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之我見(5)(修改稿)
青冬
九 關于三大規律
黑格爾認為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我則認為,辯證法只有一個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
理由有二:
1. 任何事物的規律只有一個,辯證法也不應例外。
2. 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已包含在對立統一規律之中。
不可否認,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是兩個重要的哲學范疇,應排在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形式和內容、現象和本質等哲學范疇之前。
十 對立統一規律新解
(一) 矛盾世界
矛盾世界,無處不在。
自然社會,蓋莫例外。
人生思維,見怪不怪。
一物兩面,對立統一。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斥相依,相映成趣。
事無巨細,萬物一律。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
千變萬化,似謎非謎。
熟識辯證,一語破的。
細細品味,富有哲理。
(二)同一性與斗爭性關系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或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規律。世界上一切事物,一切現象,一切過程,其內部都包含著兩個互相排斥、互相聯系的對立面,這兩個方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及思維的根本規律。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個本質屬性。二者相反相成,互相聯系,不可分割,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一方失去另一方就不成其為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必須根據實際條件進行具體分析,片面夸大任何一方面都會走極端,陷入形而上學。
西方哲學在辯證法上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對“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上,表現在片面強調矛盾的對立和斗爭,而忽視了同一性。
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同屬于矛盾的本質屬性,哪一個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重要的支配地位。首先,我們講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對立面經過斗爭達到統一,在這里,斗爭是條件,是手段,而統一則是目的。是目的重要還是手段重要?拋開目的,不考慮后果,只講手段,只講斗爭,或過分強調斗爭,不僅達不到統一的目的,勢必斗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目的又是和出發點、動機密切相聯系的。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情,是不能離開出發點和目的的。其次,就事物運動發展的動力而言,矛盾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請注意:不是又斗爭又統一),由此推動著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在這里統一是放在首位的。片面夸大斗爭性,視斗爭性與同一性水火不相容,甚至把斗爭看得高于一切,這就犯了形而上學絕對化的錯誤。事實上,并不是任何一種斗爭都能推動事物的發展,只有將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所規定、所制約的斗爭,才能真正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再其次,是由矛盾的概念,由其內涵所決定的。所謂矛盾,就是事物內部的對立面的統一。僅從句式本身看,也一目了然。然而許多人往往把這一看似簡單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弄顛倒了。西方哲學的最大謬誤,即在此。
將中國古典哲學的精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結合,用“中庸之道”重新詮釋對立統一規律,既不片面強調對立斗爭,也不片面強調統一,而是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完美和諧的統一,使之更加符合客觀辯證法,從而達到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這就牢牢地把握住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實質和精髓,更接近于客觀真理,從而避免了形而上學片面性和絕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