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解決素質教育破題問題。素質教育提了這么些年 ,到底什么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根本是什么?具體執行中怎樣操作?沒有具體說明,只是在學校具體操作中多搞了一些自娛自樂的活動而已,先叫第二課堂,又叫興趣小組,也叫特長發現等等,一開始一節課覺得走了過場,又改成兩節課 到如今需要一個下午,有特長的學生家里報了藝術學校,可以在學校展示展示。沒特長的就只能跳跳繩,畫畫,唱唱歌,或者干脆在操場玩一下午,美其名曰素質教育。至今沒有完全弄明白其真諦所在。
2、其次賦予教育真正的法律監管。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確實給全國人民帶來福音,無論貧窮富有,一律平等享受國家普惠政策。但應該有一個規范體系,比如監護人未盡到責任,或者不配合學校教育工作,應該予以實際意義的制裁 ,真正把《義務教育法》落到實處,給教育應有的敬畏。
3、社會就業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高材生,可是就業中一些典型的歧視政策讓人們對孩子的教育,提出了超出學生實際能力的要求。于是高考之路趨之若鶩,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讓教師成了魔,讓學生變成鬼。應該改變這種現狀,給孩子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就業機會,讓取得各類高等院校學歷的學生都能夠有一席之地,平等競爭。
4、教育改革的推行要有一定的審核機制。不是任何一個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專家或者學校都可以任意揮舞指揮棒隨意進行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改革理念和策略要有實踐驗證和相關部門批準才可以進行品牌推廣,不要你方唱罷我登場,南北西東去模仿。到底適合不適合本土需要,拿來注意讓富有本地的特色教育失去了光華,讓外來的教育模式帶歪了腳步,邯鄲學步忘了根本。
5、增設學生心理課程以及生命教育。科技進步人類更加聰穎,生活越發優越,學生經不起挫折,也變得敏感脆弱,動不動以自殺要挾學校和家長,視生命如草芥,沒有搞清楚生命的正真內涵,責任感缺少,給教育帶來很大的困惑和畏懼,導致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下降。
6、增加教師收入,讓他們心無旁鷲的搞好本職工作。教師不用為收入低而有償補課,不用為追求學生分數而體罰學生,不用為評聘職稱而違背職業道德,改變或者改革教育評價體制,讓教師按照一定的年限和教齡以及綜合考評機制正常晉升,減少教師壓力,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需要穩定,改革需要慎重,一方土地有自己培植的秧苗,一所學校有自己樹立的品牌,一個教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揚長避短,增強教師工作積極性,增加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讓人們對教育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