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的全面發展:納西族“東巴跳”的教育學意義探究


[摘 要] 采用民族志方法,從教育人類學的視野出發,通過對納西族民俗活動“東巴跳”的教育文化生態的探究后認為:納西族“東巴跳”傳承與發展的原動力在于“東巴跳”本身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和功能,其教育學意義在于通過“東巴跳”促進納西族同胞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生動地詮釋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教育主題是納西族“東巴跳”得以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 全面發展;納西族;“東巴跳”;教育

納西族“東巴跳”主要流傳在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區交匯之地的橫斷山脈地區,金沙江流域是納西族的主要居住地。納西族“東巴跳”具有遵從世界自然力的“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又有強調人類自我意識形態、贊美自身祖先的文化崇拜。“東巴跳”攝取和保存了納西先民在歷史上所經歷的不同社會文化生活片段,其內容、形式及風格都含有納西先民鮮活的歷史記憶。隨著麗江旅游業的發展,“東巴跳”吸引著來自世界的目光,也吸引著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研究。納西族“東巴跳”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而且蘊含了獨特的教育功能。近年來,將民族的民俗活動引入教育生活之中,已經在越來越多的民俗學者的學術觀念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從民俗行為的角度來看,納西族“東巴跳”是納西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從民俗整體論的角度來看,納西族“東巴跳”的研究不是行為主義采用試驗的方法就可以完成的,應該把它放在一個特殊的教育文化中去看。[1]納西族“東巴跳”不僅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同時還蘊含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教育功能,將納西族“東巴跳”置于教育角度的觀察和分析,對于我們更加客觀地理解納西族民族教育及“東巴跳”文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納西族“東巴跳”延傳的原動力——人的全面發展理念

人的全面發展從哲學方面看,指的是每個人全面而完整的發展;全面而完整的發展指的是人的各種最基本的素質的發展,可以理解為德、智、體、美諸方面素質應力求獲得比較完整的發展。[2]教育學中的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的發展或者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3]智育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增進智慧的基本手段,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形式,它指人的體力是個體發展的物質前提。納西族的“東巴跳”作為一種民俗文化現象存在了兩千多年,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淀,這項古老的納西族民俗文化是何種力量支持它延傳到今日?在很多研究中并沒有關注此問題。實際上“東巴跳”傳承的原動力在于它本身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和意義,即通過“東巴跳”的形式對族群成員的德、智、體、美等諸方面進行全面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理念一直貫穿“東巴跳”始終,這也是“東巴跳”傳承的原動力所在。而這不僅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而且體現了人的德、智、體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內涵和意義。

二、納西族“東巴跳”在前進與發展中踐行人的全面發展教育

納西族“東巴跳”文化在社會的前進與發展中構成納西族“東巴跳”文化精神,由此顯示出不同的階段性。由早期的“生”、中期的“戰”、晚期的“和”構成納西族“東巴跳”文化傳承的三個階段。所謂“生”就是生存、衍生、生命力,這種文化特征體現在早期的納西族歷史中。[4]由于納西族生活在高寒山區,生存的自然環境非常艱苦,生育能力弱,同時還受到外部戰爭的襲擾,人口變得較少,于是人們崇尚生命,期盼生存力,歌頌生生不息的精神。所謂“戰”,就是指戰爭、戰斗,以及體現在其中的英雄崇拜和尚武精神。“東巴跳”中有很多表現英雄氣概的跳法,主要通過英勇威猛的動作和東巴嚴肅威武的神情展現其神圣性。[5]所謂“和”就是指和平、和諧、和善。納西先民要和周邊民族處好關系,同時受到漢文化和平主義與和諧思想的影響,納西族英雄主義受到一定的改造,以和為核心的文化逐漸確立、發展和鞏固。正如納西族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鄰里相處的和睦、人與人之間的親和,納西族認為和就是美、和就是順、和就是興旺。[4]

“東巴跳”是納西族歷史生活的縮影和升華,“東巴跳”作為納西族文化符號的代表,是納西族生活、理想、性格、情趣審美的藝術體現,是納西族智慧、才能和勞動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東巴跳”之所以傳承至今,源于“東巴跳”本身所體現出的生命力,即:從崇尚生命的原初狀態走向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是納西族“東巴跳”的生命線,英雄崇拜和尚武精神是納西族“東巴跳”的內在價值體現,“東巴跳”在走、跑、跳、轉、臥、滾等具體動作中都透露出超越、進取、奮爭、拼搏、勇敢頑強的意義;團結、人人平等、和睦、和諧、參與、友愛是納西族“東巴跳”的生命內核。從教育的視角來審視“東巴跳”,“東巴跳”的目的就是促進納西族個體成員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1.納西族“東巴跳”傳承方式對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的踐行

“東巴跳”傳承方式一般包含了“說教”的方式和參與式學習的方式。

(1) “說教”。所謂“說教”是指施教者主要通過語言對學習者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如在“東巴跳”中對徒弟解釋東巴書上的經文以及“東巴跳”動作的意思和動作安排的內在道理,使用的就是“說教”的方式。在“東巴跳”的過程中“說教”的教育方式突出表現在宗教祭祀活動中。如納西族在“三朵節”要進行近2 h的“東巴跳”祭祀活動,在活動中老東巴以經文和“東巴跳”的形式生動地展示納西族祖先如何經歷遷徙到麗江,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內容如此豐富,節日是一次非常集中的“說教”教育時機,而且對象包含了納西族所有成員,不論男女和老幼。“東巴跳”中說教的方式雖不像課堂那么有固定的時間和場所,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隨機進行的,其教育的接受也不是被動的,而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隨時隨地能夠參與進去的、潛移默化的一種教育過程。

(2) 參與式學習。在“東巴跳”中另外一種教育方式是“參與學習的方式”,通過參與在行動中學習是“東巴跳”最獨特的教育方式。每個人都參與各個有教育功能的節日體育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受到教育。在納西族“三朵節”,每位納西族人在這一天都要參加“東巴跳”活動。可見“東巴跳”是納西族緬懷祖先、增強民族意識的一種有效的傳統教育活動。在這樣的節日民俗活動中,人們在真實的生活中享受“東巴跳”帶來的教育與快樂。“東巴跳”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向每個人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使得每個人參與進來,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親身感受學習自我民族文化,學習本民族特有的知識和技藝。對于每個納西族群成員來說,都是通過參加一次次的“東巴跳”活動來掌握知識和技藝的,這正是教育本質的體現,即教育的實踐性。

2.“東巴跳”民俗活動前進與發展中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原動力的思考

納西族“東巴跳”存在了兩千多年,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淀,其前進與發展的背后是其德、智、體、美諸方面教育意義和功能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說教、參與式學習的傳承方式始終是“東巴跳”生存和發展的主線。納西族“東巴跳”內容豐富,動作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東巴跳”無論形式、情景如何變化,但始終以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向善、超越、自強、和諧為核心目標。“東巴跳”充滿著剽獷矯健、敏捷勁疾的動作風格,在動作力度上體現出“剛”“重”“快”的特征。[6]從個人運動的角度來看,“東巴跳”崇尚勇武精神,追求自我超越。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納西族“東巴跳”崇尚生命,追求團結、友愛、進取、向善、平等、和諧的社會關系。“東巴跳”在發展過程中還注入了快樂及現代競技的體育思想,表現出與現代教育的高度接軌。正是由于“東巴跳”凝聚了納西族獨特的、樸素的民族精神,并在此精神下建構了人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東巴跳”文化生氣勃勃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三、“東巴跳”民俗活動中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意義表現

“東巴跳”作為納西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有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是納西族重要的文化代表之一,也是所有納西族人最愛參與的民俗活動,同時還是進行族群教育的有效教育活動。“東巴跳”包含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內涵和意義,這正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的精神實質和內涵。

1.倫理道德的教育

在現代學校,專門開設道德課的效果并不好。對于非常注重倫理道德規范的納西族來說,倫理道德規范往往通過“東巴跳”表現出來,并隨時對參加活動的人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往往自然、深入人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崇尚生命,積極進取。對生命的崇拜和對人生的熱愛,是納西族東巴文化中一大突出的基調,“東巴跳”中對生命神“素”的崇拜和獨特的“精我五行”觀念孕育了納西人獨特而內涵豐富的生命哲學和人生態度。[7]“東巴跳”的塔依塔巴神舞由三個聯合動作組成:左腳上步雙展翅、右腿退步雙展翅、裹身交叉步勾抬腳,該舞段表現了塔依塔巴與“地獄之鬼”的戰斗情節。在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通過不同的虛擬性動作來傳達正義戰勝邪惡、生命戰勝死亡的主體,從而潛移默化地表達人要敬畏生命、崇尚生命,升華了人在面對困難時要不畏艱難、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2) 團結互助,相互平等。團結互助、相互平等是納西族成員之間關系的重要道德規范。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遠古時代,面對大自然的殘酷、氏族之間的戰爭,團結互助、相互平等就被納西族視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而給予贊揚。通過“東巴跳”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從“東巴跳”傳承的空間流動路線來看,“東巴跳”進行的動作大多圍繞一個圓圈以順時針的方向而跳。納西族宇宙結構說認為,天是圓的,太陽、月亮是旋轉的,由于它們的旋轉世界才有了白天和黑夜,圓意味著宇宙運行之規律、陰陽之往復。[8]在以圓為形式的“東巴跳”中,納西族體味的是周而復始的生命規律,在以圓為基礎的面對面向心而跳時,不論男女老少,他們不會強調相互間動作的差別,而是人們相互提攜、相互扶持,在一個平等的空間和時間里感受族群的凝集力。

(3) 和諧之美。和諧是納西族“東巴跳”的核心,納西族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神”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在納西族傳統觀念里和就是美、和就是順、和就是興旺。在信仰上“東巴跳”以“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為主要基礎,在“東巴跳”中很多動作都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如在“東巴跳”的祭天中,人們認為大自然能賦予納西族力量、品質或靈力,鄉民可以直接獲得來自自然的力量。在這樣一種指導思想下,納西族便不會隨便傷害動物,保護自然就成了必然,因為如果破壞了自然,那么這種保護的力量就會消失。納西族成員通過觀看、參與體驗人與自然間的緊密聯系,進而成為自然的愛護者、有創造能力的生活者以及有責任的環境保護者。在此生態理念的關照下,納西族教育理念之一是培養族群成員對自然的尊敬,并以這種態度來理解世界,而不是“破壞自然”或“與天地抗爭”。在納西族先民的遷徙中,不僅要面對嚴酷大自然的考驗,還要防御周邊民族的入侵,其內部需要團結,族群內部就必須和善,由此衍生出納西族人與人之間的親和關系。在“東巴跳”中主要表現在帶有娛樂性質的蘆笙舞中,在進行蘆笙舞時大家腳對腳、背靠背,男女相互牽手根據不同的舞曲形成不同的組合,在舞蹈中大家之間親密互動。也正是由于納西族這種和諧的思想,使整個“東巴跳”充滿了生命力,以此納西族將和諧的“東巴跳”延伸到實際生活之中。

2.“東巴跳”對智力的促進

“東巴跳”里隱含了豐富的納西族歷史與文化,它雖然沒有現代科學體系中的數學公式或化學符號,但“東巴跳”保存了納西族千錘百煉的技術,這些技術是東巴舞者智慧的結晶。“東巴跳”是一個巨大的綜合實踐課堂,包含了一定科目的教育知識,也包含了生存、生活技能,納西族同胞在廣泛參與的基礎上獲得生存、生活的知識與技能,并由此建立了科學的世界觀。

(1) 培養文化包容意識,發展多樣性思維能力。納西族“東巴跳”在發展與演進的過程中受到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從“東巴跳”的起源上來講,“東巴跳”起源于納西族生產、生活的需要;從“東巴跳”的地理空間來看,納西族與藏族交叉居住,“東巴跳”受到藏文化很大的影響,如“東巴跳”中的拉姆跳,拉姆一詞在藏語中表示為仙女之意,這與拉姆跳語境中仙女下凡的表述高度一致,顯然是借用了藏語讀音。納西族同胞在參加“東巴跳”時,不僅傳承自我民族文化,同時還學習其他民族文化,并且將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到本民族文化之中加以改良、利用。在納西族“東巴跳”文化中包容與多樣性密切互動,由此造就了“東巴跳”的多樣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這種多樣性與旺盛的生命力直接反映在納西族接納、寬容的心理傾向和思維活動之中。

(2) 感受生存智慧,促進智力發展。教育與生存是一體的,其教育模式并未從社會中剝離,而是嵌入生存之中。[9]生存是生命個體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基本要求,而“東巴跳”在于傳授族群成員生存知識,其根本目的是使納西族成員個體將在“東巴跳”中所學、所感的生存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加強體驗,形成積累,增強個體在社會中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個體的生存能力,最終實現個體的社會生存價值。如納西族在“東巴跳”的內容體系中將宗教儀式動作與生產、生活技能培訓結合在一起。其《洗麻舞》集中表現了種麻、收麻、撕麻、洗麻的生產過程,非常富于生活氣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0]再如納西族祭天、祭風等“東巴跳”活動集中體現了人要敬畏自然,不要破壞自然平衡,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等生存理念。納西族成員個體通過參與這類活動接受生產、生活技能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東巴跳”儀式轉化為自我智能,人們將此智能看作自己的本質規定,由此培養族群成員生存態度以及生存技能,促進了成員智力發展。

3.發展身體素養,培養尚武精神

中國許多古老的民俗運動,都具有通過發展身體素養、培養尚武精神的方式去實現身體健康的追求,這種體育價值追求成為民俗運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為主要、最為普遍的追求。[11]納西族先民在漫長的歷史族群遷徙過程中,面對種種生存的挑戰,為了部落的安定和族群的延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只有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武力才能夠保證部落的發展和生存,所有納西族先民逐漸形成崇武、尚武的民族精神。

從生理方面來看,“東巴跳”動作幅度大而勁健,跳動的姿勢寬豁舒展,手、眼、身、法、步配合協調,節奏鮮明。其中主要以跳、轉、臥、踢、滾等技巧為主,如沒有良好的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是不可能完成“東巴跳”的,從而有利于參與者的心肺功能及各部位肌肉及關節的鍛煉。

從“東巴跳”風格來看,“東巴跳”中各種神舞的風格多傾向雄武善戰,動作多表現“天神”們的英勇睿智,其在進行“東巴跳”是多以集體為單位,在動作方面多有對抗式動作線條——呈直角對抗,向兩個方向移動,動作力度多呈現重、快、剛的特征。“東巴跳”從形式、線條與力度都折射出有利于塑造納西族崇武、尚武的民族精神,培養民族性格。

4.培養審美情操

“東巴跳”是各種因素構成的身體語言表達體系,是一個大的文化與審美語境的體現。就時間而言,風格既是其民族個性精神氣質當下生存狀態的完美體現,又是族群歷史文化與審美情感的沉定。

從“東巴跳”身體語言表達體系來看,“東巴跳”以具體、鮮明、生動的肢體動作來表現自然之物或“神”的形象,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族群成員的氣質、性格、意志和信念,從而塑造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感,進而培養健全的人格。從“東巴跳”的文化形態來看,“東巴跳”猶如納西族生活與歷史的百科全書,通過“東巴跳”,納西族成員得到廣泛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從而陶冶美的心靈,激發美的想象。東巴舞譜、舞蹈流傳至今并不僅僅是作為納西東巴文化的表征,同時還是該文化下各個主體之間一種普泛的審美價值標向,它以積淀的文化成果持續地影響著每個個體的生存方式和價值取向。[12]

5.調整心理與生理的平衡

從納西族“東巴跳”的圖騰崇拜來看,“東巴跳”中有大量的動物崇拜,如崇拜虎、牦牛、大鵬、鷹等。納西族先民把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力和自然物視作具有生命、意志以及偉大能力的對象進行崇拜,并賦予他們靈性。[5]從“東巴跳”的身體動作語言來看,在“東巴跳”身體語言的符號世界里,通過肢體的講述或者觀看的過程,回到一種虛幻的情景,造成一種心理效應場,使角色和動作得到生動表述。由此使得“東巴跳”的肢體動作不同于其他物質,是有生命意識控制的靈性有機體。一個無生命體的動作是被動的,是在外力的推動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東巴跳”身體的運動是主動的受意識控制的運動。由此“東巴跳”動態風格“是彼時、彼地、彼境中社會生活造成的心理、生理狀態[13],致使“東巴跳”參與者通過特定的動作抒發情感、調整心理生理平衡。

四、“東巴跳”對現代全面教育的啟示

通過對納西族“東巴跳”民俗活動的分析,揭示出“東巴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以及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而此教育意義貫穿于“東巴跳”傳承的始終,并體現出人的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內涵和意義。“東巴跳”所蘊含的全面教育意義對于現代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1.對我國現代全面教育的反思

我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要通過全面教育去實現,全面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我國全面教育以德、智、體、美等教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分割。然而在我們現代學校教育中全面教育貫徹得并不理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全面教育理念的口號化。實現全面教育就是使人在德、智、體、美等教育方面獲得統一發展,這是我國教育的目標,也是我國學校教育的理論基礎。然而現實中全面教育的理念被口號化,在一些人看來,全面教育的實現是不可能的,甚至認為無法滿足個體發展需要。有研究認為:實現全面教育是一種教育的理想狀態,在教育教學中必須端正教育思想,堅持全面教育方向,人的全面發展終將會得以充分展現。“所謂人的全面發展,是相對意義上而言的,只是就某一個社會發展階段和特定社會條件以及個人主客觀條件意義而言的。”[14]在實際中有的學校認為學校教育的任務就是不斷地發現人才,加速培養,以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從以上現象來看,導致全面教育理念口號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對全面教育可行性的認識不到位。

(2) 全面教育的片面化。德、智、體、美等教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和任務,各育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他們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教育實踐中德、智、體、美也是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為此全面教育的四個部分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一個整體。對于個體來說,德、智、體、美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它們是整體的人的發展的各個方面,存在于一個統一的結構之中。[15]只是在理論上各自獨立存在,在實際生活中是完整地表現的。然而在現代學校的一些實際教育中,教育出現了片面化,如在應試教育的主導下,淘汰教育、選拔教育替代基礎性、發展性教育,由于應試教育更加關注智育的發展,而忽略了德、體、美等方面的發展。在部分學校看中書本知識的學習,輕視其他方面的發展。在許多學生和家長看來,只要文化成績好,其他的并不重要,這樣的思想在實際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把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結合起來,堅持德、智、體、美等要素并重發展,在突出特點的同時均衡發展學生特長和豐富獨特的個性。

2.對現代教育教學的啟示

“東巴跳”以旺盛的生命力傳承至今,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全面教育不只是口號,也不是片面化的教育,全面教育是作為一個整體,是具有可行性的。

在現實的學校教育中,一些研究者認為全面教育無法實現或者實現全面教育只是一種口號,然而在“東巴跳”中我們看到納西族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在納西族“東巴跳”的教育中他們之間存在著互為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如為了發展智力,通過說教與參與的方式讓族群成員感受其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借此使族群成員明白其文化所隱含的道理,并能形成與他人合作、遵守民俗等良好的品德,這時候德育就成為實現智育目的的手段,反之亦然。在“東巴跳”實踐中德、智、體、美等方面有機結合,相互依賴,全面地闡釋了人全面發展不只是口號,而是全面發展及其教育具有可行性。

在現代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教育常常忽略了其整體性的存在,在應試教育中表現尤為突出。雖然我國現今實施的是素質教育,但部分學校或者部分教育者對全面教育仍然具有片面性認識。“東巴跳”的整體性決定了德、智、體、美等任務密切聯系,互為條件,構成一個整體。在實踐中“東巴跳”是由不同種類的舞蹈所組成,不同種類的活動所包含的內容、語境、動作等是不同的,但他們共同承擔人的德、智、體、美等發展任務,其中“東巴跳”的德育對其他各育起著保持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智育為其他各育的實施提供了知識和智力基礎,體育提供了健康基礎,美育是“東巴跳”所反映出的德、智、體的具體應用與實施。由此可以從“東巴跳”中看到,全面教育的發展不應該是片面的,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3.“東巴跳”對現代教育教學的啟示

“東巴跳”是納西族的精神文化的外化,當我們從教育的視角來審視“東巴跳”現象的時候,發現“東巴跳”隱性表達的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全面教育。從“東巴跳”所包含的全面教育基本要素來看,“東巴跳”民俗活動由德、智、體、美等要素構成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也回答了全面教育何以可行及何以可能的問題。在現代學校的全面教育中,“東巴跳”民俗活動的一些經驗對我們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全面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是可以實現的。“東巴跳”教育目的是“東巴跳”實踐的最基本問題之一,通過對“東巴跳”案例的闡釋與分析,看到“東巴跳”教育目的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對于“東巴跳”來說全面教育不只是口號,是可以通過具體的教育行為實現的。在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中要堅定不移地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將全面教育理念化為強有力的實踐活動,人的全面發展目標就會變成可能。

(2) 選用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全面教育的實現。全面教育的實現離不開因地制宜的教學手段,在實際教育實踐中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就成為影響全面教育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在“東巴跳”中“說教”“參與式”的方法貫穿其傳承與發展的始終,一直是促進納西族成員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東巴跳”實踐證明,只有綜合考慮民族文化的各種因素,選取適當的教學手段,并因地制宜地加以應用,才有利于全面教育的有效發展。

(3) 選擇優秀的民族文化作為全面教育載體。從“東巴跳”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東巴跳”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及鮮明的地域特征、民族特性。作為多重元素構成的文化復合體,在漫長的歲月中,“東巴跳”對于促進納西族成員的全面發展無疑是一個優秀的載體。現代學校全面發展教育中可以借鑒納西族“東巴跳”的做法,引進優秀、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民族文化作為實現全面教育的載體,在引進的同時進行教學課程編制改造,并使其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彌補現代學校全面教育發展的不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化麗江】納西族祭天
【民族藝術研究 · 全文推送】鄧啟耀 | 以樂合心:生活世界的禮俗和鳴與文化認同
麗江古城 一承載千年人文歷史遺產的精神家園
劉薇:“么些先生”的文化實踐——李霖燦的納西族民俗研究
納西族
麗江東巴會古老的納西族文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栾城县| 汝阳县| 武宁县| 兴和县| 宜州市| 昔阳县| 祁阳县| 谷城县| 望谟县| 星子县| 平顶山市| 吉木乃县| 新建县| 沙坪坝区| 辽阳市| 贵溪市| 万年县| 济宁市| 治县。| 济南市| 松江区| 喀喇沁旗| 永年县| 搜索| 崇文区| 安康市| 昭觉县| 萨嘎县| 博罗县| 田林县| 新郑市| 阜宁县| 北京市| 营山县| 谷城县| 吉林省| 喀喇| 麻江县| 青浦区|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