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繼續做客老齊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華爾街的經典之作,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說,市場經常出現非理性亢奮,給某些熱門股高于市場平均的估值水平,這些恰恰說明,大家覺得這些公司會維持持續的高增長,預期已經被調高了,那么公司的業績就不是跟自己在賽跑了,而是開始跟市場的預期賽跑,如果市場預期是30倍市盈率,說明他希望你一直能以30%的速度增長,如果你不能跑過這個數字,那么極有可能造成股價的大幅回落。所以這是長期投資者的敵人,一旦市場亢奮了,給了他更高的估值,你就要想了,這家公司還能不能跑過市場預期,比如貴州茅臺現在市盈率超過了30倍,但他的利潤增長率只有20%,這就說明他未來讓市場大失所望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還有格力電器,隨著房地產周期的結束,未來兩年的利潤增長率可能只有10%,那么現在16倍的市盈率,說明大家都是按照去年的利潤增長對他的估值,還希望他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但增速降了一半,甚至也不排除極端情況下利潤下降的情況,這樣的話風險就明顯加大了,長期投資者這時候也要考慮,這時候要不要獲利離場。很顯然股價現在透支了未來2年的業績。這兩年中他還有沒有可能跌下去呢?這是長期投資者的風險所在,如果判斷對了,無疑做了一次高拋低吸,如果判斷錯了,股價在這兩年內依然上漲,那么他就損失了更多的收益。這種判斷是很難做的,所以很多人干脆就不管了,我的目標是10年,2年時間損失就損失吧!主動放棄超額收益的同時,也避免犯錯誤的機會。
所以每一次投資決策,都是一次取舍的過程,選擇收益的同時就獲得風險,而規避風險往往要放棄掉更多的收益。沒有全好的。而長期來看,以不變應萬變通常能讓我們更少犯錯,犯錯越少,往往收益越高。所以炒股的可以跟買房的好好學學,買完后先拿幾年再說,不要天天跑中介去看報價。看報價越勤,你被誘惑犯錯誤的概率也就越大。格雷厄姆認為,大家應該把股票當成生意做,買入之前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買完之后,就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受到股價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既定策略。市場明顯犯錯誤的時候,過高或者過低的給你的股票給出了錯誤的估值,這就是你買入和賣出的時機。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市場犯錯呢,還是你得去兢兢業業的研究股票才行,一個老太太逛超市的時候,他會記住所有日常用品的價格。豬肉打折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來,那么你達到了老太太逛超市的水平了嗎?很多人在股票市場上,連公司是做什么的甚至都分不清楚,就更別提估值了。老齊明年準備帶著大家讀財報,咱們一周就研究一只股票。一年下來,你至少能對50多只股票如數家珍了。支持老齊的,多多點贊,多多轉發吧。
如果一個瘋子一個禮拜五天都會告訴你,你應該跟他想的一樣,你會覺得怎么樣,很多人都會抽他一頓。但很可惜股市就是這個瘋子,很多人不但沒有抽他,反而每天樂此不疲的跟他見面,聽取他的瘋話蠢話,然后依靠這些蠢話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比如在熊市的時候,這個瘋子會告訴你,經濟要完蛋了,股市要洗牌了。而你往往會照著這個瘋子說的方法做,而到牛市來臨的時候,他會告訴你趕緊買吧,未來要不斷漲漲漲,然后有人就說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愛國就要為國接盤。這就是跟瘋子一起瘋的節奏啊。這些聽起來都很愚蠢,但是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卻總覺得自己有理,自己完全是根據理性得出的判斷。比如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就有人分析出這是一波改革牛,但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互聯網金融推動下的大水牛,杠桿牛。當年的黃金也一樣,中國大媽瘋搶的時候,說大媽腳踢華爾街大鱷,是因為中國崛起了,需要黃金儲備,但結果發現,純粹就是異想天開,一旦黃金下跌,大媽們還是去跳廣場舞了。現在的房子也一樣,他瘋狂起來的時候,你覺得國家為了經濟不會讓他下跌,但殊不知,國家一直在試圖擺脫土地財政的制約,未來隨著房子的飽和,人口的下降,新房會越來越難賣,而存量房也會越來越多,當然應該是轉賣地為收稅了。這么顯而易見的道理,大家都看不到,而只顧一個勁的跟著市場一起瘋。
另外,市場這個瘋子,經常有偏見,他可能會突然喜歡上某種東西,比如1999年,一家叫做CMGI的互聯網孵化器公司,一年漲了10倍,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卻下跌了24%,如果你聆聽市場蠢話,那就會相信巴菲特落伍了,未來將是互聯網的世界。但結果發現,2000年那家孵化器暴跌了96%,此后三年下跌幅度超過99.3%,而巴菲特還是股神,同樣的這三年仍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長。
聰明的個人投資者是完全可以對市場先生不理不睬的,你完全不看市場行情,他再瘋再蠢也不會影響你,比如當年中國股市上有只神股叫做億安科技,現在的神州高鐵,曾經從幾塊錢暴漲到100多,但投資者大多都在10幾塊錢的時候下車了,只有一個老太太一直拿到最后,后來有記者去采訪才發現,這老太太買完股票就得了大病,被關進了醫院病房。直到他出院才又關心了股市,一看才發現漲了這么多,于是趕緊賣了,要不是住進醫院,估計他可能也早就走掉了。所以格雷厄姆奉勸個人投資者,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這個優勢,只有個人投資者是可以不去理會市場的,而那些機構們,他們想不理會市場都不行。他們有各種各樣的限制,還被要求跑贏業績基準,所以他們必須時刻跟市場保持親密接觸,明知道是個坑,也不可能跳出來。
股票其實就是心理學,他受到大腦的影響非常大,當連續上漲后,再理性的人也會開始樂觀。而當不斷下跌之后,再堅定的人也會猶豫,這是身體機能反應,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你是個正常人,那么怎么克服這種情況呢,一個是用被動的策略,盯住價格,我不去判斷市場,只跟著市場走。這樣避免犯錯誤。第二個就是不去盯價格,比如巴菲特他就讓報價電腦離他的辦公室盡可能的遠,防止鬧心。他們這些人只盯住資產的利潤率,而不管價格。這樣你就能夠做出長期正確的判斷。而不必理會市場短期的波動。當然客觀上還要有顆大心臟,這么干短期被罵傻逼是在所難免的。還會有一堆陰謀論的謠言充斥,什么跑路啊,政治避險之類的。窮人特別愛用自己的思維,去考慮富人的決策。他們覺得富人有錢,早上吃的煎餅應該放100個雞蛋。
所以老齊總是說,沒辦法這就是一個擦肩而過互道傻逼的年代,踏踏實實賺你的錢就好,之前某軍事網站做了個研究,發現自己的用戶,那些經常在網上發帖,研究中國軍事大戰略,和地緣政治,并對國際局勢指手畫腳教美軍如何作戰的人,跟在地下室吃著泡面的群租群體是高度吻合。所以越是社會底層,他的著眼點就越高。最窮的人愛聊國際政治,中下階層愛聊宏觀經濟,中產更關心投資理財,而中上小康階層則更關注職場,創業。富裕階層基本只關注他的生意了。所以千萬別跟罵你的人較勁,更多的人罵你,說明你已經站在群眾的對立面上了,說明你已經具備了逆向思維。這樣你的投資勝算就大大增加了。
下面格雷厄姆講到了基金投資,他說基金是個很好地東西,他引導了投資者的定期儲蓄的習慣,但一直有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基金的業績,整個基金行業的平均水平跟指數比較,并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注意這只是平均水平,而絕大部分基金是跑輸市場平均的。那么投資者可以通過找到好基金的方式來獲得更好的收益嗎?可能,但是這跟從股市上找出好的股票一樣困難。
基金們他們經常會犯下一系列的錯誤,有的時候他們買一只股票,自己就能把股票的價格給買起來,而且還讓價格漲得很高。這就像我們之前講的那個笑話,編了個瞎話地獄出現石油了,最后他也不確定到底是不是地獄有石油。基金們通常都會一臉懵逼,到底是我的買入行為推升了股價呢,還是這只股票好而推升的股價,往往最后只能通過賣出的時候才會發現,到底是不是流動性陷阱,有的基金凈值很高了但不能賣股票,一賣股票,那只股票就會大跌。凈值也會暴跌。所以我們前年看到股災的時候,基金跌的甚至比股市跌的還多。這就是他們自己的持倉根本賣不掉。一賣就跌停,一跌停就更沒人買了。所以只能賣出那些好的股票。最后好股票也跌停了。最后千股跌停。小股民一看股災就更加拼命的往外跑,基金的贖回壓力也就更大,業績也更糟糕。所以上山的時候往往秩序井然,下山的時候總是會遇到踩踏。那么這個問題該怎么破呢?我們又該如何理性的投資基金呢,咱們明天繼續講。
誰是李嘉誠的貴人 把他推向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