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地理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課程改革給教育界帶來的最大挑戰莫過于對“教師專業化”的挑戰。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隨著地理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實踐和反思,我們地理教師對自身專業化成長的需求也日益高漲起來。我們對于它的這種與日俱增的熱切關注和實踐,究其深層原因是緣于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的需要對地理教師在教育思想理論水平和自身業務實踐水平上的基本要求和能力水平的必然反應,是地理教師不斷跟緊時代、尋求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課程呼喚地理教師專業化,而地理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就是地理教師的專業發展。當前, 地理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不高是制約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瓶頸”。 地理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一種“自然成熟”的、自發的成長過程,而是要經過長期有意識的教育訓練和實踐鍛煉。華中師范大學
一、制約中學地理教師專業化的主要因素
據一些調查顯示,中學地理教師專業化存在著諸如專業素養普遍較低、專業組織力量薄弱、專業自主差、專業地位仍需提高等問題,面臨著急需突破的困境。我認為,任何問題究其原因,不外乎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大方面,教師專業化的問題也不例外。
1、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保障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有關的法律法規或政策不健全,造成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如我國的教師教育機構認可制度、教師教育者認可制度、教師教育課程認可制度以及教師教育評估制度等還很不完善;第二,雖然在法律法規及政策方針上對教師的地位待遇權利以及專業組織的發展等方面都作了較完善的規定,但是實踐中由于執法不夠嚴或者在落實上有偏差,再加上其它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并沒有使教師的專業發展達到預期的要求。
2、教師教育存在較多的問題
首先,師范教育階段德育工作實效不高。師范學校過于重視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視道德教育尤其是專業道德、專業精神的培育,這是造成許多新上崗教師沒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積極性的重要原因。同時見習實習工作亟待加強。目前,學校教育見習、實習工作時間偏短且安排不合理,實習制度不健全,組織不嚴密,針對性不強,實際效果不佳。其次在教師職后教育階段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職后教育并沒有納入師范教育的學制體系而達到一體化,中小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獲得培訓的機會是極其有限的,除了以半脫產為主的學歷提升教育外,主要是根據國家教育時事政策的變遷參加繼續教育。而且繼續教育多流于形式,實效性差,而且培養模式、培養機制都很僵化,與實際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脫節。
3、缺乏教師研究型、學習型的組織氛圍
現代管理組織理論強調組織對人的行為的影響,要產生研究型教師首先要形成研究型、學習型組織。而目前的學校組織距此目標還較遠,教師發展仍被視為教師個人的事,未能與學校發展計劃聯系在一起。在學校管理中科學主義盛行,人文關懷不足,不能通過培育良好的組織氛圍來感染人,,不能通過建立專業權威來引領人。不少學校管理者迷信寫在紙上的條文的約束力,對教師缺乏應有的寬容與耐心,渙散了教師群體共同發展愿景,導致教學工作缺乏崇高感和自律性,教師們被動應付,工作熱情低下;缺乏激勵和歸宿感, 缺乏合作學習的組織氛圍,不利于激發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愿望。
4、教師本人專業理想不高
一部分地理教師把自己的職業作為一種謀生和養家糊口的手段, 對個人專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以及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持有一種被動應付、得過且過的態度,沒有高遠的理想,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和先進教育觀念的支撐,缺乏專業提高和教學成功的心理預期,這就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沒有教學自主意識和是非觀念, 而失去了不少發展的時機。地理教師的專業發展往往有著“自然成熟”傾向,使多數地理教師在“經驗型教師”的階段止步。部分地理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基本理念缺乏全面的了解, 對做一個稱職的地理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專業結構不夠了解,導致現實中地理教師對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方向不夠明確,對學習沒有系統的規劃,沒有非常明確的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作為專業人員的中學地理教師,其專業化水平不盡理想是可想而知。讓不具備專業素質的地理教師來承擔新課程改革的重任,來執行以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為目標的新課程勢必失敗。所以中學地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勢在必行,任重道遠。
二、初中地理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在同樣一個教育發展水平的大環境中, 不同的地理教師在專業發展上既有共性也有非常明顯的差異, 教師自身狀況是當前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地理教師要使自身專業化不斷成長,關鍵是要抓緊機遇,自主成長。
1、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人生有兩種職業心態:一種是“用生命回應職業的需要”,一種是“用職業實現生命的價值”。作為教師來說,應該要有后一種職業心態。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把教育當作事業來追求,用教育這種職業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一方面需要創造條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內心告訴自己,把教師當做事業來看,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敝挥邪呀虝水斪魇聵I來追求,我們才會由從業到敬業,最終樂業;才會從追求功利價值到追求社會價值,追求人生價值;才會從追求教學技能到追求教學模式,追求教學境界;才會由匠師成長為能師(經驗型教師),最終成為人師(專家型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心理基礎。有了它,教師專業化成長才有了“核動力”。
2、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育改革的先導,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包括中學地理教師在內的廣大教師要實現如下的觀念轉變:為促進人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教,而不是為了培養“高考獨木橋”的跨越者而教,樹立全新的教育功能觀;由居高臨下的知識傳授者與管理者,轉變為“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的知識促進者與引導者,樹立全新的教師觀;由學生是灌輸知識的容器,轉變為發揮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無限潛能,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生接受式學習向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轉變,樹立全新教學過程觀;淡化學科本位意識,構建多元化課程,從課程的簡單應用者轉變為課程的整合開發者,樹立全新的課程觀;從為評價而評價,轉向為了發展而評價,樹立全新的教育評價觀。
3、終身學習,更新、拓寬知識
貫徹通識精神,以地理學科知識為主,兼通其他各方面知識,建構中學地理教師多元知識結構,是當代成熟中學地理教師的基礎特征,也是中學地理教師自主成長的基本突破口。隨著學科融合趨勢的進行,知識的融合性大大加強,地理學科在學科的融合與發展方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以自然地理為基礎,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這就體現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會。所以要求中學地理教師既要以地理學科知識為中心形成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又要形成寬闊的社會科學體系,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博覽群書。閱讀有關雜志、書籍與報紙,如訂閱《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大自然》等。2.網上獵取。網上的資源相當豐富,我們可以上網查閱一些知識,例如國內關于“科普”的知名網站就有十幾個,“北京科普之窗”的“高科技前沿”就有生命科學、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海洋科學、材料科學、空間科學、環境科學、軟件科學等網頁,非常有益于中學地理教學。3.進修培訓??梢酝ㄟ^參加地理學科教育碩士的進修等來擴大知識面,提高水平。
4、完善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
作為教師核心特征的教學能力,除我們上面提到的課堂設計能力、課堂教學講授能力、課堂教學氛圍調控能力、課堂教學導入、結束、提問、語言、體態語、三板能力外,要想成為一名符合新世紀時代特征的中學地理教師,還應具備以下能力:課程的開發能力,如開設校本課程、選修課程的能力;課程的整合能力;指導研究型學習的能力;具備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創新意識的能力;創設豐富教學環境、注意學生親身體驗、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能力;由統一規格教育(復制型)向差異性教育(創新型)轉變的能力;具備將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并具備指導學生檢索信息、選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蒲心芰κ钱敶墒熘袑W教師的重要體現,中學地理教師不應該是別人科研成果的消費者,更應成為研究者。例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結合教育理論加以總結提高的能力;針對不同課型建立相應教學模式的能力;承擔科研課題并科學地進行試驗的能力;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等。
5、加強與同行的對話、交流與合作
交流在地理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師的交流活動按交流媒介的不同,可分為直接交流與間接交流兩種。所謂直接交流是指交流主體面對面的接觸與互動。在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同伴群體之間的口耳相傳的交流方式的認同度是最高的。他們習慣通過個體平等的對話,隨處可見的交流獲取教學知識。另外,對公開課后的教學點評,地理教師也報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公開課現場的教學質疑與舞臺上下的智慧互動,使地理教師不僅了解執教者外顯的課堂教學行為,更了解執教者內涵的設計理念。這樣觀摩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操作與智慧的雙豐收中獲得了專業發展。地理教師的間接交流主要通過網絡平臺,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同時參與各種教學論壇的探討。
綜合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到制約地理教師專業成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理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地理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作為中學地理教師,我們應該看清目前自身在地理專業化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作分析與展望。正如顧明遠教授所指出,只有專業化的教師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F代中學地理教師不是完人, 但要努力追求自身素質的不斷完善, 這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 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擔當起新世紀素質教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