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鹽耗綜合征、尿崩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鑒別診斷和處理
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
腦性鹽耗綜合征(CSWS)的臨床表現(xiàn),以低血鈉、低血鉀、尿鈉含量增高為特征,而尿密度正?;蚋哂?/span>1.010。尿量不增多或稍增多,尿密度正?;蚋哂?/span>1.010,尿鈉含量增高,血清鈉氯均低于正常水平,血鉀也隨之降低。低鈉血癥,可造成細胞水腫,引起腦水腫,表現(xiàn)為中樞抑制癥狀,倦怠、無力、精神萎靡、嗜睡、頭痛、嘔吐、嚴重則出現(xiàn)昏迷。
尿崩癥的臨床表現(xiàn)為口渴、多飲、多尿,尿量>250ml/L,連續(xù)2h以上,一般尿量在4000ml/天以上,甚至可達10000ml/d,尿比重低,在1.005以下。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SIADH)主要表現(xiàn)為SIADH分泌過多,導致體內(nèi)水分潴留,低血鈉及低血滲透壓。
二、病因
尿崩癥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腎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多尿、煩渴、多飲與低比重尿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顱腦損傷是繼發(fā)性尿崩癥的重要原因之一。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二肽能神經(jīng)元核團分泌后葉加壓素和催產(chǎn)素,通過下丘腦 -垂體束運輸至正中隆起及垂體后葉,釋放入血發(fā)揮水代謝作用。任何損傷下丘腦 -垂體束 -垂體的病變均可導致尿崩癥。單純性丘腦下部損傷少見,大多合并嚴重的腦挫裂傷和 /或腦干損傷,且往往累及垂體柄及垂體。特別是在顱底骨折越過蝶鞍或其附近,常導致丘腦下部損傷。因病變大多位于正中隆突以下的垂體柄及神經(jīng)垂體,故常引起暫時性尿崩癥。其損傷病理多為灶性出血、水腫、缺血、軟化及神經(jīng)細胞壞死。尿崩癥臨床分為 4型:Ⅰ型最為常見,持續(xù) 1~ 7d后恢復。Ⅱ型為三相型,尿崩持續(xù) 1~ 7d后轉(zhuǎn)入正常,數(shù)天后又發(fā)生多尿,且為永久性。最初是因下丘腦和垂體柄損傷造成SIADH釋放減少,神經(jīng)元退變加壓素釋放增多形成短暫的正常期,但下丘腦損傷最終還是造成永久尿崩。Ⅲ型表現(xiàn)為損傷 2 4~72d內(nèi)發(fā)生多尿,數(shù)天后好轉(zhuǎn),但仍舊未恢復到正常,為部分輕型多尿。Ⅳ型損傷后便成為永久性尿崩。一般尿崩出現(xiàn)時間早,臨床表現(xiàn)重,治療效果差,這主要是由于下丘腦 -垂體軸 -垂體原發(fā)性損傷重及嚴重的缺血、水腫所致;而尿崩出現(xiàn)遲,癥狀輕,則治療效果好,主要是由于輕中度繼發(fā)性缺血、水腫所致。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SIADH),多發(fā)生在術后下丘腦功能開始恢復或在下丘腦結構損傷較輕的情況下,SIADH分泌開始增加后出現(xiàn)的低血鈉。也可與應用垂體后葉素過量及輸注過多不含鹽液體有關,SIADH分泌不當綜合征在術后較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SIADH分泌過多,導致體內(nèi)水分潴留,低血鈉及低血滲透壓。由于細胞外液容量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受到抑制,尿中排鈉增多,更加重了細胞外液低血鈉。致使多余的水分不能排除體外即進入細胞內(nèi),產(chǎn)生腦水腫。
三、診斷
低血鈉綜合征的主要依據(jù)為:①②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是在原發(fā)顱腦損傷的治療過程中清醒病人出現(xiàn)以嗜睡為主的臨床異常癥狀或原有意識障礙程度加重;③低血鈉 (< 1 3 0mmol/L)、低血漿滲透壓 (< 2 70mmol/L)、高尿鈉 (>80mmol/L)、尿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 >1,該實驗室指標為診斷該病的主要依據(jù)[6];④無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白蛋白、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及腎上腺疾患等病史;⑤有條件者可測定血漿SIADH及ANP,兩者均可升高
尿崩癥的診斷?、儆忻鞔_的顱腦疾病史,尤其見于顱底骨折及顱底腦挫裂傷。②臨床表現(xiàn):典型表現(xiàn)為多尿、煩渴、多飲、尿量 >40 0 0ml/d。但若系意識障礙或昏迷患者,多尿為唯一表現(xiàn),此時應進行尿比重測定。③實驗室指標:尿比重≤ 1.0 0 5,血鈉、氯可輕度升高。
四、鑒別診斷:
CSWS患者,在排鈉的同時,也增加體內(nèi)水分的排出。因此,腦性耗鹽綜合征時,患者多有體液減少的表現(xiàn),如中心靜脈壓降低等;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時,患者往往表現(xiàn)為體內(nèi)液體過多,如中心靜脈壓升高等。
SIADH型還是CSWS型,因兩型治療原則顯著不同。兩者均有高尿鈉、尿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等特點,其主要鑒別點為細胞外液量的多寡及鈉代謝平衡的正負。如受條件所限,可采用補液或限液治療鑒別,補充鹽水后癥狀改善,限制液體入量癥狀加重者考慮為CSWS型;反之則屬SIADH型。
五、治療
SIADH的治療主要是限制液體入量,2 4h入水量控制在 1 0 0 0ml之內(nèi),根據(jù)尿鈉值確定補鈉量,一般情況下補充生理鹽水入量 <2 50ml/ 2 4h,給予ACTH 50U/ 2 4h靜脈滴注以調(diào)節(jié)SIADH/ACTH平穩(wěn)失調(diào),去甲金霉素 6g/ 2 4h拮抗SIADH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作用,輸注白蛋白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
CSWS型處理原則主要是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鈉負平衡,以平衡液靜脈滴注治療為主,同時給潴鈉激素當出現(xiàn)嚴重水中毒、腦水腫癥狀 (如抽搐、昏迷等 )時,必須應用大劑量快速利尿劑排水,常用速尿,本組最大劑量為 80 0mg/d,同時靜脈滴注 3 %或 5%的高滲氯化鈉 2 0 0~ 3 0 0ml及膠體溶液血漿或白蛋白,以便迅速糾正低血鈉和提高血漿滲透壓,控制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尿崩癥的治療 須采用藥物治療,在處理此癥最重要的是維持水電平衡。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1.激素替代療法:A垂體后葉加壓素注射液5-10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注射3-4次。B長效尿崩停為鞣酸加壓素的油制注射液,維持作用時間較長,適用于需長期用藥的尿崩癥患者。一次注射0.3m1可維持2-6日,注射1m1可維持10日左右。但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動脈硬化,心力衰竭患者及孕婦禁用。靜點垂體后葉素后出現(xiàn)面色潮紅、煩躁。垂體后葉素有抗利尿和升高血壓的作用,故靜點時應緩慢輸入,最好使用微泵。C口服Minirin (彌凝)。2.雙氫克尿塞:50mg,每日2次口服,待尿量減少后,可將雙氫克尿塞劑量減少到維持量,每日12.5-25mg,使用雙氫克尿塞期間要同時口服氯化鉀,以免出現(xiàn)低鉀血癥。3.DDAVP(1-脫氧-8-右旋精氨酸加壓素)系人工合成的加壓素類似物。作用強而持久。每次o.1m1或5-10ug,每日2次,滴入鼻腔內(nèi),療效可持續(xù)17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