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謠言,可以把人毀到什么地步?
曾經人們的閑言碎語,流傳在大院里、街坊鄰里間,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都知道人言可畏。
現在網上的隨口胡謅,傳播在全世界素未謀面的眾人之間。
打開手機,充滿戾氣的評論就鋪天蓋地而來,太多人嘗過社會性死亡的可怕。
人活一世,會遭遇天災,會遭遇人禍。網暴,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殺傷力最強的人禍!
取快遞,卻變成了出軌
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網絡暴力。
“房倒壓不死人,舌頭倒壓死人。”
造謠者輕飄飄的一個舉動,就會給受害者帶來巨大的災難。
2021年4月30日,“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在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
對于被告人在庭上表現的后悔,吳女士(化名)表示:
“案件發生到現在快十月,如果是有誠意的道歉,那來得太晚了。”
事發于2020年7月初,吳女士在一次取快遞的過程中,被偷拍視頻,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視頻和聊天截圖在網上瘋狂傳播。
當她發現有這樣一條視頻時,已經是一個月以后。
她看到時,整個人都是懵的。
拍到自己的視頻其實只有9秒,當時她穿著粉色碎花連衣裙,在小區門口的快遞驛站等著取快遞。
但搭配的聊天截圖內容里,她是一位已婚有孩子的全職太太,跟人曖昧,甚至在酒店約炮。
剛看到視頻的時候,吳女士其實沒有什么情緒,甚至覺得視頻內容有些無聊。
因為故事里的描述,無論是頭像、小區地址、已婚已育等描述都跟自己不符合,也沒意識到謠言在網絡傳播的力量會有多大。
但在報警后一周,她感受到了它對自己生活的攪亂。
獵奇的窺私欲,讓網絡和群體傳播的力量恐怖到難以想象。
一位身在國外、很久沒聯絡的朋友在微博突然私信她:
“你跟別人出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勸你盡量不要出門了,視頻我都看了。”
當她看到這條私信,第一次情緒崩潰。
讓她難以理解的是,對方明明很清楚她未婚未育,卻僅憑幾張聊天截圖和一個取快遞的視頻,不曾問她一句話,就輕信了不明渠道的流言。
她不敢在白天出門,如果不得不外出,也會特意穿不起眼的衣服。
就算再炎熱,也要套一件襯衫或者外套,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因為這能讓她能多一點安全感。
每天,直到晚上10點后,她才敢在小區遛彎,而且也必須要戴著口罩。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會聽到擦肩而過的路人在后邊小聲議論:
“是她嗎?”
“好像就是吧。”
她對攝像頭也變得越發敏感,當路上有人偷拍她時,她拖住對方,打電話叫來男友,直到把路人的偷拍視頻徹底刪除。
到了9月,她的精神狀態更加糟糕,總是忍不住在屋子里來回走動,因為一停下來就覺得要崩潰了,最后被醫院診斷為抑郁狀態。
她曾經報警,但在警方作出行政處罰和公示后,謠言仍然沒有停止,于是她又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2021年4月30日,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誹謗一案。
法院當庭宣判,分別以誹謗罪判處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
當網友對判決結果感到不平時,吳女士并沒有太在意最終的量刑:
“即使是緩刑,也是對他們的刑事處罰。”
“我站出來更多地是為了通過法律來認定,造謠、誹謗是一個違法行為。這個案子不是我個人維權的勝利,是所有反對網絡暴力的人一起努力的結果。”
網暴,是這個時代的人禍
吳女士的遭遇,讓人不禁聯想到24歲的杭州女孩鄭靈華,她因為粉色頭發而遭遇大規模網暴。
因為網暴的影響,她開始對曾經喜愛的粉色過敏,出門看到粉色的東西,她不再欣賞,反而覺得刺眼,甚至把以前買的粉色和鮮艷的裙子都藏了起來。
而最讓人痛心的是,在今年2月19日,在跟抑郁癥抗爭半年多后,這個曾經有著明媚笑容的女孩離開了人世。
起因要從2022年7月說起,因為被保研到華東師范大學,鄭靈華在爺爺的病床前,拿著錄取通知書給84歲的爺爺一個驚喜,并把這一幕的照片和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作為紀念。
引發網暴的鄭靈華社交網絡內容截圖
對她來說,爺爺是最愛她的人,考研的動力之一,就是想成為爺爺的驕傲。
誰也沒想到,本該是喜悅和溫馨的分享,卻成為噩夢的開端。
謠言和網絡暴力四散而起,針對她的粉紅色頭發,出現了鋪天蓋地的謾罵與侮辱——“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經”。
很多聲音批評她不配當老師,甚至把矛頭指向她生病的爺爺,造謠“老人帶病考取研究生,還娶了一個小女生”。
當網暴蔓延到親人身上,鄭靈華無比難受,認為自己變相地傷害了爺爺。
在遭遇網暴后的第九天,她把頭發染回了黑色,把自己長發剪短,因為她感到曾經喜愛的粉色頭發是那么沉重。
圖片來源:環球人物(2022年7月24日的照片里,她的粉色頭發突然變成了黑色)
但即便如此,網絡上的聲音也依然不肯放過她:
“你既然那么堅持粉色沒有錯,染回去干嘛?這不代表粉發有問題嗎?”
在被網暴淹沒的深夜,那些撲面而來、用詞尖銳、充滿惡意的評論和攻擊,在她腦海里不斷盤旋,難以消除。
為此,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郁。
她努力自救,也努力維權,把各個平臺網暴她的內容保存證據。
然而,無法控制的身體反應和負面情緒密不透風地包圍著她,把她拽進無底的深淵。
2022年10月底,她不得不中止學業,回杭州治療。
在病癥嚴重的時候,她懷念曾經的自己,熱烈、有目標、精力充沛。
圖片來源:環球人物
鄭靈華不輕易向命運低頭,母親早逝、單親家庭、家境貧寒,都沒有打敗她,然而來自鍵盤俠來勢洶洶的惡意卻讓她難以招架。
因為抑郁復發,她受困于揮之不去的負面情緒和消極想法,甚至慢慢不愿意說話。
最后,她寫道:
“真的很對不起大家,真的沒有勇氣再走下去了。”
在某些平臺關于鄭靈華的熱門話題下,很多用戶通過攻擊她引發罵戰,他們的評論內容大多用詞偏激、內容不實,只為博取眼球、謀求流量。
正如鄭靈華所說:
“他們為什么來網暴我?有的是根本沒了解清楚事情全貌,有的是現實生活不如意、想借機發泄情緒,有的是看到我的質詢惱羞成怒的,甚至有的是為了賺錢。”
造謠者只要輕飄飄敲下一行字。
只要敢想,只要敢說,只要敢跟,只要敢蹭。
普通人正常的生活,甚至生命就能被瞬間擊垮。
還記得劉學州嗎?
遭親父母遺棄、養父母早逝,在網上尋親,找到親生父母后卻再次被拋棄,最后承受不了鋪天蓋地的謾罵和詆毀,選擇在海邊結束生命。
還記得武漢媽媽嗎?
她的孩子在校內被老師開車輾軋致死,她卻因為穿著體面、面容姣好而遭到惡意抹黑與網暴,最終選擇跳樓輕生。
圖片來源:抖音@澎湃新聞
對于遭遇過網暴的普通人,他們承受極大的壓力和痛苦,甚至不知道生活和生命該如何繼續下去。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被網暴的受害人,往往要想盡辦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但這種惡性循環,究竟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
事實上,應該為此付出代價、正常生活受到影響的,難道不是造謠者本人嗎?
謠言,不該成為大眾吃瓜的娛樂項目,不該成為媒體、自媒體流量狂歡的特別節目。
它是擾亂正常生活和社會秩序的毒瘤!
如果說,這些惡性事件有什么意義?
我期待,不再有人,因為無妄的謠言,而遭遇網暴的風雪。
我期待,不再有人,因為一句莫須有的話,而毀掉生活和人生。
我期待,謠言不再輕易出街,造謠的人受到嚴厲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