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表示理解支持
在一次社區舉辦的“夕陽紅”公益相親活動中,李大爺認識了55歲的張嬸。張嬸有一個兒子已經成家了,但由于家境不太好,張嬸在一家企業做清潔工,掙錢補貼兒子。和李大爺認識后,為了照顧他,張嬸辭去清潔工的工作。李大爺經常給張嬸一些錢,讓她接濟兒子。
半年后,張嬸搬到李大爺家和他同居。“雖然他比我大10多歲,但他看起來并沒有70歲的樣子。最主要的是他對我特別好,我們在一起很說得來。”張嬸說。
“妻子去世后,我一個人冷冷清清,雖然經常參加社區的各種活動,晚上還跳廣場舞,但回到家中時,一個人真的很寂寞。自從遇到了她,我的生活才漸漸有意思起來,對未來也有了信心。”說起和張嬸的相遇,李大爺很是慶幸。
然而,當他們商量結婚的時候,卻遭到李大爺女兒的強烈反對。李大爺的女兒認為張嬸沒有養老保險和退休工資,家里又窮,和李大爺結婚就是為了他的財產。她說:“他們住在一起我不反對,但結婚是不可能的,父親的財產和張嬸沒有任何關系,最終都是我的。”
在李大爺女兒的再三阻撓下,張嬸最終還是離開了李大爺。
有句話叫做:最美不過黃昏戀。但是,面對殘酷的現實,面對世俗的洗禮,黃昏戀真的會如童話般浪漫嗎?老人有老人的晚年生活追求;兒女有兒女的種種顧慮。黃昏戀,究竟傷害了誰?
隨著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黃昏戀”的問題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子女應該如何對待父母的“黃昏戀”,值得整個社會關注。對于“黃昏戀”,許多當事人的子女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芥蒂,有的子女還會持強烈的反對態度,干涉父母的婚姻問題。子女反對老年人再婚的理由一般有:擔心遺產分配問題;怕外人說老人再婚是因為自己沒有盡孝;會愧對已故的親人;不愿照顧后母或繼父;自己在情感上難以接受等。但從老人這方面來說,他們也有感情需求,完全有權利追求晚年生活的幸福,而這種幸福是兒女們給不了的陪伴。
不管是用理性的思維來談錢,還是溫柔地談感情,這都是子女在思考父母再婚的時候,兩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但多數人還是表示理解支持老年人的“黃昏戀”。
網友“知秋紅葉”說:“老年人再婚,不僅要打破自己的顧慮和傳統觀念的影響,還要考慮兒女的感受,因而困難重重。年輕人自己追求自由戀愛、自由婚姻,小兩口甜甜蜜蜜。卻因為各種原因反對老人再婚,歸根結底,還是私心作怪。”
網友“陳醫生”說:“找到新老伴兒,這種情感上的寄托,無論對提升老人的生存質量還是精神狀態都大有裨益。老年無伴的孤獨和寂寞,是兒女們無法排遣的,再孝敬的行為也替代不了老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網友“重返大明”說:“兒女們反對父母重找老伴,可是讓他們自己陪伴父母排遣寂寞,他們做得到嗎?答案是很顯然的。明白老年人獨處之難了,他們也就只能放棄偏見。不然子女自己每天24小時陪老爹老媽解悶試試!”
“黃昏戀對于老年人而言,不只是完成他生命數量的改變,他必須擁有他生命的質量,而這份質量必須有情感為依托。我們尊重這份老年人的感情,其實是對生命質量的一份厚載。”資深媒體評論員張春蔚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