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忽金萍
實施素質教育,以往人們所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較少涉及教師自身的素質問題。其實,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英語教學同樣如此,尤其是英語學科的實踐性和交際性的特點,對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英合編教材的使用和英語教學的發展,也要求英語教師不斷地調整和更新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由于英語課具有交際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加上英語教師的品德情操、個人傾向、世界觀等也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素養,具有優良的道德風貌,具體包括以下五種精神:1.必須具有熱愛英語教學、熱愛學生、盡心盡力搞好教學工作的敬業精神;2.必須具有淡泊名利、以事業為重、甘愿獻出自己一切的奉獻精神;3.必須具有耿直、正派、求真務實的精神;4.必須具有勇于改革、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5.必須具有勤奮好學、精益求精的精神。
1.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本學科專業知識。英語教師能夠全面地掌握英語語音、詞匯、語法等相關基礎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譯等多個方面的基本技能,尤其應該具備較流利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高屋建瓴,厚積薄發。
2.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還必須包括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及現代教育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是教師的必修課,不能嫻熟地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去處理教學問題的教師,不能算是稱職的教師;一個不懂現代教育理論的教師,也不可能走在教改的前沿。教師既教課本知識,又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生的學法,讓學生學會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探索。
從教師的工作特點來看,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擁有一桶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二十倍。”從英語學科來看,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必須以語言為載體,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博學多才。語言和文化相輔相成,從本質上說,語言差異就是文化差異。英語教學與文化教育不可分離,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熟練地運用英語這個載體來進行交流。
單純地學習英語,即使學得再好,若不知曉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也不可能很好地與外界交往。因此,我認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應該讓他們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差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英語的交際功能也才能得以實現。因此,英語教師要擴大視野,廣泛涉獵,并有意識地搜集文化背景方面的資料,以備教學之用。
能力素質也叫業務素質。教師想要名副其實,而不只是一個“教書匠”,必須具備能力素質。能力素質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必須至少具備以下四種能力素質:
1.處理教材的能力。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善于處理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首要條件,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前提。
2.選擇教法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摒棄一成不變的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靈活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3.教學科研的能力。向科研要質量,科研是通向教學成功之路的大門。一個英語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必須學會不斷總結經驗,并把經驗上升為理論,使其具有操作意義;必須認真開展課題研究,用教育理論指導教改實踐,并能寫出高質量的教科研論文。
4.自成風格的能力。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風格彰顯教師的個性魅力以及特有的教學風貌。教學風格的形成,標志著教師教學藝術的成熟,也意味著教學能力達到了一個較高層次。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吸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實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而要大膽嘗試,積極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讓英語教學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大荔縣步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