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伍建森
昨天,在桂林某個微群里,有一個叫秋之楓的群友,發了兩張照片,一張是桂林火柴廠僅存的大門照,另一張是一盒桂林火柴外包裝照。
這些觸景生情的照片,把我帶回遙遠的八九十年代。
那時是1988年,我七歲,開始學煮飯。父母哥姐他們早飯后就去責任田里勞動去了,我一人獨守空家,煮飯先燒火,家里的灶,就是一個圓鐵環焊接的鐵三角鍋架,把鐵飯鍋置于鍋架上,便開始燒柴火了。
燒火用火柴,那時,桂北農村的火柴,百分之九十都產自桂林火柴廠。從火柴盒里抽出一根黑頭火柴,在黑色火柴盒側邊黑硝紙上猛一劃拉,一束光明的火焰,便點亮我的童年。
我用星火般的火柴點燃干松毛,又用熊熊燃燒的松毛點燃干柴,干柴和烈火,便烤煮出一鍋米飯,亦映紅了我的小臉。
在童年,誰沒有煮過一鍋生米飯呢,好在,我不是笨小孩,三番五次后,母親就放心我一人燒火煮飯了。
村里的一些小伙伴,因為亂用火柴,引發過幾起燒了自家灶房和別家柴堆的小火災。但好在,熱心村民互助互幫,及時撲滅,有驚無險。
九十年代末,火柴被更方便實用實惠的打火機取代。如今,只在一些賓館酒店見得到用得著火柴,那些印有名稱的小小火柴盒里,裝著三五根火柴,其宣傳的功效,大于火柴的實用價值。
每逢過年時,見到有頑皮的小孩,拿著一兩盒外包裝似火柴的劃炮,在盒邊黑硝紙上一劃拉,摔到魚塘里,"呯"地一聲,水花四濺,便引來一串串滿足狂浪的哄笑聲。
另悉,桂林火柴廠現址近日已開始商業開發,一個有著六十年歷史,占據了幾代人記憶的老牌廠子,將煙飛灰滅,不復存在了。我的內心和很多老桂林人的心情一樣,總有不舍和難過。
再見了,點亮我童年的火柴!
再見了,我用過其產品的桂林火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