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B、PS、PEG是用來進行公司估值,判斷一家公司價值的重要方法。那如何理解這幾個指標呢?
比如你想買兩個公司的股票,你會怎么選擇?通常你會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看這兩家公司的盈利和賺錢能力;二是看這兩家公司的股價是否便宜。通過對比股價和公司的盈利能力,你會選擇用低價去買賺錢能力更好的那家公司。
第一個因素,就用到了ROE去衡量。關于ROE的介紹,可參考鏈接:收益背后的邏輯樹:杜邦分析法。這里不詳細介紹。
第二個因素則用另幾個指標PE、PB、PS、PEG等去衡量。到底使用哪幾個,需要根據行業和企業的不同情況具體判斷。
PE,全稱Price to Earnings Ratio,中文叫市盈率。簡單來說,它衡量的是股價和公司盈利的關系。
1. 計算公式
PE = 公司的總市值 / 公司的凈利潤總額 = 每股股價 / 每股凈利潤。
2. 例子
假設A公司的股價是100元,每股收益是5元,那么它的PE就是20(100 ÷ 5)。這意味著,如果你用100元買這支股票,按現在的盈利水平,你需要20年才能回本。
3. 如何用PE判斷股價貴不貴
但要注意!PE也不能只看高低,有些高PE的股票可能是成長型企業,未來盈利潛力大,值得持有。
PB,全稱Price to Book Ratio,中文叫市凈率。它衡量的是股價和公司凈資產的關系。
1. 計算公式
PB = 公司的總市值 / 公司的凈資產 = 每股股價 / 每股凈資產。
2. 例子
假設B公司的股價是50元,每股凈資產是10元,那么它的PB就是5(50 ÷ 10)。這意味著,你需要花5塊錢買1塊錢的凈資產。
3. 如何用PB判斷股價貴不貴
PB法適用于擁有大量固定資產的行業,如銀行、鋼鐵、煤炭、房地產等,這些公司的凈資產對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意義重大。
對于輕資產和無形資產較多的企業,比如互聯網和科技公司,則不適合使用PB估值法。因為他們對固定等有形資產依賴較小,對技術和人才等無形資產依賴較大,而這些無形資產往往不會體現在凈資產中。
PB估值法也適用于盈利波動較大的周期性行業。因為每股凈資產相對于每股凈利潤要穩定的多,因此PB較PE能更穩定地反映估值水平的變化。
PS,全稱Price to Sales Ratio,中文叫市銷率。它衡量的是股價和公司營業收入的關系。
1. 計算公式
PS = 公司的總市值 / 公司的總營收 = 每股股價 / 每股營收。
2. 例子
假設C公司的股價是80元,每股營收是20元,那么它的PS就是4(80 ÷ 20)。這意味著,你需要花4塊錢買1塊錢的營收。
3. 怎么用PS判斷股價貴不貴
4. 什么情況下使用PS
PS適合用于以下公司:
PEG,全稱Price to Earnings Growth Ratio,中文叫市盈率增長比。它是在PE的基礎上,考慮了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
在使用PE時,你會發現,這種方法存在一個劣勢就是對公司成長性預估不足。PEG則是在市盈率基礎上衍生出的比率,通過引入凈利潤增長率,可以彌補市盈率法對企業成長性估計的不足,是對市盈率估值法的補充。
1. 計算公式
PEG = PE / 盈利增長率。
2. 例子
假設D公司的PE是30,盈利增長率是20%,那么它的PEG就是1.5(30 ÷ 20)。這意味著,公司盈利增長的速度能否支撐它的高估值。
3. 如何用PEG判斷股價貴不貴
PEG適用于評估成長型企業,因為它能告訴你,公司的高估值是否被業績增長所支撐。
不適用于短期增速過大、盈利增速波動較大的公司,同時低增速的公司也不太適用PEG。具體包含以下幾種行業和公司:
強周期公司:由于存在周期性,盈利波動大,難以滿足連續增長的要求。
融資依賴型或項目依賴型公司:其增長預期不穩定、現金流較差,比如環保類、基建類等公司。
概念類公司:其盈利薄弱,甚至虧損,較難給出明確增長預期。
并購依賴型公司:沒有持續盈利、穩定增長的基礎。
如果企業盈利穩定且具體可持續性,則可以采用PE、PEG。
如果企業當前沒有盈利,未來盈利可持續,則可以采用PS。
如果企業屬于周期性行業,且凈資產是驅動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則可以采用PB。
如果企業屬于多元化的集團公司,則可以采用其他估值方法,比如SOTP和DCF估值法。
如果能找到公司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則可以采用MV/GMV(互聯網電商)、MV/MAU(互聯網短視頻等)和DCF估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