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季, 稍不注意,心腦血管就亮起了紅燈,特別是老年人。想要擁有健康的心腦血管,身體出現這些癥狀要注意!
一、警惕秋冬心腦血管病進入高發期!
秋冬氣候,早晚溫差較大,人體血管收縮的同時,血管壁壓力會相對增高,血壓波動也會比較大,尤其是室內外溫差較大的時候,血壓波動會更明顯。而老年人因為血管彈性差,會出現極度收縮狀況從而導致痙攣,血壓不穩定,誘發心血管意外。
此外血管收縮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同時增加心臟的負擔,讓心絞痛和心梗發生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下降10攝氏度,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將會增加7%。
高膽固醇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密切關系,因為秋冬季更容易攝入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果不能控制住血膽固醇、血甘油三酯等,會增加患者心臟病或卒中發作的風險。
平時很多老人都有晨練的習慣,但是秋冬季,因為天氣逐漸變得寒冷,所以很多老人都窩在家里,不愿出門活動,運動量自然減少了。再加上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這些也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問題。
“秋冬進補,來年打虎”,可見秋季進補的傳統由來而久。但是吃太飽的話,會讓橫膈上抬,影響到心臟功能;為了消化這些食物,流進消化系統的血液量會增加,耗氧量也隨之增加,這就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容易出現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問題。
秋冬是老人的危險季節,如何安全“過冬”?拒絕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發生?
二、采取有效的護“心”措施,減少秋冬意外發生
針對于秋冬天氣寒冷的氣候特點,老年人要注意采取這些有效措施,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中老年人對氣溫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差,而寒冷會引起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讓血管舒張功能出現障礙。所以老人秋冬外出前,記得做好保暖工作,帶上足夠暖和的外套、圍巾、帽子、手套,此外還有口罩也不要忘記。尤其是對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心血管出現問題。
秋冬季的心腦血管疾病高發也與血壓的大幅波動有關,所以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更要加強血壓監控,每天都要測量血壓,并且保證測量次數,充分了解血壓的變化。
尤其是起床之后更要立即測量。
秋冬季,天氣過于干燥,如果吸入干燥的空氣,呼出濕潤的廢氣,那么無形中就會帶走人體內的大量水分,造成血粘度增高,很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要注意攝入足夠多的水分,保證每天都有新鮮的瓜果蔬菜攝入,滿足每日人體所需要水分的一半。另外起床后、運動中也應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運動過后,如果有出汗的話,都要及時攝入水分,而運動中補充水分應該以少量、多次、緩飲最佳。
一天中進行健身鍛煉最佳時間:早晨5時;運動量不宜過大,應該要保持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這樣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建議選擇散步、快跑、慢跑等運動,但是速度要控制好,不要過快。
變化莫測的天氣,增強身體保護力,刻不容緩!只要采取合適的預防措施,給心臟多一層呵護,多一份安心,多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