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某 女 45歲 衡陽人
2020-8-16首診
01
主 訴
陣發性頭痛7天。
02
現病史
患者既往體健,偶有頭暈。近一周來因天氣炎熱吹空調受涼起病。遂至衡陽南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頭部MRI(2020年7月27日 ):雙側額頂葉腦白質區,雙側腦室旁及雙側基底節區多發異常信號灶,多考慮腦白質病變。服用中藥頭痛緩解不明顯。遂前來長沙求診。
03
現在癥見
刻下患者神清,精神一般,頭痛陣作,晚上發作尤為明顯,痛時服用止痛藥、止痛針皆難以止,痛甚欲嘔。目前雖無明顯惡風,但在空調房中仍感不適,伴有明顯頸項脹痛及上肢麻木,甚至連及背腰痛,時有手抖。素有失眠,記憶力明顯下降,偶有頭暈等不適。
04
舌脈表現
舌淡紅(舌下淡紅),苔薄白膩,脈弦緊。
病程較短,西醫考慮頸源性頭痛,中醫首先考慮外感風寒頭痛,內有痰濁。先予葛根加半夏湯解表散寒,緩急止痛,待疼痛緩解后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化痰祛風跟進。
Rx:①葛根加半夏湯x4付
②半夏白術天麻湯合葛根姜黃散x10付
二診(2020-8-30)
服處方1后頭痛即止,頭暈未作,腰痛已不顯,精神明顯轉佳?;颊呱跏歉吲d,要求繼續調理身體。詢問月經量偏少,白帶色黃,無豆渣樣白帶,二便正常。
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細滑。
Rx:當歸芍藥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x7付
建議患者回當地后,該方可以間斷服用一段時間,最后以當歸芍藥散為丸劑鞏固。
一笑堂主人按:
01
頭痛首辨外感和內傷
頭痛有內外之分,外感頭痛一般病程較短,起病急,兼有明顯惡寒,發熱,鼻塞,脈浮等表證。
外感頭痛中以風寒、風熱、風濕這三種情況最為多見,分別采用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川芎茶調散、九味羌活湯、菊花茶調散,翹荷湯等處理。
內傷頭痛一般病程比較長,起病緩,無明顯表證。內傷頭痛需要考慮的情況比較復雜,以肝火上炎、痰熱、痰濁、肝陽化風、氣滯血瘀等情況多見,龍膽瀉肝湯、瀉青丸,天麻溫膽湯、導痰湯、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血府逐瘀湯、通竅活血湯等為備選之方,可以靈活選擇。
02
病證癥同治,特殊類型特殊處理
中醫強調病證同治,對于功能性頭痛,上述辨證處理用方多可獲效,但對于一些特殊情況,可以結合西醫病名,病證結合處理,往往可以提高療效。在此分享幾種特殊頭痛:
①偏頭痛:以一側頭痛為主或交替出現,陣發性、痙攣性,疼痛劇烈為特點,散偏湯為首選。恩師彭堅教授在《我是鐵桿中醫》中有專門探討,可供參考。
②鼻淵頭痛:往往伴有慢性鼻炎或鼻竇炎,尤其是額竇炎、篩竇炎最為常見,以前額頭痛頭暈,記憶性差,影響學習,青少年學生尤為突出。以宣通鼻竅為主,可以從鼻論治,辨證以選奇湯、淡婆婆根湯、葦莖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荊芥連翹湯等,加入少量宣通鼻竅、排膿化濁之品如蒼耳子散可以增強療效。
③腫瘤頭痛:此乃形質病變,非一般頭痛 ,必須中西結合處理,必要時借助手術處理。但中醫對于器質性病變,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處理要“調形質”為核心。
④頸源性頭痛:此類頭痛臨床最為常見,多半伏案學習工作者多見。頭痛往往伴有頸項脹痛,手麻,惡心等癥狀,中醫屬“頸痹”或“筋病”范疇,辨證的基礎上,必須輔以緩解筋膜拘急為首務。還可配合推拿,針灸,火罐等可以明顯提高療效。
03
葛根加半夏湯、半夏白術天麻湯、當歸芍藥散方證
此案患者頭痛病程短,起病時有明顯惡風,痛甚欲嘔,舌質淡紅,苔薄白膩,首診綜合考慮風寒誘發,故與葛根加半夏湯解表散寒,解痙止痛。
葛根加半夏湯:方中麻黃、桂枝解表以除外來之寒邪,葛根、白芍、炙甘草、大棗均可解痙緩急,既能緩解頭痛;半夏配生姜為小半夏湯,是仲景治療嘔吐的專方。葛根湯加入半夏后,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大大加強。頸椎病導致的頭痛頭暈往往伴有惡心欲嘔等胃腸反應,故葛根加半夏湯乃合適之良方。
半夏白術天麻湯:外受風寒祛除之后,重在調理內在體質?;颊咚赜蓄^暈,白帶異常,此津停痰濕之表現,濕濁之邪上犯頭竅則頭痛頭暈,濕濁下注則出現白帶異常。故四劑葛根劑后再以半夏白術天麻湯跟進,祛風化痰,和胃以杜生痰之源。
當歸芍藥散:乃仲景調和肝脾氣血之常用方,其中當歸、芍藥、川芎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茯苓、澤瀉、白術健脾祛濕以培本。患者月經量偏少,波及血分,二診予以當歸芍藥散調和津血以善后(當歸芍藥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乃陳潮祖老先生的常用組合)。
學生現場互動:
①學生問曰:為何首診解表散寒,不考慮麻黃湯?
答曰:麻黃湯和葛根湯皆有辛溫發汗,解表散寒之功,皆有麻黃配伍桂枝即是明證。但最大的區別,麻黃湯配伍杏仁,形成麻黃配杏仁宣降肺氣以平咳喘,葛根湯中,葛根、芍藥、甘草、大棗皆有柔肝緩急止痛之功效,故葛根湯重在解痙緩急,針對風寒所致之筋膜拘急之病證更加合適。
②程鐘齡之半夏白術天麻湯與李東垣半夏白術天麻湯有何異同?
答曰:非常好。兩方皆有化痰、平肝、止痛止暈之功效。程氏半夏白術天麻湯,藥物簡潔,方中天麻止痛止暈,二陳湯燥濕化痰,白術健脾以培本,針對一般之脾虛痰濁上擾的頭痛頭暈療效確切,臨床故最為常用;李東垣之半夏白術天麻湯適合脾胃虛弱更甚之人,且兼有寒熱錯雜,升清降濁功能失調之表現,故該方集益氣健脾、燥濕化痰、溫中清熱,升清降濁等功能于一方,符合李東垣用方“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