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個人觀點還是分配制度上出了問題。國內的人口眾多,按說消費市場龐大,但實際情況是,更多的底層民眾,包括農民,建筑工人,普通雙職工家庭等等,其實他們的收入水平剛剛夠日常生活的開銷,還不能有任何風吹草動。同時這個群體,還要承受房貸,醫療,子女教育等眾多開銷。真正誰在花錢,從企業的宣傳文案上就能看出:年輕人,女性,追求時尚的,甚至是老人小孩,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地引導。新潮,未來,提前消費,享受人生等等,而事實上,消費群體和收入群體是不匹配的。老人用的是積蓄,年輕人,女性群體用的是父母,男友,甚至是老公的,子女當然也是用父母的。真正的收入群體是25-45歲的群體,這個群體壓力太大,承受了企業和社會的幾乎所有成本。對于普通人而言,有錢也不敢用,疫情反而客觀上降低了其消費欲望。商家也難,拼命鼓動大家買買買,但無論是理性消費和沖動消費,都要建立在實際收入的基礎上。說到底,分配制度有問題,有些行業,企業,群體賺得太多,而同樣付出時間,辛苦,精力和幾乎一切的家庭和群體,卻只能賺到基本生活的收入,時間久了,這個平衡就失去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