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行
年輕的攝影師需要了解攝影技術,但別指望能夠靠拍照謀生。不過他們需要追隨自己的內心,找時間去拍能夠反映他們關注點的主題,不管是大是小。
—埃里·里德(Eli Reed,瑪格南攝影師)
攝影師瑪麗安娜 · 圣托尼在她的facebook展示史蒂夫·麥凱瑞照片,紅筆所圈為白框內畫面中涉嫌過度PS部分。
PS的照片又惹是非了。這是瑪格南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在古巴所拍攝的照片,乍一看就是一幅街頭照片,但如果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正中間有一小部分出現異常。攝影師瑪麗安娜·圣托尼(Marianna Santoni)在她的facebook主頁上指出,有人曾在史蒂夫在意大利維納里亞王宮攝影展上近距離觀看上述照片,結果指出了多處PS痕跡。目前還不知道這是攝影師自身有問題還是助手的處理有問題,不過至少是史蒂夫本人沒有仔細檢查過照片。
一代大師真的會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一時間,網民議論紛紛,尤其是史蒂夫的作品以紀實為主,雖說今時今日PS已是攝影師的家常便飯,但是這種抹掉、移動、增刪的后期手法,在此類別中仍是較為敏感的,甚至部分人表示很失望,并質疑史蒂夫,諸如《阿富汗少女》等經典作品,其眼睛的清晰度及銳利度是否過度使用后期來搶人眼目,抑或會否有其他“紀實作品”是合成或增刪,以制造“完美構圖”之類。
尚且不論這件事真相到底是怎樣(就目前來看,很難簡單斷定是哪里出了問題,史蒂夫本人也未第一時間對此事做出聲明),但就過度使用后期而言,似乎已經成為當下攝影面臨的一大頑疾。
首先要聲明,無論是膠片拍攝還是數碼拍攝,后期處理都是存在的。安塞爾·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就是膠片時代進行后期處理的代表,而瑪格南圖片社也有自己的暗房技師在顯影階段對照片進行調整和控制。只不過,相比較而言,在暗房里面進行后期調整沒有電腦上通過軟件來處理的容易,也不為更多人知道而已。
從技術層面來講,無論是膠片還是數碼,在圖像呈現之前,必須經歷一個后期處理的過程:底片顯影或是數據解碼,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人的參與,而這正是對攝影師的另一個重大考驗(第一個重大考驗是拍攝前是擺拍還是抓拍)。近幾年,各類攝影評比中,照片造假的事情層出不窮,有前期擺拍的,也有后期過度的,說白了就是想制造(不是拍攝)出一張能夠獲獎的照片。有的人是為名所累,有的人是為利折腰,但最后的結局往往是身敗名裂,名利全無。
攝影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藝術來講,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它需要時間來沉淀,照片會有歷史來評價,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抵制住誘惑,經受住考驗。
責任編輯/劉欣
Don’t be Burdened by Titles and Pro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