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花卉的繁殖技術
花木扦插四要點
南方酸性土花木如茶花、杜鵑、米蘭、梔子等,在北方繁殖比較困難。經試驗,采用藥物處理和改變基質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其要點如下:
基質  基質最好采用蛭石。蛭石色暗吸熱多,疏松透氣無雜菌,插條生根后上盆不受損,成活率高。基質厚15至20厘米,插前用5%的高錳酸鉀藥液消毒,2至3天后再行扦插。
插條  插條須選當年生粗壯枝條,長10至15厘米。枝上留3至4片葉,每葉剪去一半。插穗切口要上平下斜,這樣產生的愈合組織大,生根多。
扦插  插前先用50ppm的吲哚丁酸將插穗基部(約2厘米長)浸泡6小時以上。浸后用清水沖洗并扦插,時間以雨季為佳。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3左右。插后澆透水,罩上塑料薄膜。
管理  為控制溫度,防太陽直曬,可加一層葦簾。中午保持25℃左右,超過30℃要通風或噴水降溫。插后10天內要保持相對溫度在95%以上,否則插穗葉片易脫落,植株因未生根又失去營養補充,常發生枯萎現象。因此,每天要噴1至2次水,保持床土濕潤,但避免積水。
采取上述方法,一般10至20天左右插條傷口即可愈合,120天左右生根成活,這比不做藥物處理的扦插要提早15至60天。
如何提高嫩枝扦插成活率
在生產過程中,對采用硬枝扦插很難生根的樹種如五針松、雪松、龍柏等,常改用嫩枝扦插。其原因是嫩枝的代謝作用強、內源生長素含量高、細胞分生能力旺盛,有利于插穗生根。但嫩枝抗逆性差,扦插時正值夏季,氣溫高、水分和養分消耗大,易引起枝條枯萎死亡。因此,嫩枝扦插對技術和環境條件要求特別嚴格。現將有關技術簡介如下:
選擇插壤,嚴格消毒為防止嫩枝因通氣不暢而腐爛,要求插壤的透氣性、保水力要好,可用70%的黃心土(或菌根土)、20%的細河沙、10%的谷糠灰,過篩拌勻后使用。插壤要嚴格消毒,少量的插壤可采用高溫消毒法,如鍋炒法(將插壤倒入溫度在120℃至150℃的鐵鍋中炒30至50分鐘)、水煮消毒法(將插壤倒入裝有水的鍋內加熱到 100℃煮1小時,濾水,晾干)。大量的插壤一般采用藥物殺菌法,如多菌靈消毒法(用50%多菌靈粉劑50克均勻拌入1立方米插壤內,用薄膜覆蓋3至4天,揭膜1周后可用)、福爾馬林消毒法、代森鋅消毒法等。 扦插時間和插穗選擇 嫩枝適宜在5至8月扦插,各樹種的具體扦插時間要按嫩枝的木質化程度來定,達到半木質化即可。應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幼齡母樹上選擇粗壯、飽滿、生長旺盛的半木質化嫩枝作插穗。為防止枝條失水,最好在清晨剪穗,做到即剪即激素處理。插條長度以4至10厘米為宜,要剪去基部葉片,保留其上部葉片,下切口要靠近腋芽。扦插深度以1至3厘米為好,便于通氣。
激素處理 扦插前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植物激素對嫩枝進行處理,可以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生產上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激素是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GGR),使用的方法是:將GGR配制成50 ppm 的溶液,再將插條基部放入溶液中浸3至24小時。
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 提供適宜的環境濕度和生根溫度,是搞好嫩枝扦插成敗的關鍵。嫩枝扦插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80%至95%之間、溫度控制在18℃至28℃之間,同時還要適宜的光照條件。
1.控制濕度扦插后,立即澆一次透水,既可使插壤與切口密接,又可提高土壤濕度。在大棚或拱棚上覆蓋塑料薄膜、在棚內噴霧或噴水可提高空氣濕度。噴水量不宜太大,尤其是插壤內不能積水,否則易導致插條下端死亡和腐爛。噴水量一般以每天2至3次為宜,高溫時可噴3至4次。
2.降低溫度用遮陽網覆蓋塑料大棚的四周,防止陽光直射,可降低溫度。還可用噴水、通風等措施處理。
3.調節光照強度插條生根、生長,需要陽光照射。但光照過強,易導致溫度過高和灼傷插條;光照過少,插條光合作用弱,生根能力不強,生長速度慢。生產上,常采用遮陽網進行遮陰。即在清晨和傍晚掀開遮陽網,讓陽光照射,7:30至19:00陽光強的時段蓋上遮陽網,防止日光灼傷幼苗。
生根后的管理
1.煉苗插條生根后,要逐漸增加透光強度和通風時間,使其逐步適應外部環境。
2.及時移植插條成活后,要及時移植,可移到苗圃地或營養袋內。移植后,同樣要加強管護:在移栽初期要采取遮陰、澆水等措施,成苗后要搞好除萌、抹芽、松土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怎樣使難于生根的花木生根
為促使難生根的桂花、玉蘭、梅花、海棠、山茶等花木生根,除使用ABT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長素類物質處理外,還可用其他經濟、簡便的方法促使花木生根。
(1)溫水處理
用30至50℃的溫水浸泡插條基部1/3至1/2,處理4至12小時,可使插穗內抑制生根物質減少,提高生根率。
(2)營養處理
用糖類與生長素并用,可取得較好的生根效果,通常為2%至10%的蔗糖和5至10毫克/升的生長素混合溶液,將插穗下部1至2厘米處浸入溶液12至24小時即可。草本花卉用2至5%的蔗糖溶液和5至7毫克/升的生長素溶液;木本花卉用5至10%的蔗糖溶液和7至10毫克/升的生長素溶液。還可用維生素B12溶液浸泡可加速生根,用醫用維生素B12針劑加涼開水一倍稀釋,將插條基部浸泡5分鐘,稍晾后扦插。
(3)加溫處理
應用電熱溫床催根,溫度保持在23至27℃,最高不可超過28℃。如果用盆插,冬季可將花盆放置在暖氣片或火坑上,效果較好。
(4)環剝處理
對于一些不易生根的貴重花木,在生長期將枝條基部作環狀剝皮或用鐵絲扎縛,在休眠期沿環剝處剪下扦插,則有利于生根。
此外,對于瑞香、紫杉、日本巖柏、無花果、桂花等花木,還可帶踵扦插,即在采集插條時,其基部帶少許上年生枝條,利于生根。
秋季苗木的栽植
對油松、華山松、白皮松、檜柏、毛白楊、黃櫨、欒樹、國槐、刺槐、銀杏、西府海棠、連翹、黃刺玫、丁香、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紫葉小檗、金葉女貞等品種進行了秋季栽植的嘗試,均取得了成功。近幾年春季沙塵暴頻繁發生,華北、西北地區春旱情況嚴重,而且氣溫回升快,植物栽后不久,地上部分已萌芽生長,但根系還不能完全恢復,樹木成活率降低。而秋季氣溫逐漸下降,蒸騰量較低,土壤中水分含量較穩定,植物通過一個生長季體內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營養。樹木根系沒有自然休眠期,在土壤溫度尚高的情況下,秋季栽植的耐寒樹種根系還能恢復生長,只要冬季凍土層不厚,下層根系仍有一定生長,到翌春活動也早。因此秋季栽植既解決了春季植樹適栽時間短、春旱和勞力緊張等問題,又能保證成活,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植樹途徑。栽植時間:自落葉至土壤結凍前均可。秋栽也應盡早,一落葉即栽為好。經實踐證明,落葉樹如毛白楊、國槐、黃櫨等11月中下旬栽植成活率可達100%;常綠針葉樹如油松、華山松、檜柏類可于10月中旬至11中旬種植,成活率也可達100%;大葉黃楊、小葉黃楊、金葉女貞、紫葉小檗等低矮灌木也可于10月下旬至結凍前栽植,成活率可達98%。樹木規格:秋季植樹規格與春季相同,一般情況下常綠樹高1.5米至3.5 米,落葉樹胸徑4厘米至20厘米,灌木0.3 米至2.5 米。栽植技術:根據樹木胸徑或土坨大小按常規挖樹穴,常規栽植。栽植深度較春季深3厘米至5厘米,土要踩實。樹木栽植后馬上澆足第一遍水,3天后澆足第二遍水,10天后澆第三遍水。澆遍三遍水后可封穴過冬。需要做防寒的植物材料可于11月上中旬進行。第二年春季澆足兩遍水后按常規管理。注意事項:1.水要澆足澆透。2.所有苗木特別是黃楊等矮小灌木一定要深栽,樹穴封坑后要踩實,防止冬季西北風刮過后裂縫失水。3.矮小灌木要做防寒的栽植后應及時按設計要求修剪到位,不做防寒的一定要短截,枝條適當留長避免冬季或春寒抽條。4.耐寒品種宜秋季栽植,而在當地不太耐寒的邊緣樹種和肉質根的樹木,如木蘭屬、鵝掌楸等宜春季栽植。
哪些樹種不宜混栽
一般來說,營造兩種以上的混栽林,可改善土壤條件,提高防護效果,但是混栽不當,不但樹種間相互抑制生長,而且病蟲害發生嚴重,給生產造成不應有的損失。下面就舉出幾種不宜混栽的組合:
一、苦楝與桑樹混栽苦楝樹體內普遍存在一種叫楝素的有毒物質,它對昆蟲有較大拒食內吸、抑制發育和殺滅作用,對蠶同樣有毒性,它的花毒性更大,如果落于桑園內,有毒物質揮發熏蒸后,采葉飼蠶即會發生急性中毒。
二、橘樹與桑樹混栽橘葉的汁液是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有芳香油、單寧及多種有機酸等物質,對蠶能起過敏反應的物質主要是芳香油類。芳香油能引起蠶忌避拒食和產生胃毒作用,對養蠶極為不利。
三、檜柏與蘋果、梨樹、海棠混栽檜柏與蘋果、梨樹、海棠混栽或在果園附近栽植檜柏,就容易發生蘋檜銹病。蘋檜銹病主要為害蘋果、梨、海棠的葉片、新梢和果實,而檜柏就是病菌的轉主寄主。這種病菌在為害蘋果、梨樹、海棠后,轉移到檜柏樹上越冬,為害檜柏的嫩枝,次年繼續為害蘋果、梨、海棠,因此,它們不能混種在一起。
四、云杉與李混栽混栽后容易發生云杉球果銹病,感病球果提早枯裂,使種子產量和質量降低,嚴重影響云杉的天然更新和采種工作。
五、柑橘、葡萄與榆樹混栽榆樹是柑橘星天牛、褐天牛喜食的樹木。若在柑橘、葡萄園栽植榆樹,則會誘來天牛大量取食和繁衍,轉而嚴重為害柑橘。此外,還易造成葡萄減產。
另外,果園附近也不宜栽植泡桐。果樹的根部常發生紫紋羽病,輕者樹勢衰弱,葉黃早落,重者枝葉枯干,甚至會全株死亡。泡桐是紫紋羽病的重要寄主,因而加重果園紫紋羽病的發生。
名貴花木嫁接法
---------------------------------------------------------------------
一、梅花:可用梅子、山桃、李子樹作砧木,采用枝接、芽接法嫁接。枝接在春季進行,芽接宜在夏季進行。
二、丁香:可用小葉女貞作砧木,采用劈接、芽接法嫁接。劈接在春季進行,芽接在夏季進行。
三、桂花:小葉女貞、大葉女貞、水臘樹等都可作為桂花的砧木,可采用切接或靠接法嫁接,春、夏季均能進行。
四、扶桑:用紫木槿作砧木,春、夏季采用枝接法嫁接。
五、櫻花:可用山櫻為砧木,用切接、芽接法嫁接。切接宜在春季進行,芽接宜在夏季進行。
六、珍稀山茶:可用普通品種的山茶、油茶作砧木,在春季采用切接法嫁接。
七、蟹爪蘭:可用仙人掌等作砧木,采用平接或劈接法,于春、夏、秋季嫁接。若在室內,冬季亦可進行。
八、西府海棠:可選用野海棠、蘋果樹等作砧木,采用枝接或芽接法嫁接:枝接宜在春季進行,芽接宜在夏季進行。
九、碧桃:可用毛桃、山桃作砧木,采用芽接或枝接法嫁接。枝接在春季進行,芽接在夏季進行。
十、薔薇:可用野薔薇作砧木,在秋季用切接或芽接法嫁接。
花木扦插繁殖
培育觀賞花木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經,而春季則是絕大部分花木進行扦插繁殖的最佳季節。春插育苗的優點在于:一是觀賞植物在春季萌動后,分生組織細胞加速分裂,有利于插穗的愈合生根;二是春天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溫度適中,對插穗切口的愈合和根系的分化尤為適宜;三是春插穗條生根后小苗有一段較長的生長時間,當年即可培育出符合一定規格的苗木。適于春季扦插繁殖的花木有二大類:一類是生根時間長、不易生根的灌木和常綠樹,如雪松、龍柏、真柏、圓柏、撤金柏、鋪地柏、法梧等;另一類是易生根的花木,如石榴、月季、木槿、迎春、紫薇、翠柏、蜀檜、金州檜、紅葉李、繡線菊、噴雪花、夾竹桃、銀芽柳、花石榴、梔子花、金絲桃、馬褂木、紫玉蘭、含笑、羅漢松、貼梗海棠、金鐘、火棘、十大功勞、南天竹、水杉、鳳尾柏、卡柏、線柏、云片柏、大葉黃楊、金邊黃楊、珊瑚樹、意楊、瓊花、雪球、山茶、四季桂、金邊女貞、木香、紫藤、凌霄、金銀花、郁李、爬墻虎、扶芳藤、紅背桂、佛手、鵝掌揪、杜鵑、紫葉小檗、珠蘭、茉莉、銀杏、垂柳等。這二類花木采用春插,一般成活率可達85%~95%。觀賞花木春插的物候標準是:樹液開始流動,枝條剛開始萌發,但尚未發芽,通常為3月初至4月中旬,過早或過遲均不利于成活。其具體方法如下:
1、整地作床 早春,將深翻凍垡過的圃地,抽溝作床。一般插床作成長10米、寬1.2米、高0.3米,兩邊留好可行排灌的水溝及步道溝;床面應中間略高,四周稍低,以便于濾出床內的積水,防止因積水造成插穗爛根;床面的土要耙平耬碎,以便于扦插操作。
2、剪穗處理 選擇無風的天氣,剪取樹冠中上部、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一年生枝條,大樹最好剪取樹干基部的萌發枝,將其截成長12~15厘米的穗段。一般每一插穗應具有2~3個飽滿的芽,針葉樹插穗最好帶頂芽,如水杉、蜀檜、雪松等;插穗的下切口宜位于節下或葉柄下0.2~0.5厘米處,這里養份集中,最有利于其愈合生根;常綠闊葉花灌木,每一穗條只保留上部的2~4個葉片,如黃楊、珊瑚樹、四季桂、佛手、山茶等;針葉樹應將插穗下部的葉片修剪掉,只保留上部的針葉或鱗葉,如雪松、柏類、羅漢松等;落葉樹的插穗應剪去下部的分杈,以利于扦插入土和插穗生根后的高生長。將剪好的插穗每100根一束扎好,下切口用500ppm的ABT生根粉或萘乙酸激素液處理,浸泡時間為10秒,稍晾待藥液中的酒精揮發后再行扦插。
3、扦插入床 將處理過的插穗及時扦插入床。一般闊葉樹扦插的株行距為8×15厘米,針葉樹扦插的株行距為5×10厘米;插穗入土的深度為穗長的1/3~1/2;若插穗的枝條過細,如雪松、蜀檜、小檗等,可先用小竹簽戳一個洞孔,再將穗條插入洞孔內,這樣可防止碰傷下切口的形成層,對成活非常有益;扦插完成后,用細孔噴壺將扦插床噴水澆透,務必使插穗基部與土壤密接,以利于切口吸收土壤中的水份。
4、插后管理 澆水結束后,可用塑料薄膜架空覆蓋保溫,當最低氣溫達10℃以上時,可撤去薄膜;在插穗生根期間,春天每1~2天噴水一次,保持床面濕潤,發現溝內積水要及時排除;5月初由于陽光增強,氣溫升高,為促使插穗生根,應給于搭棚遮蔭,同時增加噴水的次數;當發現床面有雜草萌生時,要及時拔去,以減少水份養份的損耗;當土壤過份板結時,可用小鏟子輕輕在行間空隙處松土,但不宜過深,以免松動插穗基部影響切口生根。一般易生根的種類,如黃楊、木槿、石榴、金絲桃、銀芽柳、十大功勞、南天竹等,1~2個月即可形成完好的根系;而雪松、龍柏、真柏等生根慢的樹種,則要到入秋后才能形成少量根系,這類小苗入冬前要給予覆草防寒,第二年秋天方可移栽。
發財樹的家庭栽培管理
發財樹姿態優美,葉冠雄偉,葉色翠綠,擺放于家庭客廳,既典雅大方,又招人喜愛。
發財樹為多年生常綠灌木,原產于馬來半島及南洋群島一帶。近年來,經栽培選育,已廣泛進入我國城鄉家庭。作為家庭栽培,應根據其喜高溫多濕、不耐霜寒及干燥的生活習性,著重注意把握以下四點:
一是注意陽光。發財樹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照射,不能長時間陰蔽。因此,在養護管理時應置于室內陽光充足處。擺放時,必須使葉面朝向陽光。否則,由于葉片趨光,將使整個枝葉扭曲。另外,每間隔3天至5天,用噴壺向葉片噴水一次,這樣既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又可使枝葉更顯美觀。
二是注意澆水。澆水是養護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水量少,枝葉發育停滯;水量過大,可能招致爛根死亡;水量適度,則枝葉肥大。澆水的首要原則是寧濕勿干,其次是“兩多兩少”,即夏季高溫季節澆水要多,冬季澆水要少;生長旺盛的大中型植株澆水要多,新分栽入盆的小型植株澆水要少。澆水量過大時,易使植株爛根,導致葉片下垂,失去光澤,甚至脫落。此時,應立即將其移至陰涼處,澆水量減至最少,只要盆土不干即可,每天用噴壺對葉面多次噴水,停止施肥水,大約15天至20天就可逐漸緩過來。
三是注意施肥。發財樹為喜肥花木,對肥料的需求量大于常見的其它花木。每年換盆時,肥土的比例可占1/3,甚至更多。肥土的來源廣泛,可收集闊葉樹落葉腐殖土,加少許田園土和雜骨末、豆餅渣混合配制。此肥土效力高,方便易得,但應注意充分腐熟,以免將葉片“燒”黃。另外,在發財樹生長期(5月至9月),每間隔15天,可施用一次腐熟的液肥或混合型育花肥,以促進根深葉茂。
四是注意溫度與濕度。發財樹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較高,如若溫度較低或濕度缺失,常常會出現落葉現象,嚴重時枝條光禿,不僅有礙觀賞,且極易造成植株死亡。因此,蒔養時應注意保持15℃以上的溫度,并經常給枝葉噴水,以增加必要的濕度。而在深秋和冬季,則應注意做好越冬防寒、防凍管護。
繁殖技術
作者:佚名    轉貼自:中國花卉報    點擊數:639
播種繁殖
1、種子的采集、選擇和貯藏工作
當種子成熟時要及時采集,選擇品種典型、性狀優良、枝葉茂盛、無病蟲害、正處壯年的母株采集種子。不同種類花卉種子的采收要掌握其成熟特征適時采收。如一串紅種子呈深褐色,石竹種子呈黑色,天目瓊花果皮呈紅色,牡丹種子呈黑色時即可采收。而有些種類如鳳仙花、蝴蝶花、飛燕草、矮牽牛、錦帶花、丁香等,果實易開裂,需在開裂前及時采收,以避免種子散落。還有些種子是陸續成熟的,如枸杞、醉魚草、一串紅等,需隨時觀察,及時采收。
種子采收后,要分類編號,防止品種混雜,有的種類要及時洗去果皮,取出種子,晾干。有的要脫粒,清除雜質,經晾干,再精選,留下籽粒飽滿的種子,揚棄癟殼、破碎和霉變的種子。最后將種子放入特制的種子袋或信封中進行貯藏保存。一般花卉種子適宜于干藏的方法,在干燥、密封和低溫的環境條件下,可以較長保持其生活力。通常將種子袋置于3-5℃的冰箱內貯存,種子生存壽命即可成倍增加。牡丹、芍藥、白玉蘭、玉蘭、含笑等種子收獲后,應采用沙藏層積處理法,即一層沙一層種子間隔排列,保持沙土濕潤,使種子度過后熟期,沙藏到翌春播種。睡蓮、玉蓮的種子收后則必須貯藏于水中保存。
2、花卉種子的壽命
了解花卉種子的壽命,這在花卉的栽培上和花卉種子的使用、貯藏、采種及種子交換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影響種子壽命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濕度、溫度和氣體。一般花卉種子在充分干燥后,密閉于瓶中,可長時間保持其壽命。研究表明,充分干燥的種子,能耐極低溫度,也能耐極高溫度。低溫可以抑制種子的呼吸作用,延長其壽命。氧氣可以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故排除氧氣可以延長種子的壽命。影響種子壽命怕生理因素,一為種皮性質的改變,二為原生質活力的衰退。通常在充分
成熟后采收的充實種子,較在未充分成熟前采收的種子,其壽命較長。主要花卉種子壽命見表了。
3、花卉種子的播前處理
花卉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一定的處理,其目的是為消滅種了所帶病菌,有的為促進發芽,有利生長,也有的是為打破休眠,使其提早發芽。大致有如下一些方法:
①種子消毒
可用0.1%升汞或0.3%硫酸銅溶液,或1%福爾馬林溶液浸泡5分鐘,然后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干凈,即可播種。
②冷水或溫水浸種
一般較易發芽的種子,可在播前用冷水或溫水(35-40℃)浸種處理,待種皮變軟后,即可取出播種。
③銼傷種皮
荷花、美人蕉、黃花夾竹桃及鳳凰木等種子種皮較堅硬,不易吸水,可用銼刀磨破或刻傷種皮,再用溫水浸泡24小時,種子即吸水膨脹,可加速其發芽。
④酸、堿處理
即采用酸、堿等藥劑腐蝕種皮,以促其發芽的方法。用濃硫酸處理種子,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小時,處理后用清水沖洗凈藥劑。
⑤藥劑處理
大花牽牛及廣葉山黧豆的種子,在播種前用10-25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浸種,可代替低溫的作用,促進其發芽。
⑥超聲波處理
西伯利亞鳶尾和夜落金錢超聲波處理后,不僅能促進種子提前發芽,提高發芽率,而且能加速幼苗的生長。
⑦冰凍或低溫層積法
對要求低溫與濕潤條件完成休眠期的花卉種子,如鳶尾、水蘇、德國龍膽、飛燕草、長柔毛報春等有明顯促進發芽的效果。
4、花卉種子的播種
露地花卉的播種期主要在春季和秋季。一年生草花耐寒力弱,為此通常在春季晚霜過后播種。露地二年生花卉為耐寒性花卉,一般在炎夏過后秋涼時播種。露地二年生花卉為耐寒性花卉,一般在炎夏過后秋涼時播種,由于北方冬季嚴寒,故二年生花卉大多數種類需在冷床中越冬。宿根花卉的播種期以耐寒力強而異,耐寒性宿根花卉因耐寒力較強,春播、夏播或秋播均可,一般來說,以種子成熟后即播為好。芍藥、鳶尾、飛燕草等的種子要求低溫、溫潤完成休眠,必須秋播。
花卉的播種方式大致有3種:
① 撒播法
是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土面。由于播種量大,所生苗也多,過于擁擠,易造成徒長及病蟲害的發生。盆播時多用此法。
②條播法
種子成行進行播種,各行保持一定的距離。由于行間大,日光充足,幼苗生長健壯。但在一定面積中,幼苗數不及撒播法多。此法多用于淺箱及溫床中的播種。當品種較多而每種數量較少時也可采用。
③點播法
又稱穴播法,是按照一定的行株距開穴播種。一般每穴播種2-4粒,發芽后留一株生長健壯者,其余各株可移他處或撥除。此法日光照射及空氣流通最為充分,幼苗生長也最健壯。此法按株行距的形式又有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之分。
播種時播種床應選富含腐殖質、輕松而肥沃的土壤或沙質壤土,日光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的地方。進行整地時要求土壤濕潤程度適宜,施以充分腐熟而細碎的堆肥或廄肥作基肥。在播種時最好適量施點過磷酸鈣,有利根系健壯生長。床土整平后由于土壤太松,應進行一次鎮壓。播種時大粒種子可逐粒播下,細粒種子可先混合細沙后再播。播后覆土厚度取決于種子大小,一般大粒種了為種子高度的3倍左右;小粒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細小種子所用覆土,最好用孔徑0.3厘米的篩篩
過。播后床面覆蓋稻草等物,再用細孔噴壺噴水。注意保持土壤濕潤。
5、花卉種子播種后的管理
幼苗出土后,溫度、濕度與光照要控制得當,這是幼苗能否健壯生長的關鍵。空氣不流通、溫度和濕度過高,使幼苗生長細弱,易患立枯病。要控制水分,增加光照。箱播和盆播的,要將玻璃或塑料薄膜逐步打開,先啟開一縫隙,最后逐步拿掉,以降低溫度,加快空氣流通。喜陰花卉的幼苗,早晚也要見光,中午烈日時遮蔭。總之,濕度不能過大,溫度不能過高,光照不能太弱,并注意逐步鍛煉,不要驟冷驟熱、驟干驟濕。
由于播種時種子播得過密(尤其是撒播),當幼苗展開真葉時,會出現苗株擁護現象,爭光爭肥,引起病害發生,需要及時間苗。凡是染病的苗株,生長不良的徒長苗,一旦發現要隨時撥除。間苗需進行多次,第一次按照合理的密度,等距離留苗,將過密株撥除,以后可以和移植結合進行。間下的苗如較為健壯、有2-3片真葉的,可移栽到園地和盆體中培養。每次間苗的株行距以真葉不相連接為度。間苗時注意不要累及留下的苗。
間苗后,幼苗迅速生長,到真葉充分展開后,這時應適時移植。移植前使土壤濕潤,起苗時注意少傷根,根系盡量多帶些泥。移栽苗可栽植在園地或花盆里。移栽露地的要事先整好地,施一次淡肥;盆栽的宜選泥盆,每盆一株或二三株,待長大后再套盆或分盆。栽后澆一次透水,使土壤與苗根密接。移栽后由于根部受傷,幼苗常出現暫時萎蔫現象,需加強管理,使春早日緩苗。故幼苗移植最好在陰天無風的日子,或在傍晚進行。一周內避免陽光直射。苗活棵后就可正常管理。
分生繁殖
1、花卉分生繁殖的特點
分生繁殖是利用花卉植物的一部分,如在其根際處萌生的小株、分蘗或球根等,分裂或切割成若干單株進行栽植的方法。這是最簡單、最可靠的繁殖方法。其操作簡便,成活率高,但繁殖率低,生產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大規模栽培的需要。
分生繁殖根據花卉植物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分為株法,多用于叢生性強的花灌木和萌蘗力強的多年生草本花卉;二為分球法,多用于具有球莖、鱗莖等的球根類花卉。
2、花卉分株法進行的時期
落葉類花卉的分析繁殖應在休眠期進行。南方在秋季落葉后進行,此時空氣濕度較大,土壤也不凍結。有些花卉入冬前還能長出一些新根,冬季枝梢也不易抽干,同時也有利緩和春季勞力緊張的狀況。北方由于冬季嚴寒,并有干風侵襲,秋后分株易造成枝條受凍抽干,影響成活率,故最好在開春土壤解凍而尚未萌動前進行分株。
常綠類花卉由于沒有明顯的休眠期,但其無論在南方或北方,在科季大多停止生長而進入休眠狀態,這時樹液流動緩慢,因此多在春暖旺盛生長之前進行株,北方大多在移出溫室之前或出室后立即分株。
3、花卉分株法的過程
花卉分株法是分割從母本發生的萌蘗、吸芽、走莖、匍匐莖及根莖等小植株,分別栽植而形成獨立的植株。由于這些幼株已產生較多根系,所以分栽后很容易成活。
分萌蘗:如菊花、蘭花、萱草等大多數宿根花卉,植株基部可發生多數萌蘗。
分匍匐莖:如狗牙根、野牛草、結縷草等多數草坪植物,易從母株發生匍匐莖,在各節上發生幼小植株,在其下部生根。
分走莖:如虎耳草、吊蘭等常用走莖來繁殖,走莖為細和的地上莖,其節間特長,在節上發生幼株。
分根莖:如澤蘭、紫菀等具細長根莖(地下莖),節上生根等,形成幼株。
分吸芽:如蘆薈、虎尾蘭、擬石蓮花、水塔花等,其肉質或半肉質的葉,叢生于極短的小枝上,在其下部接近地面處抽出新根,當新根生出后,即可與母株分離栽植。
需地花木類分株前大多需將母株叢從田內挖掘出來,并多帶根系,然后將整個株叢用利刀或斧頭分劈成幾叢,每叢都帶有較多的根系。還有一些萌蘗力很強的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在母株的四周常萌發出許多幼小的株叢,在分株時則不必挖掘母株,只挖掘分蘗苗另栽即可。由于有些分株苗、植株幼小,根系也少,因此需在花圃地內培育1年,才能出園。
盆栽花卉的分株繁殖多用于多年生草花。分株前先把母本從盆內脫出,抖掉大部分泥土,找出每個萌蘗根系的延伸方向,并把團在一起的團根分離開來,盡量少傷根系。然后用刀把分蘗苗和母株連接的根頸部分割開,立即上盆栽植。文殊蘭、龍舌蘭等一些草木花卉,能經常從根頸部分滋生幼小的植株,這時可先挖附近的盆土,再用小刀把與母本的連接處切斷,然后連用幼株將分蘗苗提出另栽。
4、花卉分球法的過程
大部分球根類花卉的地下部分分生能力都很強,每年都能長出一些新的球根,用它們進行繁殖,方法簡便,開花也早。分球法因球根部分的植物器官不同,必須區別對待。
分球莖:如唐菖蒲、仙客來等球根類,唐菖蒲的分生能力強,開花后在老球莖干枯的同時,能分生出1-3個大球莖和幾個小球莖。大球莖第二年分栽后即可開花,小球莖培育1-2年后能開花,不到0.5厘米直徑的子球,可開溝條播,是大量繁殖唐菖蒲的種源。仙客來的球莖長在土壤表面,很少分生小球莖,故多采用播種繁殖。
分有皮鱗葵:如水仙、郁金香、風信子和朱頂紅等都是有皮鱗莖,都是秋植球根類花卉,每年都從老球基部的莖盤部分分生出幾個子球,它們抱合在母球上,把這些子球分別栽來培養大球,一般要經幾年時間,達5-7厘米直徑時才能開花。
分無皮鱗莖:百合等是無皮鱗莖,每個鱗片都相當肥大,并且抱合很松散,繁殖時可把鱗片分剝下來,然后斜插入舊盆土內,發根后,可從老鱗片的基部長出1-3個或更多的小鱗莖,用它們再分栽繁殖,經3-4年才能開花。
分塊莖:如美人蕉等,地下部分具有橫生的塊莖,并發生許多分枝。在分割塊莖繁殖時,每根分割下來的塊莖分枝都必須帶有頂芽,才能長出新的植株。分栽后無論塊大小,當年就能開花。
分塊根:如大麗花等,地下部分是塊根,它們的葉芽都著生在接近地表的根頸上,因此分割時每一部分都必須帶有根頸部分。繁殖時應將整墩塊根栽入土內進行催芽,然后再采腳芽來扦插繁殖。
分根莖:如馬蹄蓮、一葉蘭等的地下部分是根莖,它們大多是多年生常綠植物,根莖的莖節部分能形成側芽,這些側芽發后能長出新的葉叢。可將葉叢的地下根莖割開,把一株分成數株,連同根系上盆分栽。
5、花卉分株繁殖的管理
叢生型及萌蘗類的木本花卉,分栽時穴內可施用些腐熟的肥料。通常分株繁殖上盆澆水后,先放在蔭棚或溫室蔽光處養護一段時間,如了現有凋萎現象,應向葉面和周圍噴水來增加濕度。北京地區發秋季分栽,入冬前宜截干或短截修剪后埋土防寒保護越冬。如春季萌動前分栽,則僅適當修剪,使其正常萌發、抽枝,但花蕾最好全部剪掉,不使開花,以利植侏盡快恢復長勢。
對一些宿根性草本花卉以及球莖、地莖、根莖類花卉,在分栽時穴底可施用適量基肥,基肥種類以含較多磷、鉀肥的為適。栽后及時澆透水、松土,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對秋季移栽種植的種類澆水不要過多,來年春季增加澆水次數,并追施稀薄液肥。
壓條繁殖
1、壓條繁殖的特點及進行的適宜時期
壓條繁殖就是將接近地面的枝條,在其基部堆土或將基下部壓入土中,較高之枝則采用高壓法,即以濕潤土壤或青苔包圍枝條的被壓部分,給以生根的環境條件,待生根后剪離栽植,成為一獨立新株。壓條繁殖的長得是成活率高,用其他方法不易繁殖的種類,可采用此法,且能保持原有品種的優良特性;缺點是位置固定,不能移動,短時期內也不易大量繁殖。在花卉中,一般一、二年生草花極少采用此法,僅有一些花木類采用。
因壓條是一種不腦離母株的繁殖方法,所以可進行壓條的時期也比較長,在整個生長期中皆可進行,但大多在4月下旬,氣溫回暖、穩定后進行。可以延續到7-8月,這樣在入冬之前,有充分的時間形成完好的根系,因此成苗快。在有中溫或高溫溫室的條件下,冬季也可對一些盆栽花木進行壓條繁殖。
2、普通壓條法的過程
將母株下部的枝條加以彎曲,壓入土中,深度約10-20厘米。如受壓枝條富有彈性,泥土難以壓住,可用粗鉛絲鉤住插入土中,或者泥上加石鎮壓。壓入泥土的那部分枝,需用小刀刻傷或環剝。枝梢要露出土面,任期見光受露,待新根長好后可剪下別植。
普通壓條法又可分3種方法:
①單枝壓條法
多數木本花卉或宿根草本花卉的一些種類都可用此法繁殖。壓條時,用接近地面的一二年枝條作為壓條材料,彎曲枝條壓入土中。
②連續壓條法
多用于灌木類花卉。在母株的一側先開挖較長的縱溝,然后把靠近地面的枝條的節部略刻傷,再把它們淺埋入土溝內,并將枝條先端露出地面。經過一段時間,埋入土內的節部可萌發新根,不久節上的腋芽也會萌發而頂出土面。待新萌發的苗株老熟后,用利刀深入土層把各段的節間切斷,經過半年以上的培養,即可起苗移栽。
③波狀壓條法
對于一些枝條長而又易于彎曲的花木,如紫藤、凌霄、金銀花等,可將長枝彎曲牽引到地面,在多節上刻傷,刻傷部位至少相距30厘米,再將刻傷的部位固定并埋土,待生根抽枝后,再將其與母株切離,另行栽植。
3、壅土壓條法的過程
壅土壓條法又稱堆土壓條法,適用于根蘗多的叢生性花木,如石榴、金鐘花、玫瑰、貼梗海棠、木蘭、八仙花、梔子、杜鵑、牡丹、珍珠梅等可用此法。在枝條的基部刻傷,然后堆土,待生根后再分別移栽。
壅土繁殖由于被壓的枝條不需彎曲埋入土中,因此更適合于枝條不易變曲的種類。其在夏初的生長旺季進行,將枝條的下部距地面20-30厘米處進行環割,然后在基部堆上呈鏝頭狀,把整個株叢的下半部分埋住,土堆應保持濕潤。經過一段時間,環割后的傷口部分隱芽再生而長出新根,到來年早春再扒開土堆,從新根的下面逐個剪開,分苗后移入圃地再培養1年,或直接用來定植。
4、高枝壓條法的過程
高枝壓條法水稱空中壓條法,多用于植校較直立、枝條較硬而不易彎曲,又不易發生萌蘗的種類。一些扦插不易生根的花木也常用此法,其中相當部分是名貴花木,如白蘭、山茶、葉子花、龍血樹、廣玉蘭、朱蕉、變葉木、桂花、梅花、米蘭、含笑、印度橡皮樹等。高枝壓條的枝多數一般不宜超過母株枝的1/3,最高也不要超過1/2,否則影響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
高壓枝條要選擇生長健壯枝條,在分枝處以上5厘米左右的地方,用利刀環割兩刀,深及形成層,去兩刀痕間的樹皮,環割就完成了,環割寬度1-2厘米。環割后皮層要除盡,否則環割處常被愈傷組織填滿而遲遲不發根。環割后應用腐葉土、干苔蘚等在環剝處裹成泥團,為了防止雨水沖刷,外面要套上竹筒或花盆,現用塑料薄膜的多,這樣取材容易,操作也簡便。一般環割后即裹以泥團,也有待長出愈傷組織后再裹以泥團的。保持泥團濕潤,約2-3個月后就會發根,當有較多根系時,就可帶泥團剪下,去掉包裹物,帶泥團栽種到花盆里養護。
5、花卉壓條繁殖后的管理
壓條生根后切離母株的時間可根據其生長快慢而定,有些種類如梅花、蠟梅等生長較慢,需到次年才可切離;而有些種類如月季、忍冬等生長較快,則當年即可切離。移栽時要盡量多帶土,以保護新根。
壓條時由于其不脫離母體,水分、養分的供應問題不大,而分離后必然會有一個轉變、適應、獨立的過程。所以開始分離后要先放在庇蔭的環境,切忌烈日曝曬,以后逐步增加光照。剛分離的植株,也要剪去一部分枝葉,以減少蒸騰,保持水分平衡,有利其成活。移栽后注意水分供應,空氣干燥時注意葉面噴水及室內灑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適當施肥,保證生長需要。
扦插繁殖
1、扦插繁殖時期的選擇
扦插繁殖最適宜的時期,要根據花卉的種類、品種、氣候管理方法的不同而定。通常分為生長期的軟枝扦插和休眠期的硬枝扦插兩大類。由于其取材容易,繁殖量大,成苗快,開花早,能保持原有品種優良性狀,故生產應用廣泛。
生長期扦插:是采用一些木本和草本花卉的半硬枝或嫩枝作插穗進行扦插。多數木花卉一般在當年生新枝第一次生長結束,或開花后1個月左右,約在5-6月,可進行半硬枝扦插。草本花卉對扦插繁殖的適應力較強,大多可在春、夏、秋等季節扦插。
休眠期扦插:一些落葉木本花卉的硬枝扦插,應選擇在植株枝條中養分積累最多的時期,在秋冬季進入休眠后或春季萌發前的11月到次年2-3月間進行。如為在溫室扦插、加快繁殖,則應將插條先置于5℃左右的低溫處理20-30天,然后再扦插,才有利其通過生理休眠而發芽。如不打破休眠,插條若生根但也易發芽。
溫室花卉在溫室生長的條件下,周年保持生長狀態,因此不論草本或木本花卉可在四季內隨時進行扦插繁殖,但從其生長習性講,以春季為最佳,其次是秋季,再次為夏季和冬季。當然只要各方面條件措施跟上,也可得到理想效果。
2、扦插繁殖的方法
扦插繁殖的方法,按扦插用材的不同而定,一般可分為枝插、葉插、芽插和根插等幾類。
①枝插
以花卉植物的枝條作為插穗。通常根據枝條的老嫩不同,又分為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兩種:
嫩枝扦插:又稱軟枝扦插、綠枝扦插,由于其生活力強,只要條件合適,很快可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一般剪取生長健壯接近成熟的枝條,帶或不帶莖尖均可,2-3節為一插穗,長約10厘米左右,剪去插穗下部1/3葉片,保留上部葉片,若葉片過大,也可剪去每個葉片的1/4-2/3。插穗下部的切口應靠近節的下部,切口需用利刀削平,以利傷口愈合及生根。菊花、香石竹、四季海棠、一串紅等皆可進行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利用已生長成熟并木質化的莖干或枝條作插穗進行扦插。選取生長成熟、節間短而粗壯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0厘米左右長,約3-4個節的插穗。多在落葉后到來年萌芽前的休眠期進行,南方多行秋插;北方多行春插;華南熱帶、亞熱帶地區最好冬插;容易發根的薔薇科及其他藤本植物,還可在雨季扦插。采用硬枝扦插繁殖的有各種千年木、朱蕉、龜背竹、手樹、八角金盤、變葉木、橡皮樹等。
②葉插
是用花卉的葉片作扦插材料來繁殖植株。常用于一些多年生草本花卉,特別是一些具有較肥厚葉片和粗壯葉柄、葉脈的種類,葉上易發生不定牙及不定根。其又能4種不同的扦插法。
平置法:如秋海棠類,先將葉柄切去,然后將葉片平鋪在沙面上,以鐵針或竹針固定,并使其下面與沙面密接,幼小植侏則自葉脈處或葉片基部發生。
直插法:如大巖桐、虎皮蘭、北洲紫羅蘭、菊花、苦苣苔等種類用此法扦插。將葉柄直接插入沙中,經過一段時間,基部傷口即發生須根,并長出地下根狀莖,由其頂芽長成新的植株。
葉柄插:橡皮樹的葉片連同葉柄泡在水中,在葉柄基部的傷口處會長出新根,再在葉片和葉柄連接處刻傷并栽入沙土,約經3個月可從根際處長成新苗。
鱗片插:如剝取百合鱗片扦插,在鱗莖收獲后,干燥數日,即可剝下鱗片插于床中,約6-8周后可自鱗片基部產生小鱗莖。
③芽插
為了節省繁殖材料,并在短期內得到較多植株,可采用此法。這是利用一些花卉腋芽再生能力強的特點。菊花、天竺葵、八仙花等皆可用芽插法。
④根插
適用于易從根部發生新梢的種類,如芍藥、凌霄等。可選取粗壯的根,剪成5-10厘米左右一段的插穗,全部插于床內。垂盆草、宿根福祿考等具有細小肉質根的宿根花卉,可將根剪成2-5厘米的小段,撒播于淺箱或大花盆的沙面上,然后覆以1厘米的沙或細松土,保持濕潤即可。
3、扦插繁殖的操作
扦插繁殖的設備,可根據規模大小及要求不同相應選擇。大量繁殖時宜在溫室中進行,以便調節室溫,有利扦插成活。扦插床一般高約70-80厘米,寬約100厘米,深約20-30厘米,面向玻璃窗或塑料薄膜,床底必須設排水孔。扦插箱為更理想的扦插設備,種類很多,一般有保持空氣濕度的玻璃罩,有自動調節溫度器。露地插床應用最廣,宜選沙質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半陰地為好。少量繁殖則用淺盆、淺箱或一般花盆中進行。
扦插基質要求通氣、易保持濕潤且排水良好,通常應用較多的有河沙、泥炭、蛭石、珍珠巖等。河沙應用最廣,以不含有機質的粗石英沙最好,其通氣、排水良好,只保水力弱。泥炭保水力強,可長時間保持濕潤狀態,其與河沙的等量混合物,對大多數花卉的扦插最為理想。蛭石對水分和養分的保持能力皆強。珍珠巖的孔隙比蛭石多,故保水力相對差些。其他用作扦插基質的還有水苔、腐土、粘土、木炭粉、磚屑、煤渣、椰子纖維等。
扦插繁殖時首先要選擇好插穗,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扦插,都要選生長勢旺盛、無病蟲害的部位,這樣有利于生根、成活、培養出優良種苗。枝插時把選好的枝條剪成長10-15厘米、有3-4個節的插穗,下端剪口在近節處平截,因為這個部位的分生組織活躍,易于生根。上端剪口從頂芽上部1厘米處剪成45-50度斜面,以防頂部積水造成腐爛。在生長季節進行扦插的,特別是葉插,應在剪取插穗,如月季、木槿、凌霄等,則可在封閉的塑料小棚內扦插,也可把插條綁成捆,埋在土內或用
濕沙埋在花盆中,放在0-5℃的地方(量少時也可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在5℃的冰箱中),到來年早春再行扦插。對于含水分較多的洋繡球等草本花卉插穗,插前在插條下口蘸一些草木灰,可防止插后腐爛。對一些難以生根的丁香、月季等品種,可將插穗下口在生根劑中蘸一下,然后再行扦插,有明顯的促進生根的作用。
4、扦插繁殖中的管理
扦插后為促使插穗盡快生根,必須加強扦插后的插條管理,這主要是保持插床內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及空氣等條件。
溫度狀況對插穗生根有很重要的作用。多數花卉軟枝扦插的適宜生根溫度為20-25℃;半硬枝和硬枝扦插的為22-28℃;葉插及芽插的因種類而異,適溫在20-28℃范圍內。若插條有增加底溫的裝置,則有利于早春硬枝扦插。插床的溫度如低于20℃,插穗不易生根;高于28℃,易使插穗葉片萎蔫而影響生根。為此應盡量保持適宜溫度,特別是夏天要防止高溫危害,要打開覆蓋物,并在葉面噴霧降溫。
溫度也是扦插成活的必需的重要條件。要求基質不斷提供足夠的水分,才利于枝葉保持正常的新鮮度,才利于插穗愈傷組織的形成,和最后根系的產生。一般以50%-60%的土壤含水量為宜,水分過多常招致插穗腐爛。為避免插穗枝葉的過分蒸發,要求插床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通常以80%-90%的相對溫度為好。為此應及時運用葉面噴霧及調節覆蓋物的方法來控制掌握。
光照也是插穗生根成活的重要條件。插穗所帶的頂芽和葉片只有在日光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并產生生長素以促進生根,但由于其已從母株分離,故應適當遮蔭,一般遮蔭度以70%為宜。生根后可逐漸增加光照,以利生長。
氧氣也是插穗生根所必需,因此,除疏松的基質外,還要注意插床的通風換氣。
5、花卉水插繁殖的過程
花卉水插繁殖要求條件簡單,操作容易,像海棠類、鳳仙花、夾竹桃、月季、茶花、杜鵑、扶桑、梔子、凌霄、白蘭、廣玉蘭、石榴、香石竹、富貴竹、大麗花等一些適宜水插繁殖的花卉,可以水為基質,浸泡插條,生根繁殖。
水插繁殖,木本花卉應選半木質化枝條,草本花卉應選成熟健壯枝條。將當年生或兩年生的健壯結實枝條,切成6-10厘米長的插穗,上部留2-5片葉,枝條下端用刀削成馬蹄形。插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6-24小時。也可用1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和100毫克/升的萘乙酸混合液浸漬基部6-24小時,或用1000毫克/升吲哚丁酸速浸3-5秒鐘,然后插入玻璃瓶中,每1-2日換清水一次,置于20-25℃的培養室中,約10-30日左右便可生根。等根系發育完善,可將生根的插條取出上盆,后置庇蔭處
緩苗。此法特別適用于草本花卉,可大大減少沙土扦插中的腐爛現象,提高生根率。
嫁接繁殖
1、砧木的選擇和培育
嫁接繁殖中砧木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砧木要選擇與接穗親緣近、有較強親和力的種類。如果砧木與接穗間的親緣關系較遠或親和力較差,嫁接后即便成活,以后在接口處也易發生不親和的斷裂。所以正確地選擇砧木,不但容易愈合,而且可提高嫁接苗的適應能力,延長壽命或提早開花。砧木一定要選擇抗性強、生長健壯、適應木地環境的種類。
砧木苗的培育通常用播種的方法,這不僅因為實生苗對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強,壽命長,而且由于它們的年齡小,不可能改變優良品種接穗的固有性狀。用作砧木的實生苗的主枝直徑應比接穗粗些,并充分木質化,因此大多需要在苗圃中培育2年以上。實生苗播種后需經過移栽或上盆培養,移栽的時間在播種當年的秋后或來年早春。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切斷砧木的主根,促進其側根或須根的發育,以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積;另一方面是為了加大株行距,便于嫁接時人工操作和將來帶土球起苗。砧木苗也要修剪,疏去過密的側枝,以便于嫁接操作。
2、枝接的操作
枝接是以花木的枝條作接穗的嫁接方法。一般在休眠期進行,只有靠接在生長期間進行。其中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切接法
多用于梅花、碧桃等露地木本花卉。常在春季頂芽剛剛萌動而機關報梢尚未抽生時進行,這時枝條內的樹液已開始流動,接口容易愈合,嫁接的成活率高。以選一年生枝條作接穗為好,接穗長5-7厘米,每段留2-3個芽,下端削成斜面。砧木從地面上5厘米處切斷,再縱切,切口大小與接穗切口相近。然后將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準扎牢,防止雨水淋入。
②劈接法
又稱割接法,多用于較粗的砧木或喬木類開花花嫁接時,先在砧木離地10厘米左右處截去上部,然后在砧木橫切面的中央,垂直下切3-5厘米深的切口。接穗選取充實芽段,留2-4個芽為一穗,長約5-10厘米;基部兩面切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內,并對好形成層,再用薄膜條扎緊。
③靠接法
常用于一些扦插難以生根,而其他嫁接法也不易成活的花木。靠接繁殖的花木,先要將母株種在砧木旁,或種在同一花盆中,也可將砧木吊在接穗母樹上或擱在旁邊。砧木、接穗各削去一部分,傷面形成層互相緊貼,然后用塑料薄膜綁牢。接活后剪斷接口下的接穗,分批剪去上部砧木,即成為獨立的植株。一般要求接穗母樹樹冠大些,砧木樹冠小些,也可以一次靠接4-5枝。
④嫩枝接法
技術上與劈接法相同,只是砧木和接穗以當年生嫩枝為材料。通常在花木生長?
⒌月份進行,有利于嫁接苗的后期生長發育和成熟,容易越冬。砧木選當年生粗壯枝,接穗選當年萌發的健壯嫩枝。嫁接技術參照劈接法。
⑤根接法
是以根作砧木的一種嫁接方法,牡丹、月季、玉蘭、凌霄、木槿、紫藤等常用此法。大多在冬季或早春休眠期進行。一般采用1-2年生的實生苗的根作砧木,根粗1-1.5厘米。在距砧根較粗的一端4-5厘米處,選光滑而圓直的部位,切一傾斜小口,傾斜面與根的縱軸成30度左右,切口深度約為接著部位粗度的1/3-1/2。砧根切好后,將接穗插入砧根內,使雙方形成層互相密接,再用塑料薄膜條綁好,接口處用濕沙堆埋。
3、芽接的操作
芽接法節約接穗材料,方法簡便,成活率高,嫁接時間長,能及早檢查成活情況,接不活可以重接。用于牙接的花木,必須容易將皮層和木質部剝離。芽接的時間,北方多在8月中、下旬、南方各地在9月上旬進行。其中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 T字形芽接
又稱盾形芽接,是因砧木切T字形,芽片為盾形。該法應用最多。操作時將接芽以芽為中心削成2厘米左右的盾形芽片。削芽時要切到木質部。再在砧木上選擇光滑處,切割成T字形接口,也要切到木質部。然后將樹皮撬開,將削好的芽片緊密插入,芽片上部應與切口橫刀密接,然后用塑料薄膜條扎緊。嫁接后1周左右,葉柄脫落即表示已經成活,不脫落的表示沒成活。接后2-3周即可除去扎縛物。成活后當年芽不萌發。可在接口上10厘米處將砧木剪掉,接芽朝南定植。次春要注意除去砧木的萌蘗。
②芽片嵌接
在砧木與接穗粗細相差不大(最多大一倍)的情況下,宜用芽片嵌接,簡稱嵌接。不用剝皮,操作簡單,成活率高,生長發育良好。芽片與砧木切口大致一樣,都為倒置的盾形。芽片下端嵌入砧木下端木質部,接口密合,其他方法與字形芽接基本相同。
③芽管套接
又稱管芽接、套芽接,操作簡便,成活率高。接芽削取以芽為中心寬1.5-2厘米,上下各環割枝條皮一刀,再在芽背縱切一刀,輕輕取下芽管。砧木環割一刀,縱切幾刀,向下剝開樹皮,長度與管芽相等。如果砧木比芽管粗,可留下一部分砧木不剝,然后套芽,覆上砧皮,芽管上下兩端宜用棉線綁縛。嫁接初期,接口要避免光照,用不透明塑料帶包扎遮光,有利愈傷成活。成活初期要避免曝曬,做好澆水等管理工作。剪砧時,斷口要涂蠟,防止腐爛。
4、嫁接成活的影響困素
嫁接成活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砧木和接穗的親和力、砧木和接穗的內部條件、嫁接時的環境條件及嫁接技術等幾個方面。
從砧木和接穗的親和力來講,砧木和接穗在植物分類學上是同種、同屬的嫁接成活率高,而異種、異屬的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以后也生長不良。在花卉嫁接中,常用同種的單瓣型植株作砧木,重瓣型植株上取接穗,正是考慮到了砧木和接穗的親和力。
砧木和接穗的發育健壯程度及貯藏積累養分的多少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嫁接中對砧木和接穗,要進行十分嚴格的選擇。砧木和接穗只有含充足的養分,才利于形成層分化,促進愈傷組織的生成,嫁接成活率才會高。如果砧木和接穗任何一方組織不充實,發育不健全,皆會影響嫁接的成功。
接穗應從生長健壯植株的向陽面采取,要求長生充實、節間短的一年生或當年生枝條,二年生以上的枝條成活率低。常綠樹種的接穗一般是現采現接,不必貯藏。砧木在嫁接時要求其處于生長旺盛期或樹液開始流動后。這樣嫁接后,在接穗和砧木的愈合,以及接穗芽的生長中,可以從砧木得到充足的養分及水分供應,有利提高成活率。
從環境條件講,嫁接最適宜溫度為20℃,低于15℃或高于30℃,都會影響愈傷組織的健康生長。因此春季嫁接氣溫較低時,需覆蓋塑料薄膜或套袋保溫。嫁接后保持高濕度是很必要的,一般花木需保持90%以上的溫度。為此要避免強光照射,以減少葉片蒸發,嫁接部位也應綁縛塑料帶等,以保濕。一般在黑暗條件下,能促進創傷愈合。
5、嫁接后的管理
為促進接口愈合,要保持接口處有較高的相對濕度,為此除用塑料薄膜條在接口包扎保濕外,還可以用埋細土的方法覆蓋接口,特別是休眠期嫁接,可采用此法。也要在嫁接部位罩塑料袋或搭小塑料棚,以保持相對濕度,提高土溫,促進愈合。氣溫升高后應除去覆蓋物,以免萌動芽不能及時見光或見光不足而黃弱不良。綁縛物也應及時去除,以免影響砧木和接穗的正常生長。
芽接成活后,可在次年早春萌動前,將砧木樹頂剪掉。接穗芽萌發后當年可成苗。靠接植株,當年秋季就可去掉綁縛物。若接口處已愈合時,即可從接口的下方把接穗從母株上剪斷,成為新苗;如靠接未活,也應將砧木與接穗分開,來年再接。嫁接成活后抽生的新梢,第一年應立支架保護,特別在大風季節,支架可防止接穗與砧木間的斷裂。注意嫁接苗的水肥管理,不可過干過濕,以保持濕潤為好。砧木抽出的萌蘗要及時剪掉。
組織培養技術
1、花卉組織培養的應用價值
花卉組織培養,就是分離花卉植物體的一部分,如莖類、莖段、葉、花、幼胚等,在無菌試管,并配合一定的營養、激素、溫度、光照等條件,使其產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條件可以嚴格控制,生長迅速,1-2個月即為一個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產上有重要應用價值。
快速大量繁殖方面:對一些難繁殖的名貴品種花卉及一些短期內大量急需生產的花卉,應用很廣。蘭花、菊花、唐菖蒲等花卉利用腋芽增生,短期得到大量植株。非洲紫羅蘭可通過葉片,水仙可通地鱗片,誘導產生不定芽,來達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花卉育種方面:百合、鳶尾等許多花卉可以進行遠緣雜交,由于生理代謝等方面的原因,常使雜種胚早期敗育,因而得不到雜種植物。而在試管中進行胚培養,可使其順利生長,得到遠緣雜種。此外還可采用愈傷組織誘變、花粉培養等多種方法,來進行花卉育種。
培育無病毒苗方面:菊花、唐菖蒲、水仙、郁金香、大麗花等一大批花卉靠無性繁殖法繁殖,病毒逐代傳遞積累,危害日趨嚴重。而分離花卉植物0.1-0.5毫米大小的生長點,培養得到的基本上是無病毒苗。因此這一技術已在花卉無病毒苗的培育中廣泛應用。
2、花卉組織培養對實驗室及設備的要求
花卉組織培養是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培養花卉,是一種花卉現代工廠化生產新技術,所以其對實驗室及設備有一定的要求。
實驗室方面
①化學實驗室:主要承擔配制培養基的任務。要求具有各種化學藥品試劑、各種玻璃器皿、稱量天平等。
②洗滌室:主要進行玻璃器皿的洗滌,要求有自來水裝置,同時有烘箱,以便洗后烘干。
③滅菌室:主要進行培養基和用具的消毒。要有高壓滅菌鍋,具有水源和電源。
④接種室:是花卉材料分離、消毒接種和轉移的場所。要求密閉、清潔、整齊、裝有紫外燈,能隨時滅菌。有的也可用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代替。
⑤培養室:是花卉材料培養生長的地方。要求清潔,保溫好,室溫均勻一致,并有絕熱、防火性能。
設備方面
①天平:供配制培養基時稱量藥品和激素用。大量元素用普通天平;微量元素和激素用分析天平。
② 酸度計:測定培養基的pH用。
③高壓滅菌鍋:是供培養基和器械用具滅菌用。
④烘箱:洗凈的玻璃器皿干燥滅菌用。
⑤蒸餾水制造裝置:得到純凈水供培養用。
⑥冰箱:供貯放母液和植物材料用。
⑦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為植物材料接種或轉移的操作場所。
⑧空調機:控制室溫用。
3、花卉組織培養對培養基的要求
培養基是花卉植物組織培養中十分重要的基質,目前應用的有好多種,但其主要成分大體相同,主要成分是水,其他還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生長調節物質、蔗糖和瓊脂等。
目前花卉組織培養中應用最多的為MS培養基。其組成是在配制1升(1000毫升)培養基時,加硝酸銨1.65克、硝酸鉀1.9克、氯化鈣0.44克、硫酸鎂0.37克、磷酸二氫鉀0.17克、碘化鉀0.83毫克、硼酸5.2毫克、硫酸鎂22.3毫克、硫酸鋅3.6毫克、鉬酸鈉0.25毫克、硫酸銅0.025毫克、氯化鈷0.025毫克、硫酸鐵27.8毫克、蔗糖30克和瓊脂7克。其他生長調節物質要根據花卉的種類和培養目的而確定。MS培養基中大量元素濃度過高,為此常采用1/2、1/4大量元素濃度作培養用,這樣生長效果列好。
配制培養基前要準備好三角瓶、試管、燒杯、量筒、吸和等玻璃器皿,預先稱好藥品。配制時先將瓊脂溶化,再加入在水中深解的各種營養元素和蔗糖,然后用氫氧化鈉或鹽酸調整培養基的pH,一般掌握在5.7左右。以后可分注到養瓶中,蓋好瓶蓋。培養基配好要經高壓滅菌。冷卻后放到培養室預培養3天,如沒有雜菌污染,才可進行花卉材料的接種。
4、花卉組織培養的過程
花卉植物組織培養即無菌培養,也就是要求培養的材料不帶有雜菌。從田間或溫室等地切取花卉材料時,應選擇健壯無病蟲母株,取幼嫩、分生能力強的部位,以利生長。
取來的材料雖經選擇,外部總還有不少雜菌。為此,接種前應進行表面滅菌。通常先用自來水沖洗十幾分鐘,有泥的應刷去。沖洗干凈后,用70%的酒精浸泡10-15秒鐘消毒。接著用無菌水(經高壓滅菌的蒸餾水)沖洗兩次,再用10%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0分鐘消毒,最后用無菌水沖洗3-4次。帶有茸毛不易濕潤消毒的材料可加些洗衣粉。上述操作皆應在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等無菌環境條件進行。經過表面滅菌的材料,用無菌濾紙將水吸掉。再用解剖刀切取所需部位,通常幾毫米大小,培
育無病毒苗則應在1毫米以下,然后用解剖針或槍式鑷子將材料接種到培養瓶上培養。工具用完即應在95%酒精中蘸一下,或用火焰消毒法消毒,避免工具帶菌造成交叉污染。操作時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事先洗凈手,后再用酒精棉擦試一遍。
5、花卉組織培養材料的培養和移植
花卉材料接種后放到培養室培養。培養室是花卉材料培養生長的場所,一般幾到十幾平方米皆可。高度約2米左右,空間小,可節省控溫能源。培養材料放在培養架上培養。培養架可有木材或金屬制成,有4-5層,每層高40-50厘米,日光燈裝在上方。架長1.2米左右,與40瓦日光燈長一致,寬80-90厘米。每一層可裝兩支日光燈,這樣培養時的照度約為3000勒克斯。培養室的溫度大多采取晝夜恒溫培養,保持在25℃±2℃,也有采取晝夜變溫培養的,夜晚溫度可低些,這應根據花卉生長需
要而定。每天日光燈照明12-16小時。
花卉試管苗由于人工提供各方面優越條件,一般生長發育好,根系也多,可往往由于沒掌握其特性,造成移栽時成活率不高。這是因為試管苗在瓶中濕度很高的條件下培養,人為提供蔗糖等碳源,花卉材料是處一起異養生活狀態,可以說比溫室生長的花卉還要嬌嫩得多。而突然從瓶中移到土壤讓其過自養生活,往往由于變化太劇烈而造成損傷甚至死亡。為此,花卉試管苗開始移出時,仍應罩上玻璃瓶,或蓋上薄膜袋(上開幾個小孔),1周后去掉。有噴霧條件則更理想。開始7-10天要遮蔭,以后逐漸見陽光。移植基質以沙與蛭石各半為好,要排水、通風好,隔一天澆一次營養液。這樣逐步鍛煉,讓其適應環境。2-3周后經馴化鍛煉苗即可移至培養土中栽植。
喬灌木花卉的嫁接技術
喬灌木花卉進行無性繁育時,使用扦插、整條的方法不易生根成活,播種繁殖出實生苗又常發生性狀上的變異,不能保持原品種的特征。因此,喬灌木花卉多用嫁接進行繁殖。
嫁接是指剪截植物體的一部分枝或葉,嫁接到另外一株植物體上,使二者成為一新的植株。被剪截植物上的枝或芽叫接穗,被嫁接的植物叫砧木。
1.嫁接的優點 嫁接后的植物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能保持原品種性狀不變。嫁接苗比扦插苗、實生苗生長發育快。增強適應不良環境的能力強。植株的抗病蟲能力強。
2.嫁接成活的難易 從植物分類學上講,親緣關系越近的植物嫁接越易成活,這是植物組織結構的不同造成的。嫁接成活與否首先取決于砧木和接穗削面間形成愈傷組織的愈合程度。嫁接后,砧、穗削切面愈傷組織形成的快,而且形成量也多的植物容易成活,反之則成活困難。嫁接成活是指砧木和接穗各自的削切面形成層彼此之間相互密接,從雙方削切面分化出愈傷組織,這是植物本身具有的再生能力。發育的愈傷組織結合起來添補空隙,砧木吸收的養分通過愈傷組織向接穗運送。在愈傷組織形成的過程中接穗萌芽,開始生長。當然,嫁接成活的難易也受砧木、接穗當時的形態、外界因素及操作技術的影響。
3.嫁接親和性 嫁接親和性指的是嫁接成活后,從一株小苗一直到成年樹,長期能正常生長發育。假如嫁接成活后,樹勢逐漸衰弱而枯死,或嫁接部位發育不良容易被風吹斷等,就被認為不親和。但有些不親和現象表現為樹體矮化、葉片黃化、接口上粗下細或上細下粗等。但從栽培角度上講,在這些現象之后樹體若能發育正常,在庭園栽培或盆栽上就可以利用。
4.砧木的選擇 花木種類不同采用的砧木也不同。如月季可用各種薔薇作砧木;碧桃或各種桃花可用壽星桃、山桃、毛桃作砧木;桂花可用女貞作砧木;梅花可用桃、杏或梅作砧木;西洋杜鵑可用毛杜鵑作砧木;櫻花可用毛櫻桃作砧木;白蘭花可用木蘭作砧木;山茶花可用野山茶作砧木;臘梅可用狗芽臘梅作砧木;木瓜可用貼梗海棠作砧木。
有些花木種子必須經過低濕沙藏處理,打破休眠期才能發芽,如月季、薔薇、貼梗海棠、山桃、毛桃、梅、榆葉梅、海棠果、山荊子、壽星桃、毛櫻桃等。低濕沙藏處理是指將采后的種子洗凈陰干,一層濕沙一層種子或濕沙與種子結合埋在花盆中,將花盆置于0~5℃的冷室內。沙藏時間根據播種期提前準備。
5.嫁接技術 嫁接時間一般以早春頂芽剛開始萌動時為好。接穗是去年秋季修剪時剪留下的一年生充實飽滿枝條,截成6~10厘米長一段,每段上至少有2個飽滿芽。為了保持水分常常用石臘割住剪口。嫁接時用切刀將接穗削出大小不同的兩個對稱斜面,一個斜面長1.5~2.0厘米,另一長0.8~1.0厘米。削面必須平整,最好一刀削成。與此同時在砧木自然地面20厘米左右處,將砧木剪斷,在砧木截面的北側向下切開一道裂縫,深2.0~2.4厘米。然后將接穗的長削面朝里,插入砧木的切口內。一側面形成層必須與砧木一側的形成層對齊,如果砧木與接穗粗度相近,兩側形成層都對齊更好。最好用塑料條綁捆。如用小塑料袋捆綁在嫁接處更好,以防水分蒸發。
樹樁盆景的工藝流程
(一)樹樁的挖掘和養護
通常在樹木蔥蘢的林區很少有適合作盆景的素材,而在荒山瘠地巖間峭壁或長年礁砍的山野分布較多.一般常可挖到的樹種有雀梅、榆、三角楓、小葉女貞等,挖掘時間因樹種而異,深秋初冬土地未封凍之前,一些落葉及松柏類即可挖掘。凡不甚耐寒樹和常綠闊葉樹必須在晚春時挖掘,要避開寒冷季節和刮燥風的天氣。要選主干粗壯,有培育前途的素材,將小枝剪去,僅留主干,對挖掘回來的素材要區別對待,或選擇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或選擇泥盆。
(二)五針松的快速成型
1.五針松芽接和枝條高接
五針松芽接和枝條高接是兩種不同的形式,但其方法和效果都一樣,所不同的只是接穗。其法如下:
①砧木的選擇 選取初具盆景雛形的盆栽黑松老樁。砧木上接受嫁接的枝條,一般以六、七年生以下的未長有鱗片的為最好。
②嫁接時間 一般以2月中旬到3月上旬芽將萌發而未萌發之前為最佳時期。
③接穗選擇 首要條件是芽體和枝體要健壯。芽以主芽為好,枝以有3個分枝為最好。
④接穗多少的確定 一盤黑松砧木上接多少芽和枝,要看樹冠的大小及砧木枝條的長短來決定。一般砧木枝條長的可以接3-5個接穗,短的1個也就夠了。
⑤嫁接方法 基本上和腹接一樣,不同之處在嫁接位置不是在主干的基部,而是在枝條上。
⑥嫁接后的養護管理
A、芽接后的養護管理非常簡易,即置于露天,不必遮蔭。遇春旱時,要適當往樹冠上噴水。其他的 管理與普通盆栽一樣。
B、枝接后,將盆移入溫室或塑料棚內,經常噴霧以保持80%左右的高度濕潤。
此二法,在嫁接成活后,都要控制砧木枝條的生長,并逐漸減少之,以利五針松枝條的生長。待五針松枝條將要長到與枕木主干大小相適應時,再將砧木枝條全部剪去,這樣大約需要三、五年時間。
2.大阪松(金葉五針松)多頭嫁接
①砧木選擇:選用經多年培育、選形體優美,生長健壯樹齡十年至百年均可。 ②接穗選擇:在健壯、無病蟲害的大阪松上擇長勢良好兩年生枝作接穗,向陽處最佳。 ③疏枝:將黑松在保持原形態基礎上進行修剪疏枝。④接穗切口要與砧木切口長度相等,切口長約1cm,切面一邊長,另一邊短。⑤在黑松主要枝條和部位,用利刀削一切口,切入木質部三分之一,將接穗插入切口,彼此的形成層一定要相互吻合。⑥用塑料帶綁扎妥帖,松緊相宜。
(三)蘇州樹樁盆景的攀扎
蘇州樹樁盆景以剪為主,以扎為輔,粗扎細剪,剪扎并用。其中攀扎和修剪是樹樁造型的關鍵。現著重介紹其攀扎枝發。蘇州樹樁盆景傳統棕絲攀扎。棕絲與樹皮顏色協調,攀扎后的樹樁即可觀賞。其關鍵是要掌握攀棕著力點,棕絲粗細要選擇適當。
1.全扎發 所有材料是苗木,從樹干(主干)到樹枝(枝片)要全部進行攀扎,其枝片分“臺、托、頂”三種。“臺”指主干兩邊的枝片,“托”為主干后邊的枝片,“頂”是主干頂端的枝片。先扎主干,后扎枝片。主干從下部向上扎,扎前先確定樹樁的觀賞面(正面),然后根據樹樁的自然姿態確定造型式樣。攀扎式樣有蟠龍式、臥干式或懸崖式等。以蟠龍式為例,起特點是主干呈‘S’形,盤旋而上。攀扎時樹樁正面朝前,根據主干粗細選擇適當的棕絲,固定在主干最下部的適當部位上,最好是扎在節疤處,棕絲不易滑動。然后把棕絲左右移幾下,選擇主干上部適當部位打結固定,便完成主干第一曲。第二、三曲是攀扎的關鍵,第二曲下部位置一般在第一曲中間向上約五分之一處,把棕絲固定后,左右絞幾下,選擇主干上部適當位置打結。第三曲只要順“S”型向上攀扎即可。
2.半扎法 從野外挖掘回來的,一般主干已經定型,不能彎曲攀扎,對此樹樁重要根據樁干的自然形態確定造型式樣,僅對主枝進行攀扎。
(四)揚州“一寸三彎”和“云片”的攀扎
揚州盆景,貴在自幼栽培,以人工剪扎為主。1.樹本攀扎 根據畫理“枝無寸直”之意,因枝制宜地施用十一種棕法。使寸長之能有三彎,并將枝葉剪煎扎成平行排列,葉葉俱平而仰,形同云曾。其中以黃楊(瓜子黃楊)、柏類、榆類最為突出。一般頂片為圓形,中下片多為掌形。“云片”多寡視植株大小、樹形曲直而定,約1-9片。1-2層稱“臺式”,多層稱“巧云式”。
十一種棕法和棕法要領如下:
①揚棕:是在枝干或枝條下垂時采用的一種棕法,在枝條上部系棕,使枝條向上揚起,然后拿彎帶平。
②底棕:與揚棕情況相反,在枝條下部系棕,使枝條下垂,然后拿彎帶平。
③平棕:用于枝條基本水平的一種棕法,使枝條在水平內彎曲。
④撇棕:在碰到枝條有叉枝,形成兩根枝條上下不等,拿彎曲又正巧在叉枝位置上時所用的一種棕法。要點是系棕的位置要適當,主要根據拿彎的方向而定。如向左邊拿彎,棕絲先經叉枝偏下的枝條一面,由下而上,系棕在叉枝偏下?鬧μ躋幻媯緩笤倌猛淦財健H縵蠐冶吣猛洌蠐胂蜃竽猛湎嚳礎4俗胤ū浠艽螅醒鎰氐鈉滄亍⒌鬃氐鈉滄丶捌階氐鈉滄亍?BR>
⑤連棕:在桃、梅花的剪扎中或枝條長而直時,不必一棕一剪,而用一根細棕連續扎彎而不剪斷棕絲。每扎一彎,先打一個單結,然后把單結上的棕絲在前一棕絲上繞一下,從該棕絲下面鉆出后,與單結下面的棕絲絞幾下,再扎下一彎。
⑥靠棕:只有在枝條的叉枝上,為防止叉枝因剪扎而破裂的一種棕法。先在一枝上套上棕,交叉一下后,在另一枝外側收緊大結,使兩枝稍稍靠攏,使下一部彎曲枝條時,丫叉處不會撕裂。
⑦揮棕:在枝條上無下棕部位或下棕后易滑掉,或離下棕的位置遠或就是太近。必須將棕絲系在枝條側枝面,這就是揮棕。系棕在氈條側面的的稱揮棕的平棕,系棕在枝條上面的稱揮棕的楊棕,系棕在枝條下面的稱揮棕的底棕。
⑧吊棕:分上吊和下吊。當扎片基本成形,發現枝條下垂,而又無法在本身枝條上用棕整平時,可用上吊,即從主干上系棕,將枝條向上吊平。當枝片上翹,而又無法在平身枝條 上用整平時,可用下吊,即在主干上系棕,將枝條向上拉平。
⑨套棕:當扎片基本形成,發現枝片或某枝條不十分水平時,采用套棕加以調整。系棕時后一棕套在已扎好的前一彎的棕弦上,由枝條上方或下方拉出,哈一下彎,使枝條在豎直方向產生微小位置變化,達到整平目的。
⑩拌棕當扎片基本形成,發現枝片水平面內枝條分布不均勻稱時,用于在水平面內調整枝條位置,在相鄰或相隔的枝條上系棕,作左右移位。 (11)縫棕:當扎片基本形成,發現枝條頂端邊緣小枝上翹或下垂,而又無法平整,可用縫棕加以彌補。一般多用于扎好后的頂片。用一根細棕在頂片邊緣象縫衣服一樣,將頂端若干小枝連成一圈,使邊緣小枝不易下垂或上翹。
2.選本定型 樹本造型,以干為"本",枝片為"末",樹干的造型決定整樹的姿態,所以選本極其重要。應選擇須根發達、樹干健壯、主枝豐富、分枝均勻的樹本作為剪扎材料。然后根據樹本的形態,因本制宜地造型。目前創新的揚州盆景樹本已不再剪扎,而選擇自然樹樁剪扎"云片"。
3.樹本剪扎(游戲彎式為例) 樹本剪扎時,第一棕用扣套法,盡量扎在樹干貼近土面的位置,以使主干下部就見彎曲。然后用活結扎第一彎,調節棕絲松緊,待彎曲恰如理想后,系成死結,剪去余棕。然后應用揚棕、底棕,撇棕棕法,扎成第二彎,第三彎……,倘若樹干較粗或木部較脆,為防止折斷,先在需要彎曲部位纏上麻皮或布條,然后再行彎曲。也可在需彎曲的樹的內側,用小鋸拉幾道口,深度不可超過樹干直徑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扎彎。
4.云片剪扎 在樹木剪扎的基礎上,先將留做頂片的主枝或小枝用底棕法拿彎帶平。然后應用平棕水平狀向上呈反方向,應用平棕法水平狀左右彎曲,形成圓形頂片骨干枝。必要時再下的第二側枝彌補空缺。然后因枝制宜地應用棕法,使寸長之枝能有三彎,將枝葉剪扎成平行排列,葉葉俱平而仰,形同"云片"頂片扎成后,再由上而下剪扎中下片。中下片一般留在彎曲后主干的凸部。扎片時,先用底棕法,將中央主枝拿彎拉平,然后應用平棕法左右彎曲,形成骨干枝。隨后應用棕法,剪扎成掌狀"云片"
5.養護管理 縛扎放呸后,需3-5年才能形成。特別是放呸后第一行蔭棚管理。生長期及時進行整枝修剪,剪去枝片中向下或向上的小枝,保留側生枝,剪去樹本或根部長出的不定芽或徒長枝條。通過修剪,調節枝片內疏密,這樣既通風透光,又可加快"云片"成型。為使樹本、"云片"成形后不留下剪扎痕跡,要及時拆棕,如不及時拆棕,容易陷拆棕后,要根據造型、新枝生長情況,因枝制宜地應用十一種棕法進行復條。如此周而復始剪扎3-5年,就可獲得滿意作品。
(六)嶺南樁景制作
嶺南派樹樁盆景是在繼承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盆景的基礎之上,受南方人文地理因素影響,經過不斷改革發展而形成的。其特色主要表現在自然野趣,外部形態集自然之精英,造型構圖豐富多彩。有飛流千尺的懸崖型,迎風拂水的水影形,龍盤虎踞的大樹型,根滿石縫的石樹型,等等。
嶺南派樹樁盆景造型方法主要為"蓄枝截干"。運用此法造型可使樁景枝干曲折遒勁,順延有勢,整體樹形雄渾蒼老,四時皆宜觀賞。
1."蓄枝截干"技法
①選材定枝:先將選好的枝樁呸料選定,以根系發達,樹身挺拔、干身有橫枝大托、干預與干身比例均勻的為佳。然后定主干高低,可采用高干形成大樹型,視素材自然形態而定。
②培育主側枝與主干頂部樹冠,將樹樁呸料上盆栽植,經若干年培植,長成多數新枝。待其生長到與主干和大托橫枝(主枝)比例諧調時便進行多次的分段剪栽。
③逐漸培養成樁景雛形:經若干年培育樹樁長至一定粗度并逐漸形成樹冠。樹樁枝托要合理分布在枝干的前后左右,這叫做風車托忌留平行枝托,要高低前后有序。蓄枝時要多留下走枝,除去上走枝,使枝托逐漸形成下垂走向,增加立體感。
④已成型樁景:此時要使主要枝托的末梢部分盡量多生長小橫枝,主頂要留樹冠。控制無限制的高生長,將有礙觀賞的小枝托剪除,做到畫面清晰且有層次。特別是將主根部分露出泥面,以增加盆根錯節的藝術感覽力。
2.高聳型盆景("素仁派")技法
高聳型盆景風格起源于盆景大師素仁和尚。他身居佛門,六根清靜,加之平時寄情山水,酷愛宋元筆意,故創作的作品超塵脫俗。其造型有獨干、雙干和三林之分。應挑選清瘦的樹本,整體枝形高聳的枝干,在適當的部位長出一托飄逸的"跌枝"即構成饒有畫意的一筆。此型其結構雖然簡單,但其因為,不易藏搓,顯得更難。因此樁胚選擇強調枝干必須柔中帶剛,高昂挺拔,由根部到枝梢務求順勢由大到小。土面根部不要求象大樹型那樣盤根錯節。枝干上中部培育的一托跌枝,要逐年培育,使之逐漸向延伸至適當長度。枝葉要清秀而非雜亂無章。
(七)上海金屬絲整形法
整形時先要將過密的和有礙觀瞻的枝條疏去或剪短,經過仔細的修剪后方可用金屬絲整形。通常樁景忌平行枝、輻射枝、重疊枝、反向枝、前枝、后枝、交叉枝、對生枝、下垂枝等,修剪后用金屬絲整形小心謹慎,因為剩下的枝條在整體樹形上具有決定作用。
通常落葉樹是在樹木枝條尚未完全木質化的生長季節進行,常綠樹一般在秋天或冬天進行。萌芽季節不宜進行,因為新芽易受到傷害。
一般情況,金屬絲粗度約所要扎縛枝條的最粗處三分之一。長度約為枝條長的1.5倍。楓樹和石榴因樹皮較薄,易受傷,在扎縛金屬絲前先要在金屬絲外或樹枝處卷紙,避免樹皮受傷。為使枝條柔軟容易彎曲,可在前一天停止澆水。這對落葉樹更為重要,因為落葉樹種在蟠扎時易被折斷。
整形是重新排列枝條位置、改變樹形的一種手段。舉一簡單的例子來說,一棵細長的五針松小苗,分枝差不多長短,僅將樹干、枝條彎曲仍顯得平淡。若將它的一個側枝改為正頭,原來的正頭改為主枝,則樹形就富有變化,樹矮了,干就相對的變粗,樹亦就相對的變老,且分枝也顯得長短不等了。
落葉樹生長迅速,繞在小枝上的金屬絲大約3-4個月后可拆除,松柏要一年以后。枝越粗,金屬絲在枝干上纏繞時間越長。如發現樹枝長粗而金屬絲陷入樹皮內時,要立即松綁。金屬絲拆除后假如枝干又恢復原形,需重新纏繞固定。
1.羅漢松金屬絲整形
①選材相樹:選主干粗壯、分枝多而粗細長短有變化的羅漢松苗。將植株脫盆,放置最佳位置,以確定造型。
②先用相應鉛絲將植株主干進行彎曲處理,鉛絲與樹干成45度角。
③用鉛絲綁扎主枝和側枝,并將根部外圍舊土除去。
④剪去長根及無用根。
⑤選盆:此造型宜用深盆,排水孔墊碎瓦片,以利排水。
⑥種植:深度及重心要適宜,達到固定植株要求。
2.五針松金屬絲整形
3.微型盆景雀梅金屬絲整形及制作。
(八)杭州金棕并用整形法
金屬絲與棕絲并用,可以避免這兩種扎法各自的缺點,發揚它們各自的優點。杭州在樹樁整形中靈活運用金屬絲與棕絲的原則是:
⑴素材的初次整形以金屬絲為主。已成熟定型樁景在日常養護中的零星小枝整形以棕絲為主,這樣的樁景面貌比較自然。
⑵粗枝的扭扎以金屬絲加工以主,細枝末節的攀扎可適當結合使用棕絲,這樣較有利于長勢復壯。
⑶對關鍵部位的扭曲定向,如遇到雖鉛絲型號恰當而未達到預期的力度效果或不能確保其定向持久不變等情況,可適當以棕絲扎縛加固。
實踐證明,象運用"坐地彎"棕法于懸崖式造型的基部處理;用"上下棕"法以求片子的整飾;這些都容易討巧,效果較好。而象"鵝抱腿","反吊棕"等等一些手法,簡便易行,在自然式整形中也可靈活采用。
(九)徽派柏樹、游龍梅盆景制作
徽派盆景以艾縣賣花漁村為代表,代表樹種有梅花、檜柏、黃山松等,其中以"游龍梅"和"扭旋式"(磨盤彎)的檜柏為代表。多為規則式,也有自然式。蟠扎材料通常采用棕繩、棕絲、棕披(棕櫚葉片)、苧麻,近年也開始用鉛絲、銅絲等,另外有以竹片作綁扎輔助墊襯材料。初次進行蟠扎時,多用棕披,質軟、富韌性,不會損壞小苗皮層,經一個寒暑枝干基本定形后,棕披自行解體,省工又省時,在對大的主干進行,蟠扎時,為使彎曲凸器處不致斷裂,先插一薄竹片于植株根部,并使緊貼樹干,然后用苧麻將竹片環環相扣,緊纏于干上再行作彎,經風雨侵蝕苧麻即自行腐爛。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徽州盆景均作野外培植而非以盆盎為托。這樣就使壓條繁殖的梅花非常易于成活。一個大的梅樁周圍,一年可壓條數枝,且當年可長到一米多高,生長旺盛者,枝條徑粗可達2cm,秋天從折傷生根處下方割斷,定植,第二年即可用于造型。通常的造型方法為"粗枝粗剪,剪扎并重"并用樹棍插在土中作支撐物,幫助固定整個骨架,常采用二至五年生苗加工,每一、二年重扎一次,通過棕繩、棕絲棕披對植株主干、大枝進行粗扎,并作粗修剪,一般三年主干即可定型。側枝加工采用先扎后剪,對于小枝一般不作細加工,而是著重修剪。對一些小枝、細枝及葉的修剪,可促進隱芽,腋芽、白定芽的萌發,使整體的空間形態自然且富韻律感。
返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繁殖技術
花木養殖 扦插、嫁接、壓條、分珠等(無性養殖)
花木的繁殖
嶺南盆景的適種植物及來源
花卉栽培技術-繁殖
花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5種:播種、扦插、分株、嫁接、壓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米易县| 日土县| 金湖县| 双流县| 德令哈市| 巴林左旗| 永宁县| 宁都县| 工布江达县| 邯郸县| 湖口县| 云南省| 泰兴市| 南川市| 阿瓦提县| 公安县| 合阳县| 白山市| 永城市| 开阳县| 手机| 鄂伦春自治旗| 巴马| 苏尼特右旗| 普洱| 田东县| 礼泉县| 城口县| 吉首市| 罗定市| 安康市| 奉节县| 信宜市| 黔江区| 大邑县| 阳信县| 宜黄县| 蒙城县| 绥芬河市|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