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保健
○河北省中醫(yī)院 李德輝
茶,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健康的飲品,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神農(nóng)本草》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唐代《本草拾遺》指出:“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茶含有500多種化學成分,很多都是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營養(yǎng)成分和藥效成分,不同的茶類由于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其保健功能各有側重。
1.綠茶:綠茶是以茶樹上的嫩葉為原料加工制成的,其特點是用鐵鍋炒制進行加熱處理,經(jīng)高溫殺青而不發(fā)酵。茶水大多黃綠明亮,具有香高、味醇、形美、味道鮮爽等特點。其種類主要有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黃山毛峰等。綠茶屬于寒性,具有抗輻射、降血糖、降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
2.紅茶:紅茶其實和綠茶一樣,都是以茶樹上的嫩葉為原料加工制成,其特點是不殺青破壞茶葉中酶的活性,而以萎調(diào)和發(fā)酵來增強酶的活性,為全發(fā)酵茶,茶水具有“紅葉紅湯”的鮮明特色。種類主要有安微祁紅、云南滇紅、湖北宣紅、四川川紅。紅茶屬溫性,有暖胃、助消化、提神消除疲勞的功效。非常適合干燥的秋季、寒冷的冬季,適宜寒性體質的人群飲用,特別是對女性。
3.黃茶:黃茶是鮮葉先經(jīng)鍋炒殺青、揉捻、初烘后,經(jīng)過悶黃,再經(jīng)烘干加工而成。是在綠茶的加工工藝上增加一道“悶黃”演變而來的,為微發(fā)酵茶,茶水具有“黃葉黃湯”的特色。君山銀針、霍山黃牙是黃茶的杰出代表。黃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
4.黑茶:黑茶是在綠茶加工的基礎上,在干燥前或后進行堆積促使茶葉中的多酚類充分自動氧化,部分大分子化合物進行水解,從而使黑茶的香味變得更加醇和,為全發(fā)酵茶,因其選用的原料均為較粗老的茶原料,所以成品從色澤上就可看出明顯的黑色。云南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是中國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黑茶。黑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
5.白茶:白茶要求鮮葉“三白”,即嫩芽及兩片嫩葉滿披白色茸毛。其特點是將采下的鮮葉自然萎凋和陰干,整個過程不揉不炒。因此,白茶外形呈自然態(tài),香味清新自然。主要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白茶性涼,具有保肝護肝、清熱明目等作用。
6.青茶:又稱烏龍茶,為半發(fā)酵茶,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口感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甜醇。主要有閩北青茶、閩南青茶、廣東青茶、臺灣青茶4類。
7.花茶:是一種經(jīng)過香花(茉莉花、珠蘭花、玉蘭花、玫瑰花、桂花)熏制的茶,既有茶香風味,又帶鮮花芬芳,尤受我國北方人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