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斌律師
股權眾籌是指籌資者面向不特定的投資者出讓融資項目一定比例的股份(或份額),投資者通過受讓股權(或份額)獲得股份,享有相應權益,以此達到投資目的,這種基于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簡單地講就是企業通過眾籌平臺或其他平臺出讓股份(或份額)從而獲得資金的行為。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少數投資者募集資金,并進行權益性投資獲得收益的一種資本運作的過程,簡稱PE(Private Equity Fund)。
這二者均為股權投資,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各自特點也十分明顯,下面便選擇幾點辨析之。
一、募集方式
相較于私募基金,股權眾籌的開放性更強,體現出更明顯的“公募”特征。就其性質而言,“眾籌”本身就具有公開的屬性,眾籌引申自“眾包”,是指從大量人群中征集人力、物力、資金等。“眾籌就是指一群人為某個項目、某個人或者某個公司募資,以資助其正當的生產經營、創作、創新甚至生活活動。眾籌征集的是資金,實質是面向資金的‘眾包’。”因此,法律應當重新對股權眾籌的性質予以界定。2012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創業企業融資法案,即"JOBS法案")。一定條件下,JOBS法案解除了創業企業不得以"一般勸誘或廣告"方式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限制,規定證券發行機構(包括所有由證券發行機構直接控制或共同控制的實體)可以通過公眾集資進行證券發行或銷售。將股權眾籌的法律性質重新明晰,股權眾籌不再強制性規定為私募性質。而我國關于股權眾籌的性質還未重新明晰,無論是股權眾籌還是私募基金在募集方式上都屬于面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即兩者都屬于“私募”性質。
二、組織模式
股權眾籌主要模式有兩種:一是公司制,投資者作為新股東加入融資公司;二是合伙制,投資者全部加入一個合伙企業(通常為有限合伙企業),由該合伙企業與融資方合作。由于投資人能力參差不齊,投資人個人對企業發展懷有期待也不盡相同,公司制的股權眾籌會潛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易引發經營風險。此外,合伙制相較于公司制在稅收上及組織程序上更有優勢。所以從現有的股權眾籌平臺來看,股權眾籌以合伙制為主流模式。私募基金基本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公司制,二是合伙制,三是契約制(以信托制為主)。除此之外,現在基于三種基本的組織形式,出現了混合制的私募基金組織形式,以“信托+有限合伙”最具有代表性。與股權眾籌相比,私募基金的組織形式更為豐富。
股權眾籌與私募基金基于合伙制有巨大的相似性:兩者普遍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兩者普遍約定投資人為有限合伙人(LP),由特定投資人或專業人士擔任普通合伙人(GP),并且約定激勵方案等。但相較私募基金來說,股權眾籌對合伙制的組織形式有兩點豐富:
(一)私募基金的合伙制是針對投資方來說的,投資方通過合伙協議成立一個合伙企業,由該合伙企業加入融資企業成為新股東,投資方通過合伙企業來獲得自己的投資收益。股權眾籌中,以人人投平臺為代表的股權眾籌采用的方式為投資方與融資方共同設立有限合伙企業,融資方擔任普通合伙人,投資方為有限合伙人,投資方直接從合伙企業獲得投資收益。
(二)私募基金的合伙制為兩個主體,即投資方和融資方。股權眾籌中,除了個人直接投資,出現了“領投+跟投”的制度,俗稱“領投人”制度。較早實施該制度的是國外著名眾籌平臺AngelList,稱為Syndicates(音譯為“辛迪加”)。我國的“天使匯”及京東股權眾籌平臺均引用了“領投人”制度,在該制度中,股權眾籌平臺對領投人提出了更嚴格和更專業的要求。在“領投人”制度中,領投人雖然也是投資人,但相較于普通投資人其更有獨立性,類似于私募基金中VC的角色。
三、投資人
無論是股權眾籌還是私募基金均要求投資者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但對股權眾籌的投資者(特別是有投資專業化技能的投資者)要求略低于私募基金。此外,私募基金對投資人并無明顯專業化偏好,而從各股權眾籌平臺對投資人要求來看,各股權眾籌平臺對投資人普遍有專業化偏好。2014年8月證監會頒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對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做如下規定規定:“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一)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單位;(二)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的個人。”并要求投資人“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
目前并無生效的法律法規對股權眾籌的“合格投資者”做限制性規定。雖然2014年1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對外公布《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但爭議較大。目前,從實踐中看,各個股權眾籌平臺出于保護投資者目的,均要求投資者實名認證并對投資者設立一定門檻。如京東股權眾籌平臺要求自然人投資者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金融資產超過100萬元;(二)年收入超過30萬元;(三)專業風險投資人。同時要求投資人上傳名片。天使匯對投資人要求較為嚴格,要求自然人投資者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一) 知名天使投資人、名企高管、合伙人或有過TMT天使投資案例10萬起的自然人;(二) 最近兩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100萬元人民幣或家庭(個人及其配偶)年均收入不低于200萬元人民幣;(三)個人名下貨幣及其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產市值不低于100萬元人民幣;(四)個人名下固定資產(除主要居所)市值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四、投資目的
股權眾籌與私募基金都有獲取收益的目的。但相較于私募基金為獲取收益的單一目的來看,股權眾籌的投資目的更加多樣。部分股權眾籌投資本身就兼有資助和投資雙重性質,另外,會籍式股權眾籌的投資目的并不在于投資項目本身而在于獲取更大的社會資源。因此,相較于私募基金,股權眾籌的投資目的更加豐富。
五、投資階段
選擇股權眾籌的企業往往處于種子期或初創期,體量較小,融資額度普遍偏低主要針對“草根”投資者。甚至有些國家對股權眾籌的融資上限會有規定。私募基金的融資方往往已經形成一定規模,體量較大,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貫穿Pre-IPO期及之前各個時期。
六、投資風險
由于眾籌平臺小微密集,投資者專業水平及投資經驗均不足,融資方信息透明度低等原因,股權眾籌不確定性與風險都較大。同時,部分股權眾籌兼具資助性質,使得風險更加復雜化。私募基金運作方式較為成熟,為單純的投資性質,同時,私募基金往往投資額度較大,專業化較高,投資方可以對融資方進行完善的盡職調查,相較股權眾籌來說,私募基金投資過程透明度高,風險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