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簡稱“鄂”,位于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及東南四面環山,中間低平,中南部敞開,整體上屬于一個不完整盆地。北部背靠桐柏山-大別山山脈,東部為丘陵,東南部面向幕阜山山脈,西南為武陵山脈,西北為大巴山余脈,中間為古云夢澤消失之后而成的江漢平原。省內多湖,被稱為“千湖之省”。
全省人口5917萬人,2022年全省經濟總量5.37萬億元,在全國排第七位。按現有的建制,包括1個副省級省會城市、12個地級市、1個準地級林區、3個省轄準地級市。這種建制,在全國應該是獨一無二。根據各市經濟發展狀況,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梯隊
第一梯隊的劃分標準,是要求經濟總量達到萬億以上。
武漢
作為副省級省會城市,武漢在湖北的存在感,是一枝獨秀,是湖北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武漢下轄13個區,市區為武昌、漢口、漢陽三地。漢陽屬于區名,傳統意義的武昌包括武昌區、洪山區和青山區;漢口不是區名,傳統意義的漢口包括江岸區、硚口區及江漢區。其他為郊區。總人口1121.2萬人。
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是長江沿線重要的碼頭城市,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匯集于此;多條高速公路匯集,京廣線、京廣高鐵、滬蓉高鐵貫穿、交叉而過,水路、公路、鐵路發達,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武漢2022年經濟總量達到1.88萬億元,占湖北省經濟總量的35%,是湖北省唯一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不出意外,2023年會超過2萬億。這個體量,讓湖北省其他兄弟城市望塵莫及。因此,湖北經濟的第一梯隊,獨武漢一家。
武漢工業發達,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其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制造、醫藥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工業公司有寶武集團(鋼鐵)、東風集團(汽車)等。
第二梯隊
第二梯隊的劃分標準,是要求經濟總量達到五千億以上,在五千億至一萬億之間。達到這個標準的城市有兩個:襄陽和宜昌。
1、襄陽
襄陽,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南陽盆地以南,江漢平原以北,為桐柏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形以低海拔丘陵或平原為主。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水之北、山之南,為陽)而得名,是全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
襄陽下轄襄州、襄城、樊城3個中心城區,南漳、保康、谷城3個縣,以及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級市,總人口559.1萬人。近年來,棗陽經濟發展尤為突出,是襄陽縣域經濟的支柱,為國家百強縣。
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2022年經濟總量為5827.8億元。這個體量,離武漢還遠,在湖北省排名第二位,略高于宜昌,將湖北省其他兄弟城市遠遠的甩在了后面,與宜昌一同被湖北省列為“兩個副中心城市”。
襄陽是湖北省少有的設有機場的地級市之一,鄭萬高鐵、武西高鐵交匯于此,航空、水路、陸路交通發達。工業比較發達,其主要的工業體系包括汽車、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醫藥化工、電子信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東風集團將風神、神龍以及商用車劃給了襄陽,加上相關產業集群的帶動,對推進襄陽的經濟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2、宜昌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長江沿岸城市,是長江上中游分界線。東邊為江漢平原,西邊為武陵山脈,境內山地較多,地形梯次明顯。這樣的地形條件,有利于筑壩蓄水發電,因此,它是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下轄5個區(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5個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以及3個縣級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全市總人口410.45萬人。其中宜都市和枝江市,是宜昌縣域經濟的兩大支柱,雙雙為國家百強縣。
2022年,宜昌經濟總量為5502億元,經濟體量略輸于襄陽。綜合實力僅次于武漢,位居湖北省第二位 ,這個在湖北省內存在一定得爭議,襄陽一直表示不服。這個不能怪襄陽,二者均為5500+億的經濟總量,環顧四周省份,放在周圍任何一個省,都可以坐第二把交椅。但整體來看,宜昌作為“水電之都”,其水電產業不僅在省內,哪怕是在全國,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絕對優勢地位。因此,綜合實力略強于襄陽。宜昌與襄陽為湖北省的“雙子星座”,一同被湖北省列為“兩個副中心城市”。
宜昌是中國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除長江水運以外,擁有漢宜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焦柳鐵路、318國道等國家重要的交通動脈。宜昌也是湖北省少有的設有機場的地級市之一。
宜昌工業比較發達,水電一直是其經濟支柱,目前已經形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醫藥、電力”等四大支柱產業。其知名企業包括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葛洲壩集團公司、稻花香集團、枝江酒業集團等。
第三梯隊
第三梯隊的劃分標準,是要求經濟總量,在二千億至五千億之間。達到這個標準的城市有六個:荊州、孝感、黃岡、十堰、荊門和黃石。
1、荊州
荊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楚文化、三國文化的發祥地,是楚國故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被稱為“荊楚大地”,就是源于荊州。
荊州共轄8個縣級行政區,包括2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2個縣,分別是沙市區、荊州區、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監利市、公安縣、江陵縣。全市總人口573.94萬人。
2022年,荊州經濟總量為3008.61億元,在湖北省內排名第四位。應該說,荊州的經濟在湖北省內是比較尷尬的。荊州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地理條件優越,先天具有發展經濟的優勢,但經濟發展一直不如人意。
可以說,在中國任何一個省級行政區,平原地區均為其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比如:廣東經濟中心在珠江三角洲,浙江的經濟中心在錢塘江三角洲,江蘇的經濟中心在太湖平原,江西的經濟中心在鄱陽湖平原等。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荊州處于江漢平原腹地,農業發達,是湖北主要產糧區。
荊州經濟發展失速,一是武漢的吸虹效應太強,二是荊州這些年經濟轉型的失敗,沒有抓住發展機會。上個世紀90年代,“活力28,沙市二化”,是享譽全國的廣告臺詞。活力28,就是荊州曾經的知名企業,如今已經銷聲匿跡。這是荊州經濟的一個縮影。
目前,荊州的產業主要包括農副產品加工、飲料、紡織業、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業等,知名企業包括:湖北楚源精細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荊州市沙市活力28日用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天發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
2、孝感
孝感位于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中國孝文化之鄉。孝感市地勢北高南低,是大別山-桐柏山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陸形包括低山、平原和丘陵,以丘陵為主。
孝感現轄一個主城區孝南區,漢川、應城、安陸三個縣級市,以及云夢、大悟、孝昌三個縣,總人口人口486.13萬人。其中,漢川離武漢較近,與武漢的經濟往來關系尤為密切,經濟比較活躍,經濟總量占孝感市四分之一左右,是國家百強縣。長期以來,漢川有脫離孝感,獨立建制的傾向,但孝感一直沒有放手。
2022年,孝感經濟總量2777億元,略低于荊州,在湖北省省內排名第五位。孝感經濟在湖北省內沒有比較特色優勢,由于離省會武漢較近,主要依托于武漢,發展相關產業,主要產業包括汽車機電、鹽磷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醫藥、金屬制品等五大重點產業。其境內人口去武漢務工、做生意的居多。
3、黃岡
黃岡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是大別山余脈往南延伸地帶,境內以丘陵為主。黃岡重文重教,黃岡中學、黃岡密卷,曾經享譽全國。然而,近十幾年來,隨著資深教師出走發達地區,教育質量下降,黃岡中學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黃岡下轄黃州區、麻城市、武穴市、團風縣、浠水縣、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黃梅縣、紅安縣,為一區、兩市、七縣。其中,團風縣、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麻城市,曾經為國家級貧困縣,剛剛脫貧。總人口810萬人,在湖北省內為僅次于武漢人口第二多的城市,黃岡也是湖北面積最大的市。
2022年,黃岡經濟總量2747.9億元,略低于孝感,在湖北省內排名第六位。同樣,黃岡經濟在湖北省沒有比較特色優勢。
黃岡市主城區為黃州區,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經濟體量,均比較小,對其轄內的其他市、縣不能形成相對優勢,更不能帶動其他市、縣的經濟發展。而且,黃州區所處的位置,位于黃岡市的南邊一隅,因此,其對其他縣、市的影響力較小,造成黃岡各區、縣、市關系比較松散,這是黃岡區劃建制的缺陷。
2022年底,湖北省組建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武漢向東看,希望在武漢的帶動下,能夠促進黃岡經濟的發展。
4、十堰
十堰位于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秦嶺山脈余脈與大巴山余脈的結合部,其境內的武當山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十堰是解放后才有的新興城市,其區域在古代為鄖陽。其境內的漢江,發源于陜西漢中,自西北向東南流向,經過陜西安康,進入湖北境內的十堰。堰,是指修筑在內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小型水利工程,十堰因此而得名。
十堰現轄三個區(茅箭區、張灣區、鄖陽區),四個縣(鄖西縣、竹溪縣、竹山縣、房縣)和一個縣級市(丹江口市),總人口350萬人。十堰共八個縣(市、區),全域都曾經為國家級貧困縣。
偏僻的地理條件,是十堰經濟發展的一大劣勢。曾經的“二汽”,也是看中這里的地形條件,偏僻較于隱藏,出于國家戰略考慮,才選址這里。東風集團搬遷至武漢之后,將神龍、風神等商用車給了襄陽,而非十堰,也是出于交通地理條件考慮。
2022年,十堰經濟總量為2227億元,在湖北省內排名第七位。十堰是“二汽”所在地,當初的“二汽”主要生產“東風”牌汽車及推土車等。二汽改為東風之后,東風遷往武漢,但將東風貨車公司總部保留在十堰。因此,十堰目前的支柱產業就是商用汽車。
5、荊門
荊門位于湖北省中部,境內以山地為主,南部接江漢平原,為荊山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扼守江漢平原西部咽喉,意為“荊楚門戶”。
荊門現轄兩區、一市、兩縣,分別為:東寶區、掇刀區、鐘祥市、沙洋縣、京山縣,總人口288.72萬人。
2022年,荊門經濟總量為2202億元,在湖北省內排名第八位。荊門工業體系包括化工、食品、建材、機電、紡織等;荊門農業發達,轄內的沙洋縣是棉花的重要種植基地。
荊門在湖北省的存在感較低,曾經的品牌“金龍泉”啤酒,一度為湖北省啤酒的扛把子,隨著啤酒行業的洗牌,目前已經衰落。
荊門離武漢較遠,夾在襄陽與宜昌之間,希望在兩大“副中心城市”的帶動下,能夠促進經濟的長足發展。
6、黃石
黃石,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是一座解放后才有的老工業城市。其境內以丘陵為主,地形比較平坦。黃石礦產資源豐富,是煤、鐵、銅等礦產資源的重要產地。
黃石下轄4個市轄區: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1個縣級市:大冶市;1個縣:陽新縣。總人口242.9萬人。
其中,大冶市經濟發達,是黃石礦產資源的集中地,自古以來就是金屬冶煉之都,其經濟總量占整個黃石市的4成,是黃石經濟的支柱,也是國家百強縣。黃石曾經一度想將大冶由市改區,但大冶實力強勁,且先有大冶,后有黃石,將大冶改區實在說不過去,故未能成功。黃石與大冶的關系比較尷尬,倒不像孝感與漢川,漢川想獨立或去抱武漢大腿;黃石與大冶,是先來后到,是一個名份的問題。
2022年,黃石經濟總量為2041.51億元,在湖北省排第九位。黃石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是“鄂B”車牌所在地,湖北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武黃高速”,就是連接武漢和黃石的高速公路,都說明了其過去的輝煌。受資源枯竭,且體量較小等原因,黃石成了湖北“曾經的老二”。
目前,黃石的主要產業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機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化工醫藥等八大產業集群,擁有華新水泥、湖北美爾雅股份有限公司、大冶特鋼、中國勁酒、湖北新冶鋼、大冶鋼廠、大冶有色等知名工業品牌。
第四梯隊
第四梯隊的劃分標準,是經濟總量在二千億以下的城市,包括:咸寧、恩施、隨州、鄂州、仙桃、潛江、天門和神農架。
1、咸寧
咸寧,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境內陸形為山地、丘陵及少量的平原,以山地、丘陵為主,為湖北南部山區。咸寧一詞,古代多用于年號,意為“普天之下全部都安寧”。
咸寧下轄咸安區、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赤壁市,全市人口248.5萬人。其中,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曾經為國家級貧困縣。
2022年,咸寧市經濟總量為1875.57億元,在湖北省排名第十位。咸寧是湖北省的南大門,公路、鐵路交通比較發達,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經過其境內。
咸寧境內山區較多,影響其經濟發展。其工業主要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等。近年來,咸寧的旅游業發展較快,其境內有“赤壁--三國古戰場”、“九宮山”、溫泉以及羊樓洞古鎮等。
2、恩施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之間,為鄂西南山區,境內絕大部分是山地。恩施自治州現轄恩施、利川2個縣級市;建始、巴東、宣恩、咸豐、來鳳、鶴峰6個縣。全州總人口401萬人。
恩施州的情況,與十堰市相似。一個為鄂西南,一個為鄂西北;一個是大巴山與武陵山之間,一個是秦嶺與大巴山之間;同屬山區地形條件,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全域8個縣級單位,都曾經為國家級貧困縣。
2022年,恩施州經濟總量為1402億元,在湖北省排第十一位。受地形條件限制,工業發展一般,也不適合農業發展,主要依靠發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
由于海拔相對較高,夏季涼爽,正好又夾在武漢與重慶兩大火爐之間。近年來,依托氣候及風景優勢,鄉村避暑經濟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武漢、重慶等大城市夏季避暑勝地。
3、隨州
隨州,位于湖北省北部,桐柏山南麓,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因其地為古“隨國”所在地而得名。原為襄陽市管轄,2000年才獨立建制為地級市,是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隨州地形多樣,山地、丘陵、平原多種地形兼而有之。
隨州市下轄一市一區一縣:廣水市、曾都區、隨縣。全市人口258萬人。
2022年,隨州市經濟總量為1328.78億元,在湖北省排名第十二位。隨州的工業體系包括:汽車機械、食品工業、建材工業、紡織工業、化工工業、光伏電子、生物醫藥等七大產業板塊,其專用汽車在全國品種最齊全、特色最鮮明、產業資源最富集,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
整體來看,受其獨立建制的時間短,以及離武漢較遠等原因,隨州經濟體量較小。
4、鄂州
鄂州,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其長江段位于武漢與黃石之間,隔江北望黃岡。境內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湖泊眾多。古名“武昌”,是三國東吳故都,武昌魚的故鄉,因其地為古“鄂國”所在地而得名,也是湖北簡稱“鄂”省之源。鄂州也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地級市之一。
鄂州下轄鄂城、華容、梁子湖三個縣級區。全市人口107萬人。
2022年,鄂州市經濟總量為1264.55億元,在湖北排第十三位。體量雖小,但實屬難得,因為鄂州本為縣級單位的面積及人口規模。其主要工業包括鋼鐵、電力、建材和化工行業等。其境內的鄂鋼集團早已并入武鋼集團(現在的寶武集團)。
鄂州是離武漢最近的地級市,因為這一優勢條件,武漢轉移部分中低端產業到鄂州,給鄂州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紅利。也因為這個原因,多年來,一直傳言武漢要兼并鄂州,但至今沒有變成現實,畢竟鄂州是“鄂”省之源,如果鄂州不存在了,那么,湖北簡稱“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但不管怎樣,鄂州與武漢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武漢的地鐵已經通到了鄂州。
因其緊鄰武漢,陸路、水路交通發達,處于國家中間位置比較明顯,順豐機場最終落地鄂州,鄂州迎來了千年一遇的發展機遇。也正是這一原因,湖北省調整了經濟發展規劃,由原來“8+1”環武漢經濟圈,改為“武鄂黃黃”經濟圈,武漢調頭集中精力向東。相信,隨著順豐機場的開航以及“武鄂黃黃”一體化的推進,鄂州經濟將有比較大的發展。
5、仙桃
仙桃,位于漢水之南,因漢水中下游古稱“沔水”,而其古縣城位于沔水之北,故原名沔陽(水的北邊和山的南邊,稱為陽)。解放后,縣政府遷到了漢水南岸的仙桃鎮,遂改名為“仙桃”。仙桃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為古“云夢澤”所在地,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仙桃市,與同為江漢平原上的潛江市、天門市,被稱為“江漢三雄”,同屬于縣級市,均為湖北省直轄,故享受準地級市的待遇,這在全國比較特殊。仙桃全市人口156.35萬人,高于地級市鄂州。
2022年,仙桃經濟總量為1013.14億元,在湖北排第十四位。仙桃也是國家百強縣。仙桃工業體系包括:食品加工、無紡布衛材、汽車零部件、電子電路、醫藥化工五大產業板塊。其中,食品加工產業包括加多寶、旺旺、親親等“國字號”品牌;無紡布衛材產業高端制品占比較大,是重要的口罩生產基地,這幾年的疫情,多虧了仙桃的口罩。
交通方面,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仙桃的高鐵站為仙桃西站,距離仙桃市區30多公里,但同為“江漢三雄”之一的天門,設有高鐵站天門南站,距離仙桃市區僅7公里,故仙桃人坐高鐵去天門南站,而不去仙桃西站。可見,“江漢三雄”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潛江
潛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故名潛江。
建制方面,潛江與仙桃一樣,同屬于縣級市,均為湖北省直轄,故享受準地級市的待遇。全市人口96.6萬人。
2022年,潛江經濟總量為886.65億元,在湖北省排名第十五位。潛江也是百強縣。其境內有中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石油產業是其經濟的支柱產業。
潛江,湖泊、河流交叉縱橫,適合水產養殖,故潛江為中國重要的小龍蝦養殖基地。
7、天門
天門,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北部,因境內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從地形來看,其境內以低丘陵及平原為主,是大洪山余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
天門,與潛江、仙桃一樣,同屬于縣級市,均為湖北省直轄,故享受準地級市的待遇。全市人口127.35萬人。
2022年,天門經濟總量為728億元,在湖北省排名第十六位,位于“江漢三雄”之末。天門沒有比較突出的工業產業,由于地處江漢平原,其農業比較發達。
8、神龍架
神龍架林區,位于湖北省西部邊陲,屬于大巴山山脈,其境內均為山區,是湖北省直轄的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享受準地級市的待遇。
2022年,神農架經濟總量為36.1億元,在湖北省排名第十七位。因其境內為林區,其功能重在環境保護,農業及工業均無發展,其經濟主要依靠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