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珍
學生只有融入生活,關注生活,觸摸時代脈搏,才能學好語文。語文教學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拉近小學生與生活的距離,創設生活氛圍,設計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豐富情感世界,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知識,參與活動,感悟語文,感悟人生,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教學信息化、網絡化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學手段更為先進,學習方式更加多元,課堂教學活動更為多彩,課堂出現前所未有的可喜變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真實的情境,啟發學生在情境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促其發展。
拼音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墒切W生拼音學得快,忘得也快。到了三、四年級,隨著漢字量、閱讀量的增加,還要寫作文,又增加了英語,拼音和英語字母相混淆,學生對拼音逐漸冷淡,有的甚至忘得一干二凈。
怎樣讓學生對拼音學而不忘?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玩中學”的情景,能夠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極容易產生興趣,學了以后又不容易忘記。如學習ui時,教師提前設置好手機鈴聲,假裝打電話:“喂,哪位?”啟發學生體會“喂”“哪位”中含ui的音,點撥并帶讀:打電話,ui、ui、ui。再如學習ang時,用多媒體展示四只羊,羊的脖子上分別掛著一個拼音卡片:a、n、g、y。視頻上兩位小朋友在牽羊,一個說:“把這個(脖子上掛著y)牽走?!绷硪粋€將剩余的三只羊,按卡片字母依次排成一排a、n、g成ang,然后說:“羊兒羊兒快快長,ang、ang、ang?!边@樣的視頻生動活潑,學生學起來有趣而且容易記憶,也不容易忘記。學生在游戲中學,在玩中學,學得輕松,不再感到學拼音枯燥無味。
幼兒園的小朋友對于有些古詩詞,如《離離原上草》、《鋤禾》、《憫農》、《登鸛雀樓》、《詠鵝》、《春曉》等都能熟讀成誦,但一般不能真正理解。這些詩詞在小學課本里出現,小朋友們會說“幼兒園時就會了,現在還學,開玩笑,太看不起我們了?!庇谑巧险n時心不在焉,大聲背誦一遍就認為會了,對于教師的講解不感興趣,不聽或聽不進去,更談不上對這些古詩詞的欣賞,教學效率當然無從談起。
如果教學中能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創設詩歌意境,可以引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使他們加深對詩詞的理解,誘發創新思維,引起心靈觸動,走進詩詞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詞的美。
如教學李白的《靜夜思》。教師先用多媒體展示《靜夜思》的背景:李白居住外地,在深秋的夜晚,一人獨坐在窗前的椅子上,面對著皎潔的月光,念及千里之外的故鄉和親人,抒發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自然而深沉。學生欣賞著畫面,結合宛如流水的輕音樂,和著低沉而有情的內心呼喚,“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畫外音,詩歌的音樂美、圖畫美、音律美、情感美等渾然一體。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和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融為一體,走進了詩中,體會到了詩人的真情。接著讓學生想象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能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共鳴。
接下來教師范讀,進一步體會李白發自內心的情感,并指導朗讀中必須注意的句間間隔、拖音和重音,體現情感的變化。這樣點撥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有助于對詩人情感和詩歌的理解。在感情朗讀之后,引導學生明白,以前是單純背詩,現在是讀詩、賞詩、懂詩。隨著年齡的增加,今后對類似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運用多媒體以景設情,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使學生“知景悟情”,激起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摯愛之情。
多媒體的使用徹底改變了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輕松的情境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智,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學《月光曲》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寧靜的大海微波粼粼,巨浪卷涌推向岸邊。樂曲由平緩到激越,畫面也逐漸展開。這樣形聲兼備,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身心融入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大海的波瀾壯闊之美,聆聽大海的低聲呻吟和放聲高歌,實現了文字向音樂的自然轉換,使文章平添了幾分美的魅力。伴著音樂的舒緩起伏,看著大海的波瀾不驚和驚濤駭浪,學生對文章主旨、寫法的學習自然展開,難點不攻自破,教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興趣盎然地投入。
象聲詞也叫擬聲詞,這部分內容在小學語文中是基礎知識,試卷上也屢屢出現。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小魚兒搬家”的益智游戲:大魚缸里有好多的“魚兒”,如蹦蹦蹦、汪汪汪、胖乎乎、醉醺醺、呼呼呼、篤篤篤、綠油油、黑乎乎、紅彤彤、啪啪啪、嘩嘩嘩、亮晶晶、淅瀝瀝等。在2分鐘之內將所有的象聲詞的魚兒放到小魚缸里,釣到一條得100分,釣錯一條減50分,分數最高者獲勝。這種方法,給學生學習擬聲詞提供了有趣的益智的平臺,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學中樂,效果很好。
網絡的普及為小學生課外查閱資料、搜集信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素材,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課外實踐以及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學《學弈》作品前,布置學生課外收集與作品有關的譯文、作者簡介、鑒賞片段等資料,上課時交流。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在課前就攻克了重點,瓦解了難點。學生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既豐富自己的知識,又提高分析鑒別能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讓同學們動手動腦,開闊視野,豐富智慧,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才能,同時也解決了語文教學與生活脫節的問題。
(作者單位:盱眙縣桂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