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
課程,在西方意為“跑道”,即“學習的進程”。西北師大李秉德教授主編的《教學論》認為:“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币源藖砜?,語文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語文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語文教材,以及有目的、有計劃的語文教育活動等。
語文課程建設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語文課程建設是探尋母語教育的本真,實現兒童快樂高效的語文學習,可以使學生學得更好、更多、更主動、更快樂,他們在享受語文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提升語文素養,為生命奠基。它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學校內涵發展的要求,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更是發展學生、幸福學生的源泉。
目前,語文教學有兩大弊端: 一是教師“教”得過于窄化,幾乎只教教材,僅僅從教材本身選擇教學內容,部分教師教教材也多為應付檢測和考試;二是教師大多在怎樣教上用力,僅僅從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尋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這樣做既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語文教育現狀,也不符合語文課程理念,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課程內容大于一切,高于一切。“教什么”是第一位的,要想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首先要解決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問題。
語文課程建設是深化語文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是促進課程建設者、實施者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需要。構建什么樣的語文課程,不能一廂情愿,要在服務學生、發展學生思想的指導下,在幾個維度上尋找結合點。我校語文學科將依托教材,立足“讀寫說”的結合,構建“悅善”母語課程。何謂“悅善”?為什么確立“悅善”母語課程呢?“悅”,悅讀;“善”,善寫善說?!皭偵啤闭n程首要的是圍繞語文教育的本真去思考: 學生語文能力集中體現在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上,我們的課程必須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服務;其次,分析我校及學生的現狀,看“要什么”。通過多年實踐與積淀,小學部在“讀說寫”的實踐上有了一定的基礎,閱讀教學課堂模式明顯,初顯特色,有了課外閱讀方案,堅持“一分鐘演講”,讀書節、演講節活動豐富多彩……
“讀寫說”不是割裂的,應該是三位一體。同時,它們應該有依托,這個依托就是語文教材,最終形成系統、立體的悅讀課程、習作課程和演講課程。
1.誦讀課程 誦讀課程可以建立起兒童和有距離的文本之間的聯系,引起兒童的興發感動。誦讀課程以高品質的誦讀為兒童植入美好的生命密碼,幫助兒童形成精神成長的節律。誦讀是一種閱讀形式,它將文字轉化成聲音,引導兒童走向多義與無限,構筑更為廣闊的心靈空間。誦讀課程的內容包括: ① 童謠歌謠、現代詩,六年300首,利用每周1—2早讀課,學期末驗收;② 古詩詞(包括課程標準中規定的75首,另增加經典古詩及宋詞,共計300首,每節語文課前,學期末考級);③ 經典古文(3—6年級選修課,共計100篇)。
2.主題單元(名家名篇) 主題單元是一種最經濟閱讀形式,它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語言文學教育。主題單元(名家名篇)的內容是配合教材搜集整理,六年共計400篇,配合語文教材的學習,評價可納入檢測卷或者舉行閱讀知識競賽。
3.經典書籍 整本書的閱讀,是有一定長度、難度、深度的語言文字的學習,對于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有著不可或缺的功用。其內容是100本古今中外名著,以兒童文學為主,輔以歷史、地理、科技的內容。因為內容多。實施途徑是周末親子共讀,周三閱讀課,每周進圖書館,閑暇時間,讀書節,寒暑假閱讀。通過大量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擦亮學生的生命底色。
習作教材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為宗旨,在內容安排上力求安排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元選擇,以利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習作,并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習作部分也透出濃濃的人文情懷,還習作以應有的地位,編寫專門的習作課文,置于練習之前,其設計中的“三多一少”(即: 多一些童真和童趣,多一些體驗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讓學生“自主習作、樂于表達”的理念,“兩個結合”(長短結合—一方面致力于長期積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課”制宜,搞一些遷移性小練筆,“長線”貫穿始終,“短線”相機滲透: 既有專門的習作訓練,也有隨課文安排的片斷練習)體現了對讀寫結合規律的尊重。我們將進一步規范、優化大作、小作、小練筆、日記,形成序列,形成梯度,形成特色,自覺與閱讀課程融合。
進一步規范、優化一分鐘演講及演講節;規范口語交際課的教學,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
“讀·寫·說”三位一體“悅善”母語課程內容是豐富的,如何實施是一大考驗。我們首先在革新課堂上著力,努力建立“新課堂”,采用整合課程資源的形式實施課程,用“浸潤”方式實施課程。
過去,我們僅僅從教材本身選擇教學內容,僅僅從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尋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未從根本上解決只教教材,應付考試的現象,未能真正實現用教材教的轉身。本學期,我們的任務是從課程的高度進一步革新課堂。只有課堂優質,學生才會卓越;課堂創新,學生才會創造;課堂進步,教師才會成長;課堂革新,課程建設才會有意義。
革新課堂,首先要堅決擯棄一味串講分析,堅決消除只教教材、一切為了應試的思想?!靶抡n堂”要求: 1.各學段要明確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要著手編寫標準細目,讓課程標準真正成為教與學的依據。2.要豐富、整合學習資源,增加課堂的高度、寬度與厚度,以課程帶動課堂。3.“新課堂”操作模式可以是“單元整組教學”,也可以是“單篇教學1+1”?!皢卧M教學”分五個模塊實施,分別為初讀環節(識字寫字)(1—2課時)、品詞析句,表達方法領悟(2課時)、閱讀拓展(1課時)、習作(1課時),有時可以增加綜合性學習的模塊?!皢纹虒W1+1”要求徹底摒棄只教教材做法,真正落實“一課一得”的理念。它有三種基本課型: 讀寫課;閱讀拓展課;綜合實踐課。“閱讀拓展課”指向讀,要求由一篇帶一篇(多篇);“讀寫課”指向“寫”,教學時首先要研究“讀寫點”,實現由讀到寫的遷移,讓學生真正有所得;綜合實踐課指向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這樣,通過“浸潤”的方式,努力讓我們的每一節課都嵌入到整個課程體系之中,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語文學習系統。
構建小學“讀·寫·說”三位一體“悅善”母語課程,是一種初步構想,是遵循語文教育本真、順應兒童發展需要、針對學校實際提出的課程構想。課程建設的成敗,關鍵在全體教師。我們相約: 在語文課程建設路上,要做快樂的行者!
(作者單位: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