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定位,展現文化主題
博物館一般都會以展覽的形式來展現博物館的文化價值,而在展覽中展品的陳列設計需要十分專業的技巧,這樣才可以展示出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內涵。大眾都可以通過參加博物館的展覽,來滿足自身的需求,以此來獲得更加專業的知識,大眾也可以通過博物館的主題展覽來進行精準教育,這都是博物館服務社會的重要表現。
博物館要想向大眾表達出自身的文化內涵,就要了解大眾對文化的需求,進行準確的定位,將博物館內的資源進行整合以及分類,便于博物館制定固定的文化主題。
在制定獨特的文化主題的同時,不能只將展品進行簡單的規劃分類,更要注重展品帶給大家的重要意義以及所表達的社會價值,要將所有的展品都進行有效的整理,并且選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展品,使展品所表達的內涵能夠突出本次展覽的意義,并作為博物館文化主題展品的核心代表,這樣可以有效表達出本次展覽的文化主題,有助于參觀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展覽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讓博物館更具有時代性,更能吸引群眾的目光。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設計不等同于其他展覽的設計方式,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有著自己獨特的設計方式和規律。一個陳列展覽設計的好壞取決于是否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博物館展覽的思想價值,是否可以展示出博物館想展示的理念,是否可以將博物館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完美的融合。大部分博物館都是以地方特色來制定相對應的文化主題,這樣更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宣傳和發展,也有助于當地特色民族文化的發展。
博物館的展覽不僅僅是將展品陳列出來,更要注重博物館展覽的場景布置,在陳列展覽時要營造出相對應的文化氛圍,讓參觀者可以更直觀地欣賞、學習等等,更可以借助陳列設計的技巧來展現出一場有關于文化特色的視覺盛宴。
(二)運用技巧創造良好的展示效果
現在我國博物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因此就要格外重視博物館展覽的陳列設計風格,因為展覽所展現的陳列設計體現出館內展品的文化特色,也代表著博物館的研究水平。博物館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以創新的陳列設計理念為支撐,這導致現在博物館對陳列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針對展品的位置擺設,更是要針對展廳的整體空間設計,甚至還包括展廳內的空間打造。設計人員要對整個展廳內所有展品的位置進行設計安排,以此來表達出博物館展覽的主題思想。參觀者在參觀展覽陳列時多是要求可以感受到文化氛圍,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館內塑造出鮮明的陳列展覽風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博物館展覽的重要意義就是讓參觀的人可以感受到十分明顯的文化氛圍,因此展廳內的空間設計和環境都可以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正如在觀眾看舞臺劇時,舞臺劇會利用燈光的變化、音樂的切換將觀眾帶入到故事情節當中,博物館的展廳也是如此,為了營造出良好的環境氛圍,應采用燈光的照明來塑造整個展廳的氛圍。如何利用燈光也是展覽陳列的核心,合理運用燈光的效果不僅提高了整個博物館的價值水平,同時也給參觀者塑造出一個完美的展示空間。另外還可以用燈光的顯示亮度來突出要重點展示的展品,或通過燈光亮度漸變的方式來凸顯出文化特色,當然簡單利用燈光照明是最優的選擇也是投入價格最低的選擇。
在展覽中,說明牌也是一種傳播信息的重要方式,參觀者可以通過說明牌更加準確了解展品的相關信息,因此說明牌的設計也十分重要,內容要求簡單明了,使其成為參觀者與展品的重要溝通橋梁。
(三)陳列設計中運用現代科技技術
現在科學技術也十分發達,裝飾的材料更能突出博物館想突出的氛圍,這也給設計者們更大的選擇范圍。設計者還需要關注設計館內的空間組織和布局,以此讓展品展示出它所表達的藝術價值和內涵,體現出展覽帶來的文化魅力。
設計者充分利用館內的整體環境來帶動參觀者的心理方向,使所有展品都發揮出它們的文化價值。同時可利用高科技做出展覽時的規劃,對燈光的變化、背景音樂的轉化、空調的溫度以及一些安全設備設施都進行更加細致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參觀者的心理需求,突出展覽的意義。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設計就是充分利用博物館特定的文化含義和魅力,通過高科技和優秀的設計展示出來并去有效地吸引觀眾,這樣觀眾就會主動欣賞和品位這些帶有文化特色的展品。
近幾年,我國博物館的展覽陳列形式大都比較類似,傳統的陳列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人們的文化需求,也不能更加有效地傳播民族特色文化,因此,要想更加有效傳播出文化特色就要放棄傳統的傳播觀念,以吸引參觀者的興趣為主,展現出文化特色。
有效運用科學技術可以幫助參觀者更加直接地感受展品所帶來的文化魅力,并且在展覽結束后也可以帶給參觀者很深刻的印象。加入了高科技不僅改變了博物館展覽陳列傳統模式的單一化,更賦予了展覽新的生命。
圖片來源:常州美學生活博物館
(四)案例解析
博物館的互動展示是博物館多元體驗理念的集中體現。互動展項設計代表著現代博物館陳列設計的趨勢。博物館實踐證明,互動是最受觀眾喜愛的陳列方式。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博物館在使用傳統互動設備裝置的基礎上,更多采用觸摸屏、媒體視聽播放、機械互動與網絡互動等設備裝置。在服從于展示內容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設計,吸引觀眾參與,充分實現博物館傳播與展示的職能。
“以人為本”原則
現代博物館的陳列展示設計越來越多地借鑒人體工程學原理,努力為觀眾提供更加舒適的展示空間。空間的均衡、流線的通暢、節奏的起伏、情緒的張弛、空間的疏密、亮點的突出,以及色彩的冷暖、用光的強弱和材質的對比等等都是構成整體展覽效果的因素;參觀者的行為、情感及審美體驗等也都是博物館展示陳列重點考慮的方面。
博物館展示設計――以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為例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東路2號,占地面積約41027平方米,主體建筑包括地上5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66980平方米。藝術篇陳列及臨時展廳施工與布展工程位于建筑物內的三層、三夾層,設計、施工面積約6211平方米,層高分別為:5米、7米、12米不等。場館主要包含木雕廳、書畫廳、陶瓷廳、端硯廳及三個臨時展廳裝修設計及施工、陳設設計及布展。
設計理念
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代表著一個國度及其民族歷史及現代文化。在博物館的設計上應對展示藝術表現手法尋求新的探索和突破,要注重高新技術和材料的合理運用,實現理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完善結合,努力打造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在對廣東省博物館的設計上,我們強調和貫徹以下幾點設計理念:
(1)倡導多元化趨向――在這里指陳列形式廣義的多樣化。
(2)突出個性特征――個性化是風格、是特色,它即是地域風格的彰顯,更重要的是對陳列精神內涵的詮譯。
(3)追求人性化設計――在博物館陳列活動中,人性化的設計是確立“觀眾是上帝”體現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尊重,于細微處見設計師的精神。
(4)整體化設計意識――整體化設計是指兩方面。一是對內容分化中保持整體感的安排處理,它著眼于展線順序中的節奏、設備種類大小的不同配置、造型、色彩、材質、語言都能統一協調,其他的輔助展品的制作還應做到風格整體統一。
博物館新館展示設計
(1)木雕廳:展示廣東人的風尚習俗和人文精神
木雕廳的設計主要以飽滿繁復、精巧細膩、玲瓏剔透、金碧輝煌的藝術風格為主。那美侖美奐、造型各異的器物品類,那生活氣息濃郁、民俗意蘊深厚的題材紋飾,那惟妙惟肖、纖毫畢現的雕刻工藝,無不形象地展示著廣東人的風尚習俗和人文精神,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風采。
木雕廳展出木雕實物品類豐富,精品疊出,如場面宏闊、精細入微的描金漆畫詩經意境圖大壽屏,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圓雕蟹簍,還有造型獨特、精雕細刻的神龕、神亭、神轎、薰爐罩、饌盒、糖果架、紙煤筒……琳瑯滿目,多姿多彩。逼真復原的傳統民居廳堂、臥室、書房等場景,通過家具陳設與建筑裝飾的有機結合,生動地再現了木雕制品在廣東地區民間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觀眾充分領略到廣東木雕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蘊。
書畫廳空間設計打破傳統的“屏風”序的設計格局,將重點文物參與其中,構成了主題
式景框,形成多個參觀的視角。通透的空間層次,吸引觀眾去觀看,從而調動觀眾的情緒,形成空間視覺上的一種暗示。在設計之初,考慮到書畫的明度較暗,使得文物本身的面貌和特征得不到凸顯,而影響展示的效果。因此,此次的裝飾設計,選擇白色作為主要色調,塑造出了盡量不干擾文物的陳列平臺“白色介質”。同時又借助燈光設計所產生的微妙的光影變化來營造靜態空間動態化的效果,使得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加突出。展廳整體在空間設計與裝飾上更具現代感和包容感,觀眾在觀展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其視覺暗示的情感化體驗和視覺中心的動態體驗。
(3)陶瓷廳:追求“以人為本”的展示策略,傳遞心理體驗
陶瓷器廳的空間設計將文物閱讀的邏輯秩序作為組織脈絡,以場景式置入的方式營造整個展示空間。場景式置入是指陳列對象所涉及的各個因素之間的集合,這種集合是在各個具有求真性的場景中間實現一種整一性的空間組合。由于瓷器本身就已經十分精美,外加的美化設計會干擾和減弱觀眾的參觀注意力,因而展示設計重在展示文物的歷史形態與現存狀態,讓文物展品成為展示中心。該廳的展陳融合了雕塑、布景、多媒體、影像技術等多種藝術和科技手段,運用場景式置入的手法,探索微縮場景創作,將與瓷器生產、銷售和使用相關的各類場景置于文物陳列的通柜序列體系中,讓觀眾進入到虛擬逼真的場景,體驗陶瓷傳統制作工藝信息的延伸與擴充傳播。這種場景式置入與展廳整體以文物為中心的設計方向相協調。
陶瓷器廳的展示設計在優先滿足觀者對文物鑒別信息的基礎上,追求“以人為本”的展示策略,通過心理暗示的情感體驗,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產生精神共鳴,同時,從工藝的進步、器物的演變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希望觀眾通過參觀展覽,能夠進一步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并增強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