
本穴物質為關沖穴傳來的涼濕水氣,涼濕水氣至此之后則快速散熱冷卻,冷卻后的水濕歸降地部,故名。
2.三焦經滎穴
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質為關沖穴傳來的涼濕水氣,至本穴后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所生之水量極小,故為三焦經滎穴。
3.本穴屬水
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關沖穴傳來的涼濕水氣,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征,故其屬水。
液門穴圖片
【液門穴位置】
1.標準定位
液門穴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2.取穴方法
微握拳,拳心向下,于第4、5指間縫紋端,當赤白肉際處取穴。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縫間掌指關節前可觸及一凹陷處即是液門穴。
3.穴位解剖
液門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手背深膜、骨間背側肌。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手背皮薄,有毛及皮脂腺,富有彈性。
【液門穴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液門穴具有疏風散邪,清熱消腫的功效,主治頭痛、目赤、耳痛、耳聾、耳鳴、咽喉腫痛、發熱等。
液門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滎穴,故本穴多用于三焦熱盛等頭面五官病及相關的實熱性疾病。
液門穴有清熱瀉火、安神定志之功,治咽痛、目清、耳聾、齒痛、寒熱、狂疾,及傷津而致干燥之癥,均可取之。
液門穴圖片
液門穴圖片
【液門穴主治疾病】
液門穴主要用于外感熱病,頭面五官疾患等:如頭痛、熱病汗不出、瘧疾、耳鳴、耳聾、耳痛、急性結膜炎、急性扁桃體炎、齒齦痛及手背紅腫疼痛等。
液門穴主治呼吸氣短,善驚妄言;頭痛,眩暈,面赤,淚出,目赤腫痛而澀,耳聾,耳鳴,耳痛,牙痛,咽腫,喉痹;手臂痛,手背紅腫,五指拘攣;瘧疾,寒熱,熱病汗不出。
1、頭面部病癥:頭痛、咽喉炎、耳疾、齒銀炎、角膜白斑等。
2、其他病癥:瘧疾、前臂肌痙攣或疼痛,手背痛,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精神疾患等。
【液門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以指尖或棒狀物向下按壓,也可用拇指進行按摩。
2.針刺
直刺0.3~0.5寸。
3.艾灸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液門穴圖片
液門穴圖片
【按摩液門穴的好處】
1.緩解疼痛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液門穴200次左右,可緩解頭痛、目眩、咽喉腫痛、眼睛赤澀、齲齒等病癥。
2.滋陰潤燥
刺激液門穴可以打開我們身體的津液之門,各種干燥癥狀就會得到很好的緩解。
3.治療瘧疾
此外,液門還有循經遠治的作用,可治本經疾病,如耳鳴耳聾、手臂痛、喉痹、瘧疾等。
【液門穴穴位配伍】
液門穴配風池穴、太陽穴、率谷穴治偏頭痛。
液門穴配魚際穴、尺澤穴治扁桃體炎。
液門穴配中渚穴、陽池穴,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手背痛。
液門穴配外關穴、聽宮穴,有清頭目,利三焦的作用,主治耳鳴,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