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任課老師往往采用“字字講解、句句落實”的方法,將任課老師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隨著時代發展和教學觀念更新,再加上高中學生的知識面在不斷拓寬,善于質疑、敢于質疑,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滿足這種需要。為此,任課老師有必要增加自身知識儲備,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實現文言文的有效教學。
多媒體教學能將課本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延伸化,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甚至能獨立完成課前預習任務。因此,在文言文教學前,任課老師要加強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認真查閱資料,記錄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為有效融入課堂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入選高中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經典,語言精練、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預習過程中要善于把握文言文的這些特點,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培養語感。并結合文言文的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逐步加深對文言文的印象,提高預習效果。例如,《勸學》這篇課文教學前,預習時可要求學生通過誦讀理解文章大意,并在誦讀中結合課文注釋,理解句子的含義,培養語感,激發學習興趣,為融入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預習過程中,在誦讀文言文的基礎上,任課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文言文內容理解。在資料查閱階段,學生的重點是要理解文言文的疑難字詞、寫作背景、作品的價值和現代意義等內容。例如,《師說》這篇課文預習中,要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韓愈的生平事跡、《師說》的創作背景、該文的現代價值和借鑒指導意義。通過合理引導,能讓學生對課文主旨有更為深入的理解,也為高中學生有效學習課文內容奠定基礎。
通過預習熟悉文言文課文內容之后,學生可對照課后練習或者學習輔導資料中的習題,嘗試進行思考和探究,把握課文的重難點內容,提前進行探究和學習。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記》這篇課文預習后,可引入以下習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本文應用多種修辭手法,包括排比、擬人、比喻、夸張等,請各舉一例,并分析這些修辭手法所起到的效果。在這樣的習題引導下,學生可以嘗試進行獨立解答,對存在疑問的部分需要記錄下來,并在課堂上提出,由任課老師解答。總之,通過掌握正確的方法,對文言文課文進行預習,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白需要預習哪些內容,如何預習,也為課堂教學中有效學習知識做好準備。
課堂教學是重點和關鍵環節。作為任課老師,在學生對文言文進行預習的前提下,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精細講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以前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主要由任課老師逐字逐句講解、翻譯,然后再介紹語法、文化常識等。學生在書本中做筆記,課后通過反復記憶達到掌握課文內容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機械、枯燥,一篇優美、動人的文言文,往往被分解為單調、枯燥的字詞、語法知識,難以讓學生領悟文言文的美感。為轉變這種情況,任課老師要更新思想觀念,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感悟文言文的美,領悟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從而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有效融入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提高文言文的學習效率。
高效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詞匯、句法等基礎知識講解,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做到有的放矢,深化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蘭亭集序》中的“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學生理解比較困難。這時任課老師需加以引導,對“一”“齊”名詞用作動詞的語法進行統一講解,讓學生領悟名詞用作動詞的妙處。此外,這兩句話還涉及莊子的生死觀,課堂教學中任課老師也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此外,課后練習也提到,這兩句話表達作者怎樣的生死觀?通過任課老師的講解和引導,學生也會較好的找到答案:每個人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活著,時間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逝去。不管生命是長還是短,但最終都會結束。而作為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并認真做些實事,不要空談玄理。總之,通過任課老師精細講解,有的放矢,能有效解答學生遇到的疑惑,讓他們有茅塞頓開之感,同時也能讓課堂教學取得更好效果。
掌握文言文的主題,這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高中學生通過預習未必能有效把握文言文的主題思想,這時任課老師需適當引導,深化學生理解和感悟,讓他們有效把握文言文的主題思想。例如,《逍遙游(莊子)》這篇課文教學中,為引導學生更好把握中心主題,任課老師要對“順乎自然,超脫于現實”這兩句加以引導,深化學生理解。然后讓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中心主題: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要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現實制約和影響,實現“逍遙”的人生。
七是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學習這一思想的現實意義在于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增強對馬克思生態文明理論的自信。
為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學質量,除了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之外,還要注重檢測反饋,及時發現存在的不足,并查缺補漏,扎實掌握所學內容。
實詞是文言文學習中必須把握的重要內容,除任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講解之外,課后還要加強訓練,增加學生的實詞積累,為以后更好地學習奠定基礎。然而,實詞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不斷積累。尤其是像《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類傳記類文體,由于文章篇幅長,實詞多,一兩次訓練難以實現教學目標。為此,必須重視課后訓練,合理設計訓練任務,深化學生理解,增加實詞積累。
文言文中的語法訓練也是必要的。例如,同一虛詞的不同詞性和用法、詞類活用、特殊的文言文句式等,由于教材中缺乏專門章節,因而任課老師有必要總結梳理,方便學生訓練和掌握。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許多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文句式等,任課老師要加強引導,組織學生課后進行語法訓練,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一個單元學習完成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綜合訓練,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現文言文教學中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的采取改進措施。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以基礎訓練為主。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設置一些難度較大、深度更廣的閱讀或練習,最終讓學生有效掌握所學內容。
前些日子,老伴突然暈倒,住院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聽醫生說,老伴早就有發病的征兆,只是誰都沒在意,耽誤了治療。三個女兒為她們疏忽老爸的生活愧疚不已,也對我平時對老伴的不管不問很是生氣。
建好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工程模板后,需對裁切好的分鄉鎮數據庫進行批量數據鏈接修復,如果在每個相關的地圖文檔中手動進行更改,會異常麻煩且容易出錯。
通過采用上述教學方法,將課前預習、課堂教學、檢測反饋有效結合,既能激發學生主動性,讓高中學生讀通、讀懂文言文,還能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此外,還有利于高中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查缺補漏,不斷進步,促進高中文言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
參考文獻
[1] 許家塔.基于新課改的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2018(2).
[2] 盛豐華.以蘇教版《陳情表》為例談高中文言文教學[J] .語文知識,2016(10).
[3] 谷俊濤.言為文聲,文以載道——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言結合途徑探討[J] .語文教學通訊,2017(10).
[4] 王偉利.三步走,讓文言文教學更高效[J] .語文教學通訊,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