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二年(前87年),雄視天下五十載的漢武帝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的一生毀譽過半。稱贊他的人仰慕他曠世的武功,批評他的人,指責他耗盡了帝國的財富。
在他活著的時候,把一切權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要發揮他的影響力。
漢武帝召來了一個人。
在漢武帝的眼里,這個人謙虛謹慎,一定能夠將大漢的祖業延續下去。
但他沒有料到,此人的影響會如此巨大。漢武帝無意中促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大臣。
在民間,一些惡霸土匪往往扮演狼的角色,用來嚇唬不聽話哭鬧的孩子。而對于熊孩子中的霸主,比如年幼的太子或者年幼皇帝,那就必須要請出這位先生了。
明朝萬歷初年,只要萬皇小皇帝不好好讀書,他的母親就會翻開這位先生的傳記,讓他好好讀一讀。萬歷一讀,就徹底老實了。
媽呀,皇帝九五之尊嗎?怎么世界上還有廢皇帝的大臣。
這位仁兄當然是漢朝權臣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出征回來,特地把這個老弟帶到了長安。他知道,能力固然重要,平臺更重要。
那一年,霍光不過十來歲,在霍去病的安排下,還沒有成年的霍光被任命為郎官。這個官不大,但容易升遷,因為可以在宮里出入,經常在皇帝面前露臉。
有霍光這樣的老哥關照,發達是遲早的事情。可過了兩年,霍光就不能借哥哥太多的光了。霍去病去世了。
哥哥沒了,接下來就只有靠自己子。十余歲的霍光很快明白了這一點。
怎樣才能在充滿誘惑又布滿危機的長安城里混下去?
以下是付費內容
年少的霍光只抓了一點,守規矩。
言行舉止必須在規矩之內,多余的話,多余的事,多余的動作,從來不做。
干了幾年,霍光被提拔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于變成了漢武帝的隨身貼,出去的時候為漢武帝管車馬,進宮則侍衛漢武帝。
同事就發現,霍光這小子進出宮里的時候,總在一個固定的地點下車,下車的方式,落腳的位置數年如一日,誤差不超過一寸。
正是這種機械般的行為讓霍光在危機四伏的漢武朝站穩了腳跟,入宮二十年,從來都沒有出過一次差錯。
有時候要想生存下來,不是看自己有多優秀,而是看自己能否不犯錯誤。
老衛家的人似乎天生都有一種低調的氣質。衛青一輩子不結交文士,霍去病的匈奴不去何以為家,與其說是一種豪情,不如說是一種政治智慧。這兩者的謹慎到了霍光身上達到極致。
這樣的人,漢武帝很放心。在最后的時刻,漢武帝看來看去,就覺得霍光這個人可以靠得住。
于是,漢武帝專門送給霍光一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
這是一個托孤式的賞賜,意思很明白,希望霍光做周公,扶新皇帝走一程。
普通人接到這樣的賞賜,只怕早就跳起來了。霍光只是看了看,就收了起來。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也不跟漢武帝商量。
漢武帝忍不住了。病入膏肓時,漢武帝召來了霍光。
漢武帝沒有說話,只是看著霍光,氣息微弱。
霍光哭了,不能說霍光的眼淚是虛假的,畢竟他在漢武帝的身邊侍奉了二十多年,感情是有的。但最關鍵的是,老大還沒有把話說透。
“如有不諱,誰當嗣者?”霍光終于忍不住問道。
漢武帝嘆了一口氣,自己不是已經給過暗示了嗎?有圖有真相,看圖說話啊。
其實不是霍光不懂暗示,而是托孤這種大事,你搞個暗示怎么行?人家劉旦還在燕地活著,萬一他厚著臉皮說自己就是指定人選呢?而且還有孫子輩的,萬一那個不開眼的孫子跳出來,非要說自己是畫中主角呢?
這種事情必須說死了!
漢武帝只好再努把力,斷斷續續說道:“你還不明白我送你畫的意思嗎?立少子,你行周公之事。”
按理說,話說到這里就差不多了,但霍光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
“臣不如金日磾。”
說起來,這位金日磾也是霍去病領回來的。
那一年,霍去病深入大漠,繳獲了匈奴人的祭天小金人。具體來說,這個小金人是匈奴休屠王的。而金日磾就是休屠王的太子。
沒錯,金日磾是匈奴的一位太子。
因為老吃敗仗,匈奴單于懷疑休屠王是不是故意放水,準備收拾休屠王。
眼見混不下云,休屠王跟另一位同病相憐的渾邪王一起投奔漢朝。
這也算棄暗投明吧,可等霍去病收編這兩位的時候,休屠王突然后悔,準備半路撤資,結果被渾邪王砍死。
金日磾就此被霍去病帶了回來,安排在黃門署放馬,那一年,金日磾十四歲。
跟霍光一樣,少年來到長安。但霍光靠著一干親戚,慢慢熬還是有希望的,作為俘虜的金日磾如果不出意外,那只能當一輩子的馬奴。
沒想到機會還是來了。
有一天,漢武帝請大家吃飯,吃完飯就請大家看看他養的馬,叫馬奴們把馬牽過來。
這些人平常也難得見到漢武大帝,這時有了機會,無不借著牽馬的機會偷偷看漢武帝。漢武帝也不以為奇。不過,他在一群中發現了一個另類,這個人體格健壯,牽的馬又特別肥碩。更奇特的是,他低著頭,沒有朝漢武帝偷看過一眼。
這是一個奇人!
漢武帝下了判斷,問到此人是休屠王的太子,當場賜他一個熱水澡,一套新衣服(湯沐衣冠),還拜為馬監。這一下真的是弼馬溫了。
重點是,他已經進入了漢武帝的視線。漢武帝對于自己信任的人,提拔起來從來不講流程。沒兩天就給金日磾一個三級跳,從馬監到侍中再到駙馬都尉再到光祿大夫,成為了漢武帝的貼身大保鏢。
算起來,金日磾的父親也是間接死于漢武帝。要不是漢武帝北擊匈奴,休屠王也不必死。但漢武帝就是敢把金日磾留在身邊。
每次出行,一定讓金日磾跟隨,動不動就賞點金子。
原因無他,金日磾太上道。
被漢武帝提拔之后,金日磾依然保持了低調的本色,跟隨漢武帝幾十年,從來都沒有直視過漢武帝。
而且做事從來一板一眼。
金日磾的兒子經常到宮里玩。漢武帝很喜歡金日磾的兒子,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沒事就把小伙子叫進來玩玩。
搞得久了,金日磾的兒子也長大了,還是一樣喜歡去宮里玩,大概真把宮里當自己家里了,竟然在宮殿下面調戲宮女。
金日磾直接把這個兒子殺死了。
漢武帝知道后大怒,跟我兒子一樣的人,你說殺就殺了?
在聽到金日磾的回報后,漢武帝才長嘆一口氣,眼里泛起了淚花。
你小子,也太絕情了。
其實,不是金日磾絕情,而是長安不允許他放縱私情。今天這小子撩宮女,明天要是滾到了床上,這不是滅門的慘事?公孫賀不就是被自己的兒子坑了?
做為一個從匈奴來的人,受到皇帝的寵信,這原本就容易招人妒忌。
早些年,就有人在后面嘀咕,說陛下不知道從哪里得到一個胡兒,當成活寶一樣。
漢武帝是霸道總裁型的人物,你說不能對人家好,老子偏要對他好!
雖然有漢武帝罩著,金日磾卻小心控制著自己的權力欲望。漢武帝賜他一個出宮的宮女,他把人家當姑奶奶供著,漢武帝要把他的女兒納入后宮,金日磾執意不肯。
這位塞外來的匈奴前太子,比任何人都明白權力游戲的真相,人不可沒有權力,但絕不能去掌控超出自己本份的權力。
做為漢武帝的寵臣,這已經夠了。
那霍光為什么突然在托孤的重要時刻把金日磾拿出來呢?
因為跟霍光一樣,金日磾也是漢武帝寵信的人。更重要的是,金日磾不久前剛剛立了大功。
從去年開始,漢武帝就開始清洗朝中的一些危險分子,主要對象就是曾經加害過劉據的人。
第一位清洗的不是別人,就是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
有一天,鉤弋夫人跟隨漢武帝到甘泉宮,不知道犯了什么事,惹怒了漢武帝,史書未記,那多半是漢武帝心情不太好。大概想到太子劉據的死,背后未必沒有鉤弋夫人的身影。
于是,他開始喝斥起鉤弋夫人來。
鉤弋夫人嚇住了,立馬跪下來叩頭。漢武帝沒有理會,吩咐左右把鉤弋夫人送到掖庭獄去。
鉤弋夫人完全不知道漢武帝為什么如此憤怒,被帶走時,還頻頻回頭,希望漢武帝能夠回心轉意。但漢武帝顯然不是一個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他冷冷的丟下了一句話:“快走,你活不成了!”
沒過多久,鉤弋夫人就死在冷宮。
大概是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太過怪異,真實的意圖不為后人所理解,而被人誤解為一個殺人犯或者精神分裂者,漢武帝主動問起別人。
“元芳,怎么看?”
答:看不懂,陛下果然鳥生魚湯,一邊要立劉弗陵為太子,準備把帝國交給他,另一邊還要殺他的母親鉤弋夫人,看不懂,實在看不懂。
漢武帝哂笑了,愚蠢的凡人啊,你們當然看不懂。自古以來,天下之所以亂,多是因為主少母壯。女主獨居,地位又超然,她要是亂起來,誰能管得了她?你難道沒聽過呂后的故事嗎?
事實上,原因可能不僅僅這么簡單,鉤弋夫人很可能也參與過謀害劉據,畢竟她也算是直接受益人。
而在漢武帝看來,不管有沒有參與,讓她先走一步,總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避免新的大漢皇帝被操縱在婦人的手里。
除了鉤弋夫人,其他的人當然該上路的還得上路。
御史大夫商丘因為在文帝廟里喝酒跳舞,傳聞還詛咒漢武帝。于是,他被抓到牢里,沒等漢武帝找他談話,他自己就自殺。
真正的原因大家都懂的,他曾經是鎮壓劉據起兵的功臣。
平定劉據是漢武帝親自下的命令,那天出過大力氣的都封侯了。可誰讓我們漢武帝改主意了呢?
既然劉據是被冤枉的,那所有參與鎮壓劉據的人,都有可能是蓄意謀害。他們的目標就是扶持自己的代言人成為新的大漢皇帝,至于他們要扶的是誰,是不是真的參與了,我也沒空沒時間沒心情沒耐心去搞清楚了。
一概殺掉,寧可錯過,不可放過!讓那些希望借著劉據之死謀利的人都先走一步。
這一搞,當然人心惶惶。
漢武帝身邊的兩位近臣馬何羅和馬通兩兄弟直接反了。
劉據事件中,他們也是立過大功的,劉據的老師石德就是這兩兄弟抓住的。
現在看到漢武帝在清理當年打過劉據的人,兩位馬哥一琢磨,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輪到他們了,一不做,二舉休,先下手為強。
可剛動手,就被漢武帝的貼身小棉襖金日磾察覺了。只要這兩兄弟入朝,金日磾就跟著他們不放,搞得他們一直沒機會下手。
終于聽到一個消息,金日磾生病請了病假。
機會難得,就在今天!馬家兄弟抄起家伙,帶了一班小弟沖進了宮里。因為就是宮里的近臣,所以輕車熟路,一直殺到了漢武帝的寢宮。
大概是太過于激動,也許是夜路看不清,走到東廂時,突然碰到了一把寶瑟,發出光當的聲音。緊接著,馬何羅的脖子就被人勒住了。
“馬何羅反了!”
一個熟悉的聲音。馬何羅的身子一下軟了。
喊話的正是金日磾。這一天他原本要請病假的,走到半路,肚子不舒服要上茅房,走到一半,突然感覺有什么不對勁,又跑回來坐到漢武帝的殿前。
這一下逮個正著,金日磾原本就是匈奴人,擅長摔跤,三下五除二就把馬何羅給摔在地上。
兩兄弟的謀反大業就此結束。
算起來,金日磾是功勞第一。
原本金日磾跟霍光的地位差不多,品性也差不多,又剛立了大功,這新皇帝要上來,到底聽誰的呢?
這才是霍光突然提起金日磾的原因。
沒等漢武帝表態 ,金日磾自己先說了,一向善于退讓的他直接拋了出自己最大的短板:“臣外國人,不如光。”
漢武帝沒有說話,等于默認了金日磾確實有這樣的缺陷,不可能做第一位托孤大臣。
霍光也放心了,剩下的大臣中,沒有人能夠對他的地位構成直接的威脅。
漢武帝也放心了,在劉據死的這三年,他該殺的殺,該留的留,總算組建出了新的團隊:
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是托孤首臣。為了幫助霍光做好工作,漢武帝還給霍光安排了四位助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
做完這一切的第二天,漢武帝終于離開了人間。
歷史交到了新人的手里,準備的說,是霍光的手里。更準確的說,是以霍光為首的托孤團手中。
中國的規律,權利如果在一個人手上,就容易靠成獨裁,如果在一群人里,就容易內斗。
毫不意外,權斗的戲碼隨著漢武帝的去世,就將在托孤團的手中產生。
看一下霍光的對手。
最強勁的對手當然是金日磾。因為霍光有的,金日磾同樣有。
但事情很快朝著霍光有利的方向發展。
金日磾第二年就死了。
要煉成史上第一權臣,除了實力之外,當然需要一點運氣。
第二位對手左將軍上官桀。
上官桀的人生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得好不如說得好。
上官桀,隴西人,年輕的時候混了一個羽林期門郎,官職不高,但是皇帝跟前的工作,很容易脫穎而出。機會也來了。有一天,上官桀跟著漢武帝到甘泉宮,走到半路碰上大風,車子的車蓋很大,風阻自然不低。漢武帝就下令把車蓋取下來,一看上官桀在旁邊站著,小伙子挺精神。
那你就捧著吧。
上官桀二話不說,捧著車蓋就走,一路竟然沒被落下。又走了一會,突然下雨了。
這時候,上官桀正好趕上,車蓋一展幫漢武帝打上了傘。
從此,上官桀進入漢武帝的視野,漢武帝升他為未央廄令,也就是喂馬中的霸主弼馬瘟。漢武帝對這個工種情有獨鐘。想提拔什么人,總是喜歡送到這個崗位鍛煉一下,大有喂不好馬的將軍不是好丞相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去檢查上官桀的喂馬工作,一看,馬都瘦成馬了。
漢武帝恰好處在更年期加衰老期,年老多疑,前些日子又在生病,一看馬都不成樣子,大為憤怒。
“你小子是不是以為我再也看不到這馬了?”
這是一個要命的質問,因為以前就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上一回被問到的人叫義縱。
這位仁兄年輕的時候是個打劫的,因為他的姐姐醫術高明,是漢武帝母親王太后的御用醫女,所以當了官,被漢武帝任為縣令。
強盜當縣令,那就是強盜的末日,因為強盜那一套,義縱太熟了,收拾起強盜不要太簡單。一年干下來,就被評了個先進,提拔到長安當縣令。
長安那是一堵車十個有九個能消違章的主。小官不好干啊。但義縱憑著六親不認的走位就把長安縣的治安給拿下了。
最終,義縱出任右內史,專門負責京城附近地區治安,義縱也被評為漢武帝十酷吏之一。
但就是這位仁兄攤上事了。有一天,漢武帝去甘泉宮。好久沒去,突然發現去甘泉宮的道路亂七八糟,沒有養護。
漢武帝大怒:“你以為我不會再走這條道了嗎?”
義縱一句話也不敢說。那就倒霉了,沒過多久,義縱就被漢武帝找個理由處死。
現在考驗擺到了上官桀的面前。
上官桀只用一句話就讓漢武帝轉怒為喜。
“我聽說陛下你身體不適,就日夜為陛下擔心,哪里還顧得上看馬啊。”
高,實在是高。為了配合這段金句,上官桀還奉送眼淚苦干。
靠著這個應對,上官桀一路升官,最終也成為托孤團的元老。
這是個厲害角色,以后霍光的主要對手必然是他,但霍光目前倒不用擔心。因為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的老婆就是霍光的女兒。
都是兒女親家,那自然好說話。
第三位田千秋,這位仁兄屬于撿漏的,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高寢郎,就是替劉邦
守寢墓的,只是敏銳的查覺到漢武帝要給劉據平挑臺,就編了一個故事。
他告訴漢武帝我在守高祖陵的時候,突然碰到了一個白頭的老人,他跟我說兒子調派父親的兵,父親可以用鞭子抽。天子的兒子有過失殺了人,這又算什么呢。
漢武帝一聽,很高興,說我就知道我的兒子不是造我的反,這是高祖皇帝派人顯靈告訴我啊。
就此,田千秋這個守墓人火線提拔為丞相。
可見,田千秋是一個極善于觀察形勢的人。不過,成為托孤團的成員后,他雖然排在最后,但并沒有再進步一下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他清楚以自己的能力能夠當上丞相,已經是中大獎了,還往前沖,實在是自尋苦惱。
他當丞相還鬧出了國際笑話。有一位使者到匈奴出使,單于就問你們新拜了一位丞相,沒聽過這人啊,是什么來頭?
使者答道:“沒什么別的,就是因為上書言事正好說中了皇帝的心意。”
匈奴單于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漢朝任命丞相很隨意啊,也不需要什么賢明的人嘛 ,一個男人隨便說兩句話就能得到相位了。”
奇怪的是,這位使者不但把漢朝的事情講給匈奴單于聽,回來后還把匈奴單于的話告訴漢武帝。
想來,這位使者對田千秋的發跡也是羨慕嫉妒恨,想借匈奴單于的話扳倒田千秋。
可是,使者還是低估了漢武帝的霸王脾氣。
漢武帝的回答是:把這個人托下去斬了吧。
老子要任命什么人,輪得著你來說?
當然,田千秋自然明白他這種政治暴發戶不招人喜歡,又沒什么背景,保持低調才是王道,
事實上,這位仁兄也相當能混,從來不多事,開會就舉手,發言就支持。因為年紀大,朝見時還能坐著小車進宮。人稱車丞相,也號車千秋。
漢武帝死后,他還連干了十二年,一天蕩秋千,干嘛嘛不干,吃嘛嘛嘛香。實在是佩服佩服。
這樣的人,霍光當然不用理會他,真正讓霍光腦殼疼的是第三位的桑弘羊。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里,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