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難以振奮,想必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身子虛,具體點呢,就是五臟虛,比如說各位比較熟悉的腎虛,脾虛等,都會導致難起。
但準確來說,五臟之虛,不是單純的虛證,而是虛中有實,虛實夾雜,兼有濕、熱、痰、火、氣滯血瘀等等。
所以說,你可以見到單純的五臟之虛導致的無法振作,比如說單純的腎虛等,也能夠見到多臟并見,比如說脾腎兩虛,心脾兩虛等等。
這就要求看診的時候,要整體辨證,權衡陰陽,而不是單一的補腎或者其他臟腑,應該根據具體癥狀,分清虛實,辨別臟腑,來對癥下藥,補其虛,瀉其實。
虛實之分需要一定的中醫水平,生活中的各位還是去找專業人士進行辨證。而遇到辨別臟腑的問題,大家肯定想的是補腎就可以了,其實不然。
以前我就接診過一個這樣的患者,沒分清楚臟腑,就亂補,差點搞壞了身體。
戴先生,35歲,身體有了毛病之后,因為疫情,無法上醫院去診斷,于是就打算自己買一些補益之品,好好補補,可到了地方,不知道該買點啥,問了一圈,得到的答案都是買補腎的,買好之后回家用了一段時間,發現根本沒啥用,癥狀反而更加嚴重了,等到疫情緩解了,才來到我這里看診。
癥狀見:
1、難以振作,對雙方生活沒有想法
2、經常感覺到心悸心煩
3、自汗盜汗,氣短,手腳發涼
4、舌質淡,嘴唇紫紺,脈沉澀細數
我對他說:“你這不是腎的原因,為什么要買那么多補腎的?”
他說:“我去買的時候,他們說,這種病癥,很多都是腎的問題,手腳發涼,沒想法是因為腎陽不足,火力不夠了,我自己也查了一些資料,發現說的挺對的,所以就買了。”
我告訴他:“他們說的是挺對的,但是跟你的癥狀不符,你根本就不是腎的原因,而是心的原因,吃再多補腎的,沒吃到點子上,又怎么會有用呢?”
聽到這,他有些不明白了,為什么會是心的原因呢?
我給他解釋道:“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藏神明,這里所說的神明不是各種傳說神話中的神,而是心神,更具體來講就是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心有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并能產生精神意識與思維活動,使人對外界事物,自然環境作出反應的功能。
就像是別人說你兩句不好聽的,你心里不舒服,這就是因為心神受到影響了。
那心主血脈怎么理解呢?
《內經》中描述:“心主血脈”,“脈者,血之府也”,“諸血者皆屬于心”。
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心不停地搏動,心氣推動血在全身脈管中循序而行,川流不息,成為血液循環的動力。
如果說心氣虛了,推動血液循環的力量就小了,血液運行的就比較慢。
宗筋要想振作起來,需要氣血的充盈,而你血液運行的很慢,自然就無法起來。
心虛了,無法藏神,也就沒有了對雙方生活的想法。”
這個時候就要補心益氣,充澤宗筋,佐以活血化瘀,安神定志。于是我給他開了這個方子:
黃芪、桂枝、白芍、當歸、川芎、五味子、柏子仁、仙靈脾、菟絲子、熟地黃、巴戟天、山茱萸、細辛、通草、當歸、牡蠣、遠志、龍骨。
一個療程后,自覺想法大增,也有所反應,但堅韌度不足,繼續服用兩個療程,宗筋狀態恢復到以往水平,其他癥狀消失,夫妻生活和睦,隨訪至今,未再復發。#點亮真知計劃##健康科普大賽##我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