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朦
(210008 上海市錦天城(南京)律師事務所 江蘇 南京)
摘 要: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公司,其主體資格并未滅失,具有股東資格的股東仍應依法享有股東權。但公司破產清算狀態,及該狀態中法律法規對公司的一系列程序性規定,又對股東權有著切實的影響。筆者本文對股東在公司破產清算中的權利進行了系統分析和匯總。
關鍵詞:公司;破產清算;股東權
股東的權利,即股東權,是股東通過出資所形成的權利。一般而言,公司存續且股東資格存續的,股東即享有股東權,主要包括: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及公司章程享有的公司經營管理權;
(二)知情權;
(三)投資收益權;
(四)公司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
(五)新股優先認購權;
(六)股份的轉讓權;
(七)股東訴權;
(八)公司重整申請權。
當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公司及股東資格雖然繼續存續,且我國現行有效之法律法規中,并無明文規定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股東不再享有全部或部分股東權利。因此,筆者認為,即使在公司破產清算中,股東仍依法享有全部股東權。
但因《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簡稱“《破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公司破產清算的一系列程序性規定,破產清算中公司的狀態及運營管理依據均發生變化,對股東權利仍存在一定的影響。
(1)公司不再存在盈利及剩余財產,股東投資受益權、公司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不再具有實際意義。根據《破產法》之規定,依法由人民法院裁定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公司均存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情形。而股東的投資受益權、公司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以公司運營良好有所盈余,及依法清算時其全部財產在向公司全體債權人清償債務后尚有剩余為前提。很明顯,一旦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已不再存在尚有盈余及剩余財產的可能,對應的股東投資受益權、公司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亦不再具有實際意義。
(2)股東(大)會名存實亡,公司章程不再為公司組織及活動規則,與之相關的股東權利事實上歸于消滅。正常狀態下的公司,以全體股東組成的股東(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以公司章程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
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由管理人依法全面接管公司資產及事務,管理人、債權人會議及人民法院依法對公司事務進行處理并處置公司資產。此時,股東(大)會名存實亡,不再享有實質性權利,公司章程也不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股東在公司破產清算中與股東(大)會、公司章程有關的股東權事實上是歸于消滅的。
(3)公司不再具有發行新股的可能,股東新股優先認購權亦在事實上歸于消滅。
某種程度上,在公司依法被裁定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時,管理人接管的公司處于該時間節點的固定狀態,而后以該固定狀態為基礎開展破產清算工作,該固定狀態當然包含公司股權構成情況。但管理人、債權人會議或人民法院均無法定權利剝奪股東股份的轉讓權。然而,股權的轉讓雖是出讓方與受讓方之間的權利義務處分行為,但如果只是雙方簽訂一紙“轉讓協議”,而不辦理變更登記等相關手續,是無法產生對外甚至對內效力的。實踐中,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正是影響股權轉讓變更登記手續辦理的當然情形。
1.知情權
知情權一定程度上被視為股東權的基礎,是指股東了解公司信息和對公司進行建議和質詢的權利,主要以查閱公司文件和賬簿的方式進行,因此,主要表現為股東的查閱權。
筆者認為,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股東仍可完整的享有該項權利,管理人應當對股東,特別是對公司破產清算不承擔責任的股東的知情權予以保護和支持。
事實上,相關立法也體現了這一點?!蹲罡呷嗣穹ㄔ骸搓P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應當向股東代表發出通知,要求其派員列席會議;破產程序終結后,公司的帳冊、文書等卷宗材料由股東保存。
可見,公司即使進入破產程序,與公司處于正常狀態下一樣,對股東的知情權應當予以保護。
2.股東訴權
股東訴權分為:①股東直接訴權,是指股東為維護自身利益而以自己名義直接提起訴訟的權利;②股東代表訴訟權,是指當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于起訴時,符合法定條件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
筆者認為,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對股東直接訴權及股東代表訴訟權的行使均沒有影響。且股東訴權是股東享有其他股東權利的有力保障和救濟途徑,在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仍有可能在公司情況特殊及股東掌握一定證據的情況下,成為其他受公司破產清算狀態影響而受限或不再具有現實意義的股東權的救濟。
(1)股東直接訴權。股東與公司為相互獨立民事主體,股東直接訴權的行使在于維護股東基于股東資格所依法享有的自身利益,與公司處于何種狀態無關,僅與其是否繼續享有股東資格有關。如上所述,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公司及股東資格均繼續存續,因此,在破產程序終結、公司注銷、股東資格歸于消滅前,股東直接訴權不受影響。
(2)股東代表訴訟權。股東代表訴訟權的行使以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損及公司怠于起訴為前提。公司在破產清算中仍可能面臨合法權益受損的情形,且無法保證作為公司代表的管理人完全不存在怠于起訴的情形。股東依法行使股東代表訴訟權有利于公司權益的保護,更可能直接或間接保護破產清算公司債權人之利益,與《破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債權人利益優先的原則相吻合,應當予以保護和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觀點對于公司破產清算時,認為管理人編制的債權表記載的債權不利于公司時,股東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予以了肯定。這正是公司破產清算中股東繼續享有股東代表訴訟權的體現。
而在司法實踐中,這類公司破產清算背景下的股東代表訴訟中,股東代表公司與管理人代表公司也并不會產生沖突。股東代表訴訟是股東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而提起的訴訟,股東本人為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與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為相互獨立的主體,代表的是公司的實質性權益。對于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訴訟地位問題,目前《公司法》并無明文規定,學術界和實務界觀點亦不一致,但公司作為股東代表訴訟的利害關系方及勝訴成果的實際享有人,無論是以何種身份參與其中,均由管理人代為應訴,代表的是公司的程序性權益。
當然,公司破產清算背景下的股東代表訴訟,仍應遵循《公司法》對于股東原告資格的限制:即①有限責任公司享有股東資格即可;②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
《破產法》第七十條第2款明文規定:“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可見,公司重整申請權與其他股東權利不同,其行使以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為前提,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東在公司破產清算中所享有的權利。破產重整可以保護公司繼續經營,實現債務清理和公司調整,使公司擺脫困境,長遠角度來看,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和股東權益的保障。因此,公司在破產清算程序中,對股東當然享有的公司重整申請權應當予以尊重和支持。
通常情況下,股東對公司而言并不單純具有股東資格。實踐中,股東常以債權人、經營者等身份參與公司破產清算,享有一定的權利。但顯然,這些權利不是基于其股東資格產生,不能被視為股東在公司破產清算中所享有的股東權。
綜上,股東在公司破產清算中仍然享有全部的股東權,但部分股東權受公司破產清算狀態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喪失實際意義的情形,但股東訴權作為其他股東權的救濟保障,仍有可能為受到公司破產清算狀態影響的股東權尋求救濟。且在一定程度上,股東訴權、公司重整申請權等股東權的行使有利于公司破產清算中公司及債權人利益的實現,更能體現企業破產制度之要義。
作者簡介:
蔡朦(1988~),女,江蘇南通人,上海市錦天城(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法學學士,研究方向:公司法、破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