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閨蜜聊天,她家娃準備上幼兒園了,但是在聊天中小邦卻發(fā)現(xiàn)她似乎幼兒園的教育有誤解,因為她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看重的是能學到多少字...其實,孩子在幼兒園真正能學到的不是寫多少字,背多少詩,而是一些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很多父母都會在拉著蹦蹦跳跳的寶貝從幼兒園回家的時候問:“今天幼兒園里教什么了?”但孩子卻往往是一問三不知,不知道吃了什么、也不知道學了什么...整天上幼兒園,難道真的什么也沒學到?
可能在很多父母的眼中,會唱一首歌、學會了一首唐詩、認識了幾個數(shù)字,這些才是學習,但這些其實都是中小學生的學習。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一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活動都是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快樂的游戲、集體的探索活動都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學習。
孩子在幼兒園的每個時刻、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教師精心設計,爭取讓幼兒在園的每一分鐘都過得有教育意義。
簡單地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我們可以相對劃分為三種類型: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體教學活動。
對于3到6歲的孩子來說,學習吃喝拉撒的生活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這個階段孩子非常重要的核心任務!
因為這對他適應社會、適應未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兒園也正是希望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好習慣。
禮貌習慣
每天從入園的那一刻起,孩子就通過與老師、同伴問好,與爸爸媽媽再見,學習最基本的與人交往技能。
衛(wèi)生習慣
進入教室,我們會耐心地引導幼兒認真洗手,為幫助他們真正將手洗干凈,老師們不僅親自做示范,還配上洗手兒歌引導孩子邊讀邊鞏固。
用餐習慣
進餐時間,引導孩子自我服務,安排老師清理桌椅,自己端盤子取餐,學習安靜地吃飯,了解食物營養(yǎng)與身體的關系,改正偏食挑食以及吃飯時四處溜達的不良進食習慣。
如廁習慣
孩子不習慣在幼兒園上廁所,需要一點點引導,讓他們學習自己獨立上廁所,學習正確的擦屁股方法,學習上廁所后沖洗廁所,整理自己的衣物,不露小肚皮。
安全規(guī)則
上下樓梯時,讓孩子集體討論下樓梯的方法:不推擠別的小朋友,不從上面直接往下跳,要靠右行,小手最好扶著旁邊的欄桿,不大聲喧嘩影響別的班的小朋友。
生活中孩子們有了碰撞,老師會告訴孩子們怎么正確地解決,而隨著他們長大,會引導孩子們自己討論,自己想友好相處的方法,感受規(guī)則的重要。
千萬別小看這些本領!
這些本領可以讓孩子從成人的庇佑中走出,成為一個可以自理自立的人,這些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會對孩子終身的生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他們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會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相信從孩子入園之后,你也能從他身上感受到一點一滴的變化的!
現(xiàn)在爸爸媽媽們應該清楚孩子整天在幼兒園都學什么了吧,他們學習生存及生活本領、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而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到底過的怎么樣,只有用心,有技巧地問,才能真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心里也會更有數(shù),更踏實。
一天沒見孩子了,其實父母最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
每天接到孩子后問孩子想媽媽了嗎?今天在幼兒園你快樂嗎?今天跟誰玩了?玩什么了好玩嗎?能和我一起玩玩那個游戲嗎?今天有什么最開心的事?什么事情讓你感覺不開心等問題。
這樣的詢問會拉近親子距離,也讓孩子一天的情緒情感有了傾訴的空間。
想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可以這樣問:今天有沒有主動多喝水?睡覺情況怎么樣?有沒有正常大便?
或者問區(qū)域活動情況:今天在活動區(qū)時間你玩什么玩具了?和哪個小朋友玩了?有什么發(fā)現(xiàn)?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你最喜歡哪個游戲區(qū)?
想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需要了解各班家長園地的目標與工作安排,能夠展示在家長園地的學習內(nèi)容,比如兒歌、故事等。
教師們也都會張貼在固定的地方,家長了解后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提問,比如,寶貝能把你們今天學的歌曲給媽媽唱一遍嗎?能把今天畫的畫也教爸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