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也許只有我一人,在看到鐘漢良(的照片和訪談)時會聯(lián)想到奧黛麗·赫本。
事實上,我私下認為,鐘漢良是中國版、男版奧黛麗·赫本。
很顯然,我說的不是他長相像她,盡管他和她在外觀上有著許多共通之處——清瘦的體形,優(yōu)雅的姿態(tài),純凈的眼,燦爛的笑,等。
使我不由自主把二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他們的內(nèi)在品質(zhì)。
其實我看到想到的總是一些小事。
比如當我看到鐘先生在按主持人要求做完平板撐后,自然而然雙膝著地將布墊子疊好,動作流暢瀟灑,墊子整齊熨帖,然后禮貌交回,我會想到關(guān)于赫本的這樣一個畫面:
曾經(jīng),荷蘭電影節(jié)的節(jié)目編排Leendant de Jong 和他的一位朋友拜訪赫本并在她家住了幾日,臨走時,赫本問他們是否要帶上午餐。
倆人因怕麻煩她而拒絕了好意,但赫本很堅持,并問他們喜歡什么口味的三明治。
盛情難卻,一個說要奶酪加黃油,一個說只要奶酪。
當他們離去和她吻別時,赫本交給他們兩個小小的香奈兒購物袋。
在去威尼斯的半路上,他們打開那兩只袋子,里面分別裝著三明治、紅酒和字條——一張紙條上寫著De Jong的名字,另一張上是他朋友的名字,而三明治,一個有黃油,一個沒有黃油。
當然,鐘漢良先生大概不會親自為別人做三明治,但我想說的是,在這件讓我心有觸動的小事上,赫本所表現(xiàn)的親切友好、善解人意、優(yōu)雅高貴,在鐘先生身上同樣可以看到。
總之,在這西、東方兩個人身上,有太多的共同特質(zhì)使我想把他們相提并論。
在歐美時尚藝術(shù)界,有時候形容某個人會用到一個詞,'Very Audrey'。
“很奧黛麗”,其所指往往不單純是某人穿衣著裝有她的風格,而更是氣質(zhì)、內(nèi)在有她的神韻。
奧黛麗的穿衣風格,被認為是她身上所有酷中最不酷的。(The way she dressed was almost the least of what makes Audrey cool.)
而在中國網(wǎng)絡(luò),有一個話題是“我可以鐘漢良一點”,同樣,它的意思也不是要把自己整成他一樣的臉,而是學習他的人品,成為跟他一樣有人格魅力之人。
人們對他的評價也是:帥是他最不值一提的優(yōu)點。
盡管自《羅馬假日》以來的這半個多世紀美人輩出,甚至也有許多人被點評為很奧黛麗,但迄今為止,赫本的風骨和魅力依然無人能及,她依然被世人認為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
赫本的一位好朋友說:“世上只有一個奧黛麗,曾經(jīng)、永遠只有一個。”
再看鐘先生,我們不能魯莽地說他將來無人能超越,但是,毋容置疑,世上也只有一個鐘漢良。
雖說奧黛麗和鐘漢良都是生來有美貌有天分的孩子,但他們受世人喜愛矚目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們美麗的容顏,而是他們內(nèi)心的力量,甚至還有他們的歷史——他們成長奮斗的經(jīng)歷,是其無邊魅力的一部分。
這對無美貌無天分的我們來說,是一種希望。容貌天分雖不由我,但內(nèi)在力量是自己積攢,且把個人史寫好,亦可額外加分。
簡言之,原來平凡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努力修煉變得“很奧黛麗”、“很鐘漢良”。
一 風格是內(nèi)在品質(zhì)的延伸
客觀講,奧黛麗和鐘漢良都有讓人一見傾心的美貌。
客觀講,奧黛麗和鐘漢良的長相都不能算十全十美。
赫本的下顎骨有點嫌寬,以致臉顯得太過棱角分明,嘴巴也有點大,鼻子她自己也不滿意。
而鐘先生的五官身材也有他自己的缺點。
然而在他們優(yōu)雅的體態(tài)、溫和的言語、可人的笑容、高潔的氣質(zhì)之下,一切缺點都被我們視而不見,甚至,那些小小的缺點還被我們認作了最具個性的獨特魅力。
作為時尚偶像的奧黛麗,作為型男代表的鐘漢良,他們的高雅自然最先外露于穿衣風格上。
他們穿衣的原則是:簡約,簡約,簡約。黑白灰是經(jīng)典搭配。
他們的簡約風格并不是膚淺的表面展示,而是其內(nèi)在世界觀的體現(xiàn)和延伸。
這就是為什么一件簡單的衣服到了他們身上便會有了靈魂。
對于她來說,衣飾是簡潔的花瓶,不應(yīng)減去一分花本身的美麗,兩者相映生輝。
對于他來說,衣飾是雅致的封面,和一本好書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
他們內(nèi)心干凈,性靈簡單,美而不張揚,俊朗卻謙恭,自認很平凡,精神極高貴……這一切都在他們衣著之道上得到貫通。
不追隨潮流,只是做自己,點綴一點流行的元素,這樣成就了他們獨一無二的風格。
所以結(jié)論是:想要看起來像他們一樣時尚經(jīng)典優(yōu)雅大方,需要從里往外學。
二 簡單的力量
奧黛麗和鐘漢良都信奉簡單,他們深諳簡單的力量,穿衣,為人,處事。
簡單智慧
兩個都極聰穎有智慧,也很湊巧,他們都是很孩子氣的人。
美麗優(yōu)雅的女人那么多,赫本同時代的就有杰奎琳·肯尼迪、伊麗莎白·泰勒,費雯麗、英格麗·褒曼……所有這些以及后來的各款美女都無法取代奧黛麗,因為唯有她,在優(yōu)雅高貴中渾然天成著純真俏皮、活潑清新。
奧黛麗自己曾說,有時她覺得自己只有12歲。
誠然。她第一次見紀梵希,就用孩童般的清亮眼睛和頑皮笑容,一瞬間將他打動,爾后,他將她視為一輩子的好友知音和繆斯。
而<Sabrina>導(dǎo)演比利·懷爾德則用“大眼睛的鹿”來形容她。
他說:“我鮮明地記得見到奧黛麗的第一天,第一個場景。當我眼望四周,忽然,那個令人眩暈的可人兒出現(xiàn)在那里,像一只大眼睛的鹿跳躍過森林。五分鐘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愛上了她。”
同樣的個性和氣質(zhì)也出現(xiàn)在鐘漢良身上。
見過鐘漢良的人都說他是男人和男孩的奇妙結(jié)合。而關(guān)注他的粉絲,更是被他在沉靜紳士和頑皮男孩之間隨意切換弄得精分,為之又愛又恨。
鐘先生自己也知道有孩子氣的男人最迷人,所以他從不掩藏自己的童心未泯,他說:“我們是大人,但我們是小孩般的大人。”
所謂小孩般的大人,我的理解,就是將成人的復(fù)雜思維簡化成孩子的簡單智慧。
你看鐘先生他這樣形容自己跌宕起伏的演藝生涯:“感覺就像去坐過山車,可以來來去去幾個回合。”
人生的高峰低谷,原來可以像鐘先生這么單純?nèi)タ矗踔翉闹邪l(fā)現(xiàn)它的趣味。
真是讓人羨慕又佩服的孩子氣呢。
英國作家托馬斯·森茲利特說的“個性單純是思想深邃的自然結(jié)果”,中國語言里的“返璞歸真”和“大道至簡”,說的就是這兩位啊。
他們固然生性天真,然而成年之后依然有著俏皮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卻是洞察世事后的通透。
鐘先生在演藝圈二十余年,兩岸三地人情冷暖,但他自始至終堅持一個簡單:不變初衷不失赤子之心。
奧黛麗六歲遭父親拋棄,成長中飽受戰(zhàn)爭之苦,饑餓、貧窮,看盡丑惡和殺戮,婚姻兩遭背叛。然而,她一輩子信仰的依然是愛。
正如其子在回憶她時所言:“她內(nèi)心信奉的一直是簡單,這種信仰使一切還原到根本:真誠、友善、愛。”
簡單人際
真誠、友善、關(guān)愛,在奧黛麗和鐘漢良那里,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這么根本。
一旦用這樣的簡單心思去對待身邊人,你就比較容易獲得快樂。
其實真誠關(guān)愛并不一定要為別人做什么大事,點點滴滴、不露痕跡就可以暖人一輩子。
比如赫本的一位朋友至今還記得某年復(fù)活節(jié),赫本一路從瑞士帶了一大盒巧克力和鮮花到美國,她至今還記得那些漂亮小巧克力蛋的樣子,她記得的是細心和愛。
還有人記得,赫本每次接電話時都會”Hel-lo! Hel-lo!”.她那輕快熱情的聲音,使人總是覺得自己打來電話是收歡迎的。即使她并不知電話那邊的人是誰,她也會讓人感覺舒服。
“舒服”這個詞是鐘漢良常常提及的。
一些跟鐘先生接觸過的人會感到他很有親和力,但又很有距離。鐘先生對此的解釋是,他覺得這樣的相處很舒服,他說:“我跟你在一起,我要讓你讓我們兩個人都覺得舒服……如果人多,就要讓大家都舒服。不過大家離開這兒了,我就不管了,后續(xù)我就自己照顧自己。”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鐘先生的原則——有緣相見相處時,好好相待,分別之后,他不會再把時間浪費在邀朋結(jié)友舉杯換盞之中。
我個人非常認同這種簡化的人際交往。因為友善待人并不等同于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人事上。人來人往,你不想讓自己的生命里太擁擠。
當然有時候你會為此擔上傲慢的聲名。
比如鐘先生不喜歡參加劇組的聚餐,或有時在片場沉默寡言。
比如赫本在拍戲時不喜歡和大家一起吃飯,她會把飯端進化妝間,一個人靜靜地吃。即使有記者說她傲慢,她也置之不理,因為她不想把演戲需要的精力浪費在閑聊上。
真正接觸過鐘漢良和赫本的人,從未對他們有所微詞。
因為誠心相待的短暫一面,勝過十次虛與委蛇。
簡單目的
至此,容我先輕嘆一聲:赫本和鐘漢良相似的地方何其太多!
你看,倆人都是舞者出身,后轉(zhuǎn)向戲劇表演。赫本自小習芭蕾,鐘漢良最初朦朧的夢想也是成為芭蕾舞者。他們的優(yōu)雅和自信,很大程度來自舞蹈的訓練。
自然,舞蹈也使他們很早懂得:沒有九分的疼痛便沒有一分的舞臺輝煌。
赫本從小熱愛芭蕾,她的野心是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并讓人看到她的優(yōu)秀。戰(zhàn)爭中她的練習有所中斷,戰(zhàn)后回到倫敦,被告知她已錯過練習芭蕾的最好年齡,無論她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為芭蕾舞團的首席女演員。
在戰(zhàn)爭的饑餓中,舞蹈是支撐她活下去的信念,此時夢想破滅。但她沒有放棄,如果不能成為最出色的舞者,那她努力成為其他藝術(shù)領(lǐng)域里最出色的人。她做模特,參演一些舞臺劇,后來被發(fā)現(xiàn)走上電影演藝之路。
對待演藝,她的原則像對待舞蹈一樣:努力、自律、專業(yè)。
鐘漢良受香港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十三四歲時接觸的是現(xiàn)代舞,十八歲時成為專業(yè)舞者。后來也是慢慢發(fā)掘了演藝的天分,工作重點轉(zhuǎn)到戲劇。
他對于事業(yè)追求的目的同樣很簡單: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得到和付出相對等的成果。
于演戲來說,他們都不是專業(yè)出身,靠的是一點天分和十分努力,而成就他們的也是他們的簡單。
因為內(nèi)心干凈,對待角色心思單純,加之敏感共情,使他們能夠精準進入人物的世界,并通過人物的內(nèi)心傳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或熱愛。
因為目的單純——得到專業(yè)的認可,留下讓世人懷念的作品,所以當名利誘惑出現(xiàn)時,他們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
赫本對兒子說,凡事歸結(jié)起來是要抓住你最想做的、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一旦你想要的太多,事情就會變得復(fù)雜。
而鐘先生他會可愛地笑一笑,攤開兩手說,我的手只能抓住這么多,要多了也抓不住。
當你所求簡單,世界也會變得簡單。
【待續(xù)。其他章節(jié)預(yù)告:平凡的高貴、低調(diào)的自信、自省的能力、你是我的理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