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脫發(fā)方】◎
【外用洗方】
◎鮮花椒葉適量,煮水洗患處。
◎皂角、側(cè)柏葉各30克,透骨草15克,水煎外洗,用于脂溢性脫發(fā)。
◎米醋150毫升,加熱水200毫升。趁熱洗頭,每日1次,常洗見效。
◎食鹽15克。將食鹽加入1500毫升溫開水,攪拌均勻,洗頭,每周1~2次。此方長期應(yīng)用,可防止脫發(fā)。
◎車前草200克,米醋適量,將車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后,用該藥醋外涂患處,每日2~3次。
◎皂角、側(cè)柏葉各30克,透骨草15克,水煎外洗,用于脂溢性脫發(fā)。
◎鮮桑葉、芝麻葉各500克,以米酒水或淘米水煮沸,取水浴發(fā)。
◎桑白皮120克,水煎,去渣,以水洗發(fā),治愈為止。
◎醋50毫升,墨2錠。用墨塊在醋中研成稀糊狀,擦患部,每日3次。
◎側(cè)柏葉若干,將柏葉陰干研細(xì),以春油浸之,蘸刷頭。頭發(fā)長出后用豬膽汁入湯洗頭。本方尤適用于婦女脫發(fā)。
◎鮮柳枝、芝麻梗、雞血藤各適量。煎水洗頭,每日早晚各1次。藥液可留下,倒入藥渣內(nèi)復(fù)煎再用。
◎艾葉、菊花、防風(fēng)、薄荷、蒿本、甘松、藿香、蔓荊子、荊芥穗各9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1次,連用3次。后每隔半月可重復(fù)熏洗。
◎生地、何首烏各30克,黑芝麻梗、鮮柳枝各50克。水煎,趁熱熏洗患部,洗后用干毛巾覆蓋患部半小時。每日1劑,3次洗頭,5日為一療程。
◎木賊草、牛蒡子、草河車各30克。加水煎30分鐘,取汁洗頭,每周2次。本方祛脂生發(fā),可用于脂溢性脫發(fā)。
◎豬苦膽1個。將豬苦膽汁倒入半面盆溫水中,攪拌后洗頭或洗患處,把油脂狀鱗屑清除干凈,再用清水沖洗,每日1次。本方尤適用于脂溢性脫發(fā)。
◎生黑芝麻油(普通麻油亦可)、桑葉煎過,棄渣、用以洗頭。有生發(fā)、黑發(fā)功效。治療發(fā)落不生、斑禿、禿頂者。
【外用擦方】
◎生黑芝麻涂擦脫發(fā)處或斑禿或禿頂。
◎花椒炒干磨碎,用麻油拌調(diào),早晚擦于脫發(fā)頭皮處,一周后頭發(fā)可漸長出,脫發(fā)時間久者堅持多用一段時間。
◎野薔薇嫩枝100克,猢猻姜50克,水煎沸后待溫?zé)崛≈㈩^,本方尤適用于病后脫發(fā)。
◎垂柳葉500克,生姜汁100毫升,將垂柳葉陰干為末,加姜汁于鐵器內(nèi)搗勻,取藥液摩擦患處。本方除適用于脫發(fā)外,亦有用治脫眉。
◎蜀椒500克,生半夏、骨碎補各250克,將藥研粗末,以白酒浸漬7日后,外用涂擦患處,每日3次,生發(fā)為止。
◎生半夏、生姜各300克,麻油1000克,將藥研末,以麻油浸漬半月,用時先以生姜片涂擦患處,后用藥油涂之,每日1次,連用3個月,脫落眉發(fā)即生。
◎小紅辣椒6克切成若干節(jié),放在50克白酒內(nèi)浸泡10天,過濾棄渣,取酒液備用。涂搽患處。
◎旱蓮草30克,切爛,浸入250克的40度米酒中,20天后外搽患處,每日3次。
◎生姜6克、生半夏(研末)15克。先將生姜搽患處1分鐘,稍停,再搽1~2分鐘,然后用生半夏細(xì)末,調(diào)麻油涂搽之。連續(xù)治療一個時期,有刺激皮膚生長頭發(fā)之效。
◎柚子核15克,用開水浸泡,每日2~3次,涂患處。
◎柏枝(干者)、秦椒、半夏各90克。將藥切碎,用水二碗,煎至半碗,人蜜少許,再煎一、二沸,用時,人生姜汁少許調(diào)勻,擦無發(fā)處,每日2次。
◎鮮側(cè)柏葉30克,霜桑葉15克,鬧羊花3克,骨碎補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酒精以沒過藥末為度,將瓶口密封,7天后即可使用。用時以紗布濾出部分藥液,用脫脂棉蘸之涂抹患處,每日3~4次,治愈為止。
◎神經(jīng)性脫發(fā)者,選用芝麻花、雞冠花各60克撕碎,浸泡在500克白酒中,密封。15天后紗布過濾去渣,在藥酒中放入1.5克樟腦并使之完全溶解,以棉簽醺藥酒,涂擦脫發(fā)處,長用有效。
◎蓮花須(陰干)、零陵香各3克,卷柏葉、白芷、川芎、防風(fēng)各15克。將藥細(xì)切,以綿裹,人生椒70粒,生麻油250克,浸于新瓶中,埋地下7日,取出涂發(fā),治發(fā)落不生。
◎零陵香、蔓荊子、附子各7.5克,川芎、白芷、秦椒各15克。將藥細(xì)切,用綿,以生麻油250克于瓷器內(nèi)浸3周,涂發(fā)稀少處。治頭風(fēng)發(fā)落不生,切記不可滴在臉上。
◎零陵香、白芷、蔓荊子、生附子、藿香各30克,荊芥枝15克。將藥為末,綿包扎于瓶內(nèi),用香油500克浸,然后用紙封口,埋地內(nèi)半月,取搽刷之。本方治婦人發(fā)不長。
◎細(xì)辛、防風(fēng)(去蘆頭)、續(xù)斷、川芎、皂莢各30克,柏葉60克,辛夷30克,白芷60克,桑寄生90克,澤蘭、零陵香各75克,蔓荊子20克,竹葉、松葉各25克,烏麻油2500毫升。將藥細(xì)切,用桑根白皮250克,以水2000毫升煎煮至500毫升,又取韭根汁200毫升相合,浸藥1宿,以綿裹入于油中,微火煎,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黃,去渣,以瓷器盛之。用之涂摩頭發(fā),日夜三兩度,可生發(fā)長發(fā)。
◎百部90克,蛇床子60克,白酒360克。將百部,蛇床子切碎,浸泡于白酒中,密封7天后,取汁外搽患處,日數(shù)次。本方殺蟲生發(fā),尤適用于脂溢性脫發(fā)者。
◎生姜皮(焙干)、人參各30克,共為細(xì)末,將生姜切斷蘸藥于落發(fā)處擦之,隔日一次。主要用于精神因素導(dǎo)致的脫發(fā)、斑禿。
◎補骨脂、土槿皮、毛姜(即骨碎補,又名申姜)、生大黃、川楝子各10克,白蘚皮、百部、川椒、老姜、紫荊皮各6克,醋浸7天后取浸出液外搽患處,日三次,用于斑禿。
◎生附子、蔓荊子、柏子仁各15克,共為細(xì)末,以笥雞脂(即烏雞的脂肪)和之,搗研千下,于瓷罐內(nèi)密封,百日取出,涂發(fā)落處,隨即包以頭巾,勿令見風(fēng),三五日即生發(fā)。本方主要用于血虛風(fēng)燥所致的脫發(fā)。
【茶飲食療】
◎川芎5克,首烏20克,核桃30克。共搗碎煎湯代茶飲。
◎回春飲:大胡麻、核桃仁、何首烏各20克,當(dāng)歸、黃精、側(cè)柏葉、楮實子各15克,冬蟲夏草l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滋陰養(yǎng)血,補腎生發(fā)。適用于脫發(fā)。
◎枸杞沉香酒:枸杞子、熟地黃各50克,沉香5克,白酒1000毫升,三味藥酒浸10~15天,日3次,飯前服10亳升。
◎烏須生發(fā)酒:米酒150克,卷柏15克,枸杞150克,黃精150克,何首烏150克。材料用清水洗凈,將卷柏、枸杞、黃精、何首烏隔水蒸半小時,然后放進瓶子里,倒入米酒,密封,10日之后可以飲用。補血養(yǎng)顏,去黑斑,生毛發(fā),烏須發(fā),氣血不足、身體虛弱而失眠、頭暈、眼花者也可服用。
◎黑芝麻250克搗碎,加粳米熬粥食用。
◎脫發(fā)長久難愈者,選用何首烏30克,白米50克、冰糖適量,做成米粥食用,長服有效。
◎松子二米粥:松子仁、核桃仁、粳米、小米各30克,蜂蜜適量。將松子仁、核桃仁同二米一起煮粥。粥熟后沖入適量蜂蜜拌勻即可。當(dāng)早餐食用。烏發(fā)亮膚,強筋壯骨。
◎枸杞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枸杞子10克。以上三味共煮粥。具有補肝腎,益氣血功效。適用于頭發(fā)早白、脫發(fā)及陰虛燥熱便秘者。
◎黑豆核桃桑椹粥:紅棗5枚,核桃仁、桑椹子各10克,黑大豆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每日1劑??蛇B續(xù)食用。適用于腎虧血虛所致的斑禿。
◎?qū)⑤私z子、茯苓、石蓮肉、黑芝麻、紫珠米,用旺火煮開后加適量水,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許食鹽食之。每日1~2次,可連服10~15日。此粥滋補腎陰健脾,適用于脾腎陰虛的脫發(fā)者。
◎核桃芝麻花生豆粉:核桃,花生,黃豆,黑芝麻,等份。四種材料分別炒香炒熟,然后研成粉末,攪勻,每次取一湯匙,用開水或者牛奶、豆?jié){沖服。治療少白頭。
◎芝麻甜麥粉:黑芝麻、核桃仁各150克,大麥300克,白糖適量。將黑芝麻、核桃仁、大麥分別炒至香熟,研為細(xì)末,再放一起混合拌勻,加入白糖調(diào)味,儲瓶備用。每日早、晚空腹服2~3湯匙。養(yǎng)血補腎,潤發(fā)黑發(fā)。
◎桃酥豆泥:扁豆150克,黑芝麻100克,核桃仁80克,白糖、熟豬油各適量。將扁豆洗凈,放入沸水中煮約30分鐘,撈出擠去外皮,將扁豆仁放人碗內(nèi),加清水淹沒扁豆仁,入籠屜用旺火蒸約2小時至爛,取出扁豆仁控水,搗成細(xì)泥。黑芝麻去雜質(zhì)洗凈,放入鍋內(nèi)烘干炒香。核桃仁研成小塊,放入五六成熱的油中炸至酥爛,撈出控油。鍋內(nèi)加少許熟豬油,用中火燒至四五成熱時,倒人扁豆泥煸炒,炒至水分將盡時,放入白當(dāng)點心食用。烏須發(fā),澤肌膚,美面容。
◎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夏季各用1/4量)。將黑豆洗凈,放入沙鍋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飽脹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細(xì)鹽少許,貯于瓷瓶內(nèi)。每次6克,每日2次飲后食用,溫開水送下。此方具有生發(fā)護發(fā)之功效。對油風(fēng)脫發(fā)(圓形脫發(fā))、脂溢性脫發(fā)、產(chǎn)后脫發(fā)、病期脫發(fā)以及因色素脫失的白癜風(fēng)均有療效。
◎黑豆240克,核桃仁12個,枸杞子、何首烏各60克,熟地、山萸肉各50克。先將枸杞子、何首烏、熟地、山萸肉加水煎取濃汁后去渣,再將核桃仁、黑豆加入濃汁中煎煮,至核桃仁熟爛于此汁中并被黑豆吸收,然后烘干。每次服6~9克,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可生發(fā),適用于脫發(fā)。
◎蒲公英黑豆糖: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棄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每日吃100克。
◎補腎健腦糖: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紅糖500克,香油適量。將黑芝麻、核桃仁洗凈,炒至香熟。另將紅糖放入鍋內(nèi),加入少許清水,用文火煎熬至稠厚狀,放入黑芝麻、核桃仁拌勻,趁熱倒人表面涂過香油的瓷盤內(nèi),稍冷后將其壓平,用刀切成小塊,儲瓶備用。每日食用數(shù)塊,連服半年有效。補腎健腦,烏須黑發(fā)。適合血虧引起的須發(fā)早白、脫發(fā)、頭暈等癥。
◎健腦烏發(fā)糖:何首烏200克,核桃仁、黑芝麻各l50克,紅糖500克,香油適量。何首烏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30~40分鐘,濾出汁液,連煎3次取汁,合并藥液。把紅糖放入盛有何首烏液的沙鍋內(nèi),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煎熬,至稠時,加黑芝麻、核桃仁,拌勻,?;稹T賹⒓t糖汁倒入涂有香油的搪瓷盤中攤平,晾涼,切成小塊裝入盆內(nèi)。每日服2次,每次數(shù)塊。健腦補腎,烏發(fā)生發(fā)。
◎脂桃膏:補骨脂300克,核桃仁600克,黃酒400毫升,蜂蜜適量。將核桃仁用溫水浸泡后,去皮搗成泥狀。補骨脂用黃酒泡l日后取出研成細(xì)末。蜂蜜人鍋內(nèi)煎沸,加入補骨脂末、核桃泥,收入罐內(nèi)貯藏備用。每次飯前空腹用黃酒調(diào)服1匙,若不會飲酒則以溫開水調(diào)服。補腎壯陽,烏發(fā)潔顏。陰虛火旺者忌服。
◎玻璃核桃仁:核桃仁250克,白糖、植物油各適量。將核桃仁放開水中泡到發(fā)軟時,剝?nèi)テぴ俜湃敕兴佒徐桃幌?,撈出瀝水。炒鍋放油燒至四成熱,放入核桃仁炸至漂起時撈出。鍋內(nèi)留少許底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白糖攪炒,待糖溶化起小泡時倒入核桃仁,顛翻拌勻,使糖勻布核桃仁上,隨即傾在盤中用筷子逐個撥開,晾涼即可。隨量食用。黑須發(fā),養(yǎng)容顏,延年強身。
◎櫻桃美容散:櫻桃300克,山藥l500克,核桃仁500克,蜂蜜400克。將山藥洗凈,去皮,放入籠屜中蒸熟,烘干研成粉末;核桃仁用文火炒酥,壓成細(xì)末}櫻桃去核剁成細(xì)粒。凈鍋置于中火上,將蜂蜜入鍋,加適量開水,溶化后加入山藥粉、核桃仁末,用小火炒干水分,炒香,再加上櫻桃細(xì)粒炒勻,放入瓷缸中,加蓋蓋嚴(yán),約30分鐘即可。當(dāng)點心食用。滋潤皮膚,益顏色,黑發(fā),延年益壽。
◎毛發(fā)縱裂者,選用黑芝麻適量,炒熟研末,每次服20克,日服2—3次,白糖調(diào)服,長期有效。
◎用海帶絲拌芝麻醬常食用。
◎核桃首烏生發(fā)湯:核桃仁10克,何首烏、杜仲各30克,羊肉500克,生姜2片,紅棗5枚,精鹽少許。姜去皮;紅棗去核;羊肉切成片。在沙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放入核桃仁、何首烏、杜仲、羊肉、生姜、紅棗煲約2小時,加精鹽調(diào)味即成。飲湯,食肉。補腎益精,生發(fā)烏發(fā)。適用于腎虛所致的毛發(fā)脫落。
◎黃芪參首烏燉豬腦:豬腦2副,何首烏30克,黨參15克,北黃芪15克,紅棗4枚,生姜2片,鹽適量。豬腦先放清水浸泡,撕掉表明的薄膜,挑去紅筋,洗凈后放入沸水里汆燙下?lián)瞥鰝溆?;紅棗去核、生姜去皮,洗凈,何首烏、黨參、北黃芪洗凈備用;將所有材料倒入燉盅里,倒入適量的涼開水,蓋上蓋子隔火燉4小時,最后加鹽調(diào)味即可。補腎益精,補益氣血,具有生發(fā)的功效,讓頭發(fā)更濃密。
◎烏發(fā)湯:黑豆60克,黑芝麻、制首烏各50克,熟地黃、淮山藥、菟絲子、棗皮各30克,澤瀉、丹皮、天麻各15克,側(cè)柏葉10克,當(dāng)歸、紅花各5克,核桃仁5個,羊肉500克,羊骨2000克,生姜、蔥白、胡椒、精鹽各適量。羊肉、羊骨洗凈,羊肉去筋膜,入沸水鍋內(nèi)汆去血水,一起放入鍋中。各藥洗凈,裝入紗布袋中扎好,與羊肉、羊骨一同入鍋內(nèi),加生姜、胡椒、蔥白、精鹽,放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沸,撇去浮沫,撈出羊肉,切片后再入鍋內(nèi),用文火燉1個半小時,待羊肉酥爛后即可。飲湯,食羊肉。滋補肝腎,填精養(yǎng)血,潤燥養(yǎng)顏,烏須黑發(fā)。
◎桑椹蒸蛋:雞蛋2個,桑椹子膏25克,核桃仁30克,熟豬肉、精鹽、味精各適量。將核桃仁洗凈,掰成小塊,入鍋內(nèi)用小火烘干炒香,取出晾透后,搟成細(xì)末;雞蛋打碎放人小蒸盤內(nèi),加入桑椹子膏、核桃仁末、精鹽、味精,用筷子攪打成蛋液狀。將盛蛋液的蒸盤放入籠屜內(nèi),小火蒸約15分鐘至熟,取出淋入熟豬油即成。當(dāng)點心食用。養(yǎng)血潤燥,補益肝腎。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須發(fā)早白、頭昏眼花。
◎豬腎核桃:豬腎1對,核桃仁、杜仲各30克,沙苑蒺藜15克,精鹽適量。將上四味洗凈,加水適量,在旺火上煮30分鐘,改文火燉至豬。腎熟爛,加精鹽調(diào)味。食豬腎、核桃仁,飲湯。每日1劑,連服7~10日。滋陰補腎,烏發(fā)美發(fā)。
◎銀耳鴿蛋:水發(fā)銀耳50克,鴿蛋12個,核桃仁15克,荸薺粉60克,白糖適量。將水發(fā)銀耳去雜洗凈,盛入碗內(nèi),加水上籠蒸1小時。將鴿蛋放在冷水鍋里煮至將熟,撈入水盆內(nèi)浸涼去殼,放入碗內(nèi)。另取一只碗,放入荸薺粉,加入清水調(diào)成粉漿。核桃仁用溫水浸泡去皮,瀝干水分,用油炸酥,切碎成米粒狀。鍋內(nèi)加清水,倒人蒸銀耳的汁、荸薺粉漿,加白糖、核桃仁攪成核桃稀糊,燒沸后盛入湯碗內(nèi)。將銀耳放在核桃糊的周圍,再將鴿蛋鑲在銀耳的周圍即成。酌量食用。滋陰潤肺,補肝益腎,美容黑發(fā),延年益壽。
◎核桃仁拌芹菜:芹菜300克,核桃仁50克,精鹽、味精、香油各適量。將芹菜去雜洗凈切絲,下沸水鍋中焯2分鐘撈出,用涼開水沖一下,瀝干水放盤中,加精鹽、味精、香油。核桃仁用熱水泡后去薄皮,再用開水泡5分鐘取出,放在芹菜上,吃時拌勻。佐餐,不限量。黑須發(fā),養(yǎng)容顏,健美,延年益壽。
◎枸杞核桃羊腎湯:核桃仁、生地黃各30克,枸杞子、杜仲各15克,羊腎1對,姜、精鹽各適量。羊腎去筋膜,洗凈,下炒鍋,加姜片稍炒,然后加精鹽和水適量,燒沸后改文火煮約3小時。佐餐。補腎益精,烏須黑發(fā)。適用于須發(fā)萎黃、早白。
【蜜丸膏劑】
◎黑芝麻500克,干桑葉60克。研末,蜜調(diào)為丸,如杏核大。每日早晚各服1枚,長服脫發(fā)有效。
◎當(dāng)歸、柏子仁各500克,將藥共研細(xì)粉,水和蜂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飯吞服6~10克,每日3次,1月為1療程。
◎側(cè)柏葉240克(焙干),當(dāng)歸(全身)120克,將藥共研為末(忌鐵器),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一次,服用黃酒或鹽湯送下。
◎菟絲子、山楂各30克,益智仁15克,青黛20克。共研為末。每次3-4克,日服2次,黃酒為引。
◎天麻、首烏、熟地、白芍、當(dāng)歸、木瓜各33克,菟絲子50克,川芎17克。共研成粉,和為蜜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1丸,溫水送服。
◎防風(fēng)、黃連、干地黃各160克,蔓荊子200克,丹皮60克,玉竹100克,甘草80克(炙),茯神120克,大黃80克。將9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可稍稍加大用量,以大腸暢為度。治頭風(fēng)發(fā)落。
◎枸杞子、何首烏、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爛,烘干,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
◎熟地24克,山萸、山藥各12克,丹皮、澤瀉、茯苓各9克,五味子30克。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9克重。每日2次,每次服1丸。適用于婦女血虛脫發(fā)。
◎菟絲子、熟地、肉蓯蓉各60克,補骨脂、沙苑子、白蒺藜、生地各30克,枸杞子、黑芝麻各45克。研為細(xì)末,煉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
◎當(dāng)歸、杭菊花各30克,川芎、羌活、天麻各24克,木瓜18克,熟地、菟絲子各60克。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飯后服下。適用于受驚脫發(fā)。
◎當(dāng)歸(去尾)、生干地黃、肉蓯蓉(酒洗炙)、芍藥各30克,胡粉15克。將藥為末,煉蜜做丸,如黍米大。每服10粒,煎黑豆湯送下,另磨化涂抹頭上。本方內(nèi)服、外用雙管齊下,養(yǎng)發(fā)生發(fā),用于發(fā)不生者。
◎制首烏,全當(dāng)歸,柏子仁,炒紅花。上藥研粉加蜜和勻,研末制蜜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每次4~5克,日服2次。
◎何首烏、生側(cè)柏、黑芝麻、旱蓮草、女貞子、生地各30克,陳皮15克,川椒9克,大青鹽13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取藥汁,放入黑豆500克,煮至藥汁全部被豆吸收光為止,將豆曬干后,每次嚼服60粒,每日3次,治愈方停。
◎何首烏、黃芪、黨參、黃芝麻、紫河車各30克,枸杞子、補骨脂、當(dāng)歸、熟地、菟絲子、懷牛膝各20克,側(cè)柏葉、苦參、丹參、熟棗仁、柏子仁、遠(yuǎn)志各15克,熟附子、巴戟、淫羊藿、炙甘草各12克。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克,早晚1次。早期脫發(fā),1~2劑可愈。
◎首烏藤20克,葛根12克,生地、蟬衣、辛荑花、當(dāng)歸、仙靈脾、紫草、菟絲子各10克。制成糖漿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50毫升。
◎何首烏240克,菟絲子、懷牛膝、枸杞子、茯苓各60克,補骨脂30克。本方為《七寶美髯丹》,每服1丸,日服2次,淡鹽水或溫開水送,,忌食辛辣,適用于毛發(fā)禿落,反復(fù)發(fā)作,此起彼伏,且伴筋骨無力,舌淡脈細(xì)者。
◎熟地、當(dāng)歸、川芎、何首烏、木瓜。每粒重0.5克,每次4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本方養(yǎng)血祛風(fēng),益腎生發(fā),但脾虛濕盛、腹?jié)M便溏者慎用。
◎羌活、木瓜、天麻、當(dāng)歸、白芍、菟絲子、熟地(酒蒸搗膏)、川芎各120克。共研細(xì)末,入地黃膏,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克,每日2~3次,飯后溫酒送服。本方養(yǎng)血生發(fā),祛風(fēng)活絡(luò),適用于脂溢性脫發(fā)。
◎二至丸:冬青子(即女貞子,冬至日采收)、旱蓮草(夏至日采收),冬青子研末,旱蓮草熬膏,制成蜜丸,每10~20克,早晚空腹服。補肝腎,久服白發(fā)變黑,并益腎強身。
◎桑麻丸:桑葉、桑椹子各30克,核桃仁60克,黑芝麻120克,蜂蜜適量。將桑葉、桑椹子焙干研末,與黑芝麻、核桃仁拌勻搗成泥,加入適量蜂蜜制成丸,每丸重l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補腎烏發(fā),適用于頭發(fā)少而干枯無澤、白發(fā)、脫發(fā)。
◎松子核桃膏:松子仁、核桃仁各l00克,蜂蜜250克。將蜂蜜置鍋內(nèi)煉熟,核桃仁、松子仁共搗研如泥,倒人煉熟的蜂蜜調(diào)和成膏,收貯備用。飯后半小時取l~2匙,用開水調(diào)服。潤肌膚,長須發(fā)。
◎鮮桑椹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凈,加水適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然后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后,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為稠粘時,加蜂蜜300克煮沸?;穑浜笱b瓶備用。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化飲用。
【中藥水劑】
◎旱蓮草30克,蒼術(shù)、芝麻各20克,核桃仁、何首烏各l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連服20劑。補腎烏發(fā),適用于頭發(fā)少而于枯不澤、白發(fā)、脫發(fā)。
◎黑芝麻、女貞子、旱蓮草各30克,桑葉10克,白芍12克,生地、桑椹、何首烏各15克。水煎服。適用于腎精虧虛脫發(fā)。
◎生黃芪15克,黨參12克,當(dāng)歸、白術(shù)各9克,牛蒡子、阿膠、茯苓、枳殼、桂枝各6克,甘草3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每日1劑,2次分服,15劑為一個療程。
◎何首烏3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羌活、獨活各10克,代赭石30克,蟬衣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滋陰生發(fā),用于脫發(fā)者。
◎女貞子、旱蓮草、天門冬、麥門冬、虎杖各18克,熟地黃、丹參各30克,生地黃、柏子仁各20克,制首烏60克,鉤藤15克,桔梗、炒遠(yuǎn)志各9克,大黃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水煎服。尤其針對全禿脫發(fā)。
◎內(nèi)服外洗方
內(nèi)服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茯苓皮15克,牡丹皮10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路路通10克,天麻10克,制首烏15克,蔓荊子12克,桑椹15克,蠶沙10克。每日1劑,分2次煎煮,早晚各服1次。該方適用于脂溢性脫發(fā)患者,經(jīng)中醫(yī)辨證屬于濕熱內(nèi)蘊,脈絡(luò)瘀阻所致者。
外洗方:桑白皮100克,地骨皮80克,荊芥50克,紫蘇葉20克,薄荷20克,土茯苓10克。每日午晚各洗1次,水溫適度;每次凈發(fā)后淋洗10分鐘左右。每劑藥加熱后可用2天。
脂溢性脫發(fā)患者大部分體格健壯,平時喜食肥膩,嗜煙好酒。長期過多地進食肥膩食物,難免損傷脾胃,令其運化失職,久積生濕,濕郁化熱,濕熱交阻,瘀阻經(jīng)脈,毛發(fā)失養(yǎng)而脫落。
方中桑白皮、地骨皮、蓰苓皮、牡丹皮、蔓荊子,分別具有清熱、除濕之效?!侗静菥V目》中也曾記載:“桑白皮、地骨皮善長發(fā)。該兩味藥善祛皮膚脂肪,并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蠶沙分清化濁;丹參、赤芍、路路通祛瘀通絡(luò);天麻、制首烏、桑椹養(yǎng)血生發(fā)。配合外洗方直達病所,更可增強祛脂通絡(luò)之效。
◎四劑生發(fā)神方:生地15克、陳皮10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丹皮6克、白芍6克、制首烏20克、桑葚子15克、生側(cè)柏葉15克、黑芝麻20克。治療脫發(fā)尤其是鬼剃頭效果絕佳,同時對脂溢性脫發(fā)、少白頭也有突出療效。
◎【脫發(fā)辯證論治方】◎
◎肝腎虧虛:勞傷、情欲過度引起肝腎虧虛,肌膚失養(yǎng),毛發(fā)干枯脫落。治宜滋補肝腎、濡養(yǎng)肌膚。方選當(dāng)歸飲加知柏地黃丸加減。當(dāng)歸20g、生地30g、熟地30g、川芎10g、白芍15g、何首烏15g、天冬10g、胡麻10g、知母10g、黃柏6g、山藥15g、丹皮10g、澤瀉15g、茯苓20g、山萸肉15g。
或:生地、熟地、雞血藤、何首烏膝各15克,生黃芪3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天麻、冬蟲夏草各6克,旱蓮草9克,桑椹15克,木瓜6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滋補肝腎、養(yǎng)血生發(fā)。
◎心肝火旺:久則血熱生燥生風(fēng),則毛發(fā)失養(yǎng),干枯脫落。以平肝瀉火涼血為治療原則??捎蒙?0g、丹皮10g、玄參12g、黃芩15g、赤芍20g、珍珠母30g、柴胡15g、梔子15g、升麻15g、紫草10g、菊花15g水煎服。
◎久病血虛或失血過多而血虧:血虛血虧不能營養(yǎng)肌膚,以致腠理下密,毛孔張開,風(fēng)邪乘虛而入,風(fēng)盛血燥,頭發(fā)失榮,枯槁脫落。仙茅10g、仙靈脾10g、菟絲子30g、補骨脂10g、肉蓯蓉10g、鹿角膠15g、黃芪40g、當(dāng)歸20g、丹參30g、生地30g、熟地30g、人參10g,水煎服。
◎勞傷心脾:情緒抑郁則勞傷心脾,水濕運化失常;濕熱內(nèi)生,上蒸而致毛發(fā)失養(yǎng)、脫落。治宜養(yǎng)心健脾、化濕清熱,選用茯苓20g、炒白術(shù)20g、薏苡仁20g、澤渾15g、砂仁10g、防己6g、當(dāng)歸20g、丹參30g、葛根30g、側(cè)柏葉10g、赤芍15g、黃芩15g,水煎服。
◎脂溢性脫發(fā):由于過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過度,或用腦過度所致。可用當(dāng)歸20g、生地30g、澤瀉15g、槐米10g、升麻15g、防風(fēng)10g、生山楂30g,水煎服。
◎另脫發(fā)可用外治療法:
1、側(cè)柏葉60g、甘草10g,水煎外洗。
2、生姜片外擦。
3、白蒺藜15g、白鮮皮25g、荊芥10g、艾葉10g、防風(fēng)10g、生姜3g、甘草10g,水煎洗頭。
◎【治療白發(fā)方】◎
◎黑大豆浸于食醋中一、二夜,煮爛,去渣,文火濃縮成膏。洗發(fā)后頭發(fā)已干,用以涂發(fā),為安全而有營養(yǎng)的染發(fā)劑,治療白發(fā)。
◎黑桑椹,水漬之,頻沐發(fā)即黑。
◎首烏熟地茶:熟地黃15克,何首烏30克。二者洗凈,加水煎煮成汁,代茶頻飲??勺剃帪醢l(fā),治療白發(fā)。
◎黑芝麻、黑豆、生何首烏各等份,研粉煮粥,加糖少許,早晚適量開水沖服。常服令白發(fā)變黑。
◎烏發(fā)藥酒:黃芪、當(dāng)歸各50克,肉桂15克,生地、茯苓、熟地、黨參、白術(shù)、麥冬、五味子、羌活、龜板膠各25克,共為粗末,裝入布袋內(nèi),浸入10斤高梁酒15日左右,早午晚各服1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