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帝德炮兵的211真理:一戰德國克虜伯Mörser.16重型榴彈炮(下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112篇原創文章,作者:Kagohl 3 。
作者簡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襲倫敦的德軍轟炸機部隊,熱衷科普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武器,希望能給看官們帶點不一樣的歷史。
全文共9015字,配圖18幅,閱讀需要20分鐘,2023年10月15日首發。 本文收錄于作者“Kagohl 3 ”專輯,歡迎持續關注。 到了1917年,德國陸軍在西線已經基本沒了主動進攻的權力,他們在這里的250萬大軍要面對的敵人數量高達390萬,而東線部隊要幫著奧匈帝國這群腦癱對付沙俄軍隊。為了盡可能保存有生力量展開反擊,1917年2月25日,西線德軍在新上任的第一軍需總監魯登道夫的指揮下開始全面向堅固無比的興登堡防線撤退,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規模的戰略撤退行動直到4月5日宣告結束,最遠撤退距離達到50公里,德軍可以說是放棄了很多地盤。 因此,Mrs.16重型榴彈炮還沒服役幾個月就不得不去苦逼的參與防御戰斗,不過它馬上就迎來了第二次毆打法國人的機會。1916年12月,接替霞飛就任法軍總司令的尼維爾將軍(這就是個貴物)決定對努瓦榮大突出部翼側實施一次大規模的“巨人般的拳擊”,徹底干掉這個協約國在1914年就想解決掉的德軍戰略要地。尼維爾選定的地段是貴婦小徑(Chemin des Dames),那是一處俯瞰著埃納河的狹長高地,也是德軍防線上最堅強的堡設防陣地之一。法軍將會采用已經在收復杜奧蒙堡的戰斗中大獲成功的作戰方式:飽和炮擊,繼之以徐進彈幕。 然而,法軍爛到讓人難以直視的保密工作使得德軍早早就獲知了他們的意圖。在法軍發動進攻6個星期之前,守軍就已經知道了確切的進攻地點。因此,德軍提前加強了貴婦小徑的防御火力,尤其是Mrs.16這種大殺傷力的重型榴彈炮,它們會組成一張交叉的火力網應對即將到來的法國軍隊。在這里組織防御的是德國第1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雖然數量不占優勢,但大量的提前準備讓他們對此戰信心十足。 1917年4月16日,尼維爾指揮的四個集團軍共計120萬人和7000門火炮開始向蘇瓦松至蘭斯64公里的戰線全面進攻,準備先行奪取植被茂密的舍曼代達姆。然而,早有準備的德軍重炮群立刻向這些法國勇士噴射了死神的彈雨,大量高爆炮彈如同雨點般落入人群,炸的是血肉橫飛、哀嚎遍野。而法軍自己的徐進彈幕速度太快,以至于步兵只能拿肉身硬抗德軍重型榴彈炮的轟炸,而法軍坦克由于沒有足夠的空中掩護也遭到了獲得偵察機校射的德軍火炮的猛烈轟炸。 這一天,法軍死傷超過4萬人,還有150輛坦克非毀即廢。在接連的被軍官們逼迫送死后,法軍爆發了嚴重的暴亂,這場暴亂持續到了6月,席卷了51個步兵師。暴怒的士兵們不僅毆打了軍官,還開始傳播紅色思想。雖然尼維爾攻勢在5月9日就宣告停止,但法軍士兵們悲哀的發現他們死傷18.7萬人所換來的不過是區區7公里的突破。
圖14:尼維爾攻勢期間在掩蔽陣地中轟炸法軍的Mrs.16榴彈炮 事實上,在尼維爾攻勢爆發時德軍的火炮編制就已經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916年,德國最優秀的炮兵專家布呂赫穆勒上校在東線戰場上發現普通的7.7厘米野戰炮威力不佳,但高射速的優點很適合充當毒氣彈反炮兵裝備,而21厘米重型榴彈炮的射程不足夠執行反炮火任務,但強大的破壞力很容易就能干掉敵軍前沿工事。因此德軍在1917年春季根據布呂赫穆勒上校的建議,將步兵師直屬炮兵團的7.7厘米野戰炮全部下放到步兵團執行反坦克任務或是交給步兵軍充當毒氣反炮兵裝備,而師屬炮兵團的余下36門火炮全部都是用于直接支援步兵的大威力榴彈炮,這其中包括兩門新增的Mrs.10/16型21厘米榴彈炮,它們被單獨組成重型榴彈炮連(Fu?artillerie-Bataillon)。至此,Mrs.16重型榴彈炮從軍屬武器降格為師屬武器,但德軍的重型火力卻因此有了巨大的提高。
圖15:隨著1917年炮兵編制的改革,部分德軍師屬火炮團裝備的Mrs.16重型榴彈炮開始由這種同年服役的克虜伯-戴姆勒100馬力火炮牽引車拖拽
圖16:準備撤到后方換掉炸膛炮管的Mrs.16重型榴彈炮,這種“梁架”是德軍研發的一種液壓器材,可以在不拆分火炮的前提下將其整個托起
1918年1月24日,德國陸軍統帥部正式決定將于1918年3月發動“米歇爾”行動,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陸地攻勢計劃打殘在圣康坦一線駐扎的英國第3、5集團軍,接著直取英國遠征軍戰略港口亞眠,鞏固右翼后再奪取阿拉斯,撕裂英法軍隊的聯系并迫使英國人無法利用港口輸送兵力和物資。參與本次行動的德國第17、18集團軍集結了1881門榴彈炮或其他重型火炮,而這其中就包括Mrs.16這種大口徑榴彈炮。 與以往不同,德國人在1917年9月里加戰役中意識到大量使用毒氣炮彈對敵軍炮兵陣地和指揮系統進行轟炸會換來前所未有的絕妙效果,而此時的Mrs.16重型榴彈炮也裝備了“藍十字”、“綠十字”和“黃十字”三種毒氣炮彈。因此在1918年3月9日-20日,該型榴彈炮參與了針對利文-古佐庫爾地區(Leven-Guzokur)、康布雷—薩利恩特地區、福萊奎爾斯突出部以及古佐庫爾-圣康坦地區的毒氣轟炸,以封鎖這里的英軍炮兵陣地和援兵路線。經過幾十萬枚毒氣炮彈的轟炸后,這些地區都成了難以生存的死區?,圣康坦三道英軍防線有兩道都被毒氣隔離,而且人員死傷也非常嚴重:英國第3集團軍僅僅3月19日一天就有5000人被毒氣殺傷,而古佐庫爾-圣康坦地區和阿爾芒蒂耶爾僅在3月10日-16日就有6157名英法官兵被毒氣送入醫院,這其中一部分不治身亡。 1918年3月21日凌晨4:40,Mrs.16重型榴彈炮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規模的炮擊行動。截止9:40,德軍發射了320萬枚炮彈,而Mrs.16重型榴彈炮先是參與了針對阿拉斯-費拉爾側翼英軍炮兵陣地的轟炸(其中80%為黃十字炮彈),接著集中火力轟炸英軍前沿的步兵塹壕和指揮部(其中50%為綠十字+藍十字炮彈),至于英軍塹壕后方10公里范圍的預備隊兵站和交通站也遭到了該型榴彈炮的猛烈轟炸。
圖17:1918年3月21日猛攻英軍陣地的Mrs.16重型榴彈炮 德軍重型火炮的轟炸取得了甚是不錯的效果,英軍前沿工事的通訊器材和指揮系統已經陷入癱瘓狀態,大量守軍非死即殘,到處都是可以被德軍利用的缺口。雖然還有相當一部分英軍炮兵和步兵沒有被炸死,但他們周圍彌漫的大量芥子氣(黃十字)、二苯基氯胂(藍十字)和光氣(綠十字)讓他們毫無反抗的力量。在大霧和毒氣的掩護下, 德軍突擊隊員像幽靈一樣接近英軍戰線,他們用鋼絲鉗麻利的剪開殘存的鐵絲網,快速來到了英軍前沿。大批被炮擊震得暈頭轉向的英軍士兵發現渾身灰色的德軍士兵像魔鬼一樣從霧中沖出來,根本來不及抵抗就做了俘虜。小部分支撐點在短暫的抵抗后,被突擊隊攜帶的步兵炮,迫擊炮擊毀。英國第5集團軍正面主要防線已經被德軍打穿。南線的德國第18集團軍從圣康坦(St Quentin)西南突破英軍防線,到了中午,已經抵達埃西尼(Essigny)以南3公里處。由于戰區的通訊及指揮系統已經被德軍重炮打殘,第5集團軍指揮部一片混亂,只能勉強同前線保持斷斷續續的聯絡。到了下午15:30,第5集團軍司令終于意識到了可怕的現實:前線一半的部隊已經無力回天了。
然而當天德軍重型火炮的作戰也遇到了不少麻煩。事實上,當天9:40德軍突擊隊員發動攻擊時,德軍重型炮兵就根據魯登道夫上將在1918年1月作出的決定,依靠馬車或內燃機車跟隨步兵前進,意圖隨時為突擊部隊提供重火力支援。但是戰場上彌漫的大霧和毒氣導致重型火炮們嚴重缺乏視野,只能依靠感覺安排轟炸,結果這反而造成了部分攻勢順利的友軍被誤炸。更要命的是,3月開春導致積雪融化,使得地面一片泥濘,一門Mrs.16重型榴彈炮必須依靠12匹軍馬和一群炮組人員共同努力才能拉走,而地面上縱橫交錯的塹壕更是為該型榴彈炮的機動增加了不少難度。雖然德軍為這些大家伙配備了輪胎履帶板和鋼制的重型鋪路板,但效果有限,更別說鋪設鋼板會進一步消耗有限的人力。 早上10:00-11:00,突然轉變的風向導致德軍重炮掀起的塵土和毒氣反被吹到了自己人的頭上,而從芥子氣封鎖中重拾斗志的英軍炮兵也開始反制德軍重炮的行動,Mrs.16重型榴彈炮也因此不可避免的陷入與英軍的炮戰中,耽誤了對己方突擊部隊的支援。雖然德軍三個集團軍都裝備了克虜伯K.16這種射程高達22公里的重型加農炮用來反操英國火炮,但激烈的炮戰也不是這百十門加農炮能決定勝負的。兇猛的彈幕和毒氣再次干擾了德軍重型火炮戰斗組的觀測,以至于德軍突擊隊員只好不再幻想火炮的幫助,自己拿出輕機槍和木柄手榴彈與敵人鏖戰。 此外,德軍重型火炮當天與步兵的配合也出現了一些脫節。第17集團軍麾下的第111步兵師的榮格爾中尉回憶道:“離目標不遠的地方,我們被自己的炮兵攔了下來,他們固執又愚蠢地向同一個目標開火,一直打到第二天。我后來才知道,炮兵們接到命令要在最遠的距離內保持持續射擊。這個不可理解的命令迫使我們丟掉了勝利果實?!?/span> 但不管咋樣,3月21日的戰斗依然以德軍大獲全勝告終。得益于精銳突擊部隊+重型火炮部隊的“滲透戰術”,德軍在1914年法國邊境戰役結束后又一次在西線取得了大規模的突破,其中進展最大的第18集團軍硬是連續突破了13公里,俘虜英軍7000余人。而英軍當天損失人員超過37000人,僅次于1916年7月1日在索姆河遭受的屠殺。殘存的31個英國步兵營最終被精銳的德軍突擊部隊擠壓到一道狹小的戰線上,他們只能淪為德軍重型榴彈炮的靶子。
但在3月22日,德軍重型火炮們沒有像第一天那樣取得成績,因為第一天遭到轟炸的英軍目標都被提前標注在了地圖上面,而22日這天的戰線變化使得炮兵們只能自行判斷,因此攻擊克羅扎特運河渡口的第18集團軍只能依靠突擊隊員和步兵動手,戰斗烈度甚至比第一天更大。但英國人也沒想到第18集團軍只休息了不到2小時就又采取行動,而該部隊的工兵只花了一個小時就在運河上架起了浮橋。結果撤退中的英國第5集團軍官兵被殺的措手不及,其位于運河以北的所有防區全部淪陷。 3月24日,德國人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其中第2集團軍要向戰略港口亞眠方向進軍,第17集團軍向西北追殺英國第3集團軍并干掉阿拉斯,第18集團軍則要越過克羅扎特運河并向西南方向攻擊法軍。Mrs.16重型榴彈炮再次大顯神威,配合第2、17集團軍的其他火炮一起把當面的英國陣地炸的七零八落,但德軍郁悶的發現英國人在防線都已經被己方的突擊隊員和重型火炮撕碎的情況下還在組成“島嶼”陣地頑抗,結果兩個集團軍最大突破距離也只有6公里。但我個人認為,從戰術層面來看,這種突破距離確實反映出德軍滲透戰術的強大威力,因為被認為進展不佳的6公里突破在此前以“米“作為推進距離的西線戰場上都已經算是大贏特贏了。 第18集團軍在越過索姆河后遭到了英國第5集團軍的阻攔,但這只集團軍早在前三天前就已經被打成了重殘,于是不出所料的又被揍了一頓,其麾下的第3、18步兵軍甚至被成建制擊潰。然而第18集團軍很不祥的遇到了前來增援的法軍,雖然這些剛下火車的法國人被德軍先鋒部隊的重炮炸的落花流水,但已經足夠讓德國人冒冷汗了。也因為如此,第18集團軍當天只突破了4公里,落后預定目標8公里之多。 然而,就如同凡爾登戰役那樣,Mrs.16重型榴彈炮再強大也無法阻止德軍的戰略錯誤。3月26日晚上22:00,魯登道夫上將發布了一道扯淡的命令,他要求第17集團軍在全力攻打阿拉斯的同時在左翼配合“火星”行動的發動;第2集團軍繼續進軍亞眠,然后轉向西南配合第18集團軍毆打法軍;而第18集團軍繼續攻擊香檳地區的法國人。魯登道夫到現在都沒認識到如果全力攻占亞眠將會徹底打斷英國遠征軍的生命線,到時英國人將會徹底無力回天。哪怕興登堡元帥打電話提醒他奪取亞眠很可能獲得決定性勝利,魯登道夫也是不以為然。 同樣在3月26日,英法軍隊高層在杜朗召開會議,法國陸軍元帥福熙獲準協調英法軍隊的全部行動,這位頗具戰略眼光的統帥正確的強調不惜一切代價保衛亞眠,因為這里決定了后續戰爭的走向。 3月27日,第18集團軍開始越過埃夫爾河向香檳地區推進。這天該集團軍算是發揮出了兵力優勢,出動得到10個突擊營加強的11個突擊師在努瓦永-蒙迪迪埃一線開殺。上午10:00,Mrs.16在內的德國火炮發射了11噸炮彈,結果中午時分法國第3集團軍的右翼防線就被爆殺了,該戰線的英法軍隊聯絡再次被打斷。而法國第1、3集團軍的中路側翼被第18集團軍扯出一個大口子,法軍的預備隊最終被迫全部上去堵路。而第2集團軍當天的右翼進攻雖然讓人失望,但左翼的6個師卻成功殺到了亞眠城郊,以至于211毫米榴彈炮也能威脅到這里的鐵路線了。 3月29日,第2集團軍在魯登道夫的命令下全力向亞眠發動攻擊,雖然遭遇頑強抵抗,但該部依然在重炮的掩護下成功迂回側翼,打爆了英國第3集團軍的側面防線,然后德軍重炮得以轟炸10英里外的亞眠港口。英國人見狀只能改用魯昂港口運輸物資。
圖21、22:以上兩張照片拍攝于1918年3月29日,照片中是在奮力前進的Mrs.16重型榴彈炮,隸屬于第2集團軍 4月4日,德軍集中最后的鐵拳向亞眠全面進攻,凌晨6:15,威廉王儲集團軍群的炮兵開始了長達75分鐘的預備轟炸,Mrs.16重型榴彈炮也在其中。6:30,第18集團軍與第2集團軍的14個師開始攻向維萊布洛托納-阿夫雷一線,如果成功,德軍重炮就可以推進到距離亞眠鐵路樞紐只有1公里的地方。結果第18集團軍在諾伊-亞眠戰線遭到拼死抵抗,直到下午都沒進展,第2集團軍麾下的巴伐利亞第9預備師在下午17:00成功殺到維萊布洛托納半山腰,但疲憊不堪的他們遭到了兩個營的自殺式反擊,被迫撤到200米外的村莊。 1918年4月,德軍發動了意圖占領交通樞紐阿茲布魯克(Hazebrouck,這個樞紐聯通了加來和敦刻爾克港口,是英軍在法國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的喬其紗行動,迫使英軍放棄伊普爾,并從北面切斷英軍補給線。4月7日-8日,Mrs.16重型榴彈炮參與了進攻區的側翼:阿爾芒蒂耶爾(Armantière,德國進攻的右翼,由英國第2集團軍駐守)和拉巴斯運河以南地區(德國進攻的左翼,是英國第2和第1集團軍之間的交界處)的黃十字毒彈轟炸,有效阻擾了協約國軍隊對佛蘭德斯地區的救援。 4月9日凌晨4:15,Mrs.16在內的大量德軍重炮開始怒吼,整個炮擊持續了4.5小時,只分成了4個階段,可以看作是“米歇爾”行動中炮擊模板的一個簡化版,共消耗了140萬發炮彈。對面的葡萄牙軍隊哪見過這種強度的火力,他們過去一年里最多也就給聯軍打打雜而已,結果這些人被炸的差點精神失常。 凌晨4:40,德國人加強了對英國陣地從阿爾芒蒂耶爾到La Basset運河的毒氣炮彈轟炸,大量的毒氣如同狂風般席卷了整個敵人防線-可憐的葡萄牙師在“喬其紗”行動發動前夕,他們的側翼就被“黃十字”污染成了死區,完全無法從那里獲得支持。 上午8:45,在濃霧和毒氣的掩護下,德國步兵占領了逃離戰場的葡萄牙人的戰壕,葡萄牙第2師損失人員超過7000人,占全部可用戰斗力的80%以上,基本可以說全軍覆沒了。到了下午3點,德軍已經抵達利斯河(Lys river)邊的埃斯泰爾(Estaires),部分前鋒已經前進了9公里,抵達舊沙佩勒(Vieille-Chapelle)。北線除了葡萄牙部隊被打垮了外,英軍第40師也在德軍的猛烈進攻下崩潰,向北全面撤退。
圖23:1918年4月9日向英軍實施轟炸的Mrs.16重型榴彈炮
圖24:當天在火炮牽引車的拖拽下路過小鎮的Mrs.16重型榴彈炮
4月10日,德軍開始全力攻擊法國小城阿爾芒蒂耶爾,打斷伊普爾南線的核心。德軍第4集團軍就出動了4個師,在阿爾芒蒂耶爾北面猛攻英軍第2集團軍的陣地,英軍只有第19師在防守,而第2集團軍也已用完了自己的預備隊,結果德軍在6公里寬的正面上打開了缺口,一口氣突入了3公里,阿爾芒蒂耶爾和伊普爾之間的關鍵防御點梅森(Messines)陷落。而后Mrs.16重型榴彈炮參與了針對這座小城的芥子氣炮彈轟炸,“黃十字”炮彈的轟炸被證明非常有效,以至于液態芥子氣如同小溪般流過街道,甚至英軍的戰壕中也布滿了液態芥子氣。
4月11日晚,面臨著被南北包夾危險的聯軍,決定撤出阿爾芒蒂耶爾。已經飽受糜爛性毒氣折磨的英國第34師從阿爾芒蒂耶爾附近流淌的的芥子氣“小溪”中撤出,不戰而退到??怂购右酝?。該師至少3000人被德軍俘虜,此外還有40門大炮被繳獲。德國人僅僅在兩周后就進入了被敵人遺棄的城市。英國人在這場戰斗中有7000人因德軍毒氣炮彈死傷。到4月14日,德國人的最大推進時距離為17公里。4月15日至16日晚,英國人已經從伊普爾撤出了4公里。 4月20日,德國第4集團軍開始攻擊法軍防守的凱梅爾山,但德軍沒有直接派遣步兵強攻,而是指揮Mrs.16在內的諸多火炮發射毒氣炮彈。第一階段的轟炸中,芥子氣就死死鎖住了這座山峰的后方,聯軍出動的所有援兵和物資全部無法送進來;第二階段則是同時使用二苯基氯胂、光氣和芥子氣炮彈轟炸凱梅爾山,結果山上的大量機槍據點和炮兵陣地全部癱瘓。 4月25日上午7:00,德軍突擊部隊向凱梅爾山發動了全面進攻。在進攻區,德國炮兵發射了大量“藍十字”炮彈和較少的“綠十字”炮彈,迫使敵人無法正常使用防毒面具。德國人知道的敵方避難所的出口全部被“黃十字”炮彈精確打擊。防毒面具對法國人沒有幫助。經過幾個小時的猛烈炮擊,凱梅爾山的大多數守軍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狀態,已然喪失了正常行動能力,或者由于毒氣的封鎖而無法離開避難所。完成化學炮擊后,德國炮兵逐漸轉向發射高爆炮彈和破片炮彈,步兵為攻擊做好了準備,等待方便的時刻向前推進。一旦風分散了毒氣云,德國攻擊部隊在輕型迫擊炮、火焰噴射器和大炮的炮火的陪同下,立即開始攻擊。凱梅爾山于當天上午9點宣告失守,德國人一舉前進了2.5公里。
圖27:1918年4月25日參與凱梅爾山戰斗的Mrs.16重型榴彈炮組在休息
圖28:被德軍占領的凱梅爾山
圖29:“喬其紗”行動后期在一座廢棄村莊中轟炸法軍的Mrs.16重型榴彈炮,它隸屬于第138重型榴彈炮連
皇帝會戰失敗不久后的1918年8月8日,協約國集結17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2684門火炮、511輛坦克、16輛裝甲汽車和1000架飛機對亞眠發動了大規模反擊,史稱“亞眠戰役”。這場戰役導致亞眠被協約國重新奪回,德軍付出了4.8萬人死傷、3萬人被俘、500門火炮被炸毀的慘重代價。雖然Mrs.16重型榴彈炮在亞眠戰役中殺傷了不少敵軍士兵和坦克,但已經是無力回天了。 事實上,直到1918年10月,德國陸軍依然擁有163個使用Mrs.16的重型榴彈炮連,裝備了489門該型火炮。Mrs.16重型榴彈炮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制造了736門,在比利時、羅馬尼亞、意大利、法國等地都參加了戰斗,與前代Mrs.10重型榴彈炮一道發射了超過700萬枚炮彈,是那個時代產量最多、服役范圍最廣的大口徑重型火炮之一。但這一切并沒能改變悲慘的帝國命運:1918年11月11日凌晨5:00,在荷蘭女王的調解下,德國代表正式向福煦元帥遞交了停戰協定,表示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圖30:亞眠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的Mrs.16重型榴彈炮 1919年,失去一切的德國簽訂了恥辱的《凡爾賽和約》,由于Mrs.16這種大口徑火炮在戰爭時期對英法軍隊造成了慘重死傷,所以戰勝國不允許德國再次研發和制造重型火炮。Mrs.16重型榴彈炮大多被戰勝國拿去銷毀或是作為歷史文物保存了起來。而在1920年,英聯邦國家組織了一場官方公開展覽,出場的展覽品正是被俘虜的德軍火炮,其中也包括Mrs.16重型榴彈炮,但這些展覽在英國本土引發了不少反對,一部分人認為這會使得后輩們過于仇恨或滋生軍國主義,而另一部分人則更加激進的動手破壞展品,他們大多數都是退役的軍人或婦女兒童,而搞破壞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看到這些火炮,就會想起自己死去的戰友、父親、丈夫或兒子。
圖31:1920年在溫哥華展出的Mrs.16重型榴彈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