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山西太原石展很是熱鬧,各種宣傳報道很多,海洋玉髓也組建了精品團隊,“露臉”的機會不少,得到了賞石圈子官方的認可,算是在觀賞石圈混得了一席之地。我想最應該感到欣慰的應該是徐惠恩先生,以前大型石展的精品團隊都靠他帶著赤峰的藏家、商家來扛大旗,但這次由廣東的吳曉東先生牽頭,是全國性藏家、商家的團隊,這是一種進步,也是徐先生多年努力推動帶來的良性發展。海洋玉髓作為“藝術寶石“,是不是在賞石圈子混一混就算了,我想這樣海洋玉髓的核心特色和價值遠遠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圈子內向珠寶首飾進軍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
最近在手機里偶爾翻到一件俄羅斯皇家的首飾,這是廣東的一位海玉藏家”方雅“在博物館參觀時拍下來的胸針,具體如下圖,主石是一長條形的草花瑪瑙,輔以金、銀、鉆石、紅綠寶石和琺瑯鑲嵌。草花瑪瑙被作為主石,可見這位珠寶匠對其的重視,也彰顯了其在當時的稀有和珍貴。
其實不只是俄羅斯,十七世紀法國就在馬達加斯加建立了貿易站,掠奪各種礦藏資源,也包括了的少量的草花瑪瑙(海洋玉髓)。在歐洲,很早就有珠寶匠用草花瑪瑙制作當時貴族定制的奢侈品,目前這類珠寶奢侈品在歐洲許多博物館和古玩店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維多利亞時代草花瑪瑙鉆石古董吊墜
黃金鑲嵌草花瑪瑙鉆石琺瑯古董首飾盒
這些草花瑪瑙雖然珍貴,但是由于量過于稀少,反而缺乏知名度。得益于我國對馬達加斯加瑪瑙的發掘利用,海洋玉髓2011年在國內騰空出世,與以前歐洲貴族用作珠寶首飾的草花瑪瑙比,無論是草花的精細度、層次、色彩、意蘊,還是料質的寶玉石屬性都有了更優的選擇。前些年在華林玉器城淘寶時,也多次見過一些歐美的老外在海洋玉髓挑草花的情況。可見這個方面,海洋玉髓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海洋玉髓由于其寶玉石、觀賞石的雙重屬性,草花、風景、象形等豐富多彩的天然圖紋可為珠寶設計注入新的元素,也符合當代人們的個性化追求,同是作為首飾可觀、可戴、可品,實用性、可流通性大大提升,可塑性非常大。很多老玩家說海洋玉髓出產精品的概率太小了,我倒認為是海洋玉髓的產量太低、圈子太小了,藏家、玩家的審美框架有所固化,對精品的定義越來越嚴格。未來,海洋玉髓玩象形、玩意境的賞石方向需要繼續走穩、走深、走遠,同時玩草花、玩設計的珠寶化、小件化是一個重要的推廣方向,讓更多人擁有海洋玉髓、喜歡海洋玉髓,當小精品的價值得到充分認可,大精品的價值自然水到渠成。
廣東商家鑲嵌的海洋玉髓吊墜
廣東藏家鑲嵌的海洋玉髓吊墜
徐惠恩先生親手雕刻的鼻煙壺