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林波■撰文:廖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流淌在中國傳統士大夫骨子里的血液。這種文化基因在新會陳氏一族中亦可找到完整的表述。晚清末年,清朝統治搖搖欲墜,八國列強橫行中華。新會陳氏一族自遷居香港后,子弟一門兩代之中,竟出了數位開創現代學科的開山鼻祖之人,讓陳氏后人引以為傲。西學救國,新會陳氏,是踐行者,亦是傳道士。 據新會《陳氏族譜》記載,陳姓祖先最早可溯源到宋朝:先祖陳湖為宋朝建隆年間進士,后被貶謫到福建龍鄉,就此定居生九子。六子陳東的孫子陳寅是遷往南雄寶昌縣沙水村珠璣巷的始祖,陳氏后人稱之為文祖。以文祖為第一代,下溯到第四代為陳鳳臺。 陳鳳臺是南宋進士,諫議大夫。陳鳳臺生七子皆有功名。公元1216年,陳鳳臺向宋寧宗“上緩金代元疏”,忠言逆旨,即將被貶。第二年,陳鳳臺令七子各帶家眷,離開南雄珠璣巷,更名隱居廣東中部。自此,陳姓后人遷居新會、臺山、東莞、開平各地。之后經過七百多年的變遷和繁衍,鳳臺族裔已經在廣東中部形成了陳氏巨族。鳳臺族裔歷代相互之間均有來往,世人稱之為“七子流芳”。在廣東省僑聯文化部部長、廣東僑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司芳所撰寫的《陳鳳臺族裔與始建廣州陳家祠》一文中,明確指出陳鳳臺族裔牽頭發起了陳家祠的始建工作。 陳鳳臺二子陳宣、三子陳龍壑遷居新會,從此成為新會陳氏家族的一世祖。到晚清陳言一族,已是第二十一代。因饑荒,陳言又隨父親遷居香港,至此開始了一代報人的西學東漸之路。陳言一生共娶五房太太,其中四房太太是古巴籍西班牙人。 娶外國老婆在陳言這一輩,并非孤例。陳言孫女陳都告訴記者,族里的老人經常說,二十祖為買辦,二十一祖陳言的同族中人均游學國外,因此都娶了不同國籍的女子為妻妾,既有法國人,也有日本人、德國人,因此族里的老人笑稱“娶了八國聯軍回來”,自然混血兒孫也比比皆是。所以,陳言的跨國婚姻在外人或者是并不清楚陳氏家族掌故的人看來會覺得驚世駭俗,但對于見過大世面的陳氏家族而言,真的只是尋常事而已。這亦可從側面印證陳氏家族當時的顯赫。 陳言一生共有子女十七人。陳都說,網上以及散見資料所稱的四房太太和子女十四個不實。實際上,陳言在西班牙做外交官的時候娶了四房西班牙女子伊麗莎白,回國后又娶了一個中國女子做第五房太太。 陳都告訴記者,陳言這一輩,大部分族人經商,當時很多族人在招商局任要職。而到了父親陳煥鏞這一代,以學問建樹的甚多。開拓植物學研究先河的陳煥鏞當然厲害,但是十二姑姑陳英梅也不遜色,早年留學美國,懂6國語言,開女子體育教育之先河。而十二姑丈凌道揚更是史上第一個林學碩士,畢業于耶魯大學,比1916年畢業于哈佛林學院的父親還早拿到林學碩士學位。
可以說,從陳言到陳煥鏞,新會陳家一門出了多位學者、鐵路工程師、軍官等,這在人才輩出大家風涌的中國近現代歷史并不多見。陳家在各項學科建設以及現代文明的推進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堪稱西學東漸傳道者,科學救國踐行者。中國有名外交家伍廷芳稱陳言是“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士大夫的表識”,這個評價同樣適用于新會陳氏家族諸多人。如今陳家后人散居于中國上海、香港及美國。
以近代史而言,陳家對廣州意義最大的無疑是陳煥鏞:是他使得廣東成為植物研究的重鎮,亦是他創建了華南植物園,負責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陳氏族譜
陳鳳臺
名輝,號鳳臺,宋朝進士、官拜諫議大夫。
陳言
一作陳賢,字善言,號藹亭(一作靄庭、藹廷),生于廣東新會,清末報業家、外交官。
陳煥昆
陳言九子,留學英國,學習鐵路工程專業,回國后任工程師,在詹天佑的領導下設計了我國第一條自行建筑的京張鐵路,后被派往湖北,測量武昌至宜昌的鐵路,因在宜昌附近染上惡性瘧疾而死。
陳煥來
陳言十子,留學美國,在私立那威治軍事學院(Norwich mililary College)習騎兵科,畢業時獲一級射擊手勛章,回國任光緒御林軍上尉,辛亥革命后不久,在煙臺病故。
陳英梅
陳言十二女,近代女子體育教育家,通曉六國語言,和宋美齡是同學,留學美國,1913年畢業于美國的韋爾斯利學院,獲體育學士學位,回國后開啟我國近代女子體育教育先河。民國3年(1914)回上海,擔任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體育干事及該會附設體育師范學校副校長。并先后兼任七所女子學校的體育教師。
凌道揚
陳言十二女婿,中國第一位林學碩士,他于1914年自美國耶魯大學學成歸國后,長期致力于推動中國森林事業的發展:首倡并確立中國第一個植樹節,1917年發起并成立中國森林會(現中國林學會),參與制定中國第一部森林法,率先提出“水土保持”這一近代專用術語。凌道揚還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先后執教于國內多所高校,解放后曾任香港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院長,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籌備成立時,他任籌備會主席,如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崇基門仍鐫刻著他撰寫的楹聯。
陳煥鏞
(1890—1971)陳言十三子,字文農,號韶鐘,中國現代植物研究的開山鼻祖。1890年生于香港,1919年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森林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院士)。創建了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室(華南植物研究所前身),建成中國南方第一個植物標本室,對中國華南的植物進行了大量的調查、采集和研究,發現100多個新種、10多個新屬,與秉志、錢崇澍等科學家提出建立天然森林禁伐區的建議,發出中國設立自然保護區先聲,并負責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晚清,西方列強用鴉片和槍炮打開了閉關鎖國幾百年的“神秘東方之國”。伴隨著國門的打開,相當一部分士大夫走出了國門,積極向西方學習并興起了西學救國的浪潮。陳氏家族便是這一歷史洪流中的一分子。陳言早年畢業于香港圣保羅書院,此后曾任香港裁判處通事(譯員),香港《德臣報》翻譯、副主筆。1871年,在伍廷芳等幫助之下,他以《德臣報》中文版名義創辦《中外新聞七日報》。在香港期間他還與創辦《循環日報》的王韜關系密切,并協助其翻譯了《聯邦名人錄》。
西報首位中國主筆
陳言和弟弟聰慧過人,過目不忘。在圣保羅書院讀書的時候,每每考試,二人總是包攬前二名。只是,與弟弟在商業上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不一樣的是,他對文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據《靄庭公事略》記載,陳言孜孜不倦探索西方文學經典。畢業后,陳言受聘為《德臣報》翻譯和副主筆,其文采學識可見一斑。他同時亦開創了中國人作為西報主筆的歷史。
擔任西報主筆的同時,陳言痛心于殖民統治之下,香港民眾將中國文化視為陳腐。深恐出現文化斷層,亦有感于西方民眾早有報紙開啟民智而國內空白。1871年,陳言在伍廷芳的幫助下,以《德臣報》中文版名義創辦《中外新聞七日報》。1872年起獨立發行并改名《華字日報》,第一份中文日報就此誕生。
著于1935年的《中國報學史》(戈公振著)在言及中文早期日報時是這樣評價《中外新聞七日報》:“惟歲月既久,人事變更,今巍然尚存者,只上海之《申報》與《新聞報》,香港之《華字日報》三種耳”。
從報人到外交官
報館在當時香港威靈頓街十六號,初只有一間鋪位的兩屋樓房,后加高兩層,司理人員辦公室、編輯部、營業部、印刷車間都在這里。陳言自己做編輯,報紙文字是文言文,目標讀者是當時的文人學士。最初,報紙內容主要是刊登當時西方報紙內容的翻譯稿件為主,篇幅也很小,因財力所限,發行量不大,銷路不廣,訂閱者多是南洋各地華僑。
不過,陳言的人生并未止于此。因精通英語,熟悉洋務,通曉中西文化,清朝欽差大臣張之洞赴英國參加女王維多利亞加冕慶典時選其為翻譯。這次翻譯經歷將陳言拉入仕途:1878年他出任清廷駐美國使館參贊,旋調任駐古巴領事(兼駐馬丹薩)。在這里他迎娶了自己的第四房太太伊麗莎白,她是古巴籍西班牙人。1884年起,陳言改任駐馬丹薩領事。1886年升任駐古巴總領事,1893年離任,回國后曾任開平煤礦會辦。1890年代末跟隨張蔭桓公使前往美國。返國后任開平煤礦總辦。陳言回國后,開始管理清朝實業,熱心社會公益,如開礦、海運、鐵路等,1905年在上海去世,時系淞滬鐵路和滬寧鐵路督辦,官至二品。
17子女多有功名
陳言任職清朝外交官期間,報館悉數交由長子陳斗恒接任。
《華字日報》在長子的手上獲得了更大的發展。陳斗恒執掌《華字日報》直至1926年去世,繼任者是他的長子陳芷蘭。經陳芷蘭努力,《華字日報》被擴大為有限公司,加高房屋,購買卷筒印刷機,自任總經理,月薪五百港元??谷諔馉幥?,陳芷蘭病故,報館由陳言第三房所出第十四子陳煥祺任經理,不過當時市場已不景氣,只是慘淡經營勉強維持。太平洋戰爭爆發后,1941年港英當局向日本投降,《華字日報》不得不以停業告終。
自幼與其相識的伍廷芳評價陳言為“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士大夫的表識”。這句話很形象地概括了陳言的一生。晚清搖搖欲墜,但陳言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先是傳播西學積極開辦報業開啟民智,而在后半生的仕途生涯中,他也始終秉持著中國士大夫的理念,為官一方造福百姓。《靄庭公事略》記載了他任古巴外交官的一段軼事:當地使館對當地華僑每年征收納金用做領事私用,他到了以后覺得不妥,立馬廢除。
陳言一生一共娶了五房太太,共有子女十七個,多有功名。除了最為知名的十三子陳煥鏞外,其九子陳煥昆在詹天佑的領導下,設計了我國第一條自行建筑的京張鐵路;十子陳煥來,在美國私立那威治軍事學院(Norwich mililary College)習騎兵科,畢業時獲一級射擊手勛章,回國任光緒御林軍上尉。
陳言逝世時,其遺囑指定《華字日報》為家族共同產業,年終所得利潤,首先照顧族中孤兒寡婦,剩余部分按人口撥給每戶,多數年份每人得二百至三百元。最后一任經理陳煥祺在報館停業后,遷回廣州隨其兄陳煥鏞,旋轉上海料理家事,不到一個月,就因心臟病而去世。
陳言女兒陳英梅
會六國語言的中國首位女體育老師
陳英梅是陳言的第十二個孩子,和陳煥鏞同一年出生。1913年畢業于美國威爾斯利學院體育系。宋美齡和著名現代文學家冰心都畢業于該校。陳英梅既是我國第一位女體育教師,也是我國早期女子體育教育的倡導者,回國后擔任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體育干事及該會附設體育師范學校副校長。那時候,女子教育開一時風氣之先,女子體育教育更是如此,以至于難以找到女體育教師,于是陳英梅自己身體力行擔任體育老師,她先后兼任了七所女子學校的體育教師。
陳英梅長期執教于金陵女子大學,抗戰期間在廣州從事雜糧試驗,不幸1938年7月殞命于日機對廣州的一次狂轟濫炸。1987年金陵女子學院正式掛牌,凌道揚的子女將父母30年代初建于陰陽營8號的住宅捐獻給該校,校方則辟出一間“陳英梅健身室”以為紀念。
陳氏后人對陳英梅更多的印象是她超級厲害的語言能力,會說六國語言。陳都說,至今香港的親戚們說起英年早逝的陳英梅還扼腕嘆息,陳氏家族多為留洋之人,大多都通曉多國文字,父親那么厲害,卻也才只通曉四國語言,可見陳英梅語言能力確有獨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陳英梅的夫婿凌道揚。凌道揚是中國第一位林學碩士,比陳煥鏞還早兩年獲得林學碩士。他于1914年自美國耶魯大學學成歸國后,長期致力于推動中國森林事業的發展:首倡并確立中國第一個植樹節,1917年發起并成立中國森林會(現中國林學會),參與制定中國第一部森林法,率先提出“水土保持”這一近代專用術語。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籌備成立時,他任籌備會主席,如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崇基門仍鐫刻著他撰寫的楹聯。
兒女眼中的父親:“他的一顆心全給了植物學研究”
中國植物研究第一人、華南植物園創始人陳煥鏞
與陳煥鏞的兒女約在了華南植物園(游覽區)見面。陳煥鏞的兒子陳國仆已經退休了,在退休前,他擔任過幾年的華南植物園(展覽區)管理人。華南植物園的一草一木,他和父親一樣,傾注了很多心血。陳煥鏞的女兒陳都曾在當時的華南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工作過,后來雖然離職,但說起植物,依然顯得饒有興致。說起父輩乃至祖輩的成就,他們很淡然,“父親的傳奇輝煌是時代的產物,而我們的平凡亦是時代的必然”。
“是那個時代造就了父親”
陳煥鏞出生于香港。母親是父親的四房太太,古巴籍西班牙人。陳煥鏞出生后不久,舉家遷往上海,父親陳言去世后,陳言的朋友將他帶到了美國。陳煥鏞在美國度過了自己的中學時代。
1919年,陳煥鏞在哈佛大學取得林學碩士學位,畢業時他的論文獲得獎金500美元,按慣例,這筆錢用于獲獎人前往歐洲游歷,陳煥鏞卻提出要到中國采集標本。當時,中國的植物資源已經被國外采集200年。歐洲流行一個說法,“沒有中國的花卉,不成為庭院”,而國內卻缺乏完備的植物園和標本館,以致研究本國植物分類學不得不遠涉重洋到外國去尋找資料、參閱標本。目睹這些,陳煥鏞很痛心。時任阿諾德樹木園主任的美國著名分類學家C.S.Sargent建議他去海南島,認為那是中國植物標本采集的空白點。1919年10月,躊躇滿志的陳煥鏞只身前往,展開了中國現代植物學分類研究的圖卷。最終成為中國植物研究第一人,與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并列被譽為“南陳北胡”。
陳煥鏞一生建樹頗多,均為開創性工作,這奠定了他在國內植物研究的鼻祖地位,同時亦為他贏得了極其高的國際學術聲譽。1929年他代表中國參加在雅加達舉行的第四屆太平洋科學會議。次年8月又率5人代表團參加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的第五屆國際植物學大會,1935年他率中國植物學代表團參加在荷蘭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任該會分類組執行委員,同年又被選為命名委員會副主席。1936年被英國劍蘭學會聘為名譽會長。
不過對于爸爸的成就,陳都顯得很淡然:“爸爸的成就,是時代造就了他。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什么領域都需要人去開拓,很難說為什么是我父親成就了這樣的事業而不是其他人。我想這可算是我父親和植物的緣分,也和他的執著有關?!?/span>
“他們比誰都愛這個國家”
陳煥鏞的學術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戰火紛飛的年代注定他的研究和個人命運多舛。
翻閱1947年陳煥鏞寫給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主任梅爾教授的信,信中充滿了疲憊、沮喪和茫然。那時候,他苦心采集的標本被燒了兩次,為保存標本免遭戰火所毀耗盡財力、殫精竭慮,反被構陷“文化漢奸”。其中有個細節:廣州淪陷的時候,日本人的戰車就在研究所門前碾過。為了死守研究所,陳煥鏞對即將遣散的員工說,“必要的時候與研究所共存亡!”炮火不能讓他退卻,但是對國民黨統治的失望讓他覺得無比沮喪。
1949年,陳煥鏞專門從香港飛到桂林,’迎接新中國的誕生。新中國成立后,陳煥鏞的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規劃華南植物園,培養植物分類學人才,組織植物采集隊奔赴各地采集植物,最后為了主持《中國植物志》的編寫工作陳煥鏞調到了北京。
陳都在北京出生。她還記得在北京,一家住在中關村大院里,二樓是錢三強住,樓下是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家。“整一棟樓一梯六戶住的都是中科院各個研究所的所長。家里的客廳是棗紅色的柚木地板,爸爸把客廳布置得非常雅致?!标惗蓟貞?。雖然埋頭研究植物,但是陳煥鏞一直很喜歡山水畫,在北京的時候經常逛琉璃廠,亦收藏了很多名家山水畫。
“文革”時,陳煥鏞被當做最大的反動學術權威被打倒。從北京回到廣州,住在一個小房子里,甚至連衛生間都沒有,每次批斗都少不了他?!斑@么難的時候,我從沒聽見他抱怨什么或者說后悔了,他真的是個特別堅強的人,他一輩子都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标惗颊f。
三年饑荒的時候以及“文革”開始前夕,一直交好的哈佛大學擔心陳煥鏞的境況,兩次邀請他赴美并解決他的旅費以及負責一家在美的生活費。但陳煥鏞都放棄了。“實際上后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他并非意識不到。若他離開,他或者可以更專注于學術研究,但是他不愿意,他要留下來培養下一代的植物學人。”陳都說?!叭绻麣v史重來,我相信他可能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這是他們那一代科學家的選擇。沒辦法,他們比誰都愛這個國家,也可以說,他們那代人都有著舊時士大夫的家國情懷,有時代使命感?!?/span>
“他最后悔沒教我們英文”
陳煥鏞一生多才多藝,尤善英文和拉丁文。陳都記得爸爸經常在家朗誦英文詩,也很喜歡寫詩,早年亦有諸多英文詩作見諸香港報紙。他一生所著論文頗多,均是以英文寫就,即便是寫個條子給秘書辦事,他都習慣用英文寫。
“他的英文可以說比中文好?!标悋驼f。“但他從不在家里說,他只和說英文的人說?!痹谧詈蟮臅r光里,陳煥鏞一直和陳都說,最后悔的是沒教孩子們學好英文。窮其一生,他培養了那么多的學生。如今中國植物學研究老一輩的科學家,大部分師承于陳煥鏞。不過,他沒什么時間培養和管自己的孩子。為了讓學生們學好拉丁文,他能專門編寫一套英文的拉丁文教材,在百忙之中給學生授課。他也能讓太太花很多的時間置辦一大桌酒菜犒勞從野外考察回來的學生們,唯獨沒時間給自己的孩子講課。
“他還是個美食家。很多年了我媽媽還和我抱怨,爸爸經常會讓她做一些非常繁瑣的菜式。他知道做法,但是自己不下廚,每次都教媽媽做。最終我媽媽在他的訓練下成為了一個相當出色的大廚?!标惗颊f。她印象最深的是“釀蟹殼”,把螃蟹解開蓋子,掏空取下蟹肉然后放入其他材料,最后一起釀回去,外表還是螃蟹的樣子。家里甚至還有做北京烤鴨的專用爐子。陳都至今還記得一些西餐的做法,都源自父親。早餐有時候會吃“一分鐘蛋”,就是用白水煮雞蛋一分鐘,那個時候蛋清剛剛凝結,而蛋黃還是稀的。然后輕輕敲開一個洞,用勺子挖來吃。
陳國仆對父親的記憶甚少。只知道他很少在家,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研究。在陳都和陳國仆的印象中,父親是個沉默寡言、內向的人,什么都憋在心里。“這也很容易理解,他這個層面的人,很多事情不能輕易和人說,小孩不能說,太太又談不上?!标悋驼f。但是又需要排解,于是最后就寄情于煙酒,喝酒抽煙都挺兇的。
當然還比較嚴厲?!拔也挥浀檬且驗槭裁?,爸爸拿起皮帶抽了我一頓?!标惗夹χf,“其實我已經很乖了。”
嚴厲的父親和一切傳統的文人一樣不太輕言愛。陳都表示理解:“哥哥其實性格非常像父親,沉默寡言,內向。表面上也不怎么管自己的孩子,但是你能說他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他只有一顆心,這顆心已經給了植物學研究,他再沒多余的心給其他事了。我想我太公那代都不會和孩子走得很近,我們傳統文化就這樣?!?/span>
“我們沒父親那樣的境界”
“歷史到了我們這代就斷層了,我們在父親這樣的成就跟前,真的是非常不值得一說。”兄妹倆敬仰祖輩的傳奇成就,但亦接受自己的平凡。在他們看來,現世安穩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們都沒有父親那種境界。我們只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的小人家?!?/span>
饒是如此,陳都還是會和自己的女兒提起父親的往事以及成就,希望借此勉勵女兒。女兒會很不屑地問她,“又不是你做的,干嘛那么自豪?”她啞然失笑。
這時,陳國仆也反問一句:“有什么用呢?”
只是在談及社會為何斷層的時候,陳國仆和陳都表現出清醒而深刻的思考。“要問現代和上個世紀的那些大家有什么區別的話,最大的區別在于那一輩的知識分子都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而這是我們現代社會缺乏的。”
學生眼中的老師:不遺余力 扶持后輩
“嚴格來說,我是陳老的徒孫?!比A南植物園研究員吳德鄰說。他的導師侯寬昭是陳煥鏞的學生?!耙驗殛惱鲜谴髱熂壢宋?,我們是小字輩,所以見到他的時候總是很拘謹。和他不熟的時候會覺得他很嚴肅,但是后來發現他其實非常幽默,對待后輩也非常扶持?!?/span>
讓吳德鄰印象很深刻的是,1962年他在編寫《海南植物志》姜科的時候,在所里標本館發現了2張從來沒有見過的標本。后經過仔細研究后,確定它們為中國的新分布科——蘭花蕉科,并且是2新種。準備發表的時候,擔心沒有外國標本,陳老說,沒有標本可以想辦法。于是,陳煥鏞當即寫信(由吳德鄰執筆)給當時在印尼的華僑孫洪范先生,請他代為采集該科的標本。后來孫先生果然寄來了蘭花蕉屬的外國標本,這為吳德鄰撰寫論文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他還記得陳煥鏞愛喝紅茶。喝紅茶的方式很特別,用舊時一磅重的暖水壺泡著,既保溫又茶香醇厚,于是他后來也照這個方式喝紅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