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技能的開始都是不容易的,如果說有什么捷徑,快速學成某種技能,都不太現實,所謂的捷徑,其實里面都有不少坑,到后面會察覺現在腦子進的水,都是當年偷的懶(可參考《所謂的捷徑,并不都是直線》)。
那標題為什么是快速入門,難道不是捷徑嗎?前面說捷徑都有不少坑,現在又說快速入門,豈不是自相矛盾。
技能的精進是沒有捷徑的,該做的功夫還是少不了,技能的入門卻是可以快速達到的,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日后技能的精進和發展,就得靠自己,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財務報表,是通過指標來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的表格。財務報表并非一定要專業人士才能看得懂,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可以習得的,無論是在投資還是自己的生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時候,開始會從他的著裝、談吐各方面判斷。同樣,我們判斷一個企業的好壞,也是有不同指標來判斷。
看到上面的財務報表,一定很懵,完全不知道哪里看起,應該怎么分析?
財務報表主要由五個部分構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表、附表和附注,每個表格里面又有相應的項目。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只需要把最重要的抓住,其他可以暫時忽略,在入門后在認真了解其他的細節。就跟看帥哥美女一樣,開始關注的往往是顏值、然后身高,這兩個是重點,至于衣服著裝,都是點綴,底子首先要有保證。
財務報表也是,我們抓住關鍵的點,也可以快速判斷企業怎么樣。一個人過去的成績很好,都是滿分,那么下次的考試中,滿分的概率就比較大。財務報表反映的是企業的過去,并沒有預測未來的作用,只能說過去是好的,未來大概率也是好的。
回到正題,財務報表快速入門指南,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
存活能力
經營能力
獲利能力
財務結構
償還能力
一個企業是否能存活下來很重要,自己投資的企業總不能突然破產停牌了,虧得血本無歸,我想樂視就是個好例子,如果熟知財報,就能避開此類陷阱。
一個公司的存活能力主要看現金流,股神巴菲特看企業最看重的也是現金流,經濟蕭條的時候哪怕沒有生意,也需要存活下來。
企業是否能在蕭條中存活下來,關鍵的三的方向判斷:
100/100/10
現金占總資產比率
平均收現日數
100/100/10 里面代表著三組數據:
第一個100指的的是現金流量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凈現金流量/流動負債,這個指數大于100%,代表著企業賺的錢是足夠償還短期負債的。
第二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充當比率,現金流量充當比率=最近5年營業活動凈現金流量/最近5年的(資本支出 存活增長額 現金股利),這個指數大于100%,代表企業最近5年不需要借錢融資,自己賺的錢足夠自給自足,壓根不用看股東和銀行的臉色。
第三個10指的是現金再投資比率,現金再投資比率=營業活動凈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毛額 長期投資 其他資產 運營資金,代表著公司真正留下來的現金,最低應該占總資產的10%。
100/100/10代表著三個數值,最好三個數值都滿足這樣的要求,企業的存活能力就會更強點。
現金占總資產比率可以算是企業的心臟,非常的關鍵,正如字面意思想表達的那樣,現金占總資產比率有多少,根據統計發現,一家好的企業,數值應該要保持在10%~25%之間,比較燒錢行業的企業,這個比例最好高點。而快破產的企業往往資金是很少的,很大一部分比率是低于10%的。
平均收現日數,考察的是企業是否向客戶收取現金,平均收現日數<15天,可以認為是做收現金的生意,因為刷卡消費有時候需要1~2周后,信用卡公司或銀行結構才將刷卡消費的金額轉給企業。我們身邊的便利店和百貨店就是收現金的企業。
100/100/10、現金占總資產比率、平均收現日數是衡量企業存活能力的三個重要指標,那么如果不能全部達標,那些指標才是相對重要的。一般來說,有以下排序:
現金占總資產比率(70分)>100/100/10(20分)>平均收現金日數(10分)
評價企業的存活能力就通過上面來評分。
什么是經營能力?就是企業一年可以做多少次生意,經營能力強的企業就會在相同資源下生產更大的價值,做更多的生意。
經營能力的指標多了一參數,但里面的指標的關系聯系會更加緊密。
應收賬款周轉率
平均收現日數
存貨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指的是應收賬款的資產,在一年中幫公司做了多少次生意,當然是越多越好。7-11便利店周轉率就非常高,一年就可以達到49趟/年,一般的b2b行業企業,大于6趟就算優秀了。
平均收現日數,存活能力中也出現過,企業平均收現金日數<15天就可以認為是收現金的生意。其他行業普遍的水平大概是60~90天,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說,企業的平均收現日數是穩定的,波動不大,甚至每一年都能改善。
財務報表如果做假,為了增加業績,平均收現日數就會給我們一個提示,總的來收,一個人為操作創造業績會有一下的特點:
營收大幅度增加
稅后凈利也大幅度增加
現金卻不是大幅度增加,因為虛假的銷售額
應收帳款的金額也會大幅度增加
平均收現日數卻越來越長
平均收現日數越來越長,我們就要注意企業是否做假賬了。
存貨周轉率,說的是企業的存貨能為企業做多少次生意,有時候我們會轉換成天數來觀察,平均在庫天數=365天/存貨周轉率,生意越好,倉庫越沒有東西,貨源不足,說明經營能力強。
通過平均在庫天數甚至可以判斷大概屬于什么行業。
<30天,夢幻企業,比較典型的就是蘋果公司,基本沒有什么存貨,全賣出去。
30~50天,多屬于流通業,典型企業如7-11便利店。
50~80天,也算經營能力不錯的企業,沒有特異性。
80~100天,多屬于B2C行業。
100~150天,多屬于工業性行業,類似石油、鋼鐵等。
>150天,要么經營能力差,要么就是特殊行業,例如制造飛機的企業,基本大于300天,房地產庫存天數,1000~5000天都正常。
說完了平均在庫天數和平均收現日數,把這兩個概念整合一下,就可以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意周期,生意的完整周期=平均在庫天數 平均收現日數=應付賬款付款天數 現金轉換周期,這里得出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現金轉換周期,企業需要準備多少錢,才能持續經營,也可以稱為缺錢的天數。
如果算出這個數是負數,代表這個企業不用錢也可以持續經營下去。
經營能力中最后一個指標就是總資產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與應收帳款周轉率類似,越大越好,代表生意的次數比較多,總資產周轉率=營收/總資產。企業一般來說位于1~2之間,如果<1,說明這個行業特別燒錢,像飛機、汽車、半導體行業都屬于特別燒錢,燒錢就要看看存活能力,不然企業都可能自焚破產。
經營能力中雖然有不少的指標,同樣有不同的側重點,并且有不同的權重:
總資產周轉率(50分)>平均在庫天數(25分)=應收賬款平均收現日數(25分)
總資產周轉率>1,經營合格。<1,燒錢行業,就看回頭看看現金占總資產比率和平均收現日數,看能否一直燒下去。
企業能存活下來,經營能力又好,接下來就要看獲利能力了,獲利能力代表著企業的賺錢能力,所從事的行業究竟有多賺錢就看獲利能力。
獲利能力考察的指標就多了,需要多方位全面考察:
毛利率
營業利益率
經營安全邊際率
凈利率
每股獲利(EPS)
股東報酬率(ROE)
毛利率代表著一個生意的好壞,毛利率越低,生意越不好做。
營業利益率代表著企業賺錢的真本事,因為一門生意好,但是企業開銷大,那企業最后還是賺不到錢。營業費用的控制也反映著企業的經營。
營業費用率<10%,通常代表企業在自己的領域有相當的規模了,或是在行業前三,控制得比較好。
營業費用率<7%,通常代表企業不僅有大的規模經濟,經營上的費用也是相當節省的,業界可以說得上勤儉持家。
營業費用率>20%,代表未具有規模經濟,例如生物醫療企業。或品牌推銷和市場蓬勃發展的企業,滴滴打車和谷歌都屬于這類。
經營安全邊際率,是對抗經濟景氣的能力指標,經營安全邊際率=經營利益/毛利,比值越大,企業的獲利波動空間也就越大。>60%,企業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波動,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凈利率看的是企業稅后是否真的賺錢,企業在銀行獲得的資金成本通常大于2%,企業的凈利率要大于2%的才勉強維持平衡。
每股獲利(EPS)代表著企業的每一股可以幫投資者賺多少錢。相應的就是股東報酬率(ROE),指相對于股東的出的資金,可以獲得的報酬率,投資者的資金成本就在2%~7%,所以這個指標至少的大于7%才有機會盈利。
了解了獲利能力的多個指標后,各個指標權重如下:
毛利率(20分)=經營利率(20分)=經營安全邊際(20分)=股東報酬率(20分)>凈利率(10分)=每股獲利(10分)
企業的財務結構決定著企業構架是否穩定,結構不穩容易導致企業破產,投資者也就損失慘重。企業的資產=負債 股東權益,所以企業的財務結構主要通過兩個指標來觀察:
負債占總資產比例
長期資金占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率
負債占總資產比例,代表著企業負債了多少,負債低,股東出的資本占比就比較高,代表股東看好企業,但是股東占比太好也有問題,就是股東會要求分紅提高。
企業跟銀行拿錢,資金成本大約在1.5%~3%,跟股東拿錢,資金成本則在5%~20%,資金成本就大很多。雖然銀行的資金成本低,可是一旦經濟不太景氣,銀行隨時會抽銀根,對企業來說可是不小的打擊。股東的錢通常來說不需要快速退換,企業的還款壓力就比較小。
企業、銀行、股東三者相互博弈,對于企業來收,需要低的資金成本又要避免銀行抽銀根,負債占總資產比例就很有講究,經營好的公司,負債占總資產比例通常<60%,而快要破產的企業,比例大于等于80%。
長期資金占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率代表長期的資金有多少,會不會因為短期缺少資金而要變賣資產,<100%就提示我們企業可能面對風險的能力會比較差。
財務結構權重分配如下:
負債占總資產比率(50分)=長期資金占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率(50分)
企業難免會有負債,負債的情況下, 如果企業被討債,企業能否及時還債就要看企業的償還能力。
企業償還能力主要看兩個指標: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
流動比率指企業能否還清債務,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賬款、存貨)/流動負債,流動比率>200%算事不錯了,為了保險,防止流動資產造假,在應收帳款和存貨上過度美好數據,最好流動比率>300%。如果>200%,則在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賬款、存貨中相互交叉驗證。
速動比率指企業就算能還債,能否馬上還債,考驗企業還款的速度,一般來說速動比率>150%算比較好的,如果沒有達到,同樣也是在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帳款天數、總資產周轉率中交叉對比。
償還能力的權重如下:
流動比率(50分)=速動比率(50分)
財務報表五個大的方向來考量企業,每個方向都有不同的小點來支撐一個大點,判斷一個企業僅僅是財務報表其實并不完整,還需要結合行業知識和一些常識判斷,但在投資的路上,通過財務報表,已經可以讓我們避開大部分的雷區。
如果覺得上面的文字實在煩瑣,看起來也暈,可以直接按照下面的思維導圖一個個的對,通過不同的權重給出自己對企業的判斷。
入門需要掌握的關鍵指標暫時就這些,有興趣的可以在此基礎上在進行相應的擴張,閱讀書籍,增加對這些指標的知識,并且在實踐中增加對這些知識的體會。
推薦書籍:《從報表看企業》、《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數字管理的12堂必修課》、《活用數字做決策》、《財務報表看圖就懂》、《編列預算入門手冊》、《財報故事書》、《今天財報》、《用生活常識看財務報表》、《從報表看企業》、《財務報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