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后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是唐宋,在這段歲月中涌現出了無數的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震撼著后世的我們,比如李白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的身份其實也大有來頭,這從他的姓氏便可以看出,根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李白是個爽朗大方之人,愛飲酒作詩和交友,因此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顯然的,李白是一個活的比較自在的人,因此在他的人生中,寫出了不少的個性張狂的作品,比如《南陵別兒童入京》便是其中之一。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對于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白酒剛剛釀熟的時候,我恰好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谷粒,在秋天之時長得比較肥。
喊著童仆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布衣。
我放晴高歌,想要求醉從而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
游說萬乘之君已苦于時間不早,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
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的我也辭家前往長安,從西邊入秦。
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李白一直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他有著遠大的報復,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然而,人們的人生總是很難像自己所期望的那般順利,總是在喜悅和悲傷中交織人生。
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元年之時寫下的,此時的他已經四十二歲了,獲得了唐玄宗的宣召因此非常興奮,認為自己一展才華的機會到了,因此寫下了這首作品,處處洋溢著自己的喜悅之情。尤其是“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兩句把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的“ 仰天大笑”,可以想見其得意的神態;“豈是蓬蒿人 ”,顯示了無比自負的心理。
參考資料:《李白詩的藝術成就》、《李白生平新探》、《舊唐書·李白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