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聯盟,摩擦,制裁,封鎖,戰爭等等手段,都是為了實現經濟上的戰略目的,而非單純的看你不爽。像俺們東北:你瞅啥?瞅你咋的?露出大白肚皮一頓球懟。
那么石油這一核心資源,現在在舞臺上又是唱哪一出呢?
我們知道,美元之所以如此強大,與美元脫離金本位后,綁定石油貿易有巨大的關聯。美國對石油輸出國的影響力是無可匹敵的,最聽話的典型如阿拉伯世界老大沙特,最不聽話的典型如伊拉克薩達姆。石油在漲跌之間,讓很多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石油出口數據看,沙特是無疑的老大,俄羅斯緊隨其后排名第二,中東的其他國家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伊朗分列三、五、六、七位,全球原油的半壁江山都是中東供應的。因此,中東地區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全球能源的供應,而中東一直以來都是火藥桶,遜尼派和什葉派無論如何都無法調和,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世仇不共戴天,庫爾德人天天想著獨立,美國和俄羅斯都搶著控制敘利亞等等,隨便有點火星,這個地方就炸了。現在美國就是在這個地方放火了。
2017年12月5日,美國政府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把美駐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并且在201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日進行了搬遷。
雖然美國在90年代就承認耶路撒冷屬于以色列,但是為了平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聲稱耶路撒冷是自己首都),以及對聯合國決議的遵從,美國一直都沒有落實遷館這一動作,直到特朗普,他干了。
這直接導致5月14日當天,在以色列加沙防線爆發了大規模沖突,數百人死亡。一直到今天,這個地方還是經常暴動……雖然戰火不足以燒到產油大國,但是中東各方勢力在此得以發揮了。
以色列跟伊朗是死對頭,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在美國與伊朗對立后,以色列沒事就炸一炸伊朗在敘利亞建立的基地。以色列和美國的友誼是從五次中東戰爭中積累的,而且現在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一直沒斷過,美國有一半的對外援助是給了以色列,且以軍事援助為主。
這是真正的重錘,今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系就不斷升級;6月,美國再出大招,要求各國將各自從伊朗的石油進口量降至“零”;7月,美國宣布:“準備對俄羅斯、中國,以及任何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進行制裁”。
如果只單單關掉伊朗的原油出口,全球每天石油產量就會少300萬桶,這個就足以支撐油價在80美金附近。但是,伊朗不是省油的燈,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是一個強硬派,直接回懟特朗普并且威脅,如果伊朗無法出口石油,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什么概念呢?他是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再到印度洋的唯一海峽,是波斯灣沿岸八個產油國將石油運往亞太、歐美等地最重要的航道,每天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石油都會途徑霍爾木茲海峽運往全球!三分之一哦!而且這個海峽非常狹窄,最窄的地方只有39KM,且是雙航道。如果伊朗真的在這個地方搗亂,全球原油供給即刻短缺,油價就會突飛猛進。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美國的要求,11月4日全球全部停止進口伊朗原油,并且恢復對伊朗的制裁,那么伊朗勢必會采取報復行動,這種報復行動就會影響整個中東,也就影響了全球的原油供給。
這把火是非常狠毒的。全球一共經濟過三次石油危機,這三次美國都遭遇了重創。
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為了報復西方對以色列的庇護,宣布聯合限產并且對西方禁運,石油價格在2個月內從3美金/桶飆升至11.6美金/桶,全球在1973-1975年經歷了戰后第一次世界經濟危機,美國作為石油進口國,當然深受其害,工業產值下降了14%。
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8年,伊朗親美國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1978年底停油60天,到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進一步推升了油價,從1978年底到1980年油價翻了2倍,13美元/桶到41美元/桶;這段時間,美國通脹率超過9%,失業率超過7%。
第三次石油危機,由海灣戰爭引起,自1990年的6月份開始油價從13美元/桶三個月內漲到了40美元/桶,不過OPEC很快開始行動,美元也開始降息,這次危機是最短的。可見美國對原油的控制力愈發增強了。
目前,中國是唯一沒有表態削減原油進口的甚至增加進口的,據中國航運資訊機構億海藍的統計,8月中國從伊朗進口原油船數為12艘,比7月增加了2艘。中國外交部在6月27日明確表示“中國和伊朗是友好國家。我們在符合各自國際法義務的框架內保持著正常交往與合作,包括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這無可非議。”
美國火燒中東,既打擊了伊朗,又對中國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脅,而且還將哄抬油價,最終對我國造成更大的損害!美國為什么這么有底氣的拉抬油價呢?要知道美國以前也是石油進口大國,進口量只是排在中國之后,為全球第二,前三次石油危機都對其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
原來隨著美國頁巖油技術的進步,加上特朗普對上臺后對能源開發的鼓勵,美國的石油產量與日俱增。就在8月份,美國日均產量已達到1090萬桶,已經超越俄羅斯的1080萬桶和沙特1040萬桶,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其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大幅度下降,凈進口量不斷減少,而且美國能源信息署還預測,在今年剩下的時間和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還將持續增加!
且美國的石油進口都來自于盟國或者小弟,前三分別為加拿大、沙特、墨西哥,完全沒有能源安全之憂。還有被嚴格制裁的委內瑞納,更是囊中之物,要知道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是全球第一的。
反觀我國,我們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作為全球汽車保有量第一大國,絕對不是蓋的,日均進口量超過900萬桶。但是目前的供給狀態著實令人擔憂,我國是貧油的,能源對外的依賴非常強,已經突破了70%,我國的石油儲量在全球是排不上前十位的。我國南海確實勘探出了巨量的石油,但是由于各方勢力的攪擾,目前還沒有開發,這是非常可惜的。
我國石油進口來源中,中東是一枝獨秀,2017年占了全部進口量的43%。一旦霍爾木茲海峽發生軍事沖突,中東石油出不來,油價肯定是應聲而起,油價每漲1美元,我們就要多付900萬美元每天,油價漲10美元,我們每天就要多付9000萬美元,一年多付320億美元。
離美國全面制裁伊朗只有不到40天了,美元今夜加息是板上釘釘,美元強勢格局不會改變,加上油價的瘋狂,11月注定是非常難熬的階段。
俄羅斯對此也是心知肚明,雖然礙于美國的通俄門調查無法和特朗普聯手,但是對于高價賣油這事,他從來都是下得起狠手,對俄羅斯來說,一個受牽制的中國,一個只能向他買油買糧的中國,是他最希望的。因此,不要希望俄羅斯在中東會幫忙做什么好事了,國家利益是北極熊永恒的主題。
我們在這段時間,其實可以做一些準備工作的,比如利用國家基金在國際期貨市場上買入原油,用5%的保證金將接下來每月的原油用量進行對沖,一旦油價飛漲,我們至少不會面臨經濟損失,到時候可以用從期貨上賺到錢,從俄羅斯這頭白眼狼那邊買他的高價油,至少能夠穩定生產活動,不至于太過被動。這條建議值10塊錢,對吧?哈哈哈!
未雨綢繆,早做應對,方能穩坐泰然!
這是一個真誠的公眾號
分享成長路上的見聞感悟
不定期更新,不定向內容,純看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