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勵志的房屋改造故事…..
這套48㎡的小戶型坐落在北京市朝陽區,是典型的“老破小”。建于1989年,連廁所都還是蹲坑的。并且,它還是一個手槍戶型,幾大奇葩戶型里它絕對是榜上有名。
通風差、采光差、狹長的過道也大大降低了空間利用率。由于原主人沒有做過任何裝修,部分墻體也已經到了極限,脆弱到里面的磚都變成了碎磚。
買下這套房的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平時常常一起去逛美術館和博物館,對生活很有自己的追求和品味。周末宅在家里也喜歡沖沖咖啡泡泡茶,看電影、閱讀,做美食,享受這份怡然自得的閑適。
夫妻倆預計會在這里住5年,雖然是過渡房,但也不希望將就。
設計師在屋主喜愛的藍、灰、白顏色基礎上進行設計,打造了一個輕復古+北歐的混搭風格。
全屋不僅儲物力充足,在4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還做出了兩個衛生間,滿足了屋主擁有獨立浴缸的需求。
▲改造后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
花費:40萬(不含家電)
原戶型存在的問題非常多:
2.進門即客廳,玄關無收納且私密性較差;
3.廚房與客餐廳動線相對較遠,使用不方便;
4.衛生間面積過小,無法實現干濕分離。
▲改造前
改造提示:
1. 將原客廳改為門廳+衣帽間,把家里的收納空間集中化,也避免了進門見廳的尷尬,外衣帽間同時也兼具客臥的功能。
2. 把客廳空間與原次臥位置互換,縮短廚房與客餐廳動線距離。
3.由于廚房兩側均為承重墻,冰箱沒有地方收納,所以在動線最近的客廳位置增加了一排儲物柜,將冰箱和洗衣機內嵌于此,又為客廳增加了收納。
4.屋主需要浴缸和淋浴獨立分開,因此借用了一部分臥室面積劃分出一個獨立淋浴間,兩個衛生間都設置了洗手池,可以滿足早上兩人同時使用。
改造后將原客廳作為了多功能房,新建了墻體,并在走廊一側靠墻做了兩組內嵌儲物柜滿足了玄關處的收納。
柜體以及入戶門通體選擇了白色,讓空間顯得更加寬敞明亮。
拱形門洞使公共區域在視覺上更有層次感,于走廊和客廳之間形成自然的分界線,增加復古美感。全屋魚骨拼地板,延長空間感。
玄關柜中部做了鏤空,整齊擺放著咖啡機和主人精心挑選的器物,下面第一層設計成抽屜樣式,拿取常用的小物件十分方便。
電表箱和門禁表也被屋主用心裝飾了起來。
入戶右手邊的原客廳改造為了一個多功能復合空間,平時作為衣帽間和書房來使用。
墻面柜體暗藏了墨菲床,朋友或家人如果來短暫留宿,放下來就變成臨時客房。
夫妻倆下班回家,會先來衣帽間換衣服,平時女主人也在這里化妝,然后就可以直接穿衣服出門,動線十分方便。
梳妝臺旁邊還設計了開放格,里面擺放著主人的藏書,拉上布簾后這里變成一個精致的角落。
原次臥作為了現在的客廳,打通了一道隔墻,把用餐區一并融入客廳,得以讓餐區離廚房更近,動線縮短之后生活變得更高效了。
整個客廳的面積并不大,采用了米灰色系作為主色調,營造出溫馨浪漫的居家氛圍。
客廳沒有選擇傳統的沙發,而是用了兩組單人沙發+小邊幾,讓空間更加寬敞靈活。帶有按摩功能的沙發讓夫妻倆在工作之余回到家中,可以完全的放松全身心。
電視背景墻做了一整面柜體,一直延伸至餐區,最大限度的增加收納空間。
餐廳布局緊湊、功能強大。身后的儲物柜內嵌雙開門冰箱、洗衣機、烘干機,釋放了廚房空間,小戶型也可以擁有雙開門大冰箱。
餐桌買的折疊桌款式,一側可以來儲物,家里來客人時又能瞬間變成大餐桌。
用造型簡約的壁燈取代吊燈,給整個空間以通透感。
桌子上靠墻擺放著主人收集的杯子,既實用也非常具有裝飾性。
客廳旁就是廚房,面積只有3.6m2,在做拆除工作時,設計師發現它和客廳間隔墻已經變得脆弱不堪,所以先把墻面做了安全加固。
廚房的墻面采用了有凹凸質感的手工磚,臺面則是啞光石英石。
由于夫妻倆只有在周六日時做飯,廚房用品并不多,所以沒有在墻面做滿柜子,留白一面墻打造通透感,搭配隔板,依舊具備不錯的收納功能。
這里擺放著業主挑選的碗盤、杯子,不僅拿取方便,也是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地柜做了很多抽屜,更加實用,整整齊齊分類收納著各種餐具,簡直是強迫癥的福音。
調味料裝進統一的瓶瓶罐罐中,利用旋轉架節省臺面空間,做飯的時候找調料也方便。
由于受限于面積,想要在地柜中再嵌入洗碗機就會損失很多收納空間。屋主家采用的是水槽洗碗機,很適合人口少的小戶型家庭,拿取也不用彎腰,安裝的時候只需要換水槽比較方便。
老戶型的臥室面積都很大,甚至大過客廳,而衛生間只有2-3㎡。所以設計師壓縮了主臥,借出部分面積給衛生間。
改造后的主臥是9.3m2。由于有了獨立的衣帽間,主臥不需要承擔太大的收納功能,充分利用了床頭背景墻,將收納功能主要集中在床頭兩側和上方。
床頭后方用輕體磚砌筑了一個平臺,用來代替床頭柜。
臥室照明的原則是明而不亮,沒有復雜的燈具,只選擇了簡約的草帽燈和床頭燈,整體空間氛圍和諧又放松。
老房的主臥陽臺一般都會有墻垛,并且大部分不可拆,設計師別出心裁的將它變廢為寶,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閱讀區。
陽臺還擁有一片綠植區,狗狗的小窩也安置在這里。
空調裸露的管線也被屋主細心的包裹起來,用可愛的裝飾物做點綴,充滿了生活情趣。
設計師在四十多平米的小家里放下了兩個衛生間,并且各自擁有一個洗手臺,更加高效。
干區使用白色+綠色的明亮色調,連臟衣簍、垃圾桶這些占用地面空間的物品也都選用了白色。雖然小,但視覺上不會覺得擁擠。
馬桶區在面積沒變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造,只有2.2m2但更加寬敞實用。
收納以壁龕為主,沒有采用浴室柜而是體量較輕盈的洗手池,讓空間更加通透。
屋主很喜歡復古風格,但是對于小戶型來說,在本身面積不大的情況下整屋做復古風格會比較壓抑,于是只在使用頻率相對較低的淋浴間里適當加入濃郁的復古元素。
在借用主臥面積后,增加了一個2.6m2的獨立淋浴區。
墻面采用了半墻立體手工白磚,半墻復古花磚。龍頭、鏡子、置物架、毛巾架等統一使用了復古的黃銅色。搭配啞光黑色釉面的洗手池,非常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