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一
劉某,女,50多歲。初診時間:2022年12月17日。
現體溫37.1℃,怕冷,關節疼,后背涼,頭疼悶疼,喉嚨發癢,嗓子不疼,咳嗽,四肢乏力。腳涼。
此典型太陽傷寒,處以麻黃湯:
生麻黃10g桂枝15g杏仁12g炙甘草10g
一付
藥后癥狀減輕,次日康復如常。
舌象如下圖:
案二
一女童,初診時間:2022年12月31日下午
發熱,38.4℃,怕冷,無汗,乏力,咳嗽,喝水不多,頭暈,頭疼,昨天沒有大便,今天也沒有大便。
生麻黃9g桂枝12g杏仁10g炙甘草10g
1付
患兒藥后汗出,身體舒適許多,晚上肚子餓,喝粥一碗,10點體溫37.1℃,次早體溫36.4℃,后體溫未再升高,告愈。
舌象:
案三
宋某,男,60多歲,初診時間:2022年12月22日。
發燒37.5,不怕冷,身疼,無汗,乏力,食欲不振,飯量下降,口不干,口不苦,咽不干,不疼。有點咳嗽,但沒痰,二便正常。
生麻黃10g桂枝15g杏仁10g炙甘草10g
生姜4片,大棗4個切開
1付
患者下午4點半吃了一次藥,汗出,感覺好些了,身體輕松,體溫正常。
次日體溫早上37.2,剛量36.8,感覺好多了,食欲較昨天好一些,飯量下降,口不干不苦,偶爾咳嗽,沒有痰,二便正常。處以桂麻各半湯一付善后。
舌象:
按:麻黃湯是仲景治太陽傷寒代表方,也是方劑學中出現的第一方,還是辛溫發汗方代表方,名氣很大。學校老師講解時候,說麻黃湯這四個藥,分別充當君臣佐使,配伍精當,發汗峻猛,不可輕用云云。好比一把鋒利的寶劍,告訴你不可輕易使用,否則容易傷人傷己。我還在群里見過一個中醫臨床大夫,理論頗深,說自己從不使用麻黃湯原方,臨床疾病復雜需要加減云云,好像頗有心得的樣子。
這次新冠疫情肆虐期間,一些患者發燒后第一時間通過微信聯系到我,因為沒有經過西醫抗生素、激素治療,我有幸見識很多太陽傷寒初期的典型表現,確如書中所說: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就我所見,患者多咳嗽而不喘,但已極度貼合條文,投以原方,往往一劑而愈,即使不能完全恢復,病情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麻黃湯只能開一付!且服藥期間,藥需熱服,絕對避風避寒,不可進食肉類,水果,涼的,甜的。我一般讓患者喝了藥就進被窩捂汗,停止其他一切活動。服藥后盡量促使患者發汗,一般情況患者避風就可出汗,若環境溫度低,或患者腠理太過致密,可蓋被子,開空調,睡電熱毯,甚至熱水泡腳,諸法并用,即使三九嚴寒,患者也能捂出汗。
鄭州九院中醫科
坐診時間
周四、周日不坐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