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分析來說公司強有力的成長性是我們買入并持有一個公司的理由之一。連續高增長的公司往往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估值。而我們并不能僅憑過去的連續高增長和假設就預測公司未來將繼續的高增長,如果這樣子那么做投資就太簡單了。預測公司未來的高成長。我們一定要要分清楚公司銷售和凈利潤的含金量。
從公司長期來看銷售的增長去推動利潤的增長是最具含金量的。
1,銷售更多的產品或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2,開發新產品或者新服務
3,提高銷售單價
4,并購
前面兩個都非常好理解,我們重點看一下第3個和第4個。提高銷售價格,這里面我們就要分析企業有無行業壁壘,是否為國家指定的特許經營,或者處于壟斷地位,還有它所生產的東西是不是必需品,只有從這幾樣才能判斷它的提價是否可持續,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提高銷售價格后,公司產品的銷售數量有沒有受到影響?(例如東阿阿膠的連續提價就嚴重影響了它的銷售數量。而片仔癀的提價卻幾無影響,因為片仔癀手握著國家級絕密的配方,這就是他最大的行業壁壘)。而提高銷售和利潤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并購,如果一個公司經常性的發生并購特別是非同行業同產業鏈之間的并購,我們一定要特別關注。并購能產生營業額和利潤的增長,但是并購往往會產生大額的商譽。一旦失敗計提減值對凈利潤的傷害更大。并且公司通過并購來推動營業增長和凈利潤增長往往很難持續,除非公司去進行連續的并購。還有就是公司連續的并購,會讓公司的財務報表變得極其復雜,讓我們很難對公司的經營真實性做辨別。而我們作為一個投資者,我覺得我們應該是去購買一個好生意,而不是一個并購的機器。當然我也并不完全反對公司去做并購。如果公司為了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或者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對同行業做一些并購(非高溢價),對于公司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或者公司有極強的貨幣資金就比如說中國平安。注:銷售收入的含金量里面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財務報表里面的應收賬款,如果公司的應收賬款占銷售比例過大。這里面能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公司的生意模式不夠強勢;其二,未來的壞賬率會大幅度的影響未來的凈利潤;其三,虛假銷售,關聯銷售。
講完銷售增長的4個來源和質量,我們再來分辨凈利潤增長的質量,通過銷售增長的質量和凈利潤增長的質量,我們再去分辨公司成長的可持續性。
1,一次性所得
2,瘋狂削減成本,例如管理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
3,銷售收入增長連續幾年遠低于凈利潤的增長(因為公司銷售產品是很難偽造的,一旦計入財務報表就意味著公司要繳納真金白銀的稅款,財務偽造的重災區往往就在貨幣資金,存貨,經營性費用和在建工程這塊,這個有機會的話下次再展開來講)
我們先看凈利潤增長質量當中一次性所得收益,一次性所得往往來源于公司出售資產或者是政府的大額補貼。這種可持續性不強,對于未來凈利潤的增長很難持續。而瘋狂削減成本,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什么壞事,畢竟公司追求效益,節約資金這是好事,(我們在看年報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有的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以及凈利潤增長不同步,給出的解釋就是公司為了消減成本大幅度減少了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或者研發費用,這種管理層我們應該推崇,但是在財務報表里面,這也是利潤調節的一種常用形式,我們要特別關注)但是我們如果通過公司的連續年報,發現公司連續2~3年都在持續的消減成本。特別是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我們就要關注公司凈利潤增長的質量了,首先消減成本是不可持續的,對未來利潤的增長并不產生空間。其次,如果公司的營業收入并未增加或增加幅度不大而凈利潤卻大幅度增加,公司很可能使用了財務調節或者財務造假。第3點,公司連續2~3年凈利潤的增速高于或者遠高于銷售收入的增長,那我們就要對公司生意模式和產品做一個詳細的分析了,公司如果有連續提價的能力,并且提價之后不影響銷售量。那么這種增長是高質量的。如果公司是通過削減成本去提高凈利潤的增速,顯然不能持續,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家以降低成本來驅動盈利增長的公司我們一定要思考這些成本降低的可持續性。(消減成本這一塊本身就是相對的,有利有弊,當然如果以提高管理效益的方式去消減成本或者機器替代人工的方式削減成本,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