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思維系列(7):一個故事看懂,老板發財的秘密
古代的時候,科技不發達,冬天洗衣服容易凍手潰爛。
很多有錢人家的衣服都是專門找人漂洗。
有戶人家世代為他人家漂洗衣服,大冬天也能漂洗,手卻不會凍裂。
因為這家人在實踐中發現了一個藥方,配制成藥涂在手上可以防止冬天凍手。
有個商人聽到了此事,就請求收買其藥方,開價100兩銀子。
這家人想了想,給人家漂洗衣服三年也賺不來這些錢,于是就賣給了商人。
商人帶著這個藥方,制作了很多藥物,拿去獻給某個國家的國王。
因為這國家要跟敵國打仗,準備在冬天發動攻擊,而此藥讓士兵涂在手上就能防凍。
防凍的士兵戰力提高,把敵軍打個大敗,國王很是高興,就嘉獎了商人一塊土地,封他做了大官。
同樣是一個藥方,在不同的人手里,卻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得到了不同的回饋。
老板思維(中均資本)之啟發:
第一,藥方的價值,取決于用給什么人。
放在匣子里的寶劍即便再鋒利,也殺不了人;拿在手中的棒槌也許很笨重,也足以震懾惡犬。
一個人的價值不取決于其能力,而取決于其如何運用能力。
能力再大,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但就是不用來幫人解決問題,人家也不稀罕你。
能力再小,即便是做個早餐,掃個廁所,用來幫助別人解決其問題,人家照樣會回饋于你。
不要老想著人家為什么不給你錢,而要從自己的方面著手思考:你到底能為什么人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思維決定格局,眼界決定世界。
一個人沒有做大事的志向,就很難有做大事的思維,沒有做大事的思維,也就沒有成大事的格局。
一個人腦子里有整合資源的意識,那么其總能發現各種機會。連意識都沒有,何談機會?
商人之所以能看到藥方的更大價值,就在于他的思維不同于平常人。
商人的思維,就是不斷的計算利害,以價值最大化的思維來推斷事物的可能性。
做事必然有風險,越是有可能獲利的事情就越有風險。
不敢冒賠上100兩銀子的的風險,就不會得到藥方;也就不會用這個藥方來實現建功立業。
第三,機會只是契機,而非成功的保障。
商人做此事可以成功,不代表別人做此事也能成功。
就算藥方原主人看到此機會,也未必能抓住——因為跟官家交涉,也是需要一定資本的。
這資本包括:金錢、勇氣、禮儀、口才、利害分析等。
這些都不是一個老農民所能擁有的。即便一個農民也有遠見看到這機會,也只能找其他人來經營此事,他自己是沒有這成功的可能的。
沒有做過事的人,往往看人怎么做都容易成功,卻看不到其背后的努力付出。
只看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故而才有了各種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