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簡述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之路

目錄

文章目錄

通信網絡

  • 電信網(即電話交換網絡)由終端、傳輸和交換三大部分組成;
  • 因特網(即計算機互聯網)由終端、傳輸、交換以及多個計算機網絡等幾部分組成。

隨著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電信網、計算機互聯網與有線電視網的融合(三網融合)已經成為網絡發展的趨勢。三者融合發展,互聯互通,為客戶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重服務。這里我們將其統一稱之為通信網絡。相對的,通信網絡又分為固話通信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兩大類。

其中,移動通信網絡由三大部分組成: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

  • 接入網是 “窗口”,負責把數據收上來;
  • 承載網是 “卡車”,負責把數據送來送去;
  • 核心網就是 “管理中樞”,負責管理這些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揀,然后告訴它,該去何方。

核心網演進之路

核心網(Core Network,簡稱 CN)或被成為骨干網(Backbone),本質就是對數據的處理和分發,即 “路由交換”。

早古時期

最早的時候,固定電話網的核心網,說白了就是把電線兩頭的電話連接起來,這種交換,非常簡單,主要滿足人們無線移動通話的需求。

后來,用戶數量越來越多,網絡范圍越來越大,開始有了分層。


網絡架構也復雜了,有了網絡單元(Net Element,簡稱 NE,網元),是具有某種功能的網絡單元實體。

同時,我們要識別和管理用戶了,不是任何一個用戶都允許用這個通信網絡,只有被授權的合法用戶,才能使用。于是,多了一堆和用戶有關的網元設備。它們的核心任務只有三個:認證、授權和記賬,簡稱 3A。


再后來,有了無線通信,連接用戶的方式變了,從電話線變成無線電波,無線接入網(RAN,Radio Access Network)誕生。接入網變了,核心網也要跟著變,于是有了無線核心網。再再后來,有了 2G、3G、4G。每一代通信標準,每一項具體制式,都有屬于自己的網絡架構,自己的硬件平臺,自己的網元,自己的設備。

2G 網絡架構

第二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出現在數字蜂窩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之后,為了進一步提高通話的質量,推出了數字化語音業務的第二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2G 的核心網設備如下,名字就叫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動交換中心)。


2G 的網絡架構如下,組網非常簡單,MSC 就是核心網的最主要設備。HLR、EIR 和用戶身份有關,用于鑒權。

后來,到了 2.5G,在 2G 和 3G 之間,就是 GPRS。

在之前 2G 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基礎上,有了 GPRS,就開始有了數據(上網)業務。于是,核心網的網絡架構有了大變化,開始有了 PS(Packet Switch,分組交換,包交換)核心網。如下圖紅色部分,包含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務 GPRS 支持節點)和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網關 GPRS 支持節點)。SGSN 和 GGSN 都是為了實現 GPRS 數據業務。


從 2000 年 GPRS 首商用到 2020 年 5G 到來,不禁為移動通信迅猛發展之勢而感慨。數據速率從 2G GPRS 65Kbit/s 到 LTE-A 1Gbit/s,再到 5G 時代 10-20Gbit/s,增長速度令人吃驚。

3G 網絡架構

20 世紀末,IP 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傳統的語音通信的吸引力下降,人們期望無線移動網絡也能夠提供互聯網業務,于是出現了能夠提供數據業務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2.5G 到了 3G,網絡結構變成了下圖模樣。而 3G 基站,由 RNC 和 BSC 組成。


到了 3G 階段,設備商的硬件平臺進行徹底變革升級。3G 的核心網設備如下:


3G 除了硬件變化和網元變化之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思路變化。其中之一,就是 IP 化。以前是 TDM 電路,就是 E1 線,中繼電路。粗重的 E1 線纜 IP 化,就是 TCP/IP,以太網。網線、光纖開始大量投入使用,設備的外部接口和內部通訊,都開始圍繞 IP 地址和端口號進行。

第二個思路變化,就是分離。具體來說,就是網元設備的功能開始細化,不再是一個設備集成多個功能,而是拆分開,各司其事。在 3G 階段,是分離的第一步,叫做承載和控制分離。在通信系統里面,說白了,就兩個(平)面,用戶面和控制面。如果不能理解兩個面,就無法理解通信系統。

  • 用戶面,就是用戶的實際業務數據,就是你的語音數據,視頻流數據之類的。
  • 控制面,是為了管理數據走向的信令、命令。

這兩個面,在通信設備內部,就相當于兩個不同的系統,2G 時代,用戶面和控制面沒有明顯分開。3G 時代,把兩個面進行了分離。

從 R7 開始,通過 Direct Tunnel 技術將控制面和用戶面分離,在 3G RNC 和 GGSN 之間建立了直連用戶面隧道,用戶面數據流量直接繞過 SGSN 在 RNC 和 GGSN 之間傳輸。到了 R8,出現了 MME 這樣的純信令節點。

4G 網絡架構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提供了 3G 不能滿足的無線網絡寬帶化。4G 網絡是全 IP 化網絡,主要提供數據業務,其數據傳輸的上行速率可達 20Mbit/s,下行速率高達 100Mbit/s,基本能夠滿足各種移動通信業務的需求。

4G 網絡架構中,SGSN 變成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動管理實體),GGSN 變成 SGW/PGW(Serving Gateway,服務網關;PDN Gateway,PDN 網關),也就演進成了 4G 核心網,如下圖。

MME(移動性管理實體)的主要功能是支持 NAS(非接入層)信令及其安全、跟蹤區域(TA)列表的管理、PGW 和 SGW 的選擇、跨 MME 切換時進行 MME 的選擇、在向 2G/3G 接入系統切換過程中進行 SGSN 的選擇、用戶的鑒權、漫游控制以及承載管理、3GPP 不同接入網絡的核心網絡節點之間的移動性管理(終結于 S3 節點),以及 UE 在 ECM_IDLE 狀態下可達性管理(包括尋呼重發的控制和執行)。

4G LTE 網絡架構(注意,基站里面的 RNC 沒有了,為了實現扁平化,功能一部分給了核心網,另一部分給了 eNodeB)。2009 年,在部署 LTE/EPC(4G 核心網)的時候,有人認為核心網演進之路已經走到盡頭,繼續突破創新實在太難,畢竟要掌控每小區峰值速率 150Mbps 的網絡王國,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隨著 VoLTE 和 VoWiFi 的出現,LTE/EPC 又引入了 S2a、S2b 和 S2c 接口,這些接口將核心網的控制范圍延伸到了非 3GPP 網絡,即可信 Non-3GPP 接入(Non-3GPP Trusted Access)和非可信 Non-3GPP 接入(Non-3GPP untrusted Access)連接到 3GPP 網關 PGW。自此,核心網的構架如下圖所示,圖中綠色實線表示用戶面 & 控制面接口。

演進到 4G 核心網之前,硬件平臺也提前升級了。以中興為例,開始啟用 ATCA/ETCA 平臺(后來 MME 就用了它),還有 xGW T8000 平臺(后面 PGW 和 SGW 用了它,PGW/SGW 物理上是一體的)。

  • ATCA(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先進電信計算架構)機框
  • ETCA(Enhanced ATCA,增強型 ATCA)
  • xGW T8000 硬件平臺其實就是一個大路由器

ATCA 里面的業務處理單板,本身就是一臺單板造型的 “小型化電腦”,有處理器、內存、硬盤,我們俗稱 “刀片”。

既然都走到這一步,原來的專用硬件,越做越像 IT 機房里面的 x86 通用服務器,那么,不如干脆直接用 x86 服務器吧。

長久以來,網絡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復雜,而那些專用的電信設備不但擴展不靈活,而且習慣了自掃門前雪,整體效率太低,如同公司的體制,這是一個龐大而臃腫的機構,仿佛背著世界前行。所以電信運營商要打破傳統,用 IT 的方式來重構網絡。而虛擬化打通了開源平臺,讓更多的第三方和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從而在已運行多年的成熟的電信網絡上激發更多的創新和價值。這正是 NGMN 的愿景:生態、客戶和商業模式。于是,網元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的時代到來了。


軟件上,設備商基于 OpenStack 開發自己的虛擬化平臺,把以前的核心網網元,“種植” 在這個平臺之上。網元功能軟件與硬件實體資源分離

設備商先在虛擬化平臺部署 4G 核心網,也就是,在為后面 5G 做準備,提前實驗。硬件平臺,永遠都會提前準備。

5G 網絡架構

5G 網絡的需求

國際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針對每一個新世代的網絡,都會制定出需求及應用場景,而各大電信標準組織,再依照 ITU 所提出的需求,訂定標準并向 ITU 提交標準,供 ITU 審訂。5G 提交的標準為 IMT-2020(https://www.itu.int/en/ITU-R/study-groups/rsg5/rwp5d/imt-2020/Pages/default.aspx)。

ITU 在 IMT-2020 中訂定了 5G 的八大 KPI(https://www.itu.int/en/ITU-D/Regional-Presence/ArabStates/Documents/events/2018/RDF/Workshop%20Presentations/Session1/5G-%20IMT2020-presentation-Marco-Carugi-final-reduced.pdf):

  1. 更好的使用者傳輸速率體驗(User Experienced Data Rate):100 Mb/s 以上
  2. 更高的峰值傳輸速率(Peak Data Rate):20Gb/s
  3. 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更高的傳輸數據量(Traffic Capacity):10~100Mb/s/m2
  4. 更高的頻譜使用率(Spectrum Effiency):3 倍以上
  5. 更快的移動速度(Mobility):500km/h
  6. 更低的延遲(Latency):1ms 以下
  7. 更高密度的裝置聯機(Connection Dencity):100 萬 devices/km2
  8. 更低的耗能(Network Energy Efficiency):電力消耗為 1/100 以下

這八個 KPI 主要是要滿足三大場景的應用:

  1.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強型移動寬帶):指的是更快速的傳輸速率以及更好的使用者上網體驗,即解決人與人之間通信,人們上網的問題。
  2. mMT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海量物聯網通信): 指的是更大量、更密集的機器通信(每平方公里 100 萬個以上的裝置進行聯機),即解決物聯網的問題。
  3. uRLL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低時延、高可靠通信):指的是更低的延遲,像是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和遠端醫療手術等應用。

要實現這樣的愿景,5G 網絡需要面臨的技術挑戰主要是:高速率、端到端時延、高可靠性、大規模連接、用戶體驗和效率。

5G 網絡架構的設計原則

為了應對這這樣的技術挑戰,5G 網絡設計原則為:

  • 從集中化向分布式發展
  • 從專用系統向虛擬系統發展
  • 從閉源向開源發展

如果用四個詞來概括 5G 網絡的設計原則,它們是:解耦、軟件化、開源化和云化。

  • 解耦:軟硬件解耦,控制面/用戶面分離。
  • 軟件化:NFV、SDN、編排和網絡切片。
  • 開源:軟硬件開源,前傳、API 接口開放。
  • 云化:從 CAPEX 向 OPEX 模式轉型,虛擬化& DevOps 環境,動態 & 自動化運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4G
6G產業前瞻: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核心環節深度梳理
5G,不只是“無與倫比的快”
根據物聯網提綱提煉的知識點(7)
世界移動通信發展簡史
第五媒體原理(書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大宁县| 渝北区| 凤翔县| 广德县| 尖扎县| 防城港市| 两当县| 济宁市| 西宁市| 山阳县| 金山区| 德州市| 南充市| 甘德县| 简阳市| 阳城县| 正蓝旗| 微山县| 锦州市| 清流县| 漳浦县| 苍山县| 汶上县| 绥化市| 临泉县| 彭泽县| 利辛县| 永年县| 台东市| 固原市| 上栗县| 凤山市| 利川市| 星子县| 高清| 张家川| 格尔木市| 锦屏县| 老河口市|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