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Kickstarter明星項目Pebble將被可穿戴設備制造商Fitbit收購。
Pebble的前世今生
2012年5月,一場成功的眾籌,將Pebble拉入大眾視野,也讓Kickstarter聲名鵲起.
當時的首次眾籌,幫助Pebble籌得1026萬美元,一舉成為彼時Kickstarter上最成功的眾籌項目。當年,Pebble售出了超過40萬臺智能手表。
2015年,Pebble又發起了新一輪的眾籌。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就達到100萬美元,成功超過50萬美元的目標金額,最終,Pebble成功斬獲2030萬美元,再次創造紀錄。
兩次成功的眾籌將Pebble推向其最輝煌的時刻,不過,很快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2014年9月份蘋果發布了其智能手表Apple Watch,并于次年4月正式上市,憑借蘋果的品牌紅利和出色的產品,Apple Watch很快就占據了智能手表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以Pebble為代表的中小玩家,生存空間卻被擠壓。在15年那次成功眾籌之后的一個月,Pebble便有融資受阻,陷入財務危機的傳聞。
據透露,此次Fitbit為Pebble開出的價碼是3400-4000萬美元,不勝凄涼。
寒冬將至,抱團取暖
IDC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追蹤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出貨量為270萬部,而去年同期為560萬,出貨量銳減51.6%。
除了Garmin和三星,其他廠商出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蘋果由390萬縮減到110萬,而Pebble的出貨量也直接腰斬,由20萬跌到10萬,市場現狀可謂慘烈。
數據來源:IDC 制圖:眾籌之家
在市場萎縮的同時,已經有玩家開始收縮戰線。
據TheVerge報道,聯想摩托羅拉已經確認不會在明年推出搭載AndroidWear2.0的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研發就此擱置。
摩托羅拉全球產品開發負責人Shakil Barkat 表示, “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支持新產品的推出”。
當前的智能手表在續航、交互方式等方面的體驗并不讓人滿意,因此淪為極客、數碼愛好者的高級玩具,但距離成為智能手機一樣的大眾消費品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既沒有強大資本背書,也沒有充足的現金流支持,要做出做出對調性和品質有所追求的產品,對于一家科技企業也是難為無米之炊。行業遇冷的大環境下,Pebble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
此時,Pebble選擇和Fitbit抱團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fitbit收購pebble又是出于什么動機呢?
可能Fitbit急需講一個好故事。
在美國牛市的背景下,fitbit股價卻一路跳水。
Fitbit 2016年6月份掛牌紐交所交易,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公司。股價曾居51.9美元的高位,但是之后,fitbit的股價經過幾次跳水,一蹶不振,目前在8美元左右徘徊,顛峰時期超過60億美元的市值,時至今日已不足20億美元。
Fitbit股價變動趨勢 來源:Google Finance
因此,手握現金的Fitbit,需要給資本市場講一個好故事,也許是此次收購背后的動機之一。收購,也是科技企業提振市場信心的手段之一,例如蘋果收購beats。
從補強自身業務,豐富產品線的角度出發,Fitbit也有收購Pebble的動機。
顯然財報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但Fitbit過去的財報并不好看。2016年以來,Fitbit每個季度的凈利潤均不如去年同期。
數據來源:Fitbit財報 制圖:眾籌之家
11份發布的三季報顯示,Fitbit營收5.038億美元,凈利潤2612萬美元,雖然營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凈利潤則縮水近一半
雖然Fitbit也有智能手表,但是出貨量基本上可以歸入Others之列,因此,作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生產商,Fitbit希望在智能手表這塊蛋糕上啃上一口。
因此,Pebble委身Fitbit,可以說是難兄難弟的兩廂情愿。(眾籌之家/Huskar) 近日,據外媒報道,Kickstarter明星項目Pebble將被可穿戴設備制造商Fitbit收購。
Pebble的前世今生
2012年5月,一場成功的眾籌,將Pebble拉入大眾視野,也讓Kickstarter聲名鵲起.
當時的首次眾籌,幫助Pebble籌得1026萬美元,一舉成為彼時Kickstarter上最成功的眾籌項目。當年,Pebble售出了超過40萬臺智能手表。
2015年,Pebble又發起了新一輪的眾籌。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就達到100萬美元,成功超過50萬美元的目標金額,最終,Pebble成功斬獲2030萬美元,再次創造紀錄。
兩次成功的眾籌將Pebble推向其最輝煌的時刻,不過,很快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2014年9月份蘋果發布了其智能手表Apple Watch,并于次年4月正式上市,憑借蘋果的品牌紅利和出色的產品,Apple Watch很快就占據了智能手表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以Pebble為代表的中小玩家,生存空間卻被擠壓。在15年那次成功眾籌之后的一個月,Pebble便有融資受阻,陷入財務危機的傳聞。
據透露,此次Fitbit為Pebble開出的價碼是3400-4000萬美元,不勝凄涼。
寒冬將至,抱團取暖
IDC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追蹤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出貨量為270萬部,而去年同期為560萬,出貨量銳減51.6%。
除了Garmin和三星,其他廠商出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蘋果由390萬縮減到110萬,而Pebble的出貨量也直接腰斬,由20萬跌到10萬,市場現狀可謂慘烈。
數據來源:IDC 制圖:眾籌之家
在市場萎縮的同時,已經有玩家開始收縮戰線。
據TheVerge報道,聯想摩托羅拉已經確認不會在明年推出搭載AndroidWear2.0的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研發就此擱置。
摩托羅拉全球產品開發負責人Shakil Barkat 表示, “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支持新產品的推出”。
當前的智能手表在續航、交互方式等方面的體驗并不讓人滿意,因此淪為極客、數碼愛好者的高級玩具,但距離成為智能手機一樣的大眾消費品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既沒有強大資本背書,也沒有充足的現金流支持,要做出做出對調性和品質有所追求的產品,對于一家科技企業也是難為無米之炊。行業遇冷的大環境下,Pebble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
此時,Pebble選擇和Fitbit抱團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fitbit收購pebble又是出于什么動機呢?
可能Fitbit急需講一個好故事。
在美國牛市的背景下,fitbit股價卻一路跳水。
Fitbit 2016年6月份掛牌紐交所交易,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公司。股價曾居51.9美元的高位,但是之后,fitbit的股價經過幾次跳水,一蹶不振,目前在8美元左右徘徊,顛峰時期超過60億美元的市值,時至今日已不足20億美元。
Fitbit股價變動趨勢 來源:Google Finance
因此,手握現金的Fitbit,需要給資本市場講一個好故事,也許是此次收購背后的動機之一。收購,也是科技企業提振市場信心的手段之一,例如蘋果收購beats。
從補強自身業務,豐富產品線的角度出發,Fitbit也有收購Pebble的動機。
顯然財報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但Fitbit過去的財報并不好看。2016年以來,Fitbit每個季度的凈利潤均不如去年同期。
數據來源:Fitbit財報 制圖:眾籌之家
11份發布的三季報顯示,Fitbit營收5.038億美元,凈利潤2612萬美元,雖然營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凈利潤則縮水近一半
雖然Fitbit也有智能手表,但是出貨量基本上可以歸入Others之列,因此,作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生產商,Fitbit希望在智能手表這塊蛋糕上啃上一口。
因此,Pebble委身Fitbit,可以說是難兄難弟的兩廂情愿。(眾籌之家/Hus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