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阜外醫院楊艷敏、蔡軍等發表的一項覆蓋我國20家急診中心的注冊研究提示,對于房顫患者來說,血壓目標值不宜過低。
該研究發現,當房顫患者的基線血壓≤110/70 mmHg時,全因死亡風險明顯增加。
當然,當基線收縮壓>160 mmHg時,全因死亡風險也顯著增加。
血壓處于110~120/70~90 mmHg之間時,全因死亡風險也較低。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以基線收縮壓110~120 mmHg作為參照,基線收縮壓≤110 mmHg時,1年后全因死亡風險96.3%。
基線收縮壓為140~160、>160 mmHg時,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41.7%和18.7%。
以基線舒張壓80~90 mmHg作為參照,基線舒張壓<70 mmHg的房顫患者,1年后全因死亡風險最高,增幅為62.8%;基線舒張壓為70~80、≥90 mmHg時,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5.5%和19.4%。
進一步分析顯示,基線收縮壓或舒張壓與房顫患者全因死亡風險之間呈反J型曲線關系,收縮壓或舒張壓較低時,死亡風險最高。當基線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為120、80 mmHg時,全因死亡風險最低。
基線收縮壓(A)和舒張壓(B)與房顫患者全因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
該研究于2008~2011年連續納入2016例成年房顫患者,其中1990例被納入最終分析,其中位年齡為71歲,45%為男士。
所有患者接受大約1年的隨訪。隨訪期間,13.9%的患者死亡。
來源:
Wei Xu, Qirui Song, Han Zhang, et al. Impact of baseline blood pressure on all-cause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registry study. Chin Med J (Engl). 2023 Mar 14.
房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