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名單再次發生格局之變。
近日,住建部發布《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最新城市人口數據出爐,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增至10座,人口在500萬-1000萬區間的特大城市達9座。

與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超大城市隊伍新增3名成員,分別為武漢、東莞、杭州;特大城市隊伍新增合肥和蘇州2名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共有21座,而在本次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則降至19座,發生變化的是佛山、哈爾濱、昆明、大連。

雖然不能簡單把人口數量作為城市規模的唯一標準,但一座城市的人口數據變化背后,是城市產業、經濟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綜合反映,特別是在國家總人口呈現負增長、“搶人大戰”日益激烈的宏觀背景下,城市人口的變化,尤為值得關注。
01
長三角“抱團升級”,珠三角3城破千萬
首先從區域格局來看,實現城市人口“晉升”的5座城市中,有3座在長三角。
至此,長三角地區的超大、特大城市數量達到了5座,分別為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蘇州,占總數量的四分之一。
與長三角相比,人口分布更為密集的珠三角地區,在超大、特大城市的數量上發生了變化。
根據2020年的數據,珠三角特大及以上城市有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共4座。而據住建部統計年鑒的最新數據,長三角在數量上趕超了珠三角。
但最新名單中珠三角的3座城市,深圳、廣州、東莞均超過1000萬人口,在超大城市數量上,珠三角仍具優勢。
02
杭州晉升超大城市
一個月前,杭州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中指出,杭州正處于躍升超大城市“臨界點”。在本次統計中,杭州城區人口總數首次突破千萬,達1002.1萬人,躍升為超大城市。
近年來,杭州抓住了互聯網騰飛的最佳機遇,數字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伴隨著G20峰會、亞運會等一系列國際盛會的舉辦,杭州的城市基礎設施也在持續改善。
上述變遷和發展,也直觀反映到了杭州人口數據上。從2020年開始,杭州人口凈流入數量超過350萬人,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2年,杭州市人口凈流入量位居長三角第一,全國第二。
今年3月,杭州發布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將落戶門檻進一步放寬,大專35周歲以下繳納社保即可落戶。政策層面,杭州對人才的吸引力在持續提升。
03
蘇州、合肥邁進特大城市行列
由于國家統計局對全國城鄉分類代碼進行調整,蘇州工業園的五個街道,合肥經開區、高新區和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大部分街道,被納入城區人口統計范圍。
由此,合肥與蘇州“晉級”。但即使不考慮這一因素,蘇州、合肥對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城市能級的增強,都對城區總人口的增長有著極為明顯的正向影響。
被冠以“中國最強地級市”的蘇州,截至今年6月底,蘇州市場主體總量達291.55萬戶,位居江蘇省第一、占比超全省的五分之一。得益于活躍的市場氛圍和就業環境,今年上半年共有8.97萬人遷入蘇州,成為蘇州戶籍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3.79萬人,增幅73%。
經濟總量擴大和新興產業集群崛起,都為合肥吸引了大量人口,尤其是安徽省內回流人口。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963.4萬,較上一年增長16.9萬,比安徽全省增量的14萬人還要多。合肥的人口凈流入,僅次于長沙、杭州,位居全國第三。
今年8月,合肥公安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實有人口1234.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05.3萬人,流動人口429.1萬人。
誰將成為下一座特大城市?
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為準確、及時地監測和反映我國人口發展變化情況,為黨和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人口有關政策提供基礎依據,國家統計局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2023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調查標準時點是2023年11月1日零時。現場工作時間是10月10日—11月30日。
等到新的統計數據發布時,城市人口誰升誰降,都將會有新的答案。
來源:決策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