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伙人?合伙人是指投資組成合伙企業,參與合伙經營的組織和個人,是合伙企業的主體。這里說的合伙人主要指的是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能合伙經營、共同勞動。那么找什么樣的合伙人入股比較好呢?
1. 具有資源的人
合伙人要具有資金、人脈和市場等資源,能夠使公司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2. 互補互助的人
按照公司發展的需求,尋找技術、市場、運營、產品、財務等各方面的人才,彌補空缺領域。
3. 有過相關項目經驗的人
在項目上有經驗,可以使公司少走彎路,加快項目的推進。
但資源承諾者、兼職人員、早期普通員工這些人不適合成為合伙人。
有了合伙人之后,合伙人股權應該如何分配?有以下這樣的分配原則:
利益第一,情感第二;有領頭人且合伙人平等;控股權和控制權分配;舍得分和收的回;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這五大原則
還有以下三種分配方式:
1. 絕對控股型
在創始人投錢最多,能力最強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這方式:創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合伙人占18%的股權,預留員工股權15%,創始人擁有一票決定/否決權。
2. 相對控股型
除了少數事情,比如增資、解散等需要集體決策,其他大部分事情還是由創始人決定,在這種方式中:創始人占51%的股權,合伙人占34%,員工預留15%的股份。
3. 不控股型
創始人股權占34%,合伙人團隊占51%,預留員工股權15%。這種方式適合于合伙人團隊能力很強,創始人只是在戰略上有優勢這樣的情況。
事實上,不是只有控股才能控制公司,還有不控股也能控制公司的情況出現。這里涉及到幾種控制方式:
1. 投票權委托
這種方式創始人雖然不占有很大的股份,但卻擁有比股權份額大的投票權。比如京東劉強東,在上市前只有20%的股權,但是有50%的投票權。
2. 一致行動協議
這種方式是指所有事項先在董事會內部進行民主協商,得到一致意見,否則就以創始人的意見為主。
3. 持股平臺
創始人使用此方式可以將合伙人、員工的股份放在持股平臺上,這樣可以將合伙人和員工的股份全部集中到自己手里。
合伙人股權不僅要有分配機制,還要有退出機制方案。企業發展不會是一番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可能會產生和合伙人的糾紛。在這種情況下,合伙人股權退出機制十分重要。那么有哪些股權退出機制方案呢?
1. 提前簽訂協議,協商好退出的問題
要和合伙人提前簽訂協議,把股權退出的問題商量好,比如簽訂這樣的協議:任何合伙人中途退出,就意味著放棄股權主張的全部權利。在生意場上,沒有永久的朋友,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2. 設定合伙期限,以及高額的違約金條款
設定合伙期限,即要求合伙人不得在期限內將股權退出,一旦違反則會向退出的合伙人收取高額的違約金。這樣可以保證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同時也對不遵守合伙期限的人產生威懾力。
3. 股東中途退出,股權溢價或折價回購
一方面對公司具有巨大貢獻的合伙人選擇中途退出,要認可他對公司所做的貢獻,可以按照一定的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另一方面公司創始人還要考慮到退出價格基數和溢價或折價倍數。
合伙人股權進入、分配和退出機制方案是否完善健全關系到企業長遠的發展,需要引起公司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