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綜藝節目頻繁出現的“指壓板”游戲風靡一時,現在很多公園里都會修一些鵝卵石路,有的中老年人在鍛煉的時候,覺得光腳走走鵝卵石路,足底穴位得到很好的按摩,還能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功能,從而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走鵝卵石路。康復鍛煉切忌盲目跟風,一定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在鵝卵石路上散步、鍛煉,對于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與肢體靈活程度有一定的益處,但是這種健身方式并非人人適宜,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跟風”,不僅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反而會給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傷害。
由于人的身體退化等原因,患有骨質疏松和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的老年人數量眾多,如果這些人群選擇走鵝卵石健身,一定要控制好健身的時間。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傷三科主任吳少鵬指出,骨質疏松癥會造成人體的筋骨硬度降低,如果在堅硬的石頭上行走或者健身,很容易造成骨頭的損傷。而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患者主要是以骨質增生病癥為主,同時還包含韌帶、關節囊松弛、軟骨退化等軟組織退化癥狀。此類患者如果在鵝卵石上走的時間過長,會加劇人體關節的磨損,可能引發膝關節的腫脹與疼痛,給健康造成傷害。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和關節退行性病變,因此,在鵝卵石路面上行走、鍛煉等,最好是赤腳或者穿著較薄的襪子行走,一定要控制好時間,以每天早晚各走15分鐘左右為宜。吳少鵬提醒,要注意集中注意力,以免由于路面凹凸、易滑等造成不必要的摔傷、扭傷等。
關節炎患者 隨著年齡增長,全身骨關節呈現慢性、退行性的變化,受累較多的是頸椎、腰椎和膝關節。如果膝關節有退行性病變,會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上下樓困難,嚴重時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痛,甚至畸形。這類人的康復鍛煉宜選擇不負重的坐著鍛煉方式,如游泳、騎單車等。走鵝卵石路是一種讓關節負重的鍛煉,只會加重原有的關節負擔。
扁平足者 正常人的足底都有足弓,它在起到緩沖震蕩作用的同時,還能保護足底重要神經、血管、肌腱等組織。扁平足的人足弓低或者是沒有,這就使得足底的彈性變差,失去對足底重要組織的保護作用,如果再在石子路上走來踩去,很容易造成足部組織的一些傷害,反而會加重病情。
高血壓患者 老人走路不穩,鵝卵石路高低不平易導致摔倒,本身有高血壓病的老人一旦摔倒,很容易有危險。另外,鵝卵石比較硬,近期腳部有損傷,如發生關節脹痛、拉傷、扭傷、炎癥急性期的人,也不宜去走鵝卵石健身。
(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