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三年,卻查不出任何問題!
怎么回事?
這是幾天前,師兄偶然間看到一個醫學號推送的醫案。
我覺得比較有意思,就拿來分享給大家。
醫案中的主人公,咱們暫且稱之為林女士
林女士因長期困擾她的疾病,來到一家中醫診所看診。
包里揣著一份腸鏡檢查單
她說:“在我們當地一家醫院拍的片子,那里的醫生說片子沒有異樣,沒病”
中醫師拿過片子,仔細看了看確實沒有什么異樣。
沒等醫生說完,林女士就接過話頭,說自己明明感覺身體特別不舒服,怎么可能沒病呢?
情緒明顯激動了。
中醫師見狀,趕緊安慰很多病儀器都是檢測不出來的,所以咱們中醫才要辨證
隨后問她:“有沒有具體癥狀表現啊?比如腹瀉等等”
林女士說道:
“每天都肚子疼,一天不落,疼的地方不固定,感覺來回跑”
“大便不規律,經常腹瀉,腹瀉時還伴隨著鼻涕狀的黏液,有疼痛感,間隔時間大概在十天半月的”
“不敢吃涼的,蔬菜水果都不能吃,一吃更疼,天涼也更難受”
“渾身沒有力氣,虛得要命,越來越瘦”
“我就感覺自己要死了,很悲觀”
最后得出結論——主要是精神壓力過大、情緒不穩造成的胃腸功能紊亂。
開了藥,叮囑林女士好好吃藥,問題不大。
至于開的什么藥?后續林女士的狀況是否改善?
我們都不知道,也沒有更新。
但,如果是咱們守正遇到此類癥狀的醫友,我們會怎么做?
林女士的這個病到底是什么原因?
真的是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嗎?
感興趣的醫友,聽聽師兄對于此事的分析。
重新來看林女士的幾個癥狀:
每日腹痛、經常腹瀉、腹瀉時有疼痛感且帶有鼻涕狀黏液、天涼更嚴重、日漸消瘦、虛弱渾身無力、情緒悲觀
這些癥狀都很復雜,所以咱們需要辨證論治。
在這里,大家要記住中醫治病必須辨證論治,不能辨證論治的醫生,絕對不是好醫生
如果你以后去找中醫看病,對方不走辨證論治這條路,那師兄建議你趕緊走人,對方不是個好中醫,看不好你的病。
中醫上的辨證論治是很難的,可以說是我們中醫一輩子都在做的一件事
它是很深奧的,怎么辨證呢?就是根據癥狀來,不同的癥狀它背后所包含的東西也是不同的
比如林女士的腹痛、腹瀉有疼痛感,這個情況我們要先判斷虛實。
陰陽表里虛實寒熱是《傷寒論》六經八綱辨證中的八綱辨證,是非常高深的一種辨證方法。
回到林女士的第一個癥狀上,咱們來判斷一下虛實。
怎么判斷呢?
師兄教你一個非常簡單也非常有效的判斷方法,不懂中醫的朋友也能聽懂會用。
按揉腹痛處或者用熱水袋暖一會,如果能緩解,那一定是虛證
反之如果無法緩解,也不一定就是實證,這個不是必然的關系。
咱們就需要繼續讓醫友做:
“你按揉的時間再長一點,或者用暖水袋暖的時間也延長一些,看看是否有緩解呢?”
答案是一定會有所緩解。
可能有的人感受很小很小,但一定是緩解了的。
為什么師兄這么肯定?
很簡單,現代人基本上出現這種情況都是虛證。
包括她怕涼、水果蔬菜都不敢吃等現象。
到了天冷的時候,她這癥狀會更加嚴重
所以我們進一步得知,從寒熱上來分,林女士的這個病一定是個寒證。
再看腹瀉時有黏液,說明腸道內有炎癥
可能看到這,會有人不解,問:“前面剛說了寒,現在又說是炎癥,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能提出這問題的,想必不是咱們守正的鐵粉。
經常跟著咱們學習的朋友都會知道,虛熱的根源就是寒,所謂久寒必生虛熱。
中醫上的“寒”更多是代表著一種功能的停滯。
當脾胃功能停滯下降,體內的津液就會虛少。
津液一少,虛熱就出現了。
這很像沼氣池的原理,沼氣池因為封閉,不流通就會產生熱量,胃濁降脾升清的功能下降,產生虛熱。
明白了吧?
好,師兄來總結一下。
通過以上詳細的辨證我們可以清楚林女士的這個病屬于虛寒之證。
從寒熱來看,是寒證
從虛實來看,是虛證。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就可以考慮附子理中湯的化裁、赤小豆當歸散的化裁。
附子理中湯:人參 干姜 炙甘草 白術各三兩
附子振奮心陽、振奮全身機能、破寒,讓身體的小太陽變強。
紅參將氣血收斂到腹腔來參與消化吸收,炙甘草是一個保水藥,白術祛濕,生地補津液。
但要注意不能單獨用理中湯,因為她本身是有熱在的,如果單獨用理中湯很有可能會導致疼痛加重。
怎么辦呢?
咱們可以考慮加上黃連,黃連有清熱的作用
赤小豆當歸散:赤小豆三升,當歸三兩
推薦劑量:赤小豆45g,當歸60g
這個方劑有一個很好的清虛熱作用,可以清局部的虛熱。
還沒完。
上面林女士看的那位中醫師說,林女士的這個病是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的胃腸紊亂。
這一點說的不恰當,咱們中醫就不會這么說。
實際上,中醫管這叫肝經挾胃。
像咱們平時把脈的時候,很容易就能知道一個人是幾天前生的病
比如我給你把脈,我就能知道你是一天前生病了,或者兩三天前剛病了一場。
我跟你平時都是沒有交流的啊,我怎么就一把脈就準確的知道了呢?
很簡單。
一天生病的人,脈象是左手關脈偏沉弱,右手關脈還行
咱們左手關脈候的是肝膽,右手關脈候的是脾胃
所以這就代表你傷了肝膽,還沒有傷到脾胃
但是如果兩個關脈都沉弱,那就是既傷了肝膽又傷了脾胃,時間就是偏長一些的。
綜合來看,如果是咱們守正遇到林女士這種情況,就會從以上幾個思路來治療。
如果你對此還有何不同的見解,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區寫出來。
接下來,師兄會從治未病的角度出發
教你如何預防腸炎發生。
1、飲食不可馬虎。
像一些寒涼食物最傷脾胃,比如冰激凌、冰飲、瓜果等
師兄幾乎每次都會強調少食寒涼,最好禁食寒涼
一方面是傷脾胃,另一方面則是傷陽氣。
陽氣受損,就相當于保護我們身體健康的屏障破了個洞,寒邪就會趁機而入
如果實在饞水果,那就換個吃法
比如蒸一蒸、溫一溫或者直接拿來做個水果粥等等。
2、米湯喝起來
粳米熬制的米湯,可不是普通的湯,而是一碗藥湯。
粳米有保胃氣的作用,經它熬制的米湯那更有補津液的強效
做法很簡單,少量粳米加多量的水,煮開就能喝了
每天堅持喝一壺,津液補得足足的。
當然后面天氣會逐漸轉涼,我們就可以考慮喝當歸生姜羊肉湯。
3、艾灸、站樁一定要做
師兄老跟醫友們說那句話: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古人說的這個灼艾就是指艾灸。
艾灸是恢復脾胃功能,提高陽氣的首選
平時多艾灸膻中穴、神闕穴
除此之外,艾灸的同時站樁也不能忘,特別是小朋友更應該站站養元樁
小孩子站完養元樁,陽氣會更加致密。
陽密乃固,吃飯多,睡眠足,長個子快,身體生長發育更加健康。
別覺得師兄啰嗦,我啰嗦成這樣,都還經常有人忘記做呢....
最后提問一個問題,看看咱們的醫友能不能回答上來~
昨天出伏了,出伏意味著秋天要開始了。
那秋天應該養什么呢?
有沒有醫友知道?
知道的醫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告訴師兄
(下一篇我會詳細解答)
今日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