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guān)注chenhuanyi思鄉(xiāng)亭訂閱號
常常有人問我,你為什么要寫這些,有什么意義?
人,不應(yīng)該只活在別人的嘴里,別人說好,你便覺著好;別人說不值得,你便覺得不值得。是否,這樣才有意義呢?
至于問說有什么用?我只能說:“天知道”。
問說有什么用,就好比你吃飯時,在計算一餐你要吃幾粒米飯,那樣,實在太累了。
我本身就管理著2個半公眾號,這一個chenhuanyi思鄉(xiāng)亭訂閱號,是純粹是愛好,關(guān)于攝影,隨拍,關(guān)于文字,隨筆。
千金難買我喜歡!!!
chenhuanyi思鄉(xiāng)亭 chenhuanyi思鄉(xiāng)亭 chenhuanyi思鄉(xiāng)亭
《田心街巷田野植物100種》科普篇
- -陳煥義
2016-02-03
此為原創(chuàng),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需備注出處。
這些植物的介紹,主要都是田心巷道、田野拍到的相片,關(guān)于花草類,品種最多還是山上,其實田心 的山上有很多品種的中草藥,只是當(dāng)?shù)叵鄳?yīng)的人也不懂得經(jīng)營和保護,例如山甘草。
隨著中草藥在我們?nèi)粘I钪校絹碓绞苤匾暎覀兇蠛玫纳搅郑欠瘢懈玫慕?jīng)營方式呢?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最關(guān)鍵的,是能讓鄉(xiāng)民受益。
很多人都開始感慨,小時候常見的鄉(xiāng)間草藥,現(xiàn)在都消失了一般,以艾草為例,以前到處都長滿了,那味道,我一直覺得很臭,家里人偶爾拔它來煮水給我洗澡。現(xiàn)在呢?已經(jīng)很難尋見了。
注:所有相片均是在田心拍攝,物種的介紹資料,主要來自bai度,圖片皆自己拍攝,資料僅供參考,不可作藥用依據(jù)。關(guān)于介紹,紅色字部分是表達我的自己的意思。
田心常見花草類:
(田野、路邊,非涉及山上)
1、棒葉不死鳥:景天科植物棒葉落地生根的別名,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屋檐墻角的景天科多肉植物,生命力超強,一點點土粉就可以繁衍。即使在垂直90°的墻上都可發(fā)現(xiàn)它,真的是名符其實的不死鳥。葉片上會長出不定芽,掉落土中即可成為新的植株。
這種草,在田心的老房子屋頂,到處可見,特別多,生命力旺盛,某季節(jié)時,還會開花。
2、督刀菜(學(xué)名:寬葉不死鳥):也叫大葉落地生根。景天科,伽藍菜屬。多肉植物,因其繁殖能力超強而被人們譽為“不死鳥”
3、井口邊草,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陸生蕨類植物鳳尾蕨的全草。出自《云南藥物志》,全年可采,鮮用,洗凈切段,曬干。《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消炎利尿,活絡(luò)止痛。治痢疾,腸炎,肝炎,咽喉炎,泌尿系炎癥,癰瘡癤腫,風(fēng)濕,跌打疼痛。
4、(蚶殼草):性味:蚶殼草味甘、微辛、苦,性涼,無毒。
原來田野很多,現(xiàn)在也蠻少,基本上是自己是被當(dāng)成盆栽了。
5、(九層塔)金不換:又名“魚香菜”、“羅勒”,在潮州菜中又名“金不換” ,客家人稱之為“滿園香”,“滿姨香”,九層塔為唇形科植物羅勒(Ocimum basilicum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層塔狀,故稱為“九層塔”,來自龐大的羅勒家族,由于其葉與莖及花均有濃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蘭香羅勒,全草具疏風(fēng)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效
摘葉子來煎雞蛋,很不錯。炒白仔的時候,我喜歡放幾片葉子進去。
6、(龍膽草):潮汕地區(qū)別名稱為苦膽草、苦豬膽、苦地膽、埔地膽、苦草、圓骨苦草、散血草等。本品為唇形科風(fēng)輪菜屬風(fēng)輪菜。為多年生草本。生于園邊溝邊、山埔路旁曠地。龍膽草味苦,性寒,無毒。內(nèi)服涼血解毒、清熱瀉火。外用消炎退腫。入肝脾經(jīng)。主治熱病腹痛、熱痢、目赤腫痛、腮腺炎。外治婦女乳痛、皮膚瘡瘍腫毒、刀傷腫痛。
7、艾草:全草入藥,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小時候艾草,路邊到處都有,我們田心人稱作“臭艾”,一碰到,覺得那味道很臭。近十年,因為大家慢慢了解,艾草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草藥,仿佛一年間,路邊的艾草都被拔光了,現(xiàn)在偶爾在菜園子里能看到)
8、(寶珠草)和尚頭草,薔薇科蛇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陰濕荒野地、溝邊、石頭下。潮汕地區(qū)稱為白毛藤、三腳虎、龍吐珠、九龍吐珠、和尚頭菠、蛇姆、蛇菠、寶珠草、倒地枚、蛇菠仔、拖藤蛇菠、疬仔草。外地稱為龍吐珠、蛇蓉草、地莓、蠶莓、野楊梅、蛇盤草、三匹風(fēng)、三葉莓、地楊梅、三爪鳳、紅頂果。主治:肺熱喉痛、咳嗽、感冒暑熱、吐血、咯血、痢疾、急性乳腺炎、瘰疬痰結(jié)、腮腺炎、口腔潰瘍、子宮內(nèi)膜出血。外治濕疹、蟲蛇咬傷、疔瘡癰腫。
10、臭刺仔(狗屎花):肺化痰,止血。治咳嗽,吐血,瘰疬,刀傷。
11、蒲公英: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12、紫背草:【別名】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銜草、反背紅、草本及背紅、天青地紅、老母豬花頭、反背綠丸。全草藥用,消炎,止痢,主治腮腺炎、乳腺炎、小兒疳積、皮膚濕疹等癥。
13、太陽花:(拉丁學(xué)名:Portulaca grandiflora),又稱松葉牡丹、半枝蓮,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花卉。喜歡溫暖、陽光充足而干燥的環(huán)境,見陽光花開,早、晚、陰天閉合,故有''太陽花、午時花''之名。具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蔣儀的《藥鏡拾遺賦》記載''半支蓮解蛇傷之仙草''。民間除治毒蛇咬傷外,還用來治腫瘤,有一定的療效。《校正本草綱目》記載''此草開紫白色花,草紫紅色,對結(jié)對葉,七八月采用''。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刀傷出血,濕瘡。咽喉腫痛搗汁含漱,其他搗糊外敷。
14、蕨: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有廣泛分布,而在這些地區(qū)餐桌上也受到了歡迎。它也被相信是導(dǎo)致日本胃癌高比率的原兇之一。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致癌成分,牛羊食用過量會導(dǎo)致死亡,人食用過量則會導(dǎo)致癌癥的發(fā)病率提高。別稱:蕨菜、如意菜、狼萁
15、假吐金菊:【別名】 裸柱菊、大龍珠草、九龍吐珠、山芫荽、芫荽草、鵝仔菜。效用:全草:化氣散結(jié),消腫解毒,解熱,有鎮(zhèn)痙功效,主治頭痛、痢疾、水腫、癰瘡。治瘰癘,風(fēng)毒流柱,痔瘡發(fā)炎。
16、白花蛇舌草:其成藥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痛散結(jié)、利尿除濕。
(白花蛇舌草在田心,其實是很普遍的,雖然現(xiàn)在數(shù)量明顯少了,但要拔幾棵,也不是易事,不過像這樣的季節(jié),卻很難找,偶爾才見一棵,春夏時,就很多,在田野間,如果是烏骨蛇舌草,說話,就得去山上了,也比較少見,當(dāng)然也昂貴,一斤已經(jīng)過一千塊錢了)
17、蘆薈:(學(xué)名:Aloe vera)蘆薈屬,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狀或生于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功效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痔瘡;疥瘡;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18、白花珠草:白花甏蜞草,潮汕地區(qū)別名早蓮草、上旱蓮、白花甏蜞草味甘微苦,性寒,無毒。內(nèi)服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外用消炎消腫。入肝肺經(jīng)。主治便血、吐血、鼻血、咳血、尿血、赤痢、麻疹、傷暑、百日咳、喉痛、目痛、痔瘡。外治皮膚濕癢、瘡瘍、腫毒、外傷出血、急性胃腸炎、赤白帶等 。
19、武竹,又稱:非洲天門冬、萬年青、百合科、天門冬屬半灌木。
20、木耳:千萬不可食用。
21、南姜:南姜(又名:紅豆蔻) 在歐洲,被做為藥材與辛香料使用。直至今日,南姜僅馀潮汕地區(qū)及東南亞地區(qū)仍在使用,其他各地已經(jīng)極少得見。
22、燈籠草:(別名:酸漿、鬼燈籠、苦燈籠)民間用全草入藥,治功能性子宮出血、膽囊炎、黃膽型肝炎、感冒頭痛、腹痛、小兒疳積、火眼、跌打損傷、療瘡、皮膚瘡瘍、蛇及狂犬咬傷、爛腳丫、爛頭療及痔瘡等癥。
23、飛天蜈蚣:大飛天蜈蚣,漆樹科大飛天蜈蚣,以莖、葉入藥。【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毒蛇咬傷,黃疸型肝炎,風(fēng)濕痹痛,瘡瘍潰爛,濕疹:鮮莖、葉水煎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24、鹽酸雞仔:酢漿草,別名:酸味草、鳩酸、酸醋醬,拉丁文名:Oxalis corniculata L. 酢漿草科、 酢漿草屬草本,全株被柔毛。根莖稍肥厚。莖細弱,多分枝,直立或匍匐,匍匐莖節(jié)上生根。葉基生或莖上互生;托葉小,長圓形或卵形,邊緣被密長柔毛,基部與葉柄合生,或同一植株下部托葉明顯而上部托葉不明顯;全國廣布。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邊、田邊、荒地或林下陰濕處等。亞洲溫帶和亞熱帶、歐洲、地中海和北美皆有分布。全草入藥,能解熱利尿,消腫散淤;莖葉含草酸,可用以磨鏡或擦銅器,使其具光澤。牛羊食其過多可中毒致死。
25、天文草:潮汕地區(qū)別名山天文草、雨傘草、大黃花,其它地區(qū)稱作金鈕扣、擬千日菊。本品為菊科千日菊屬擬千日菊。生于山坡林下、溝邊、河邊及池溝路旁、村邊空地。其全草藥用,味辛性溫?zé)o毒,內(nèi)服散氣解毒、外用消腫止痛。
26、豬母菜(馬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痕疬。用于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常配黃連、木香。內(nèi)服或搗汁外敷,治癰腫。亦用于便血、子宮出血,有止血作用。
27、刺莧,又名:竻莧菜、勒莧菜:【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痔瘡便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癤腫膿瘍。
田心當(dāng)?shù)厝耍旧鲜峭谶@些刺莧,然后把上部分去掉,留下根部,將其曬干,留作藥用,主要是拉肚子時,煮水喝。
28、車前草: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
29、奶汁草:(地錦草):地錦草別名:草血竭、血見愁草、血見愁、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鋪地錦、鋪地紅。為大戟科植物地錦或斑地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之功效。
30、咸蝦花:全草藥用,發(fā)表散寒,清熱止瀉;治急性腸胃炎、風(fēng)熱感冒、頭痛、瘧疾等癥。
31、狗牙花:功效:清熱降壓,解毒消腫。
家里有種,這一棵已經(jīng)二十年了,白色的花朵很漂亮,只是這名字,確實和它花的美麗搭配不上。
32、鼠曲草:清明草,別名:菠菠草、佛耳草、軟雀草、蒿菜、面蒿、清明菜、水萩等、無心、無心草、田艾。莖葉入藥,為鎮(zhèn)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chuàng)傷之尋常用藥,鼠麴草內(nèi)服還有降血壓療效。
33、貓須草:(原名:腎茶),又名貓須公、牙努秒。 貓須草清涼消炎,可入藥,主要用于治療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jié)石和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34、榕樹苗:
35、春草:學(xué)名:麥冬,《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麥冬列為養(yǎng)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36、薺薺菜:薺菜又名護生草、菱角菜。原產(chǎn)我國,目前遍布世界,我國自古就采集野生薺薺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用薺薺菜的記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郊區(qū)開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歷史。
37、火炭母草,火炭毛、烏炭子、運藥、火炭母、《本草圖經(jīng)》:去皮膚風(fēng)熱,流注,骨節(jié)癰腫疼痛。
38、竹草:鴨跖草科都是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地區(qū),也有少數(shù)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中國有13屬約50種,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在廣東和云南。本科多種植物被培植作為觀葉觀賞植物品種。
39、鋪地錦:(天胡荽)是鄉(xiāng)土地被植物,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適應(yīng)性廣,覆蓋能力強,可在短時間形成致密草坪,只是葉片嫩、水份多,不耐踐踏。《南寧市藥物志》:“辛,平,有小毒。”【功用主治】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瘀腫。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百日咳、尿路結(jié)石、腳癬、帶狀皰疹、結(jié)膜炎、丹毒。
40、鵝腸草,藥材簡介:鵝腸菜 原名繁縷,屬石竹科植物。
41、野蔊菜(Rorippa indica (L.) Hiern),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干油菜,石豇豆,雞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山芥菜,獨根菜,山蘿卜,金絲莢全草入藥,其味甘、性平,內(nèi)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熱解毒、散熱消腫等效;外用治癰腫瘡毒及燙火傷。
42、粉花頭:地雷花,原產(chǎn)熱帶美洲。中國南北各地常栽培,為觀賞花卉,有時逸為野生。根、葉可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調(diào)經(jīng)和滋補的功效。
43、文竹,又稱云片松、刺天冬、云竹,拉丁文名:Asparagus setaceus,高可達幾米。功效潤肺止咳,涼血通淋,利尿解毒.。主治肺結(jié)核咳嗽,急性支氣管炎,阿米巴痢疾,陰虛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瀝。
44、田石榴:丁香蓼,別名:小石榴樹、小石榴葉、小療藥,拉丁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柳葉菜科、丁香蓼屬一年生直立草本;【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
45、羊蹄,中藥名,又名野菠菜,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門周圍炎,大便秘結(jié);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水瘡,癤腫,皮癬。
46、銀膠菊,列入中國環(huán)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xué)院聯(lián)合制訂,環(huán)境保護部2010年1月7日發(fā)布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47、肖梵天花,【別名】地桃花(中國植物志)、田芙蓉(福州)、八卦攔路虎(閩南)、野棉花。
48、火旺:金剛纂(植物),大戟科多肉,多漿植物原產(chǎn)于印度東部,味苦、微澀,性涼。有小毒。
49、三葉草:學(xué)名苜蓿草,在十萬株三葉草中,可能只會發(fā)現(xiàn)一株是四葉草,機率大約是十萬之一,因此,四片葉子的“三葉草''被稱為幸運草。
50、鵝仔香:鵝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屬植物。其味辛性溫,歸肺經(jīng),具有發(fā)散風(fēng)寒,通鼻竅,止咳,解毒,止癢等功效。
51、苦楝樹(拉丁學(xué)名:Melia azedarach L.),性味:苦,寒。有毒。
52、七星劍:虎尾蘭(學(xué)名: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又名虎皮蘭,錦蘭,千歲蘭、虎尾掌、黃尾蘭或岳母舌,是百合科虎尾蘭屬的多年生草本觀葉植物。《陸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瘡瘍,蛇咬傷。”
53、蒿草:
54、仙巴掌:仙人掌(學(xué)名:Opuntia stricta (Haw.) Haw. var. dillenii (Ker-Gawl.) Benson ),是仙人掌屬的一種植物。別名仙巴掌、觀音掌、霸王、火掌等,為仙人掌科植物。
55、臺灣相思樹:材質(zhì)堅硬,可為車輪,槳櫓及農(nóng)具等用;樹皮含單寧;花含芳香油,可作調(diào)香原料。
56、月季花:(學(xué)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藥用植物,亦稱月季。
57、孔雀蘭:孔雀蘭為百合科 ,十二卷屬。學(xué)名:十二卷。原產(chǎn)南非。 栽培土以砂質(zhì)壤土或腐植質(zhì)土為佳。
58、馬蘭頭又名馬蘭、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消食積,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在福建廣東通稱田邊菊、路邊菊,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通稱魚鰍串、泥鰍串、泥鰍菜,云南稱蓑衣蓮。
59、佬葉,荖葉又稱蔞葉。是一種多年生藤蔓植物,葉片厚大,色澤濃綠,氣味芳香,遮蔭及觀賞效果較好,抗病抗蟲性強,栽培技術(shù)簡單,適宜樓房、庭院種植。
60、石榴:(學(xué)名:Punica granatum L.)落葉喬木或灌木。中國栽培石榴的歷史,可上溯至漢代,據(jù)陸鞏記載是張騫從西域引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石榴為吉祥物,視它為多子多福的象征。
61、人參菜:人參菜可在庭院中栽培,既可觀賞,又可作為蔬菜食用。其主要食用部位為嫩莖葉或地下膨大肉質(zhì)根,嫩莖更為普遍。
62、刺球:強刺球?qū)?Ferocactus )屬于仙人掌科,本屬約有30種。
63、芒草:
田心食用野菜“早點菜”:
在田心,益母草、烏點規(guī)、豬肝菜、野葛菜、枸杞菜,其葉子,均被作為餐廳早點的主要原材料,做法大同小異,主要做法是:把豬肉和葉子一起煮成一道早點。
1、益母草:益母草可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堿、水蘇堿、益母草定、益母草寧等多種生物堿及苯甲酸、氯化鉀等。
2、(薄荷草):薄荷全草入藥,亦可食用,主要用來提煉薄荷油和薄荷腦。在潮州市鳳凰山腳下的鳳凰鎮(zhèn),鳳凰有三寶,單叢茶葉,雞腸粉,鳳凰豆干,其中,鳳凰豆干就是和薄荷草一起夾著吃的,當(dāng)?shù)厝朔Q為草仔,這樣吃起來,味道真不錯。
3、(烏點規(guī)):又名:少花龍葵。潮汕地區(qū)別名稱為鈕草、鈕仔草、烏目菜、烏疔草、點歸菜、烏歸表【性味功能】烏點規(guī)味微苦、甘,性寒。內(nèi)服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炎退腫。入肝肺腎經(jīng)。【主治】痢疾、高血壓、黃疸、扁桃體炎、肺熱咳嗽、牙齦出血。外治皮膚濕毒、烏皰、老鼠咬傷。有清涼散熱之功,并可兼治喉痛。(在田心,吃早點的時候,就有人喜歡用它的葉子和著豬肉煮成湯)
4、枸杞菜:別名: 枸杞、枸杞頭、枸杞尖、枸杞苗、牛吉力、狗牙子、狗**、地仙苗、甜菜。枸杞菜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即枸杞的嫩梢、嫩葉。
5、白藤仔(學(xué)名:木耳菜):葉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鐵,可做栽培蔬菜,也可觀賞。全草供藥用,為緩瀉劑,有滑腸、散熱、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癰毒及乳頭破裂。果汁可作無害的食品著色劑。
6、豬肝菜:潮汕地區(qū)稱為烏面禮、廁缸烏、烏面草、蚶殼草。外地別名稱為青蛇仔、狗肝菜、九頭獅子草、六角英、綠豆青、肝火草、竹葉青、化痰青、九節(jié)籬。主治:肺熱咳嗽、咳血、感冒發(fā)熱、暑熱煩渴、傷暑發(fā)熱、目赤腫痛、急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斑疹發(fā)熱、眼結(jié)膜炎、便血、赤痢。外治帶狀皰疹、皮膚瘡癤腫毒、坐板瘡、狗咬傷、烏皰等。
7、真珠菜:真珠花菜為菊科蒿屬甜菜子,為多年生草本。主治跌打損傷、皮膚熱毒、濕毒、目赤蠓痛、燙火傷、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小兒丹毒、小兒胎毒等。
8、天葛菜(野葛菜):又名蔊菜(本草綱目)味辛、苦、性微溫、歸肺、肝經(jīng)、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濕退黃。
田心常見薯類、瓜果類:
1、蕃薯:番薯別稱甘儲、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藥、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
關(guān)于田心的農(nóng)業(yè),順便簡介一下,蕃薯是田心最大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春季種水稻,夏天收割后,就不再種水稻,而是種蕃薯,蕃薯有多個品種,主要種植一款我們當(dāng)?shù)厝朔Q“普力”的(里面淡黃色);種得比較少的是一種“抗虛”(里面白紫相間)這種相當(dāng)?shù)胤郏氨扔箢^;還有一種比較粉的是叫“青心仔”(里面純白色的,個頭也比較大),這種很多人用于和著面或薯粉做果;還有一種紫色皮的,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雞爪”,這一款特別甜,里面也紅得像蛋黃,尤其是火烤的,我的天哪,真的是美味極了。不過它這名字,哈哈,上次讓苦初寄十斤雞爪,他還真打算給我寄成真正的雞爪。
(這一眼看過去,還是田三的田地,種的,幾乎都是蕃薯,拍于201602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