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不僅記錄有知識,更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階梯。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借助多樣化的閱讀資源,構建趣味性的閱讀課堂,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要發揮閱讀指導的作用,依托課外閱讀,打造書香班級,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書香班級的打造,不是擺放幾本書,讓學生讀幾本書就可以的。書香班級,首先要有書籍,通過書籍來創造更多的課外閱讀條件,讓學生能夠自覺投入到課外閱讀中。我們在班級設置圖書角,通過校訊通、家長微信群等平臺,發動所有學生、家長參與到班級圖書角的建設中,號召每個學生將自己家的優秀讀物帶到班里,教師和學生根據讀物分類,進行合理選擇,充實到班級圖書角中。
在書香班級的打造中,除搭建借閱環境、整理圖書資源外,還要做好書香教室的美化。為了更好地營造愉悅、輕松、溫馨的讀書氛圍,廣大師生通過讀書會的方式,共同動手、動腦,運用不同的材料來裝扮圖書角,使其成為班級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如我們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為班級圖書角起名——“書香苑”;在班級宣傳欄上,每周組織讀書主題活動,如“與書香為伴,做快樂少年”“書海泛舟,徜徉自然”“與閱讀同行,滋養生命”,等等;在教室墻面上,張貼與讀書活動相關的內容,如“讀書計劃”“好書推薦”“讀書有感”“閱讀之星”等。打造書香班級,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班級圖書角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覺拿起書籍來欣賞、來品讀。在教師、班干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班級圖書角書籍的數量越來越多,分類也越來越細,有作文類、童話類、故事類、雜志類、科學類……這些不同的讀物,豐富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知識視野,更喚醒了每個學生主動讀書的欲望,也便于全班學生借閱自己喜歡的書籍。
對于班級圖書的管理,我們還需要通過班級圖書借閱制度來貫徹。在班級讀書周會上,我們結合班級圖書角管理需要,共同商議班級圖書借閱制度細則,明確圖書借閱的流程、歸還圖書的時間,以及在借閱過程中如何保持圖書的整潔、衛生,不在圖書上亂涂亂畫等。我們成立了班級圖書管理委員會,選擇三名學生擔當班級圖書管理委員,并從具體職責上進行明確分工,如圖書登記員負責圖書的統計、歸類、學生借閱申請表的管理;護書員主要對圖書進行日常檢查、管理,確保圖書借閱工作正常、有序運轉。如今,班級圖書角的書籍達到了三百多本,每學期的借閱次數達到了1000余次。在課余時間,學生課外閱讀蔚然成風,整個班級充滿了濃郁的書香。
正好,在“第二次寧都會議”結束后,毛澤東重返瑞金,途經大柏地時巧遇了一場大雨。雨過天晴,在斜陽輝映下,一碧如洗的天空懸掛著一抹絢麗的彩虹;碧空下的群山延綿起伏、蒼翠欲滴。開闊壯美的景象激蕩著毛澤東的內心。古語云“不平則鳴,以舒其憤”,富有文學才情和詩人氣質的毛澤東,瞬間把心中的塊壘化作充滿浪漫色彩的“天問”:“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詞的開篇以反詰的語氣發問,極具強烈的感情色彩,暢快地釋放了作者心底的情緒。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內因驅動和外因誘導下寫就的,不僅使作者達到新的心理平衡,而且令作者的心境更加開闊、高遠。
讓學生去閱讀,學生是被動的;讓學生愛上閱讀,學生是主動的。如何才能引領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外閱讀中呢?環境建設是首要任務。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構建書香班級的實踐中,我們要著力搭建起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日常閱讀中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在班級閱讀課堂中,我們引入“講、展、合”的教學活動,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來推動每一個學生參與閱讀、體驗閱讀、分享閱讀。所謂“講”,就是講述閱讀心得。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分組,各組輪流挑選成員參與閱讀心得交流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講出來。在“講”的形式上,可以是班級讀書會,可以是閱讀故事會,可以是閱讀分享會等。不同的活動,為每個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提供了平臺。如“講”的活動伊始,我們先設置“好書伴我成長”的閱讀主題班會,讓學生談談關于閱讀的體會,從課外閱讀中獲得了哪些有趣的知識。接著,我們引入“展”的活動,所謂的“展”就是展示、表現,可以是閱讀筆記、讀后感、手抄報等不同形式。通過“展”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肯定,得到鼓勵,讓學生能夠從“展”的活動中體會到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趕的閱讀氛圍。至于“合”,就是融合,是以班級家長會等形式,鼓勵家長參與到親子閱讀活動中,讓家長了解閱讀的益處,讓家長支持學生的課外閱讀。特別是在家庭閱讀環境的營造上,我們通過家校融合來幫助家長走進親子閱讀。教師還要結合每周、每月的閱讀活動,對學生的閱讀表現進行評價。如組織“閱讀之星”評選、課外閱讀演講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讀書有益與讀書無益”辯論賽、班級古詩詞背誦、班級讀書手抄報比賽等活動,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你追我趕、鍛煉語言表達與書寫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些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我們結合年段教學目標,從學期開始就制定好具體的課外閱讀計劃,并通過班會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整個讀書計劃,并參與到課外閱讀中,調動家長、學生的閱讀熱情,讓“要我讀”轉向“我要讀”,漸進培養起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張衡[20]采用Syamlal-O′brien曳力雙流體模型,對3 t/h振動流化床內5、10 mm單粒徑褐煤床層空隙率進行了模擬,結果表明:隨床層高度增加,褐煤所占比率越來越小。對160 t/h振動流化床內1、5、10 mm不同粒徑褐煤在不同風速條件(0、1、1.5、1.7、1.8、2.0、2.5 m/s)床層空隙率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1、5 mm褐煤流化效果較好,建議干燥時將褐煤粉碎成小顆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外閱讀,教師要加強閱讀指導。”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語文教師應首先扮演好閱讀指導者的角色,如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計劃,教給學生有效閱讀長篇名著、單篇佳作的方法;組織不同形式的課外閱讀交流會,講解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及運用條件;指導學生如何在閱讀中進行圈點批注,摘錄抄寫精彩片段,等等。可以說,閱讀指導工作至關重要,閱讀指導要貫穿班級讀書活動的方方面面。如教師要指導學生制作閱讀推薦卡,引導學生做好閱讀記錄卡,整理學生的閱讀成長記錄袋。事實上,課外閱讀涉及的內容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到不同課外讀物的篇幅、類型,還要兼顧學生的身心成長條件、閱讀時間的安排等,科學指導,有的放矢,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果。
全民學習共享平臺的典型學習形式 全民學習共享平臺是提供給社會每個成員進行終身學習的路徑。終身學習是包括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學習過程。
應該閱讀哪些書?指導學生讀哪些書呢?我們每月開展“優秀圖書推介會”,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推薦,挑選、介紹不同的優秀讀物。如低年級以圖文并茂、淺顯易懂的讀物為主,如《安徒生童話》《彩繪中國小名著》;高年級以文學性強的讀物為主,如《魯濱孫漂流記》《愛的教育》《中華上下五千年》等。針對課外讀書方法的指導,我們每周專門安排一節課,指導學生如何去讀課外書,如平時如何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出質量,如何將范讀與精讀相結合等。對于一些優美的、精彩的片段,要多讀幾遍,甚至要達到背誦的層面。平時,在語文課前3分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自己的摘錄內容,去感受語言的美,積累語言;每周設置古詩詞閱讀計劃,以定量詩文背誦來指導學生讀佳句、品妙語。“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還可以通過摘錄抄寫等方式,讓學生對平時閱讀中有感觸的字、詞、句、段進行摘抄,為他們之后的說話和作文訓練夯實基礎。
總之,我們要抓好書香班級的建設,將課外閱讀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從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